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大学生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高校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之势,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何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探讨。
【关键词】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期大学生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面临的各方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之势,国家、社会和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也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开展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原因分析
(一)社会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放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机会,但是凡事具有两面性,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随着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应运而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开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二)高校稳定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的稳定关乎国家的稳定,关乎社会的稳定。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也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大学生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遇到突如其来的挫折或打击,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调节,而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之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高校的稳定密不可分。
(三)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大学生在此阶段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每个人面临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自卑,不敢与他人交往,不会参与合作或竞争;有的学生很自信,但对现实强烈不满,产生消极心态;有的对大学的学习不适应,有的有性格障碍,有的学生出现精神异常等等 。问题多种多样,怎样在教学中解決这些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 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关键
(一)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其中大学生中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的37.9%,因为精神病退学的人数已占到因病退学的总人数的 64.4%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高校是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阵地,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优势,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应该相应提高其地位。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高校应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并逐步实现由通识选修课到必修课的过渡。
(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上课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要求上课教师要有极强的技能和经验。若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资配备上,应选拔素质高、技能强、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任课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知识,尽量选拔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认证的教师任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咨询经验来讲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有说服力,上课效果较之无咨询经历的教师要好。此外,高校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课程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料,如心理测试系统、心理教育软件,音像教学资料等,多开展教研活动,给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共同备课,共同进步,并定期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为本教研室教师服务。
2.聘请校内外专家到高校做讲座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仅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教师上课讲授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有的效果,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高校应聘请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定期到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通过自身的经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成立心理咨询中心
除了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外,高校应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的师资力量,成立心理咨询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的教师轮流值班,接收学生的个案咨询,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远离心理困扰,减少高校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三、 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高校安全事故频发,国家、社会和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高校是以通识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有的高校是以通识必修课的形式开设,无论以何种新式开课,高校都应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笔者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概述
基本每门课程都设置有《概述》一章,主要讲述本门课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将概述作为本门课程的综述,介绍本门课的主要内容、章节设置,让同学们尽快认识这门课程,也可以对本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相关社团、心理咨询网站进行介绍,让同学们在必要时可以寻求帮助。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在进入大学之前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不懂得谦让、分享和包容。此外,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小学至高中,仅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学生,主抓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情商的培养。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能力较差,所以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应当纳入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三)情绪压力管理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在新环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期大学生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面临的各方压力越来越大,外地同学远离家乡,孤独感、寂寞感,自卑,过度敏感,对外界的评论过于在乎等,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信心,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和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将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将情绪压力管理纳入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四)学会学习
高中以前,因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加之升学学目标的存在,学生学习较为主动,但是进入大学校园之后,课余时间增多,缺少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加之目标的缺失,不能适应大学快节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变的盲目,学习由主动变为被动,甚至中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开始挂科,到最后不能顺利毕业,因此有必要将如何学会学习纳入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五)爱情和性
大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因学校管理严格和升学的原因不曾谈过恋爱,但是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恋爱变得自由。随着恋爱变的自由,部分同学的爱情观出现扭曲,有的同学谈恋爱是因为孤单寂寞,有的同学因为跟风而谈恋爱,有的同学处理不好爱情和性的关系。高校每年因感情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有必要将爱情和性纳入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正确处理爱情和性的关系。
(六)生命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小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加之父母的溺爱,遇到挫折大多由父母代为解决,但是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开始独立,心理也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由于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遇到突如其来的挫折或者打击,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调节,而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近年来,因学业困难、经济压力、感情受挫、就业压力等挫折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而自杀、自残的案例增多,因此有必要将生命的意义纳入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以引领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
四、 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一)开拓多种教学形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通识课程,受众是普通大学生,而非心理学专业学生,不宜讲的过于深奥,因此对教学模式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该课程的积极性,多进行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课程要多采用课堂讲授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心理测试、情景表演、团体训练、心理游戏体验活动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影视资料、推荐书目、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此外,还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到校做心理健康讲座作为补充教学形式.
(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中心的联动
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通识课,受众是普通同学,每个同学知识结构的差异导致课堂效果的参差不齐,因此,必定会有部分同学存在心理问题而课堂之上不能解决。此时,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就凸显出来,这部分同学可以单独预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咨询,“一对一”的效果必定会好于课堂讲授。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当前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郭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
2.柏丽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J].教学研究,2011(8).
3.张怡斌.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探索 [J].教育研发与实验,2009(18).
4.潘柳燕,刘慧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07(5).
