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下学生的写作中,语言单调、词不达意、错字病句等问题明显存在,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学生语言积累的普遍缺乏,在某种程度上语言积累的不足已成为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如何丰富学生写作语言的储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有计划地提出阅读篇目,加大阅读数量
进行语言积累最直接的途径是阅读,有计划地提供阅读篇目,恰当地进行语言积累的点拨和指导,是增加语言积累的最有效的办法。目前的教育状况下,虽然在大力地倡导新课程语文教学,但实际的操作仍然是以应试为主,学生每天的课业压力非常之大,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关注那些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且在短时间内不似背诵应试题那样立竿见影地提高分数的语言积累。对此,教师应在尽可能地充分完成应试课业的同时,努力地创造出一个小的氛围,在这个小的氛围中,让学生暂时放松和忘记应试的压力,恢复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了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将积累语言的阅读同应试的要求结合在一起,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中的积累在作文实践中的应用,对有意将阅读中积累的词句运用在作文中的,应在作文分数上得到体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种制度和观念的转变,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目前情况下,还是这种倡导和转变的尝试时期。所以,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语言积累时,不能违背这一特殊时期的特点,如果单纯地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而无视考试制度,不但唤不起学生的兴趣,相反,由于单纯能力的培养甚至可能丧失学生将来展示能力的机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积累语言的前提是完成应试教育的任务。这无疑给教师的指导阅读造成很大的难度。其计划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所选的阅读篇目、表现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特点,表现的情节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因为所读作品和自己生活经历息息相关,阅读时仿佛走进了自己的世界,人物的言行很自然地成为自我对照和模仿的范本,在有意无意之间便记录下来。这一计划的目标不是为调整情绪而进行的个别性的活动,而是给学生培养出一种习惯,使学生在应试的压力之下,有一个培养素质的小环境。计划性还需要应试内容和素质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的角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目前,教育界正在极力地声讨应试教育的种种危害,同时也在极力地倡导语文新课程的种种优越性,其实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相互统一有机结合的,尤其是目前它们的结合和统一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希望解脱应试的枷锁却又担心离开这个这枷锁失去将来的前程,也渴望能够实现个人兴趣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教育,却又害怕被应试制度所淘汰。所以两者的结合也恰好地解决了学生内心的矛盾,那么怎样实现这一结合呢?将应试的作文训练即各种作文的构思方法的训练,各种单纯表达方式的训练等,注入语言吸收和运用的内容。阅读每一篇典范文章都要感受和体会其具体的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并将这些内容具体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进行模写,在真正理解所积累的语言的前提下,在作文中通过引用、化用和新的语境的创造进行同义和异义的应用,通过运用加深对积累的语言的理解,形成积累——运用——发展的良性的格局,有时也可用应试作文的所谓构思方法,作为基本的结构模式,再参考阅读篇目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进行组合,也不失为一种结合的方式。
二、督促背诵名篇佳作
背诵是阅读的延伸,阅读中的语言积累一般是对片断的字句和段落语言的记忆,不要求整体性的记忆,长篇或不典型的短篇大都采取这种片断积累的方式。一方面再好的长篇对于学生而言都很难做到通篇的记忆,而不典型的短篇完全可以通篇记忆,却又没有必要,所以只要将其精彩词句、段落掌握了就足够了。然而这些词、句、段落的积累在语言积累中毕竟是个别的、片面的,它所能在作文中解决的问题,也往往只限于词语和句子的运用上,整体语境中的运用技巧以及由此构成的语意的差异、构思的变化等问题都无法解决,而那些经历千百年传颂不衰的古典名篇佳作以及现代中外名品,经过文人及读者反复加工润色,无论在语言运用技巧、结构技巧各方面都成为典范,因而这类作品单纯地学习其精彩词句、段落就远远不够了,必须予以整体把握。一方面充实一般阅读中语言积累的内涵,另一方面补充一般阅读语言积累中缺少对语言进行整体把握的不足。因而,背诵在语言积累中更为重要,通过背诵可以形成语感能力,促进作文整体构思和语言整体运用技能。由于中外名篇浩如烟海,所以对背诵篇目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课文中要求背诵篇目是必须掌握的,它是同语文课学习的总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的,除此之外,其他背诵篇目的确定,一是要根据作文训练的进程,训练叙述能力时,尽量选择一些以叙述为主,而且显示出叙述特色的范文进行背诵。其他的诸如训练描写和议论也是一样,使积累和运用获得同步发展,积累的内容也及时地得到巩固,二是根据学生的积累和理解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规律,不能贪多而不化,所谓的积累指的是日积月累,它本身就包含着由少到多的含义,违背这一规律不仅易于遗忘,记忆下来也往往由于缺少理解而难于运用在实践之中,所以引导、督促学生背诵名篇佳作必须遵循积累和运用自身的规律,否则将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三、多途径学习语言
通过阅读和背诵积累语言是学生写作语言积累的重要途经,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途径,阅读和背诵的篇目所用的语言许多是古典的和过去时代的语言,因而总是与现代生活或多或少地有些距离。因而,作为书面语的典范,我们应始终把当代的语言作为标准,不断吸收生动、准确地反映当代人生活所出现的新的语言和词汇,这一要求规定了我们在学习和掌握文章成品语言的同时必须学习生活语言,其途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累表现人民群众智慧具有创作力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写作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二是通过文学作品中对生活语言的描写和运用,学习和积累如何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怎样运用学到的生活语言。通过这两方面对生活语言的学习,学生在整体语言积累中便多了一项重要的内容,使语言积累在厚实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份活性,这类语言的积累同样会带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的活用,因而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外国作品中生动的和深刻的语言。
