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容巨状、气势雄伟的云冈石窟,在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云冈石窟装饰图案中花草图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莲花纹、忍冬纹贯穿云冈早、中、晚三期,还有一些树木纹也分布在石窟的各个角落。它们线条优美,具有浓厚的装饰意蕴,点缀着云冈石窟。
莲花纹
莲花在佛教中是圣花。云冈石窟里的莲花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分别是团莲纹、方格莲花纹、莲瓣纹、莲花化生、莲花柱和单枝莲花。
团莲纹又分为单层团莲和双层团莲。单层团莲多见于菩萨宝冠和瓦当上。如第5窟南壁窟门西上侧供养菩萨宝冠,由5个圆形花瓣组成,莲花整体较为写实。再比如第5-24窟外门楣上雕刻着5个由6片圆形花瓣组成的单层团莲,花瓣的瓣沿略微呈尖状。双层团莲在云冈石窟常见于窟顶、壁面和地面上。如第9窟明窗顶部雕饰着一朵由两圈莲瓣纹组成的双层团莲,莲瓣宽肥饱满,单瓣内均为宝装,莲瓣间隔处有复瓣,四周环绕着飞天托举团莲,整个画面生动活泼。
方格莲花纹一般分布于云冈石窟盝形帷幕龛的龛格里,如第7窟后室门窗间方形龛龛楣,莲瓣为素面,以圆圈纹为中心向外延展,瓣数不一,有的瓣沿较为弯曲,它们多固定于方格内,井然有序地排列着。这种方格莲花纹也多见于犍陀罗和西域地区,云冈石窟的方格莲花纹可能受到这些地区的影响,再加以创新而成。
莲瓣纹根据其样式又可分为仰莲瓣纹、俯莲瓣纹和仰俯莲瓣纹。莲瓣纹多分布于佛像的头光、须弥座、壁面上,莲瓣比较宽肥,单瓣内宝装,瓣尖与瓣体形成一定角度,莲瓣带多为二方连续排列,壁面上的莲瓣纹带还可以起到分割壁面的作用,如第9窟前室北壁西侧的莲瓣纹带。
在云冈石窟的莲花图案中还有着许多的莲花化生像,它们形象变化巧妙,宛如藤蔓蔓延,覆盖着石窟的壁面,一直延伸到窟顶。日本学者吉村怜在《天人诞生图研究》一书中研究过云冈石窟莲花化生的表现,他将云冈石窟的莲花图案按照天莲花、莲花化生、站在莲花上的天人、在空中飞行的天人的顺序排列,从而捕捉了由莲花诞生出来的菩萨、天人形象的一系列动画。
云冈石窟第8窟后室南壁东西两側分别雕刻有两个莲花柱,莲花柱造型优美,上面雕刻两朵单层团莲,莲瓣为宝装,莲心处以圆圈纹点缀着莲子,柱子由宽茎相连,中间系着半个团莲,团莲上下都有忍冬纹穿过,颇有西方文化色彩。
云冈石窟的壁面上还常见一些单枝莲花,这些莲花多分布于壁面佛与佛之间,龛与龛之间的夹角处,有的菩萨手里也会拿一枝,它们的花头部分类似于单层团莲,莲瓣素面没有太多的雕饰,枝叶弯曲细长,似乎还在生长状态,如第6窟西壁北侧第4层两龛之间的单枝莲花。
忍冬纹
忍冬纹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植物装饰纹样,这一定名最初源自日本,传入中国后一直沿用。国内外学者多数认为忍冬纹是一种来自于西方的装饰纹样,伴随着佛教的东传而引进中国。云冈石窟作为5世纪中西方文化的汇聚之地,洞窟里自然也少不了繁缛有致的忍冬图案。根据忍冬纹的样式变化可将其分为单独纹样、连续纹样、适合纹样和特殊纹样四种类型。
单独纹样忍冬纹,顾名思义即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种忍冬纹,它的叶片数量不等,3片至5片皆有,叶子的肥瘦往往根据装饰的部位作相应调整。常见于菩萨的宝冠,有的可以独立存在于佛塔的塔顶部位,单独纹样忍冬纹多与莲花纹样组合使用。如第6窟中心塔柱顶部华盖兽形图旁边雕有四片弯曲叶子组合在一起的单独纹样忍冬纹、第8窟后室北壁上层塔顶、第13窟东壁中部第3层龛主尊交脚菩萨宝冠等。