【关键词】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期大学生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面临的各方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之势,国家、社会和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也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开展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原因分析
(一)社会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放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机会,但是凡事具有两面性,社会为大学生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随着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应运而生,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开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二)高校稳定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的稳定关乎国家的稳定,关乎社会的稳定。新时期大学生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也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大学生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遇到突如其来的挫折或打击,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调节,而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呈逐年上升之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高校的稳定密不可分。
(三)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大学生在此阶段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每个人面临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自卑,不敢与他人交往,不会参与合作或竞争;有的学生很自信,但对现实强烈不满,产生消极心态;有的对大学的学习不适应,有的有性格障碍,有的学生出现精神异常等等 。问题多种多样,怎样在教学中解決这些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 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关键
(一)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其中大学生中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的37.9%,因为精神病退学的人数已占到因病退学的总人数的 64.4%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高校是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阵地,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优势,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应该相应提高其地位。为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高校应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并逐步实现由通识选修课到必修课的过渡。
(二)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上课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要求上课教师要有极强的技能和经验。若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资配备上,应选拔素质高、技能强、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任课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知识,尽量选拔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认证的教师任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咨询经验来讲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有说服力,上课效果较之无咨询经历的教师要好。此外,高校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课程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料,如心理测试系统、心理教育软件,音像教学资料等,多开展教研活动,给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共同备课,共同进步,并定期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为本教研室教师服务。
2.聘请校内外专家到高校做讲座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仅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教师上课讲授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有的效果,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高校应聘请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定期到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通过自身的经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成立心理咨询中心
除了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外,高校应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的师资力量,成立心理咨询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的教师轮流值班,接收学生的个案咨询,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远离心理困扰,减少高校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三、 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高校安全事故频发,国家、社会和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高校是以通识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有的高校是以通识必修课的形式开设,无论以何种新式开课,高校都应结合时代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笔者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概述
基本每门课程都设置有《概述》一章,主要讲述本门课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将概述作为本门课程的综述,介绍本门课的主要内容、章节设置,让同学们尽快认识这门课程,也可以对本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相关社团、心理咨询网站进行介绍,让同学们在必要时可以寻求帮助。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的陪伴,在进入大学之前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不懂得谦让、分享和包容。此外,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小学至高中,仅以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学生,主抓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情商的培养。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能力较差,所以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应当纳入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三)情绪压力管理
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在新环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时期大学生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面临的各方压力越来越大,外地同学远离家乡,孤独感、寂寞感,自卑,过度敏感,对外界的评论过于在乎等,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自信心,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和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将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将情绪压力管理纳入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四)学会学习
高中以前,因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加之升学学目标的存在,学生学习较为主动,但是进入大学校园之后,课余时间增多,缺少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加之目标的缺失,不能适应大学快节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变的盲目,学习由主动变为被动,甚至中学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开始挂科,到最后不能顺利毕业,因此有必要将如何学会学习纳入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五)爱情和性
大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因学校管理严格和升学的原因不曾谈过恋爱,但是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恋爱变得自由。随着恋爱变的自由,部分同学的爱情观出现扭曲,有的同学谈恋爱是因为孤单寂寞,有的同学因为跟风而谈恋爱,有的同学处理不好爱情和性的关系。高校每年因感情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因此有必要将爱情和性纳入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以及正确处理爱情和性的关系。
(六)生命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小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加之父母的溺爱,遇到挫折大多由父母代为解决,但是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开始独立,心理也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由于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遇到突如其来的挫折或者打击,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调节,而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近年来,因学业困难、经济压力、感情受挫、就业压力等挫折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而自杀、自残的案例增多,因此有必要将生命的意义纳入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以引领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
四、 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
(一)开拓多种教学形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通识课程,受众是普通大学生,而非心理学专业学生,不宜讲的过于深奥,因此对教学模式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教師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该课程的积极性,多进行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课程要多采用课堂讲授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心理测试、情景表演、团体训练、心理游戏体验活动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影视资料、推荐书目、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此外,还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到校做心理健康讲座作为补充教学形式.
(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中心的联动
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通识课,受众是普通同学,每个同学知识结构的差异导致课堂效果的参差不齐,因此,必定会有部分同学存在心理问题而课堂之上不能解决。此时,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就凸显出来,这部分同学可以单独预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咨询,“一对一”的效果必定会好于课堂讲授。
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当前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郭志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
2.柏丽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J].教学研究,2011(8).
3.张怡斌.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探索 [J].教育研发与实验,2009(18).
4.潘柳燕,刘慧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