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是资本的载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落实到企业,做好顶层设计。
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股份制改革,16年来,公司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公司法代替了企业法,股份制改制已全面推开。据测算,到2013年底,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共35.3万家,其中股份制企业数量占66%,资产占60.2%。企业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促进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的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改革的探索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国有资本有进有退难以把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如何设计缺乏依据,不断引发无谓争论。二是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和金融领域的战略取向落实不到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现象仍然存在,垄断行业的改革步履艰难。如何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又维护产业安全,两方面都存在不足。三是规范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行为方面存在缺陷,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监督监管机制缺失的现象。一些企业信息披露不透明,侵害股民尤其是小股东利益。一些企业为了“圈钱”,不仅丧失了信誉,而且给社会造成危害。四是资本市场还不适应需要。证券市场的规模和能力与国民经济的总量不适应,与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不适应。A股市场IPO停止一年多刚刚恢复,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发育不健全,一些券商的经营行为还需规范提升等。
二、要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和任务
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难以提出量化指标,但至少应有定性的要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股份制改革一起来研究谋划。
具体说来,到2020年一是国有企业除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领域的少数企业外,都应当实行股份制。其中属于混合经济的应明确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不控股的股权结构;按市场导向和优胜劣汰原则,有些则要退出市场。对国有资本的优化进退要做出具体方案,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有具体安排。二是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特许经营”要有大的进展。根据行业特点,还要构建一批非公经济控股的混合型企业,一批优秀的大中型或“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创造条件上市。三是普及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具有活力,生产经营规范守信。四是建议对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各类资本市场和证券机构的发育发展要有一些总体指标预测,如各类上市公司的数量、总市值、市盈率以及债券规模等。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方式和政策支持
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拓展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路径。一是内部优化重组、改善组织结构,外部合作合伙、联合兼并,实现股份制改制,通过交叉持股相互参股,构建混合型企业。开发新项目、组建新公司,实行股份制,尽可能形成混合型企业。二是基础好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选择A股、H股等境内外类别,选择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不同渠道实现IPO。三是通过股权的流转、增持减持、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私募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促进各类资本的融合。四是继续坚持和改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成功做法,深化存续部分改制,培育优质资产推向市场,有条件的母公司可改制为控股公司或投资公司,大企业可以整合子公司争取整体上市,放大资本功能。五是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入股等方式,吸纳外资或成为境外公司股东。
在政策支持方面,制定实施推动垄断行业改革,有利于实施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措施。如垄断性行业放开竞争性业务,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实行“负面清单”;IPO的审批制改为注册制,简化上市程序;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股权、资产、知识产权、品牌商标等便利流转。以管资本为主改善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使国有企业有更大自主权。改进投资管理,减少行政审批,交由企业自主等。
四、注意防范和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
一是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的重大决策,如果没有细则和办法,如果缺少“路径图”和“时间表”,如果不能落实到行业和企业,将可能仍停留在现状或改进不大。在具体运作中,还要防止非公资本被“挤出”,以致挫伤投资人信心,导致人才、资本的大量外流。二是如果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不准,尤其是把“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读为“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可能导致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削弱。如果责任不明、监管不力,国有资产可能难以保值增值,要规范中介服务,防止发生。三是对一些行业外资的进入要把握好尺度,即使是一般竞争性行业或服务业,也要防止“全盘外化”,避免出现影响“产业安全”的问题。四是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多种资本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防止在进、退上争论不休,防止无端炒作,影响大局。提倡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进。五是实施管理者、员工持股的激励机制,要防止分配悬殊,造成社会不公。实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比例是完全应该的,但要从实际出发,分步、分类实施,防止竭泽而渔,要给企业留有发展后劲。
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股份制改革,16年来,公司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公司法代替了企业法,股份制改制已全面推开。据测算,到2013年底,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共35.3万家,其中股份制企业数量占66%,资产占60.2%。企业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促进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的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改革的探索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国有资本有进有退难以把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如何设计缺乏依据,不断引发无谓争论。二是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和金融领域的战略取向落实不到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现象仍然存在,垄断行业的改革步履艰难。如何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又维护产业安全,两方面都存在不足。三是规范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行为方面存在缺陷,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监督监管机制缺失的现象。一些企业信息披露不透明,侵害股民尤其是小股东利益。一些企业为了“圈钱”,不仅丧失了信誉,而且给社会造成危害。四是资本市场还不适应需要。证券市场的规模和能力与国民经济的总量不适应,与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不适应。A股市场IPO停止一年多刚刚恢复,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发育不健全,一些券商的经营行为还需规范提升等。
二、要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和任务
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难以提出量化指标,但至少应有定性的要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与股份制改革一起来研究谋划。
具体说来,到2020年一是国有企业除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领域的少数企业外,都应当实行股份制。其中属于混合经济的应明确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不控股的股权结构;按市场导向和优胜劣汰原则,有些则要退出市场。对国有资本的优化进退要做出具体方案,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有具体安排。二是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特许经营”要有大的进展。根据行业特点,还要构建一批非公经济控股的混合型企业,一批优秀的大中型或“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创造条件上市。三是普及现代企业制度,普遍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具有活力,生产经营规范守信。四是建议对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各类资本市场和证券机构的发育发展要有一些总体指标预测,如各类上市公司的数量、总市值、市盈率以及债券规模等。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方式和政策支持
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拓展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路径。一是内部优化重组、改善组织结构,外部合作合伙、联合兼并,实现股份制改制,通过交叉持股相互参股,构建混合型企业。开发新项目、组建新公司,实行股份制,尽可能形成混合型企业。二是基础好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选择A股、H股等境内外类别,选择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不同渠道实现IPO。三是通过股权的流转、增持减持、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私募等方式优化股权结构,促进各类资本的融合。四是继续坚持和改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成功做法,深化存续部分改制,培育优质资产推向市场,有条件的母公司可改制为控股公司或投资公司,大企业可以整合子公司争取整体上市,放大资本功能。五是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参股入股等方式,吸纳外资或成为境外公司股东。
在政策支持方面,制定实施推动垄断行业改革,有利于实施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措施。如垄断性行业放开竞争性业务,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实行“负面清单”;IPO的审批制改为注册制,简化上市程序;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培育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股权、资产、知识产权、品牌商标等便利流转。以管资本为主改善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使国有企业有更大自主权。改进投资管理,减少行政审批,交由企业自主等。
四、注意防范和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问题
一是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的重大决策,如果没有细则和办法,如果缺少“路径图”和“时间表”,如果不能落实到行业和企业,将可能仍停留在现状或改进不大。在具体运作中,还要防止非公资本被“挤出”,以致挫伤投资人信心,导致人才、资本的大量外流。二是如果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不准,尤其是把“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读为“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可能导致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削弱。如果责任不明、监管不力,国有资产可能难以保值增值,要规范中介服务,防止发生。三是对一些行业外资的进入要把握好尺度,即使是一般竞争性行业或服务业,也要防止“全盘外化”,避免出现影响“产业安全”的问题。四是明确“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是多种资本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防止在进、退上争论不休,防止无端炒作,影响大局。提倡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进。五是实施管理者、员工持股的激励机制,要防止分配悬殊,造成社会不公。实施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比例是完全应该的,但要从实际出发,分步、分类实施,防止竭泽而渔,要给企业留有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