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一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那便是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在此,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是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全过程,仅靠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也显然是不够的。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重要的历史史实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难点,可以播放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團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四.有利于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例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禁毒的教育。五.大大提高了课堂容量,节省了课堂讲授时间。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媒体往往是课本、地图册、板书等,这些媒体在老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媒体其功能与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多媒体利用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对大量的教学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从而节省了过去因板书或以板书形式构成某一图表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老师示范讲解的效率。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六.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历史教学的知识对象是已经过往的人物、事件和现象。我们不可能把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重新发生,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我们把历史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录象资料编成一个课件,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历史信息知识,不受时空限制地再现不可能重演的场景,大大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扩充学生的视野。在《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二)》一课中,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部电视剧片头剪辑下来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回答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三部明朝小说。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印象深刻,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的确,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对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也不可能代替老师的全部课堂教学活动,也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它只是帮助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而且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较困难,费时较多,因此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应该注意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是之目睹历史的真实,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时,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学生关注的热点。然而,这一全过程,仅靠倾听教师精彩的讲述也显然是不够的。利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铃木声嘶力竭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朗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重要的历史史实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难点,可以播放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團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四.有利于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
多媒体教学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非凡的魔力。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例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禁毒的教育。五.大大提高了课堂容量,节省了课堂讲授时间。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媒体往往是课本、地图册、板书等,这些媒体在老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传统的媒体其功能与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多媒体利用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对大量的教学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从而节省了过去因板书或以板书形式构成某一图表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老师示范讲解的效率。极大的节省课堂讲授时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刺激掌握,进而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于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把握。这样,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学生思想、行为、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教师将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六.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历史教学的知识对象是已经过往的人物、事件和现象。我们不可能把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重新发生,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我们把历史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录象资料编成一个课件,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历史信息知识,不受时空限制地再现不可能重演的场景,大大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扩充学生的视野。在《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二)》一课中,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部电视剧片头剪辑下来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回答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三部明朝小说。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印象深刻,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的确,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对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也不可能代替老师的全部课堂教学活动,也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它只是帮助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而且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较困难,费时较多,因此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应该注意与其他教学手段相结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