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们认为政治课讲大道理,唱高调,枯燥无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在政治课本身,而在于政治老师没有正确运用一定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许多老师往往忽视了系统性、可接受性这两个原则,而正确运用两原则对开展教学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系统性;可接受性
一、问题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性要求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抓好重点,就是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重点不一定是难点,它是针对具体的学生而言的,每个难点都有不同的成因,所以突破教学中难点要针对学生的困难采取措施,如果学生缺乏感性知识则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系统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基础打好、认识能力提高,进而揭示政治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政治知识的客观性上有因果、递进、继承、发展、并列、矛盾等诸多关系,即教材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在政治教学中,对把握政治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政治知识网络非常重要,因为这样的教学在每个环节中都注意到宏观系统性和微观基础性的结合,使具体的政治知识恰当地融入政治知识的系统中。因此系统性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在掌握知识的时候系统化、体系化。
可接受性原则就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可接受性原则要求了解学生的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学只有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才能被他们理解、接受。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应当是指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水平。在确定学生发展水平时,通常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不能估计过低,降低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吃不饱”,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低效率地教学,影响了质量;另一方面也不能估计过高,以致教学内容过难、份量过重、进步过快,学生“吃不了”,超越了他们可接受的限度,食而不化,也同样影响教学的质量与进度。在可接受上一定要做到适度原则,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速度、深度、广度。
二、应用原则
系统性原则对教学的成绩可作出科学的评价,系统性要求从学生“一生的提高”作为教育目的,不是单纯以分数定成败,以升学率标准,并以此支配学校的一切活动,使学校视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和唯一手段。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强化知识的熟练程度,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针对现状,就要对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学生听课只记教师讲的结论,不注意学习思路及方法,概括事物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应变能力差,思维缺乏条理性、系统性。目前,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系统性原则,它可以大幅度缩短新课讲授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力争在学生“山穷水尽”时,再给以适当点拨,使之“柳暗花明”,学生以此产生探究成功的欣慰和喜悦,实现转变的关键是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即应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
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师采取适度的教学容量去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的职责不在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如讨论、演讲、自学、看录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理解、运用、探求知识的欲望,闪现创新的火花。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由教师分析到学生总结,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他们会学,因为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就其教学容量来说,总是有限的。但是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将学生带入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时空,以有限体现无限。研究表明,学生最佳时态在一堂课中只有二十五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处理好知识难点、重点与学生课堂最佳时态吻合,同时要采用“视”“听”“做”交叉出现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的点与面结合,让学生动与静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时间的无效损耗,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效能。
总之,教学原则的运用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提高课堂效率并不是指课容量的简单增大,而是指课堂的有效率,即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丰富了感情、发展了个性、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系统性;可接受性
一、问题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性要求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抓好重点,就是把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当作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重点不一定是难点,它是针对具体的学生而言的,每个难点都有不同的成因,所以突破教学中难点要针对学生的困难采取措施,如果学生缺乏感性知识则要加强直观教学,如果系统进行教学,可使学生基础打好、认识能力提高,进而揭示政治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在政治知识的客观性上有因果、递进、继承、发展、并列、矛盾等诸多关系,即教材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在政治教学中,对把握政治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政治知识网络非常重要,因为这样的教学在每个环节中都注意到宏观系统性和微观基础性的结合,使具体的政治知识恰当地融入政治知识的系统中。因此系统性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在掌握知识的时候系统化、体系化。
可接受性原则就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可接受性原则要求了解学生的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学只有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才能被他们理解、接受。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应当是指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水平。在确定学生发展水平时,通常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不能估计过低,降低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吃不饱”,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低效率地教学,影响了质量;另一方面也不能估计过高,以致教学内容过难、份量过重、进步过快,学生“吃不了”,超越了他们可接受的限度,食而不化,也同样影响教学的质量与进度。在可接受上一定要做到适度原则,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学的速度、深度、广度。
二、应用原则
系统性原则对教学的成绩可作出科学的评价,系统性要求从学生“一生的提高”作为教育目的,不是单纯以分数定成败,以升学率标准,并以此支配学校的一切活动,使学校视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和唯一手段。只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强化知识的熟练程度,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针对现状,就要对政治课教学进行改革,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感觉到,学生听课只记教师讲的结论,不注意学习思路及方法,概括事物本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应变能力差,思维缺乏条理性、系统性。目前,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系统性原则,它可以大幅度缩短新课讲授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力争在学生“山穷水尽”时,再给以适当点拨,使之“柳暗花明”,学生以此产生探究成功的欣慰和喜悦,实现转变的关键是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即应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培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
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师采取适度的教学容量去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注重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的职责不在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满足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参与式教学的恰当形式,如讨论、演讲、自学、看录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理解、运用、探求知识的欲望,闪现创新的火花。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由教师分析到学生总结,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他们会学,因为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就其教学容量来说,总是有限的。但是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艺术,将学生带入一种超越时空的教学意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时空,以有限体现无限。研究表明,学生最佳时态在一堂课中只有二十五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巧妙处理好知识难点、重点与学生课堂最佳时态吻合,同时要采用“视”“听”“做”交叉出现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的点与面结合,让学生动与静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时间的无效损耗,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效能。
总之,教学原则的运用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提高课堂效率并不是指课容量的简单增大,而是指课堂的有效率,即让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丰富了感情、发展了个性、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