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嘉峪关市新城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全部为新城镇农民子弟。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农民家庭收入稳步增长,但教育投资却不多。特别是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下发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后,嘉峪关农村学生更要从中获益,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嘉峪关农村中学为例,从四个方面谈研学旅行的必要性。
关键词:研学旅行;农村学生;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从2012年起,全国部分省市开始开展研学旅行,到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正式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甘肃省教育厅于2018年6月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甘教基一〔2017〕16号),标志着我省的研学旅行正式启动。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一种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这意味着在研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费用,经了解,城市绝大多数家庭对这笔开销持支持态度,而农村家庭碍于思想和经济原因,总是想尽一切借口不去。本文就嘉峪关市农村中学生研学旅行的必要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加入研学旅行这种教育方式才完整
“研学旅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任何学习都不能忘根忘本,研学旅行也不例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更是需要弘扬和传承。嘉峪关关城、新城镇李陵碑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悬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魏晋墓壁画中的驿使图成为中国邮票标志,这些都令嘉峪关人感到骄傲。现代化的方特欢乐世界更是集各类科技于一身,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这里交汇。作为农村的孩子,仅仅在课本和电视上了解祖国地大物博、科技飞跃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只有实地研学,才能感同身受,才能激发起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才能真正唤醒那颗“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心。
二、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潜力,研学旅行必须行动
利用寒暑假时间外出旅游,农村的孩子远远无法与城市孩子相比。暑假是农民最忙的时候,家长忙着收割,多数是人手不够,孩子来凑。寒假,家长外出打工,临近年关才能歇息,旅游成为农村孩子的奢望。而恰恰这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潜力的提升。
例如,游嘉峪关关城,听一块砖的故事,学生会不会上网查相关的计算或是这段历史呢?去魏晋墓看壁画,学生会对魏晋时期人们的生活产生浓厚兴趣?游方特欢乐世界,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丝路异域文化,还会对4D动画等高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研究文化历史,发现、探究知识的习惯,可谓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研学基地不同,自然收获也不同,在不能外出旅游的现实下,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还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三、加深印象,活学活用,提升农村学生学习能力,研学旅行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
说起故宫,我想,北京的孩子应该会滔滔不绝,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重复是记忆之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进行的“过度记忆”实验说明,不断的、重复的出现就会让相关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甚至是永世不忘。
古人说:“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把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想孩子们肯定不会把学习当成痛苦的事情,相反,他们会学得更带劲。
农村的孩子学习方式相对单一,以我校为例,多媒体班班都有,视频、幻灯片可以随时播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也一应俱全,虽然视觉冲击力很强,相应的原理也能掌握,但在灵活的考试中却败下阵来,没见过,没听过,没感受过,生活的局限性往往使这些孩子“矮人一等”。所以,研学旅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齐这个短板,它也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
四、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自卑感,研学旅行必须先行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人具有社会属性,沟通必不可少,良好的沟通不是一个人在发表演说,而是用心去听听对方在说什么,了解对方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回馈给对方。多数农村学生见识比城市学生少,沟通起来必然是单方唱独角戏,从而会产生自卑感,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研学旅行,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社交方式。在整个过程中,语言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都得以提升。农村学生需要在这个平台中不断锻炼,从而消除自卑感,产生获得感,实现人生的飞跃。
研学旅行虽然短暂,学生不能系统地学习到专门的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却能帮助农村学生挖掘潜力,发现特长,减少自卑感,对他们提升自信心、提升学习成绩都是有益的。所以,农村学校更应该把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常态化教育教学方式,周密规划,有序进行,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生研学旅行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831。
关键词:研学旅行;农村学生;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在各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从2012年起,全国部分省市开始开展研学旅行,到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正式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正式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甘肃省教育厅于2018年6月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甘教基一〔2017〕16号),标志着我省的研学旅行正式启动。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一种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这意味着在研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费用,经了解,城市绝大多数家庭对这笔开销持支持态度,而农村家庭碍于思想和经济原因,总是想尽一切借口不去。本文就嘉峪关市农村中学生研学旅行的必要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加入研学旅行这种教育方式才完整
“研学旅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任何学习都不能忘根忘本,研学旅行也不例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更是需要弘扬和传承。嘉峪关关城、新城镇李陵碑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悬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魏晋墓壁画中的驿使图成为中国邮票标志,这些都令嘉峪关人感到骄傲。现代化的方特欢乐世界更是集各类科技于一身,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这里交汇。作为农村的孩子,仅仅在课本和电视上了解祖国地大物博、科技飞跃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只有实地研学,才能感同身受,才能激发起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才能真正唤醒那颗“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心。
二、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潜力,研学旅行必须行动
利用寒暑假时间外出旅游,农村的孩子远远无法与城市孩子相比。暑假是农民最忙的时候,家长忙着收割,多数是人手不够,孩子来凑。寒假,家长外出打工,临近年关才能歇息,旅游成为农村孩子的奢望。而恰恰这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潜力的提升。
例如,游嘉峪关关城,听一块砖的故事,学生会不会上网查相关的计算或是这段历史呢?去魏晋墓看壁画,学生会对魏晋时期人们的生活产生浓厚兴趣?游方特欢乐世界,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丝路异域文化,还会对4D动画等高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研究文化历史,发现、探究知识的习惯,可谓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研学基地不同,自然收获也不同,在不能外出旅游的现实下,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还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三、加深印象,活学活用,提升农村学生学习能力,研学旅行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
说起故宫,我想,北京的孩子应该会滔滔不绝,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重复是记忆之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进行的“过度记忆”实验说明,不断的、重复的出现就会让相关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甚至是永世不忘。
古人说:“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把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我想孩子们肯定不会把学习当成痛苦的事情,相反,他们会学得更带劲。
农村的孩子学习方式相对单一,以我校为例,多媒体班班都有,视频、幻灯片可以随时播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也一应俱全,虽然视觉冲击力很强,相应的原理也能掌握,但在灵活的考试中却败下阵来,没见过,没听过,没感受过,生活的局限性往往使这些孩子“矮人一等”。所以,研学旅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齐这个短板,它也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
四、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自卑感,研学旅行必须先行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人具有社会属性,沟通必不可少,良好的沟通不是一个人在发表演说,而是用心去听听对方在说什么,了解对方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回馈给对方。多数农村学生见识比城市学生少,沟通起来必然是单方唱独角戏,从而会产生自卑感,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研学旅行,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社交方式。在整个过程中,语言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都得以提升。农村学生需要在这个平台中不断锻炼,从而消除自卑感,产生获得感,实现人生的飞跃。
研学旅行虽然短暂,学生不能系统地学习到专门的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却能帮助农村学生挖掘潜力,发现特长,减少自卑感,对他们提升自信心、提升学习成绩都是有益的。所以,农村学校更应该把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常态化教育教学方式,周密规划,有序进行,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生研学旅行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