连续纹样忍冬纹多呈带状布局,大致的曲线又如波浪状,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带状纹样”或“波状纹样”。云冈石窟的连续纹样忍冬纹多分布于石窟的壁面、须弥座层饰带、佛像头光、衣纹上以及门楣边框等部位,它们大多呈二方连续的方式排列,故而也具备分割壁面的作用。如第10窟前室北壁门楣上的连续纹样忍冬纹,忍冬纹呈环状有序排列,每个环状里雕饰一朵5片忍冬纹,叶瓣略带弯曲,环与环之间还分布着圭状箭头。
适合纹样是指纹样可经过加工变形与一定的外轮廓相适合,云冈石窟的适合纹样忍冬纹主要分布在石窟的四壁、门楣、龛楣、佛像背光等区域,为了适合所要装饰的区域也会适当地进行变形,如方形适合纹样忍冬纹、三角形适合纹样忍冬纹、尖环形适合纹样忍冬纹等。如第10窟前室东壁第4层屋形龛屋檐上雕饰的三角形适合纹样忍冬纹,一个大的三角形里包含着一个小的三角形,小三角形里面雕刻着一朵5瓣忍冬纹,最下面两片叶子弯曲上翘,两个三角形中间区域又雕刻着尖状环形适合纹样忍冬纹,它们从两侧依次向中间排列,这种纹样也多见于佛像的头光处。
云冈石窟除了上述三种比较常见的忍冬纹外,还有一些特殊纹样的忍冬纹,这些忍冬纹多会与其他纹样如莲花纹、火焰纹、连珠纹等组合使用。例如第6窟东壁的龟背状忍冬纹,因其形似乌龟的背部而得名。还有如第10窟后室东壁南侧第3层龛龛楣格内的四出三叶忍冬纹,即三叶忍冬呈对角线状向四个方向伸出,有时相邻两叶又对折向内伸出一组忍冬。四出三叶忍冬纹与汉代画像石上的方花纹很相像,大多呈一尖两弯的形态,可能受其影响。 树木纹
佛陀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树木之下,如诞生于无忧树下、树下思惟的阎浮树、成道的菩提树和涅槃的婆罗树,因此在印度及西域佛教中较为重视树木的雕刻。云冈石窟里也雕刻着许多树木图案,分为佛传题材树木纹、音樂树和化生树这三类。
云冈石窟在“树下诞生”“树下思惟”“坐禅比丘”“涅槃”等题材中都雕刻有树木纹,它们的叶片大多数呈圆形,有粗壮的树干。如第6窟中心塔柱西面下层重龛、第33-3窟东壁下层都雕刻了“树下诞生”的佛传故事,摩耶夫人右手均攀着树枝,太子从右腋下诞生。第6窟的树木叶片呈椭圆形,有茎脉,树木呈向上生长的扩散式。第33-3窟的树木叶片则呈现扇形,两侧有弧度,有点像银杏树。“树下思惟”的题材在窟内有较多分布,如第5窟东壁上部、第9窟前室东壁第4层屋形龛、第9窟前室东壁第4层龛南梢间和第10窟前室西壁第4层屋形龛两侧,这些树木都弯曲呈拱形,树木的叶片多为椭圆形,有素面和茎脉之分。“涅槃”题材的雕刻见第11窟西壁南端第3层第2排左龛龛基处,根据佛经记载两侧雕刻婆罗双树,树的主干被两侧哀号的弟子遮挡一部分,在主干顶端分生若干叶片,叶片向上生长。除此以外窟内雕刻的一些本生故事中也有树木纹的存在,它们往往可以起到衬托背景和分割壁面的作用,如第5窟明窗东壁北端第2层“儒童本生”、第6窟南壁西侧第2层“入山求道”、第9窟前室北壁西侧第2层“睒子本生”、第6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层重龛左侧“树神现身”、第7窟明窗东壁和第12窟明窗东壁的“坐禅比丘”。再有第8窟明窗顶部东侧雕刻的树木间还有飞鸟的形象,飞鸟的“动”与树木的“静”相结合,展示出一种和谐的画面美。第5窟窟门树下二佛禅坐的菩提树应当是云冈石窟的突出代表,树叶呈尖椭圆形,枝叶扶疏,单体忍冬纹分布在树干的5个边角位置,浓荫覆地,主干较粗并雕刻出树干的纹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称式的构图还增强了“佛说法图”的庄严感。
