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科研项目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充分发挥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作用。同时,高校应在政策和制度上对青年教师申请科研项目予以支持和鼓励。
【关键词】科研项目 高校 青年教师教 学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4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本科教学评估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规模不断壮大,高校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也极大提高,成为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目前高等院校中,青年教师大部分是非师范类高校出站的博士后、毕业的博士、硕士等,没有受过师范类高校关于教学的系统培训,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基于年底考核、职称评审中轻教学、重科研的不良倾向,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各种压力之下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风气。如何在教学和科研两者中取得平衡,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应通过科研项目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实现教研相长,促进共同发展。
科研项目是高校教师通过项目标书申请、现场答辩等激烈竞争后获得的一种以科研经费形式资助的项目。高校教师所申请到的各类科研项目在各自学科领域都是经过层层评审、优中选优后才得到审批。这种具有学科前沿的科研项目研究,将从各个方面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教学技巧等方面教学能力的提高。
科研项目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筛选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科研项目是经过激烈竞争获得的,本身的创新性使得从事项目研究的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对本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提高。将这些提高应用到教学上,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自身内涵,为教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增强专业修养和专业水平,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
目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上容易落人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传统模式中。而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教师将科研项目中的内容、新技术、新方法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科研新产品作为直观教具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青年教师可以变“讲授教材”为“讲授科研心得”。对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课堂上讲授科研心得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EDA技术、环境电子测量基础、16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生物医学工程导论等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将相关科研项目中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的部分结合起来,在教材内容的层次之上讲授,适当穿插科研实践中的实例分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无疑比单纯讲授教材内容效果更好。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应将“注入式”教学改为“启发式”教学。将科研过程中的相关成果,如基于单片机的电路、分析仪器原理样机等带到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教材讲授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科研实践中。例如,上16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通过霓虹灯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霓虹灯闪烁的原理,从而引出定时,计数器的相关内容。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中,通过展示微流控芯片的原理样机,启发学生思考芯片的设计和加工流程。另外,通过科研项目,青年教师还可以与合作研究的企业技术人员、其他高校合作研究人员等一起参与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过程,以讲座、培训等形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研究,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科研素养,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进行相关研究,在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等方面都得到相应提高,从而达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目的。
科研和教学两者并不是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统一体。目前各种教材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许多优秀的教材都融入当代最新的科研成果,如果青年教师不具有本专业方面的科研经验和专业水平,完全照本宣科,必然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上,将所从事的科研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不仅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专业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将教材的理论和科研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通过教学,教师丰富和夯实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为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发掘和提炼本学科的新方向、新思路,开拓新的科研方向,拓宽自己的科研道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掘具有一定潜力的大学生充实到科研队伍中来,不但能为科研队伍充入新鲜血液,锻炼科研队伍,还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
通过科研项目和教学的结合,可以吸引有兴趣和资质优的大学生加入课题研究,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在校期间参加过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攻读研究生,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品质。
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发展的保障。目前,各高校都在向教学科研型或科研型院校转变,科研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青年教师大部分刚从学生角色转化为教师角色,掌握的科研资源非常有限,申请各类科研项目的渠道并不通畅。因此,要通过科研项目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在政策和制度建设上都应该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使广大青年教师在科研生涯中能顺利起航。首先,在科研项目的申报,特别是限额项目的申报上,要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避免“重引进、轻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高校还可设立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基金,扶持、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次,在实验室安排、仪器设备的使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应保证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需求,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大学生进入项目组从事相关研究。对于指导学生的青年教师。