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宏大主题下的高考作文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大主题下的高考作文,应表现出激昂雄放、吐纳自如的特点,具有辽阔磅礴的气魄、舍我其谁的气势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也就是说,作文要写得视野开阔、气魄雄浑;感情浓烈奔放、酣畅淋漓;境界阔大,风格壮美;语言豪壮、富有力度。读之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继而引人遐想、给人启迪。
  一、时代风云,笔底波澜
  高考作文要与时代同振共鸣,要有时代精神、时代气息,能反映社会的“热点”与“亮点”,有时代生活色彩。在高考作文中能够看到代表社会发展主流,关乎社会兴衰和民族共同利益,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符合时代新潮流的精神或感受。简言之,把当今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通过审题、立意、选材等恰切地融入文中,使作文时代感鲜明,表现力鲜活,意义现实而深远,这样的作文才有阳刚之美。如:
  着眼当下,有德有识之人在劳动中定义人生。改革开放四十一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中国人民能从温饱不足到富裕小康,正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以汗水换取的骄人成果。袁隆平手中饱满的杂交水稻让饥荒与贫困逐渐远离我们;景海鹏乘坐的载人航天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他们在劳动中编织人生的辉煌。
  放眼未来,新一代青年人在劳动中放飞梦想。港珠澳大桥成为“海上长城”;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蓝天聚首;“神舟”九号与“蛟龙”号实现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宏伟目标……中国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劳动精神使中国人的梦想不再遥远。当代青年,就应该学习这种劳动精神,在时代大潮中追逐梦想,展现青年风采。
  ——2019年高考山东佳作《让劳动精神照亮逐梦征程》
  读着这样的文句,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充分感受到阳刚之美。作文的事实论据全部是热点类时事素材,从袁隆平到景海鹏,他们都是刚健、伟岸之人。港珠澳大桥、国产大飞机、“神舟”九号、“蛟龙”号等都是大国重器,通过考生的有机叠加组合成篇,素材中的人、事、物、象,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时代色彩。这些素材,无不跳动着时代脉搏,闪烁着时代元素,与考生的思想观点水乳交融,使作文热情洋溢,令读者热血沸腾。
  二、视野宏大,胸襟开阔
  首先,拥有“大视野”,它不是让考生一味钻进书本里,也要关注身外事,如人类与自然,当代与未来,科学与人文……都应该进入写作视野,有大视野才不会被“话题”束缚,有大视野才能纵横驰骋、左右逢源。其次,拥有“大胸襟”,考生胸有大气魄,才能写出恢宏大气的作文。范仲淹正是因为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才写出了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王安石亦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即所谓立足点高,就能望得远、看得透。所以,具有阳刚之美的作文,一定与社会、与人类命运有关,立意构思时体现着自己志高、趣高、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思想品位。它决不会只把眼光盯在身边琐事与自身感受,而是能够推己及人,把目光放远,将笔墨宕开,高屋建瓴,升华主旨。如:
  犹记黄埔军校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曾经的黄埔师生尚有此觉悟,我等当代知识青年,岂可爱恋去做“升官发财”的黄粱梦?
