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有效的小组学习能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并能充分实现小组学习的价值。我们要实实在在、真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逐渐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兴趣,逐渐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逐渐具有小组学习的能力,逐渐形成团队意识,逐渐形成竞争意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谈一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要组建好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我们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的做法是:先是竞聘小组长,让那些具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同学之间具有亲和力受学生尊重,在学习、纪律、劳动中有表率的同学当选组长,这样同组的学生才能服从分配,听于指挥。然后有组长轮流选出本组成员,采取龙摆尾式,这种选择的好处是均衡各组的优势,不会产生组与组之间太大的差距。各组长给自己小组成员分好工: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他们来说都是充实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可以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明白每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激发和保护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兴趣
巧设问题,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再在小组的合作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品尝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解决问题,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深层讨论,乃至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态度带到全班来进行。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在处理课堂活动环节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看哪组算的快又对”、“大显身手”等比赛,评他们为“智慧标兵”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如果不教给学生方法,合作学习就会在叽叽喳喳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它同学并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合作学习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这是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引导他们如何发表自己的见解,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有我学习的地方。也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更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它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良好机会。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互相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教师应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督促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形成习惯。
四、科学运用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比如:小组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序时,教师应给与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教师也要通过适时评价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从小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质量,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实现共同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兴趣,养成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科学地总结评价,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曲家中心小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谈一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要组建好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要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环是组建好的学习小组。我们常见到的合作学习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前后桌的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而现行学校课堂中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显然是不合适的。如何组建好的学习小组呢?我的做法是:先是竞聘小组长,让那些具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同学之间具有亲和力受学生尊重,在学习、纪律、劳动中有表率的同学当选组长,这样同组的学生才能服从分配,听于指挥。然后有组长轮流选出本组成员,采取龙摆尾式,这种选择的好处是均衡各组的优势,不会产生组与组之间太大的差距。各组长给自己小组成员分好工: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他们来说都是充实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可以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明白每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激发和保护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兴趣
巧设问题,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再在小组的合作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品尝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解决问题,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深层讨论,乃至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态度带到全班来进行。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在处理课堂活动环节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看哪组算的快又对”、“大显身手”等比赛,评他们为“智慧标兵”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如果不教给学生方法,合作学习就会在叽叽喳喳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它同学并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合作学习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这是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引导他们如何发表自己的见解,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要重视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话匣子,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有我学习的地方。也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更多启发,获得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它成员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良好机会。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互相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取更多更广的知识。教师应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督促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形成习惯。
四、科学运用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比如:小组活动开展的非常顺序时,教师应给与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教师也要通过适时评价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从小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质量,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实现共同提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兴趣,养成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科学地总结评价,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省昌图县曲家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