总而言之,语言的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现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期的特点,将对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为写作课走出误区,探索新的出路。
一、有计划地提出阅读篇目,加大阅读数量
进行语言积累最直接的途径是阅读,有计划地提供阅读篇目,恰当地进行语言积累的点拨和指导,是增加语言积累的最有效的办法。目前的教育状况下,虽然在大力地倡导新课程语文教学,但实际的操作仍然是以应试为主,学生每天的课业压力非常之大,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关注那些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且在短时间内不似背诵应试题那样立竿见影地提高分数的语言积累。对此,教师应在尽可能地充分完成应试课业的同时,努力地创造出一个小的氛围,在这个小的氛围中,让学生暂时放松和忘记应试的压力,恢复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了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将积累语言的阅读同应试的要求结合在一起,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中的积累在作文实践中的应用,对有意将阅读中积累的词句运用在作文中的,应在作文分数上得到体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种制度和观念的转变,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目前情况下,还是这种倡导和转变的尝试时期。所以,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语言积累时,不能违背这一特殊时期的特点,如果单纯地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而无视考试制度,不但唤不起学生的兴趣,相反,由于单纯能力的培养甚至可能丧失学生将来展示能力的机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积累语言的前提是完成应试教育的任务。这无疑给教师的指导阅读造成很大的难度。其计划性也显得尤为重要,要求所选的阅读篇目、表现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特点,表现的情节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因为所读作品和自己生活经历息息相关,阅读时仿佛走进了自己的世界,人物的言行很自然地成为自我对照和模仿的范本,在有意无意之间便记录下来。这一计划的目标不是为调整情绪而进行的个别性的活动,而是给学生培养出一种习惯,使学生在应试的压力之下,有一个培养素质的小环境。计划性还需要应试内容和素质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的角度,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目前,教育界正在极力地声讨应试教育的种种危害,同时也在极力地倡导语文新课程的种种优越性,其实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相互统一有机结合的,尤其是目前它们的结合和统一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希望解脱应试的枷锁却又担心离开这个这枷锁失去将来的前程,也渴望能够实现个人兴趣全面发展的新课程教育,却又害怕被应试制度所淘汰。所以两者的结合也恰好地解决了学生内心的矛盾,那么怎样实现这一结合呢?将应试的作文训练即各种作文的构思方法的训练,各种单纯表达方式的训练等,注入语言吸收和运用的内容。阅读每一篇典范文章都要感受和体会其具体的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并将这些内容具体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进行模写,在真正理解所积累的语言的前提下,在作文中通过引用、化用和新的语境的创造进行同义和异义的应用,通过运用加深对积累的语言的理解,形成积累——运用——发展的良性的格局,有时也可用应试作文的所谓构思方法,作为基本的结构模式,再参考阅读篇目的结构特点和语言进行组合,也不失为一种结合的方式。
二、督促背诵名篇佳作
背诵是阅读的延伸,阅读中的语言积累一般是对片断的字句和段落语言的记忆,不要求整体性的记忆,长篇或不典型的短篇大都采取这种片断积累的方式。一方面再好的长篇对于学生而言都很难做到通篇的记忆,而不典型的短篇完全可以通篇记忆,却又没有必要,所以只要将其精彩词句、段落掌握了就足够了。然而这些词、句、段落的积累在语言积累中毕竟是个别的、片面的,它所能在作文中解决的问题,也往往只限于词语和句子的运用上,整体语境中的运用技巧以及由此构成的语意的差异、构思的变化等问题都无法解决,而那些经历千百年传颂不衰的古典名篇佳作以及现代中外名品,经过文人及读者反复加工润色,无论在语言运用技巧、结构技巧各方面都成为典范,因而这类作品单纯地学习其精彩词句、段落就远远不够了,必须予以整体把握。一方面充实一般阅读中语言积累的内涵,另一方面补充一般阅读语言积累中缺少对语言进行整体把握的不足。因而,背诵在语言积累中更为重要,通过背诵可以形成语感能力,促进作文整体构思和语言整体运用技能。由于中外名篇浩如烟海,所以对背诵篇目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课文中要求背诵篇目是必须掌握的,它是同语文课学习的总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的,除此之外,其他背诵篇目的确定,一是要根据作文训练的进程,训练叙述能力时,尽量选择一些以叙述为主,而且显示出叙述特色的范文进行背诵。其他的诸如训练描写和议论也是一样,使积累和运用获得同步发展,积累的内容也及时地得到巩固,二是根据学生的积累和理解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规律,不能贪多而不化,所谓的积累指的是日积月累,它本身就包含着由少到多的含义,违背这一规律不仅易于遗忘,记忆下来也往往由于缺少理解而难于运用在实践之中,所以引导、督促学生背诵名篇佳作必须遵循积累和运用自身的规律,否则将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三、多途径学习语言
通过阅读和背诵积累语言是学生写作语言积累的重要途经,但它并不是唯一的途径,阅读和背诵的篇目所用的语言许多是古典的和过去时代的语言,因而总是与现代生活或多或少地有些距离。因而,作为书面语的典范,我们应始终把当代的语言作为标准,不断吸收生动、准确地反映当代人生活所出现的新的语言和词汇,这一要求规定了我们在学习和掌握文章成品语言的同时必须学习生活语言,其途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积累表现人民群众智慧具有创作力的语言,让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提高他们写作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二是通过文学作品中对生活语言的描写和运用,学习和积累如何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怎样运用学到的生活语言。通过这两方面对生活语言的学习,学生在整体语言积累中便多了一项重要的内容,使语言积累在厚实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份活性,这类语言的积累同样会带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的活用,因而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外国作品中生动的和深刻的语言。
总而言之,语言的积累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基础的工作,也是现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期的特点,将对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为写作课走出误区,探索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