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经, 在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呢?课堂提问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在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时,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如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提问:(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的意义是什么?(2)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怎样的?分析这个定理的题设与结论?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应用这个定理?这些总是旨在检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表达能力。
二、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新学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结点,才能将新知识同化,才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充分注意这一点,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被学生接受,又要富有启发性。
如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中,先复习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请同学们填写课前印好的表格,然后提问:你是怎样与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相比较而得出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该问题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联系,提问后,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分析讨论,经过老师的启发,顺利得出了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渐进性
渐进性原则要求按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性进行,这也是认识规律的反映。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本学科的逻辑系统,要掌握坡度,由浅入深,顺序渐进。如在“三角函数最大值问题”中,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
1.下列函数最大值分别是多少?
2.若函数y=2asin2x-2的定义域为[0,π],值域为[-5,-1],则a、b的值分别为多少?
几个问题逐层展开,前面的问题都是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这样由浅入深设置问题,降低了坡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了方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最终达到“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
四、课堂提问设计要“精巧”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在“精巧”二字上下功夫。一般来说:(1)提问设计要精练扼要、言简意赅,绝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2)所提问题是教材的重点 、难点、关键点以及学生的疑点等。(3)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案的评价等。(4)要防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忌深、忌偏、忌怪、忌浅、忌滥。
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中,可提出如下的问题:
(1)函数y=x2+1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当x∈[-10,10]时奇偶性又是怎样?当 x∈(-10,10]时呢?
函数y=是奇函数吗?
若函数y=ax2+c,x∈[2a+1,a2]为偶函数,则a取何值?
寥寥几个问题,承前启后,跌宕有致,把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条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揭示出来。函数的奇偶性,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学习时往往会觉得乏味,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必须考虑如何使学生感到浅显、平乏的知识,还有一些值得思索与注意的地方,也就是说,要力求做到“浅显中有新意,平淡中有隽味”,使学生“不轻视容易”。华罗庚说过,学数学要“不害怕困难,不轻视容易”,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钻研精神的一个方面。
五、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针对学生有疑之处提问,能引起探索的兴趣,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相邻概念和容易混淆的东西,教师如能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鉴别,则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如在“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中,先复习直线方程的4种形式,(请同学回答,教师打出投影片)叙述4种直线方程,并各举一例,且指明它们的条件及应用范围。然后提问:在平面內任意给定一条直线可以用以上4种形式之一来表示吗?提出问题,再次突出4种直线方程的不完备之处,从而引起学生的疑问与反思,由此引起学生的联想。此时再问:是否有另一种直线方程能表示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这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现有知识的不完备,使学生产生不完备的地方能否给予改进、提高的想法,从而使学生发现探求新知识的必要。这样新知识的出现就不是老师“塞”给学生的,而是知识研究的必然性,它的出现就像清泉般慢慢地却极其自然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六、课堂提问力求给学生美的享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爱一种美的事物时,就会产生某种强烈的、持久的审美情趣。中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同样会产生强烈的心灵的震动,情感震颤,从而发生强烈的审美情趣。因此,提问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进入某种美感氛围,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可利用提问语言的生动、形象、风趣,提问形式的不断更新,以及利用模型、挂图或多媒体等诱导提问,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产生种种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橢圆的几何性质”中,提问:橢圆有哪些几何性质?提问同时打出投影片,出示橢圆的图像,学生发现其图像具有对称美,从而对图形产生审美的情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图像的特点,顺利了解橢圆的几何性质。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了美,学生便会积极认真地去认识美、理解美,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经, 在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呢?课堂提问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谈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在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时,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如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提问:(1)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的意义是什么?(2)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怎样的?分析这个定理的题设与结论?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应用这个定理?这些总是旨在检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表达能力。
二、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教学原则,旨在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新学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联结点,才能将新知识同化,才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充分注意这一点,问题的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被学生接受,又要富有启发性。
如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中,先复习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请同学们填写课前印好的表格,然后提问:你是怎样与椭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相比较而得出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该问题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产生联系,提问后,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分析讨论,经过老师的启发,顺利得出了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渐进性
渐进性原则要求按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性进行,这也是认识规律的反映。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本学科的逻辑系统,要掌握坡度,由浅入深,顺序渐进。如在“三角函数最大值问题”中,设计以下一系列问题:
1.下列函数最大值分别是多少?
2.若函数y=2asin2x-2的定义域为[0,π],值域为[-5,-1],则a、b的值分别为多少?
几个问题逐层展开,前面的问题都是为后面的问题作铺垫,这样由浅入深设置问题,降低了坡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了方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最终达到“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
四、课堂提问设计要“精巧”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在“精巧”二字上下功夫。一般来说:(1)提问设计要精练扼要、言简意赅,绝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2)所提问题是教材的重点 、难点、关键点以及学生的疑点等。(3)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案的评价等。(4)要防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忌深、忌偏、忌怪、忌浅、忌滥。
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中,可提出如下的问题:
(1)函数y=x2+1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当x∈[-10,10]时奇偶性又是怎样?当 x∈(-10,10]时呢?
函数y=是奇函数吗?
若函数y=ax2+c,x∈[2a+1,a2]为偶函数,则a取何值?
寥寥几个问题,承前启后,跌宕有致,把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条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揭示出来。函数的奇偶性,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学习时往往会觉得乏味,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必须考虑如何使学生感到浅显、平乏的知识,还有一些值得思索与注意的地方,也就是说,要力求做到“浅显中有新意,平淡中有隽味”,使学生“不轻视容易”。华罗庚说过,学数学要“不害怕困难,不轻视容易”,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钻研精神的一个方面。
五、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针对学生有疑之处提问,能引起探索的兴趣,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相邻概念和容易混淆的东西,教师如能恰到好处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比较、鉴别,则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如在“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中,先复习直线方程的4种形式,(请同学回答,教师打出投影片)叙述4种直线方程,并各举一例,且指明它们的条件及应用范围。然后提问:在平面內任意给定一条直线可以用以上4种形式之一来表示吗?提出问题,再次突出4种直线方程的不完备之处,从而引起学生的疑问与反思,由此引起学生的联想。此时再问:是否有另一种直线方程能表示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这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现有知识的不完备,使学生产生不完备的地方能否给予改进、提高的想法,从而使学生发现探求新知识的必要。这样新知识的出现就不是老师“塞”给学生的,而是知识研究的必然性,它的出现就像清泉般慢慢地却极其自然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六、课堂提问力求给学生美的享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爱一种美的事物时,就会产生某种强烈的、持久的审美情趣。中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同样会产生强烈的心灵的震动,情感震颤,从而发生强烈的审美情趣。因此,提问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进入某种美感氛围,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可利用提问语言的生动、形象、风趣,提问形式的不断更新,以及利用模型、挂图或多媒体等诱导提问,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产生种种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橢圆的几何性质”中,提问:橢圆有哪些几何性质?提问同时打出投影片,出示橢圆的图像,学生发现其图像具有对称美,从而对图形产生审美的情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图像的特点,顺利了解橢圆的几何性质。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了美,学生便会积极认真地去认识美、理解美,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