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正确掌握学生心理,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就能有效避免师生之间的冲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心理效应;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效果,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教育过程中,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够,有时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加深,进而产生学生与老师的对抗情绪,不听教导,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对师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反之,如果我们能够正确掌握学生心理,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就能有效避免师生之间的冲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正确把握学生心理,有效避免师生冲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心理效应呢?
1 留给学生第一好印象
一个学生是否喜欢某一门学课,和是否喜欢某老师是紧密联系的,是否喜欢某老师和老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有关系。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每个假期结束后的开学,我都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提前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热情、关心和体贴。同时,认真准备好开学第一次上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以上种种,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就为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借助“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时候用温和的方法处理一些事情,往往比强制的手段更有效果。
教育中“差生”,不是那种学习勤奋而成绩不佳的学生,而是那种不讲学习而又调皮捣蛋,经常违反纪律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这类学生最令教师头疼,因为他们不管老师怎么批评,都屡教不改,你叫他往东就往西,经常和老师对着干,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有的教师碰到这样的学生,开始时还能用平和的心态对他们进行教育,希望用自己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化他们,可往往没有多大的效果。结果出现一种讨厌的心理,一见他们就没好心情,更没好脸色。只要这些“差生”一不遵守纪律,就对他们不是批评就是骂,教师原先的那份耐心全无,可结果是“差生”的表现越来越差,“差生”人数也越来越多。
教育这样的学生,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觉得用“严厉”的方法最终还是会失败,因为这些“差生”身上的许多不良习惯,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能改正的,不可能教育一次就会变好的。因此用通常“整治”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尽管表现有些“差”,但他们内心还是希望自己进步的,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只是他们的性格脾气比较强硬,“严厉”而简单的教育方法难以奏效的,而用表扬的方法,一两次也不容易感化他们。因此教育这类学生,需要足够的耐心,注重适当的方式方法,表扬要真实,鼓励要真诚。
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如果能多一点人情味,面对学生的错误能心平气和地通情达理地去解释分析,何愁不产生“南风效应”?何愁学生不向你敞开心扉?何愁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 发挥“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也就是说,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即保持“同体”。在班级工作中,如果老师能够走进学生心灵,把自己与班级学生联系在一起,与学生共同去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共同去享受学习、生活中的欢乐,让学生切身感觉到你是他们的带头人,能够帮助他们、信任他们并尊重他们,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喜欢你,消除学生对老师所抱有的戒心,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再加上在处理问题时的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尽量避免过激行为,使处理方法更加接近学生心理,这样,学生便会乐意接受你的观点、态度,那么,建立和谐融洽。
4 避免“刻板效应”
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少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虽然这一效应在群体心理中比较多见,但在不少老师心中也存在。例如:有一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考试成绩出来后,班主任出于对学生负责的心理,私下找他谈话,很委婉的对学生说:“如果你通过努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就好了。”这位学生听了很委屈,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这样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便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失去了和谐的谈话氛围,不仅使谈话进行不下去,还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阴影。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避免“刻板效应”,用发展的、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领会老师的关爱,那么,我们就会建立和谐的育人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
5 克服“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的出现,教师应该切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像鹦鹉学话那样重复一次。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也不会产生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同时对于学生的表扬也不能少,否则也将导致超限效应。有些教师认为,多批评不好,多表扬就好了。其实这样做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例如:某班有个差生听惯了批评,他对批评根本不当回事。但是新学期换了个班主任。这个进主任一开始对这个差生的某些“闪光点”作了表扬,起初这个差生很受感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差生发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越来越多,而且有许多是有意表扬的。他认为这是老师在哄自己,表面上是表扬,实际上让我注意这些方面,这分明是看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于是,他一听到表扬,就大为恼火。记得我工作第一年做班主任的时候,我班里有个女生,成绩很好,但是脾气很大,我每次都批评她脾气不好,叫她改改,但是就是改不了,到后来是她出现不耐烦和逆反的心理,我一说她,她就和我顶嘴,什么都不听你的,后来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试着换个方法和她交流,对她好的方面进行表扬,不好的方面进行批评教育,平时多留意她,多关心她,最后在毕业之前,她的脾气有了很大的改善。
只要我们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学生,多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争取正确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就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 教育学》
[2] 《现代心理学》
【关键词】师生关系 ;心理效应;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效果,是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教育过程中,因为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够,有时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加深,进而产生学生与老师的对抗情绪,不听教导,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对师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反之,如果我们能够正确掌握学生心理,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就能有效避免师生之间的冲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正确把握学生心理,有效避免师生冲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心理效应呢?