在第38窟东西壁龛龛基南北侧还雕有“音乐树”,树呈波浪形,接近自然树形,较为写实,树的风化较为严重,主干没有雕刻乐伎人物,乐伎人物多分布在树的枝头,人物手持的乐器可辨有筚篥、排箫、横笛等。赵昆雨在《云冈第38窟音乐树图像研究》一文中曾指出,该树的雕刻可能与云冈晚期净土信仰观念的流行有关,显示出深厚的佛教思想体系。
第18窟南壁西侧第3层龛左侧还雕刻有一棵化生树,树干较为弯曲,其上生出三个莲花化生,上面两个露出半身,中间的仅有莲子,下面雕有三个下垂的单体忍冬纹,忍冬纹的叶子较为弯曲和宽肥。
装饰意义
云冈石窟花草图案营造了洞窟的装饰氛围,装点了洞窟。石窟里花草的繁缛程度往往与洞窟的整体设计有关,比如中期洞窟整体布局较为华丽,石窟里的花草造型往往也与之配合呈现出繁复的样式。很多花草图案还具有分割壁面的作用,如莲瓣纹与二方连续忍冬纹,使洞窟的布局设计更为严谨。
云冈石窟花草图案体现了佛教永恒生命力的思想。莲花纹、忍冬纹和树木纹这些花草都具有根系发达、延绵不断的枝叶特征,呈波状伸展,又节出生枝,蕴含着诞生生命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可能与佛教的生殖象征有关。
云冈石窟花草图案开创了“云冈模式”的粉本并随之传播。云冈石窟的花草图案在吸收了犍陀罗模式和中原本土模式之后融合了自己的特点,建立了很多自己独创的形式并影响了周边地区石窟的装饰和世俗装饰。比如龙门石窟、巩县石窟中的莲花纹和忍冬纹很多都与云冈相似,再比如北朝墓葬里出土的瓷器、砖纹上的花草图案都带有云冈石窟花草图案的影子,应当与云冈石窟开创的花草粉本传播有关。
(作者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莲花纹
莲花在佛教中是圣花。云冈石窟里的莲花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分别是团莲纹、方格莲花纹、莲瓣纹、莲花化生、莲花柱和单枝莲花。
团莲纹又分为单层团莲和双层团莲。单层团莲多见于菩萨宝冠和瓦当上。如第5窟南壁窟门西上侧供养菩萨宝冠,由5个圆形花瓣组成,莲花整体较为写实。再比如第5-24窟外门楣上雕刻着5个由6片圆形花瓣组成的单层团莲,花瓣的瓣沿略微呈尖状。双层团莲在云冈石窟常见于窟顶、壁面和地面上。如第9窟明窗顶部雕饰着一朵由两圈莲瓣纹组成的双层团莲,莲瓣宽肥饱满,单瓣内均为宝装,莲瓣间隔处有复瓣,四周环绕着飞天托举团莲,整个画面生动活泼。
方格莲花纹一般分布于云冈石窟盝形帷幕龛的龛格里,如第7窟后室门窗间方形龛龛楣,莲瓣为素面,以圆圈纹为中心向外延展,瓣数不一,有的瓣沿较为弯曲,它们多固定于方格内,井然有序地排列着。这种方格莲花纹也多见于犍陀罗和西域地区,云冈石窟的方格莲花纹可能受到这些地区的影响,再加以创新而成。
莲瓣纹根据其样式又可分为仰莲瓣纹、俯莲瓣纹和仰俯莲瓣纹。莲瓣纹多分布于佛像的头光、须弥座、壁面上,莲瓣比较宽肥,单瓣内宝装,瓣尖与瓣体形成一定角度,莲瓣带多为二方连续排列,壁面上的莲瓣纹带还可以起到分割壁面的作用,如第9窟前室北壁西侧的莲瓣纹带。
