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教学反思”能力校本培训策略的整理,总结隐性的“思维能力”培训模式及基本规律,进一步揭示教师专业发展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在校本研修中内在价值及作用,对指导校本研修,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积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反思能力 校本研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078-01
所谓“教学反思”,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对教育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与教训,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被广大教师所应用,并作为其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已渗透到多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方法多种多样,为教师们提供了广大的参考空间。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是培训活动无法超越的,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干預性活动得以加强。通过“教学反思”专题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解决当前教育实践中,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较差的状态,笔者提出如下基于“教学反思”专题的校本研修实施策略。
1 策略一:反思“问题”明方向,专业引领提认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对自己教学行为影响最大的是“自己的经验”和“别的教师好的教学行为”,教师没有自己教学反思的习惯和能力,进而教师的教学行为越来越程式化,缺乏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创造与生成。针对“教学反思”中存在问题和差距,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认知应当成为校本研修专业引领的基础工作。
为此,校本研修在“专业引领”方面,应当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策划作用,要深入研究本地、本校教师反思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技术对比、教学策略对比、教学理念对比,以专题报告、课例分析揭示教学行为差异进而指示教学反思差异,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方案;二是指导作用,通过现场诊断、示范引领等方式,指点问题诊断与解决的方法,引导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策略应运,深化对“教学反思”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对“教学反思”认知。
2 策略二:反思“行动”做中变,同伴互助增水平
教学行为受制于教学观念与习惯,而观念形成与习惯养成基于学校文化环境及课堂实践。“同伴互助”策略是改变传统教师在教学研究上各自为阵和孤立无助的状态,通过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组织和纽带作用,鼓励教师经常性开展组内外交流和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各个层面的培训活动,让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为此,研修过程应当着眼于教师间“伴”与“助”,解决好平等、民主的“伴”与需要付出、纪律的“助”的关系处理。要在日常的教研、备课及交流活动中,恰当运用“示范-模仿”、“任务驱动”、“课堂观察与诊断”、“参与-分享”等研修模式,强调研修主体的实践行动“做”,将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隐性“思考”,在民主、务实、宽松的研训氛围中进行充分交流,使“思维”通过语言、动作、程序显性化,从而增进教学技术、教学策略应用水平。
3 策略三:聚集“三课”精细实,自我反思现层次
根据“教学反思结构与层次”理论和教师专业成长与成熟理论,有效的校本研修必须关注教师“教学反思”的层次与水平的差异性。研修过程应当立足“三课”,即:课堂、课例、课题,分层指导教师教学反思。
针对新手教师突出课堂,突出教学技能与技法,采用试讲试作、课堂观察、微格教学等方法,强化“教学反思”中的基础训练。
针对适应性教师突出课例,通过教师组内共同研讨,达成共识,理解教学模式中组织策略、交流策略、非言语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等教学策略,通过内省与资料收集选择典型课例,深入剖析各种策略的基本要求,并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记录、比较和评析其差异,可通过收集、归类出各种学与教的失败课例,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教学课例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提高对教学策略把握的水平。
针对骨干教师突出课题,针对教师大量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即个体教学经验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对其教学实践时蕴涵的教学理念没有自觉意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高原现象”问题。将“教学反思”研训的焦点应指向教学理念,重在挖掘各种教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的各种误区,可通过课题研究,通过自我反思并在教师组中讨论各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等观念,在反思与分析中运用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出解决教学失效、低效问题的教学对策,从而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教师的精神世界,实现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的升华。
4 策略四:反思“管理”建保障,文化熏陶树精神
学校的管理方式对教师反思能力提高有影响积极,要更新管理观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个性化评价原则。领导要克服单纯学生考试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观,遵循教师成长成熟规律,对教学实施个性化评价,成长激励性评价,强化对教师优势的发展和劣势的改进评价,这样对教师的课堂反思的帮助更大。
(2)坚持制度化专业引导。校本研修制度应当成为学校优秀制度文化的一个方面,要建立完善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培训、听课、评课、绩效考评、科研档案管理等系列制度,关注教师课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推广(指导修改教学反思案例、论文,召开经验交流会);为教师请专家、师傅,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交流。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自主反思的要求。
(3)坚持合作共生原则。校本研修“活动”是生命,“活动”过程中合作是关键,要合理安排合作交流,通过提供教研信息,观摩和评价课堂、课例、课题,分享教师教学日记,交流书籍、文章、论文、课件、教案、培训笔记和自己的观点、想法,共同学习、研究、讨论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理论和实践课中的问题,促进“隐性”的教学反思“显性”交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汤立宏.校本研修专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3] 吕莉.基于校本培训的甘孜州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5):125~127.
[4] 高春民.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6):278.