  就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次大会,给当时的青年一代指明了方向:学好科学文化,为建设四个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100年来,为救民族于危难之中,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救国之路。不过,从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从新文化运动到抗日战争,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一直充满曲折。直到今天,海内安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已弥漫全社会,科学迎来了春天,我们也迎来了春天。
  ——2019年高考陕西佳作《科学的春天,青年的春天》
  上述文段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既有大视野,又有大胸襟。眼界非常宏阔,立意十分高远。考生对“科学的春天”的思考,不满足于对现实的分析,而是把追求科学进步的命题放在百年中国的命运上考量,具有历史的广度和深度,令人慷慨激昂,信心倍增。
  三、思维全面,意蕴深刻
  具有阳刚之美的作文往往具有“大思维”,即能够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作文闪烁思辨色彩。具体来说,在写作过程中,面对材料所呈现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判断对错,还能够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提出令矛盾各方都可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拨开纷繁的思想迷雾,洞见真理的灼灼光辉”的思辨魅力。同时,具有阳刚之美的作文又具有“大思想”,具体来说,对客观存在的分析和理解切中肯綮,在作文中呈现的是独特生命个体对外在客观事物的灼见,它鲜明却不偏激,獨树一帜却又能自圆其说,不落窠臼却又给人深深启迪。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望近几年的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仍历历在目。追溯历史,唐宋时期,大漠孤烟中的声声驼铃伴随着中国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留下足迹;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威名已随“海上丝绸之路”传扬四海;今时今日,“一带一路”作为国家的战略性决策,搭起了连接中国传统与现代、本国与沿线国家相互联系的桥梁。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携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9年高考天津佳作《爱我中国,全面腾飞》
  在这里,考生很好地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可谓高屋建瓴,思维全面,思想深刻。考生重点抓住“一带一路”的渊源和发展轨迹,既有纵向分析,又有横向比较,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不是停留于静止的表面进行解读,而是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联系,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观察和评析,精准把握发展趋势,指明未来愿景,充满自信与希望,这样的说理辩证深刻,启迪人心。
其他文献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2020年1月21日,驻地武汉的中部战区总医院派出40名队员组成医疗队,火速支援武汉市肺科医院。60多天来,担任党员突击队队长的护士长刘孟丽没有回过一次家,一直战斗在这家传染病专科医院。每一名患者的病情、病史,刘孟丽都熟记于心。一位65岁的女患者入院时,情绪低落,经常独自一人抹眼泪。刘孟丽和队友悉心守护她,用关怀温暖她。经过精心治疗,这位患者病情好转,细心
期刊
做好护理工作,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关键时刻还能救人一命。   3月,江城武汉,春光明媚。这天,57岁的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主任护师陈红走出病区,虽然她一脸倦容,但仍坚持与接班战友交流患者病情。作为有着39年兵龄的老兵,这是陈红第4次冲锋在疫情灾情防控救治战场上。这些年,她收获了许多荣誉:个人荣立二等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7年前非典疫情暴发,陈红主动请缨奔赴小汤山医院;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
期刊
最近,一段“老人乘坐地铁因无健康码而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中,一位老人在通过地铁安检处时,工作人员多次让老人出示个人健康码或疫情通行证,但老人自称有听力障碍,听不清工作人员说什么,表示“你们没给我通行证”,并多次询问“什么是健康码?”“要电话号码?”在此过程中,老人情绪激动。随后工作人员联系站内警察,与老人讲明了疫情期间的相关规定,这才解决了问题。大连地铁回应称:“地铁工作人员加
期刊
阅读指要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基本思路是“采集对位信息——比照题干要求——判断选项正误”。  1.言此与言彼  命题老师在设计答案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会设置干扰项,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第4题A项,关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说法是“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而根据原文,“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
期刊
说得伟大一点,我们身上肩负着一种责任;说得简单一点,这就是我的工作,不完成不行。   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一科,今年51岁的主任医师盛华,是年龄最大、职称最高的一位管床医生。他和科里的年轻大夫一样管着6张床位,一样参加“红区”“绿区”的值班,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不能比年轻人干得差,得做好他们的表率。”随后,他又笑着补充道,“不然回去以后就不好管他们了。”   临出发前,作为带队的队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聚集力量,共同抗击疫情,人们的捐赠热情空前高涨,大家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然而,一些关于老人捐出巨额善款乃至毕生积蓄用于疫情防控的报道,很快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不少媒体和网民担心,老人捐款之后生活会受到影响,认为慈善机构不应该接受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捐款。但是,捐款不是自愿的吗?谁有
期刊
2020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以深切哀悼,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这是对逝者的深切缅怀,是对生命价值的崇扬。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面对这场来势凶猛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
期刊
范本呈现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我不知道。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外婆的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到广东老家。
期刊
近日,一档名为《似是故人来》的实景文化访谈节目专访了袁隆平先生。袁老已是鲐背之年,却依旧在做科研、带学生。他在节目里说:“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如果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事实上,下田的“门规”早已存在。深耕田野,是袁老一直践行的科研姿态,某种程度上也是他成功的關键。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研究过杂交水稻,而中国之所以能率先突破这一技术难题,其中或许有对粮食需求更强烈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相较于某些
期刊
序也作“叙”,或称“引”,类似于现在的“引言”“前言”。序在古代多列于书后,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后来一般置于书前,而将置于书后的称为“跋”,也称“后序”。序的文体特征较为多样,有的序以议论为主,如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新序〉目录序》;有的序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如《史记》中书、表、传的序。后世的一些“史序”也继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