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笔者在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三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因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相约从二楼跳下,虽未造成死亡事件,但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如此淡漠不能不让人吃惊。有一次和学生一起观看交通安全片,画面中出现了很多交通事故的镜头,极其悲惨,很多学生却哄堂大笑,把别人生命的消失当作笑料,毫无对生命的尊重。借此又联想到近几年来,时常可以看到的一些有关中小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一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这不得不让人惊讶,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面对宝贵的生命,竟然如此漠视?生命教育对于我们广大的学生而言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课程。
那怎样给学生补上这一课呢?我认为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小学语文中的许多材料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抓住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题材,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1.朗读中感悟生命的绚烂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朗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深深地渗透入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深处。我们可以让学生多朗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生命的绚烂。人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本身就充满了许多的神奇:天地日月,花草树木,江河湖海……地球是一个奇迹,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更是奇迹,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生活的快乐,感受生命的宝贵,从而懂得珍惜生命。
2.阅读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的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渗透,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要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在作文训练中渗透生命教育,提升生命的内涵
众所周知,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作文需要学生与生活的亲密接触,需要关注中的思考、体验中的发现,最终感悟提升自身的品味。在作文教学中可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生命的意义。这样,我们既实现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题材,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拓展延伸,利用课外阅读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屈原、杜甫、范仲淹、鲁迅、闻一多、安徒生、高尔基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去寻找安徒生笔下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
此外,語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文本进行阅读,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
地震、海啸、暴风雪、洪水等自然灾害使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同时又有多少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视频,阅读动情的文字,面对生命的脆弱和顽强,学生又怎能不为之动容。有些缺乏爱心的人欺负流浪者,残忍地虐待小动物,有些黑心老板雇用并摧残童工;然而还有些人却自发地捐款捐物救助身患绝症的孩子,收养被遗弃的小动物,帮助、尊重残疾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现实的例子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办黑板报或手抄报,举行“感动你的生命故事”演讲比赛,开展“生命的意义”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因此,教育首先应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增强生命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那怎样给学生补上这一课呢?我认为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小学语文中的许多材料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抓住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题材,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1.朗读中感悟生命的绚烂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朗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深深地渗透入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深处。我们可以让学生多朗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生命的绚烂。人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本身就充满了许多的神奇:天地日月,花草树木,江河湖海……地球是一个奇迹,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更是奇迹,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生活的快乐,感受生命的宝贵,从而懂得珍惜生命。
2.阅读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的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渗透,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要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在作文训练中渗透生命教育,提升生命的内涵
众所周知,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作文需要学生与生活的亲密接触,需要关注中的思考、体验中的发现,最终感悟提升自身的品味。在作文教学中可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生命的意义。这样,我们既实现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题材,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拓展延伸,利用课外阅读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屈原、杜甫、范仲淹、鲁迅、闻一多、安徒生、高尔基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去寻找安徒生笔下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
此外,語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文本进行阅读,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
地震、海啸、暴风雪、洪水等自然灾害使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同时又有多少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视频,阅读动情的文字,面对生命的脆弱和顽强,学生又怎能不为之动容。有些缺乏爱心的人欺负流浪者,残忍地虐待小动物,有些黑心老板雇用并摧残童工;然而还有些人却自发地捐款捐物救助身患绝症的孩子,收养被遗弃的小动物,帮助、尊重残疾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现实的例子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办黑板报或手抄报,举行“感动你的生命故事”演讲比赛,开展“生命的意义”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因此,教育首先应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增强生命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