在工作量的计算、职称评审、年底评优、本科毕业设计分配等方面给予照顾;积极参与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的大学生,在奖学金评审、评优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形成一种青年教师主动热情申请、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良好氛围,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目前,清华大学等高校已经通过在本科生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多种方式,主要由青年教师为指导教师,吸纳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本科生,同时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科研项目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但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以科研项目为驱动力的新模式为青年教师“教研相长”,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发挥了很大作用,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广大青年教师应努力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丰收,为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科研项目 高校 青年教师教 学能力 提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4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本科教学评估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规模不断壮大,高校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也极大提高,成为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目前高等院校中,青年教师大部分是非师范类高校出站的博士后、毕业的博士、硕士等,没有受过师范类高校关于教学的系统培训,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基于年底考核、职称评审中轻教学、重科研的不良倾向,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各种压力之下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风气。如何在教学和科研两者中取得平衡,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应通过科研项目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实现教研相长,促进共同发展。
科研项目是高校教师通过项目标书申请、现场答辩等激烈竞争后获得的一种以科研经费形式资助的项目。高校教师所申请到的各类科研项目在各自学科领域都是经过层层评审、优中选优后才得到审批。这种具有学科前沿的科研项目研究,将从各个方面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教学技巧等方面教学能力的提高。
科研项目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筛选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科研项目是经过激烈竞争获得的,本身的创新性使得从事项目研究的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对本专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提高。将这些提高应用到教学上,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自身内涵,为教学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增强专业修养和专业水平,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
目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上容易落人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传统模式中。而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教师将科研项目中的内容、新技术、新方法和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科研新产品作为直观教具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青年教师可以变“讲授教材”为“讲授科研心得”。对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课堂上讲授科研心得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EDA技术、环境电子测量基础、16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生物医学工程导论等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将相关科研项目中与课程内容相联系的部分结合起来,在教材内容的层次之上讲授,适当穿插科研实践中的实例分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无疑比单纯讲授教材内容效果更好。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应将“注入式”教学改为“启发式”教学。将科研过程中的相关成果,如基于单片机的电路、分析仪器原理样机等带到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教材讲授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科研实践中。例如,上16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通过霓虹灯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霓虹灯闪烁的原理,从而引出定时,计数器的相关内容。纳米技术的基础和应用课程中,通过展示微流控芯片的原理样机,启发学生思考芯片的设计和加工流程。另外,通过科研项目,青年教师还可以与合作研究的企业技术人员、其他高校合作研究人员等一起参与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过程,以讲座、培训等形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教学与科研项目的研究,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科研素养,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进行相关研究,在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幽默性等方面都得到相应提高,从而达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目的。
科研和教学两者并不是对立、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统一体。目前各种教材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许多优秀的教材都融入当代最新的科研成果,如果青年教师不具有本专业方面的科研经验和专业水平,完全照本宣科,必然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上,将所从事的科研和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不仅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专业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将教材的理论和科研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通过教学,教师丰富和夯实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为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发掘和提炼本学科的新方向、新思路,开拓新的科研方向,拓宽自己的科研道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掘具有一定潜力的大学生充实到科研队伍中来,不但能为科研队伍充入新鲜血液,锻炼科研队伍,还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
通过科研项目和教学的结合,可以吸引有兴趣和资质优的大学生加入课题研究,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的追踪调查表明,在校期间参加过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攻读研究生,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创新品质。
提高教师能力和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发展的保障。目前,各高校都在向教学科研型或科研型院校转变,科研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青年教师大部分刚从学生角色转化为教师角色,掌握的科研资源非常有限,申请各类科研项目的渠道并不通畅。因此,要通过科研项目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在政策和制度建设上都应该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使广大青年教师在科研生涯中能顺利起航。首先,在科研项目的申报,特别是限额项目的申报上,要适当向青年教师倾斜,避免“重引进、轻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高校还可设立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基金,扶持、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次,在实验室安排、仪器设备的使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应保证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需求,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大学生进入项目组从事相关研究。对于指导学生的青年教师。在工作量的计算、职称评审、年底评优、本科毕业设计分配等方面给予照顾;积极参与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的大学生,在奖学金评审、评优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形成一种青年教师主动热情申请、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良好氛围,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目前,清华大学等高校已经通过在本科生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多种方式,主要由青年教师为指导教师,吸纳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本科生,同时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科研项目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但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以科研项目为驱动力的新模式为青年教师“教研相长”,以研促教,以教促研,发挥了很大作用,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广大青年教师应努力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丰收,为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