1 留给学生第一好印象
一个学生是否喜欢某一门学课,和是否喜欢某老师是紧密联系的,是否喜欢某老师和老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有关系。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每个假期结束后的开学,我都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提前掌握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热情、关心和体贴。同时,认真准备好开学第一次上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以上种种,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就为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借助“南风效应”
有一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有时候用温和的方法处理一些事情,往往比强制的手段更有效果。
教育中“差生”,不是那种学习勤奋而成绩不佳的学生,而是那种不讲学习而又调皮捣蛋,经常违反纪律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这类学生最令教师头疼,因为他们不管老师怎么批评,都屡教不改,你叫他往东就往西,经常和老师对着干,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有的教师碰到这样的学生,开始时还能用平和的心态对他们进行教育,希望用自己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感化他们,可往往没有多大的效果。结果出现一种讨厌的心理,一见他们就没好心情,更没好脸色。只要这些“差生”一不遵守纪律,就对他们不是批评就是骂,教师原先的那份耐心全无,可结果是“差生”的表现越来越差,“差生”人数也越来越多。
教育这样的学生,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我觉得用“严厉”的方法最终还是会失败,因为这些“差生”身上的许多不良习惯,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能改正的,不可能教育一次就会变好的。因此用通常“整治”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但学生毕竟是学生,尽管表现有些“差”,但他们内心还是希望自己进步的,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只是他们的性格脾气比较强硬,“严厉”而简单的教育方法难以奏效的,而用表扬的方法,一两次也不容易感化他们。因此教育这类学生,需要足够的耐心,注重适当的方式方法,表扬要真实,鼓励要真诚。
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如果能多一点人情味,面对学生的错误能心平气和地通情达理地去解释分析,何愁不产生“南风效应”?何愁学生不向你敞开心扉?何愁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 发挥“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也就是说,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即保持“同体”。在班级工作中,如果老师能够走进学生心灵,把自己与班级学生联系在一起,与学生共同去完成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共同去享受学习、生活中的欢乐,让学生切身感觉到你是他们的带头人,能够帮助他们、信任他们并尊重他们,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喜欢你,消除学生对老师所抱有的戒心,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再加上在处理问题时的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尽量避免过激行为,使处理方法更加接近学生心理,这样,学生便会乐意接受你的观点、态度,那么,建立和谐融洽。
4 避免“刻板效应”
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少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人们头脑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虽然这一效应在群体心理中比较多见,但在不少老师心中也存在。例如:有一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考试成绩出来后,班主任出于对学生负责的心理,私下找他谈话,很委婉的对学生说:“如果你通过努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就好了。”这位学生听了很委屈,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这样伤了学生的自尊,学生便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失去了和谐的谈话氛围,不仅使谈话进行不下去,还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阴影。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避免“刻板效应”,用发展的、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领会老师的关爱,那么,我们就会建立和谐的育人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
5 克服“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的出现,教师应该切记,“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像鹦鹉学话那样重复一次。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也不会产生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同时对于学生的表扬也不能少,否则也将导致超限效应。有些教师认为,多批评不好,多表扬就好了。其实这样做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例如:某班有个差生听惯了批评,他对批评根本不当回事。但是新学期换了个班主任。这个进主任一开始对这个差生的某些“闪光点”作了表扬,起初这个差生很受感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差生发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越来越多,而且有许多是有意表扬的。他认为这是老师在哄自己,表面上是表扬,实际上让我注意这些方面,这分明是看不起自己,不信任自己。于是,他一听到表扬,就大为恼火。记得我工作第一年做班主任的时候,我班里有个女生,成绩很好,但是脾气很大,我每次都批评她脾气不好,叫她改改,但是就是改不了,到后来是她出现不耐烦和逆反的心理,我一说她,她就和我顶嘴,什么都不听你的,后来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试着换个方法和她交流,对她好的方面进行表扬,不好的方面进行批评教育,平时多留意她,多关心她,最后在毕业之前,她的脾气有了很大的改善。
只要我们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平时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学生,多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争取正确合理运用心理效应,就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 教育学》
[2] 《现代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