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在实际情况中更加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进一步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掌握科学知识。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育中,教师应该立足实际,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在科学教学课堂中的动手能力。本文将就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推动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教育;科学教学;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074-01
小学教育是初阶教育的起点,小学科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属于最基本的综合素质学科,在具体教学中,小学科学教育一般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较为关注。因此,在这门学科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位置,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对科学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提高学生在初级科学教育阶段中的动手能力是推动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在科学教育中培育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意义
科学教育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环节,小学科学教育是这一重要环节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里全面展开实践性的科学教育对于整个教育阶段来说属于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等特点,引导学生对科学现象产生问题以及兴趣,使得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在小学科学教育课堂中为今后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兴趣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由于试题偏向于理论知识,而理论比实际操作方便记忆,学生大多属于理论型学生,习惯于对理论知识进行探讨和研究,而教师也一般偏重于这种教学模式,仅仅只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不注重理论实践,使学生逐渐缺乏动手操作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导致科学教育不能深入得到学生的思维当中。
(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掌握,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与空间。小学科学课堂里,教师教授完理论知识之后,一般会在课堂上做实验,但是这种实验是教师单方面的实验操作,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动手的机会,這就导致了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的问题。
(三)科学教育不被重视
小学科学教育属于综合素质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并且科学教育课在课程中也比较少安排,家长们通常对科学教育这门课程不重视。这种家长不重视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科学的态度,会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忽略这门基础学科。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发挥好实验教学的重要功能
科学教育课堂中的实验是科学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是对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的验证和说明。因此,在实际的科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教师素养,创新设计出精细的教学形式,发挥好实验教学的重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正确认知科学知识。
(二)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在传统科学教育中,教师一般把科学实践活动局限于课堂之中,但是小学科学课一般较少,学生无法在一节课就掌握过多的科学知识。因此,要想通过科学实践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就必须将课堂内外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去充分认知科学现象,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进而通过课堂中的科学知识去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写属于自己科学日记,记录每一次亲身接触科学现象,探讨科学问题的经历。这种方式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并且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通过扩展延伸来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必须转化自身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地位,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做好课堂指导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拓展研究科学的实践与空间,使学生在科学教育中,自我创新意识得到提升,真正获得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生命科学》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对生物进行具体调查,如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蘑菇这一生物。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观察更多的真菌生物,扩展延伸调查的具体范围,与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分享自己的科学调查结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教师必须发挥好实验教学的科学功能,通过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扩展延伸来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在课堂中给学生呈现更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学习实践中出发,使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动手能力锻炼。
参考文献:
[1]王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88-89.
[2]李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90.
关键词 小学教育;科学教学;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074-01
小学教育是初阶教育的起点,小学科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属于最基本的综合素质学科,在具体教学中,小学科学教育一般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较为关注。因此,在这门学科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处于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位置,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对科学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提高学生在初级科学教育阶段中的动手能力是推动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以及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在科学教育中培育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意义
科学教育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环节,小学科学教育是这一重要环节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里全面展开实践性的科学教育对于整个教育阶段来说属于重要任务。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等特点,引导学生对科学现象产生问题以及兴趣,使得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在小学科学教育课堂中为今后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兴趣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由于试题偏向于理论知识,而理论比实际操作方便记忆,学生大多属于理论型学生,习惯于对理论知识进行探讨和研究,而教师也一般偏重于这种教学模式,仅仅只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不注重理论实践,使学生逐渐缺乏动手操作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导致科学教育不能深入得到学生的思维当中。
(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掌握,没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与空间。小学科学课堂里,教师教授完理论知识之后,一般会在课堂上做实验,但是这种实验是教师单方面的实验操作,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动手的机会,這就导致了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的问题。
(三)科学教育不被重视
小学科学教育属于综合素质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并且科学教育课在课程中也比较少安排,家长们通常对科学教育这门课程不重视。这种家长不重视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科学的态度,会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忽略这门基础学科。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发挥好实验教学的重要功能
科学教育课堂中的实验是科学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是对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的验证和说明。因此,在实际的科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教师素养,创新设计出精细的教学形式,发挥好实验教学的重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正确认知科学知识。
(二)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在传统科学教育中,教师一般把科学实践活动局限于课堂之中,但是小学科学课一般较少,学生无法在一节课就掌握过多的科学知识。因此,要想通过科学实践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就必须将课堂内外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去充分认知科学现象,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进而通过课堂中的科学知识去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写属于自己科学日记,记录每一次亲身接触科学现象,探讨科学问题的经历。这种方式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并且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通过扩展延伸来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必须转化自身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地位,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时做好课堂指导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拓展研究科学的实践与空间,使学生在科学教育中,自我创新意识得到提升,真正获得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生命科学》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对生物进行具体调查,如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蘑菇这一生物。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观察更多的真菌生物,扩展延伸调查的具体范围,与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分享自己的科学调查结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教师必须发挥好实验教学的科学功能,通过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扩展延伸来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在课堂中给学生呈现更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从学习实践中出发,使学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动手能力锻炼。
参考文献:
[1]王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88-89.
[2]李伟.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