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的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初中生应该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就现状来看,学生自学能力欠缺,所以,今天的物理课堂需要教师重视并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 阅读指导 方法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795(2012)05(c)-0065-0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的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科书每一章的章首都设置了阅读指导部分,将本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纲挈领的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学生成为知识容器。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每年中考结束后,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的教课书除了课后题有所标记外,其他地方干干静静。虽然不断强调以教材为中心,但学生更愿意去购买已经整理好的教辅资料,拿来主义,用的方便。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初中生应该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就现状来看,学生自学能力欠缺,所以,今天的物理课堂需要教师重视并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加强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新版教材在课本上设置了阅读指导为全章内容提纲挈领、想想议议提出具体问题进行阅读指引、想想做做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科学世界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拓展学生思维,每当遇到新的物理概念教学时,均配有小资料,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的,因此,一开始教师须用心的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可以在课堂上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分析解释。例如我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授课时,虽然有小车实验的探究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辅助,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仍然是模糊的,这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且勾画出三个关键词,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教师再分层次剖析关键词,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抽象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抓关键信息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好奠基工作。
2 教师注重方法的引导,贯穿教学始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学生目前出现的通病是见到题干长一点的题就烦了,不能够耐下心来认真阅读,通常题干越长信息量越大,题目做起来比较简单,所以,学生缺少的是阅读的方法。方法的落实需要长期的训练及教师的引导。课前,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这一节(段)讲了几个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根据学生的层次,如果有些学生困难较大,教师可以将课前问题细化。例如:《大气压强》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液体压强,二者都属于流体压强,我为学生设置预习提纲: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如何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大吗?如何用吸盘粗略测量一下?测量时为什么将吸盘内的气体尽量排空?如何准确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大气压强的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大气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课本,了解其课文的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学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课后认真阅读与准备,需要在作业安排上做到精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考虑到现在的学生脑子里认为预习作业就是没有作业的思想,课上教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和表达,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建立奖励机制促进学生自觉预习,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
3 学生学习有效果,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驱动力
读书的时候,我们都读过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常常越是学的好的科目给的时间越多,学的不好的越是主观排斥,依靠主观努力去改善学习状况太难了,学生需要心理上得到满足后,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的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只要学生能够坚持,他们自己会发现在课堂上学习有主动性,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思考、被动的回答问题。
4 家庭教育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根本之源
目前教学现状是班级大,学生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确非易事,但很多家庭已经关注到孩子的自学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被证明十分行之有效,凡注重孩子自学能力培养的家长,都深有感触:孩子一旦有了强大的自学能力,不但学习变得十分轻松,学习效果也十分地鲜明。我们在与学生互动的同时,与家长的互动也是非常必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最大限度的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从不祈求得到所有家长的呼应,哪怕只有一位家长愿意配合,这份努力和付出也是值得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让学生成为一位具有自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
关键词:自学能力 阅读指导 方法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795(2012)05(c)-0065-0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的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科书每一章的章首都设置了阅读指导部分,将本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纲挈领的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前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学生成为知识容器。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每年中考结束后,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的教课书除了课后题有所标记外,其他地方干干静静。虽然不断强调以教材为中心,但学生更愿意去购买已经整理好的教辅资料,拿来主义,用的方便。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形成的,初中生应该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就现状来看,学生自学能力欠缺,所以,今天的物理课堂需要教师重视并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加强阅读指导,提升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新版教材在课本上设置了阅读指导为全章内容提纲挈领、想想议议提出具体问题进行阅读指引、想想做做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科学世界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拓展学生思维,每当遇到新的物理概念教学时,均配有小资料,增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的,因此,一开始教师须用心的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可以在课堂上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分析解释。例如我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授课时,虽然有小车实验的探究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辅助,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仍然是模糊的,这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且勾画出三个关键词,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教师再分层次剖析关键词,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抽象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抓关键信息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做好奠基工作。
2 教师注重方法的引导,贯穿教学始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
学生目前出现的通病是见到题干长一点的题就烦了,不能够耐下心来认真阅读,通常题干越长信息量越大,题目做起来比较简单,所以,学生缺少的是阅读的方法。方法的落实需要长期的训练及教师的引导。课前,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这一节(段)讲了几个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根据学生的层次,如果有些学生困难较大,教师可以将课前问题细化。例如:《大气压强》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液体压强,二者都属于流体压强,我为学生设置预习提纲: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我们周围是否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如何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大吗?如何用吸盘粗略测量一下?测量时为什么将吸盘内的气体尽量排空?如何准确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大气压强的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大气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课本,了解其课文的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学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课后认真阅读与准备,需要在作业安排上做到精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考虑到现在的学生脑子里认为预习作业就是没有作业的思想,课上教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和表达,教师给予适当评价,建立奖励机制促进学生自觉预习,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
3 学生学习有效果,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驱动力
读书的时候,我们都读过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常常越是学的好的科目给的时间越多,学的不好的越是主观排斥,依靠主观努力去改善学习状况太难了,学生需要心理上得到满足后,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每上完一个单元后,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真的进行复习,要求他们再进行一次全面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他们通过前后联系,纵横对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一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公式和定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使之做到理解知识,并融会贯通。只要学生能够坚持,他们自己会发现在课堂上学习有主动性,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思考、被动的回答问题。
4 家庭教育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根本之源
目前教学现状是班级大,学生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确非易事,但很多家庭已经关注到孩子的自学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被证明十分行之有效,凡注重孩子自学能力培养的家长,都深有感触:孩子一旦有了强大的自学能力,不但学习变得十分轻松,学习效果也十分地鲜明。我们在与学生互动的同时,与家长的互动也是非常必要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最大限度的赢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从不祈求得到所有家长的呼应,哪怕只有一位家长愿意配合,这份努力和付出也是值得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让学生成为一位具有自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