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dhq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测试中,阅读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紧跟作文之后。因此,阅读能力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尽管如此,阅读题却是许多学生语文路上的拦路虎,特别是初三的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同学面对阅读题感觉束手无策。
  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调学生“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因此,阅读课堂上,首先应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地读。而现实中,学生对于课内阅读或课外阅读往往采取走马观花的态度,只略知其大意便匆匆答题。课堂上,教师对阅读也不够重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阅读了一遍或是没有阅读,教师便引导学生答题,有时甚至直接给出答案。这种只强调答案结果而不注重阅读过程的不良习惯,使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阅读只是为了答题,而不注重文意、文体、文脉、文句的理解。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读,直到读懂读透为止。
  二、引导学生“想”
  欣赏、感受和体验是新课标下文本阅读的重中之重,创造性的阅读,就是让读者赋予文章以自己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掌握原意的基础上敢于向作者挑战,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观、所处的环境等对课文进行多元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跳出文本的束缚,进行合理的想象,充分挖掘文本的深层次含义,拓展文本的外延,不能仅停留在实读层面上,要使阅读真正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1.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所谓一题多解是指针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审视,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形成多元化的理解,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在教学中,可适当地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摆脱教本的束缚,从而运用辩证的眼光,综合地看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五柳先生传》一文,由于一直被认为是作者陶渊明托五柳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于是大家爱屋及乌,对文中的五柳先生也就交口称赞。教该文时,我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赞许的,有不以为然的。有同学说:如果他真的是很有学问,生活却过得穷困潦倒,岂不成了宣扬知识无用论的活生生的教材?岂不是对“教育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极大的讽刺?其实归根结底,“不慕荣利”之类的表白不过是为了掩饰窘况,满足虚荣心的托辞。学生的这些想法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何必固守陈说、去框住学生的思维呢?
  2.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有些文章的精到之处和最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并不点明,而是写得非常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本意或上下文的连贯关系去推敲它。如《变色龙》中写道:“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这是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听人群里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之后的第一次变色,作者在此处并没有点明奥楚蔑洛夫的思想在经历一个怎样的转变过程。这时,我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大胆想象。有同学说:“我如果把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处死,那不是自找死路吗?他肯定会立刻撤我的职,不行,我应该判它无罪,并亲自送给将军去。”有同学说:“这狗是将军家的,即使有罪也是无罪的,赫留金你就自认倒霉吧,我还正愁没有机会巴结将军呢!”学生的想象可以说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这样可促使他们能动地创造性地解读课文。
  三、老师要会“问”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运用好问题,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可以说,教学离不开问题。学生属于不同的个体,其思维方式有所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时教师就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筛选,并将对课堂教学有利的问题纳入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成为具体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要有价值,能引发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此问题本身应具有一定的价值。如果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肤浅,流于形式,低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那么,这样的问题便是失败的,课堂教学也是失败的。
   2.问题要紧扣核心
  所谓“核心”,就是文章的教育教学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对核心问题的探讨上,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学过程一定要确立重点问题,要求“精”。教师所用问题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能用偏了精力,也不能对所有的问题平均用力,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懂读透,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多元化地进行思考。教师还要创设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为深入分析纺纱技术对棉纱性能的影响,选择集聚纺和普通环锭纺两种纺纱技术进行研究。在KTTM环锭纺纱机上,根据普通环锭纺纱和集聚纺纱的技术要求,采用基本相同的纺纱前准备,生产
摘 要: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同时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表现。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高中学生生活、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上的各种思潮、价值观念对于辨别能力仍不完善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营的高中政治学科责无旁贷。  关键词:高中政治;心理健康教育;重要
摘 要:词汇教学是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意义的认识,完善词汇教学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指导,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本文就高中词汇教学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词汇教学;有效性  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羁绊,对新课程理念和新高考要求理解得不够深入,引致当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不能满足新的目标和要求。笔者试对新课标理
摘 要:导学案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辅之以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要明确导学案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学校具体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命题教学  一、导学案的含义  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有效学习的方法,它通常伴随着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教师通过导学案,不仅要使得学生完成预定的教
目的:观察血清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374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235例)、阴性组(139例),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分为单支血管
摘 要:在华文教育改革过程中,师资整体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以及师资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华文教育发展的瓶颈。菲律宾华文教育界做了大量的工作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进一步稳定并规范华语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对菲律宾各华校而言,仍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关键词:菲律宾;华文;师资队伍;建设    菲律宾华文教育源远流长,虽历经曲折却始终不断发展壮大。自1976年华校
不等式在高考中属于主体地位,与其他数学知识密切联系,为高考必考内容。针对学生们在运用不等式的知识解题时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错误,给出以下剖析:
“导”者,引导,开导,疏通之意;“入”者,由外至内,进入也。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师生凭借教材进行的最初信息交流,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力量源泉,是学习好功课的催化剂。兴趣更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事物底蕴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