在云冈石窟的莲花图案中还有着许多的莲花化生像,它们形象变化巧妙,宛如藤蔓蔓延,覆盖着石窟的壁面,一直延伸到窟顶。日本学者吉村怜在《天人诞生图研究》一书中研究过云冈石窟莲花化生的表现,他将云冈石窟的莲花图案按照天莲花、莲花化生、站在莲花上的天人、在空中飞行的天人的顺序排列,从而捕捉了由莲花诞生出来的菩萨、天人形象的一系列动画。
云冈石窟第8窟后室南壁东西两側分别雕刻有两个莲花柱,莲花柱造型优美,上面雕刻两朵单层团莲,莲瓣为宝装,莲心处以圆圈纹点缀着莲子,柱子由宽茎相连,中间系着半个团莲,团莲上下都有忍冬纹穿过,颇有西方文化色彩。
云冈石窟的壁面上还常见一些单枝莲花,这些莲花多分布于壁面佛与佛之间,龛与龛之间的夹角处,有的菩萨手里也会拿一枝,它们的花头部分类似于单层团莲,莲瓣素面没有太多的雕饰,枝叶弯曲细长,似乎还在生长状态,如第6窟西壁北侧第4层两龛之间的单枝莲花。
忍冬纹
忍冬纹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植物装饰纹样,这一定名最初源自日本,传入中国后一直沿用。国内外学者多数认为忍冬纹是一种来自于西方的装饰纹样,伴随着佛教的东传而引进中国。云冈石窟作为5世纪中西方文化的汇聚之地,洞窟里自然也少不了繁缛有致的忍冬图案。根据忍冬纹的样式变化可将其分为单独纹样、连续纹样、适合纹样和特殊纹样四种类型。
单独纹样忍冬纹,顾名思义即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种忍冬纹,它的叶片数量不等,3片至5片皆有,叶子的肥瘦往往根据装饰的部位作相应调整。常见于菩萨的宝冠,有的可以独立存在于佛塔的塔顶部位,单独纹样忍冬纹多与莲花纹样组合使用。如第6窟中心塔柱顶部华盖兽形图旁边雕有四片弯曲叶子组合在一起的单独纹样忍冬纹、第8窟后室北壁上层塔顶、第13窟东壁中部第3层龛主尊交脚菩萨宝冠等。
连续纹样忍冬纹多呈带状布局,大致的曲线又如波浪状,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带状纹样”或“波状纹样”。云冈石窟的连续纹样忍冬纹多分布于石窟的壁面、须弥座层饰带、佛像头光、衣纹上以及门楣边框等部位,它们大多呈二方连续的方式排列,故而也具备分割壁面的作用。如第10窟前室北壁门楣上的连续纹样忍冬纹,忍冬纹呈环状有序排列,每个环状里雕饰一朵5片忍冬纹,叶瓣略带弯曲,环与环之间还分布着圭状箭头。
适合纹样是指纹样可经过加工变形与一定的外轮廓相适合,云冈石窟的适合纹样忍冬纹主要分布在石窟的四壁、门楣、龛楣、佛像背光等区域,为了适合所要装饰的区域也会适当地进行变形,如方形适合纹样忍冬纹、三角形适合纹样忍冬纹、尖环形适合纹样忍冬纹等。如第10窟前室东壁第4层屋形龛屋檐上雕饰的三角形适合纹样忍冬纹,一个大的三角形里包含着一个小的三角形,小三角形里面雕刻着一朵5瓣忍冬纹,最下面两片叶子弯曲上翘,两个三角形中间区域又雕刻着尖状环形适合纹样忍冬纹,它们从两侧依次向中间排列,这种纹样也多见于佛像的头光处。
云冈石窟除了上述三种比较常见的忍冬纹外,还有一些特殊纹样的忍冬纹,这些忍冬纹多会与其他纹样如莲花纹、火焰纹、连珠纹等组合使用。例如第6窟东壁的龟背状忍冬纹,因其形似乌龟的背部而得名。还有如第10窟后室东壁南侧第3层龛龛楣格内的四出三叶忍冬纹,即三叶忍冬呈对角线状向四个方向伸出,有时相邻两叶又对折向内伸出一组忍冬。四出三叶忍冬纹与汉代画像石上的方花纹很相像,大多呈一尖两弯的形态,可能受其影响。 树木纹
佛陀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树木之下,如诞生于无忧树下、树下思惟的阎浮树、成道的菩提树和涅槃的婆罗树,因此在印度及西域佛教中较为重视树木的雕刻。云冈石窟里也雕刻着许多树木图案,分为佛传题材树木纹、音樂树和化生树这三类。