[5] 黄劲雄.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立足点[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10):84~85.
关键词:反思能力 校本研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078-01
所谓“教学反思”,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对教育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与教训,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被广大教师所应用,并作为其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已渗透到多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方法多种多样,为教师们提供了广大的参考空间。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经验是培训活动无法超越的,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干預性活动得以加强。通过“教学反思”专题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解决当前教育实践中,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薄弱,反思能力较差的状态,笔者提出如下基于“教学反思”专题的校本研修实施策略。
1 策略一:反思“问题”明方向,专业引领提认知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对自己教学行为影响最大的是“自己的经验”和“别的教师好的教学行为”,教师没有自己教学反思的习惯和能力,进而教师的教学行为越来越程式化,缺乏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创造与生成。针对“教学反思”中存在问题和差距,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认知应当成为校本研修专业引领的基础工作。
为此,校本研修在“专业引领”方面,应当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策划作用,要深入研究本地、本校教师反思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技术对比、教学策略对比、教学理念对比,以专题报告、课例分析揭示教学行为差异进而指示教学反思差异,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方案;二是指导作用,通过现场诊断、示范引领等方式,指点问题诊断与解决的方法,引导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策略应运,深化对“教学反思”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对“教学反思”认知。
2 策略二:反思“行动”做中变,同伴互助增水平
教学行为受制于教学观念与习惯,而观念形成与习惯养成基于学校文化环境及课堂实践。“同伴互助”策略是改变传统教师在教学研究上各自为阵和孤立无助的状态,通过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组织和纽带作用,鼓励教师经常性开展组内外交流和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各个层面的培训活动,让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为此,研修过程应当着眼于教师间“伴”与“助”,解决好平等、民主的“伴”与需要付出、纪律的“助”的关系处理。要在日常的教研、备课及交流活动中,恰当运用“示范-模仿”、“任务驱动”、“课堂观察与诊断”、“参与-分享”等研修模式,强调研修主体的实践行动“做”,将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隐性“思考”,在民主、务实、宽松的研训氛围中进行充分交流,使“思维”通过语言、动作、程序显性化,从而增进教学技术、教学策略应用水平。
3 策略三:聚集“三课”精细实,自我反思现层次
根据“教学反思结构与层次”理论和教师专业成长与成熟理论,有效的校本研修必须关注教师“教学反思”的层次与水平的差异性。研修过程应当立足“三课”,即:课堂、课例、课题,分层指导教师教学反思。
针对新手教师突出课堂,突出教学技能与技法,采用试讲试作、课堂观察、微格教学等方法,强化“教学反思”中的基础训练。
针对适应性教师突出课例,通过教师组内共同研讨,达成共识,理解教学模式中组织策略、交流策略、非言语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等教学策略,通过内省与资料收集选择典型课例,深入剖析各种策略的基本要求,并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记录、比较和评析其差异,可通过收集、归类出各种学与教的失败课例,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教学课例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提高对教学策略把握的水平。
针对骨干教师突出课题,针对教师大量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即个体教学经验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对其教学实践时蕴涵的教学理念没有自觉意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高原现象”问题。将“教学反思”研训的焦点应指向教学理念,重在挖掘各种教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的各种误区,可通过课题研究,通过自我反思并在教师组中讨论各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等观念,在反思与分析中运用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提出解决教学失效、低效问题的教学对策,从而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教师的精神世界,实现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风格的升华。
4 策略四:反思“管理”建保障,文化熏陶树精神
学校的管理方式对教师反思能力提高有影响积极,要更新管理观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个性化评价原则。领导要克服单纯学生考试质量评价教学质量观,遵循教师成长成熟规律,对教学实施个性化评价,成长激励性评价,强化对教师优势的发展和劣势的改进评价,这样对教师的课堂反思的帮助更大。
(2)坚持制度化专业引导。校本研修制度应当成为学校优秀制度文化的一个方面,要建立完善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培训、听课、评课、绩效考评、科研档案管理等系列制度,关注教师课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帮助教师反思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推广(指导修改教学反思案例、论文,召开经验交流会);为教师请专家、师傅,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交流。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自主反思的要求。
(3)坚持合作共生原则。校本研修“活动”是生命,“活动”过程中合作是关键,要合理安排合作交流,通过提供教研信息,观摩和评价课堂、课例、课题,分享教师教学日记,交流书籍、文章、论文、课件、教案、培训笔记和自己的观点、想法,共同学习、研究、讨论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理论和实践课中的问题,促进“隐性”的教学反思“显性”交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汤立宏.校本研修专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3] 吕莉.基于校本培训的甘孜州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5):125~127.
[4] 高春民.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6):278.
[5] 黄劲雄.将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立足点[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1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