云冈石窟在“树下诞生”“树下思惟”“坐禅比丘”“涅槃”等题材中都雕刻有树木纹,它们的叶片大多数呈圆形,有粗壮的树干。如第6窟中心塔柱西面下层重龛、第33-3窟东壁下层都雕刻了“树下诞生”的佛传故事,摩耶夫人右手均攀着树枝,太子从右腋下诞生。第6窟的树木叶片呈椭圆形,有茎脉,树木呈向上生长的扩散式。第33-3窟的树木叶片则呈现扇形,两侧有弧度,有点像银杏树。“树下思惟”的题材在窟内有较多分布,如第5窟东壁上部、第9窟前室东壁第4层屋形龛、第9窟前室东壁第4层龛南梢间和第10窟前室西壁第4层屋形龛两侧,这些树木都弯曲呈拱形,树木的叶片多为椭圆形,有素面和茎脉之分。“涅槃”题材的雕刻见第11窟西壁南端第3层第2排左龛龛基处,根据佛经记载两侧雕刻婆罗双树,树的主干被两侧哀号的弟子遮挡一部分,在主干顶端分生若干叶片,叶片向上生长。除此以外窟内雕刻的一些本生故事中也有树木纹的存在,它们往往可以起到衬托背景和分割壁面的作用,如第5窟明窗东壁北端第2层“儒童本生”、第6窟南壁西侧第2层“入山求道”、第9窟前室北壁西侧第2层“睒子本生”、第6窟中心塔柱南面下层重龛左侧“树神现身”、第7窟明窗东壁和第12窟明窗东壁的“坐禅比丘”。再有第8窟明窗顶部东侧雕刻的树木间还有飞鸟的形象,飞鸟的“动”与树木的“静”相结合,展示出一种和谐的画面美。第5窟窟门树下二佛禅坐的菩提树应当是云冈石窟的突出代表,树叶呈尖椭圆形,枝叶扶疏,单体忍冬纹分布在树干的5个边角位置,浓荫覆地,主干较粗并雕刻出树干的纹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称式的构图还增强了“佛说法图”的庄严感。
在第38窟东西壁龛龛基南北侧还雕有“音乐树”,树呈波浪形,接近自然树形,较为写实,树的风化较为严重,主干没有雕刻乐伎人物,乐伎人物多分布在树的枝头,人物手持的乐器可辨有筚篥、排箫、横笛等。赵昆雨在《云冈第38窟音乐树图像研究》一文中曾指出,该树的雕刻可能与云冈晚期净土信仰观念的流行有关,显示出深厚的佛教思想体系。
第18窟南壁西侧第3层龛左侧还雕刻有一棵化生树,树干较为弯曲,其上生出三个莲花化生,上面两个露出半身,中间的仅有莲子,下面雕有三个下垂的单体忍冬纹,忍冬纹的叶子较为弯曲和宽肥。
装饰意义
云冈石窟花草图案营造了洞窟的装饰氛围,装点了洞窟。石窟里花草的繁缛程度往往与洞窟的整体设计有关,比如中期洞窟整体布局较为华丽,石窟里的花草造型往往也与之配合呈现出繁复的样式。很多花草图案还具有分割壁面的作用,如莲瓣纹与二方连续忍冬纹,使洞窟的布局设计更为严谨。
云冈石窟花草图案体现了佛教永恒生命力的思想。莲花纹、忍冬纹和树木纹这些花草都具有根系发达、延绵不断的枝叶特征,呈波状伸展,又节出生枝,蕴含着诞生生命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可能与佛教的生殖象征有关。
云冈石窟花草图案开创了“云冈模式”的粉本并随之传播。云冈石窟的花草图案在吸收了犍陀罗模式和中原本土模式之后融合了自己的特点,建立了很多自己独创的形式并影响了周边地区石窟的装饰和世俗装饰。比如龙门石窟、巩县石窟中的莲花纹和忍冬纹很多都与云冈相似,再比如北朝墓葬里出土的瓷器、砖纹上的花草图案都带有云冈石窟花草图案的影子,应当与云冈石窟开创的花草粉本传播有关。
(作者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