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他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小学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只注重培养能力,而缺乏正确的方向引导,是不完善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理念;方法
小学生还未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他们大多依据家长、教师的言行判断是非对错,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与行为习惯,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一、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意识形态复杂化,对德育教育工作造成困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更加复杂。社会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必须要加强德育教育。当前社会上出现了投机取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个别不良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对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工作造成困扰,影响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部分家长、教师思想言行存在不一致性
教师和家长是成年人,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但是他们还未达到和谐社会要求的意识高度,家长在生活中需要面对收入水平不均衡、分配多元化、职业多样化及社会地位悬殊等各种精神与物质压力,既要做孩子的引路人,又要为自己的理想与责任努力。教师与家长需要教育高品质、高素养的下一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然会有人以个人利益为前提选择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样的生存道德理念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行为。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但是自己却懈怠学习,要求孩子宽容理解,自己却不能先人后己。有的家长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导致孩子只有分数、没有文化的学习后果,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
(三)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德育、智育发展不平衡
重智育轻德育是當前小学校园中的教育弊端,部分家长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的发展极不平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然而有的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有精力和时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德育、智育发展不平衡。在德育教育中,有的教师只是讲解书本知识,缺少与实际的结合,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
二、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
(一)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
小学生特别善于模仿,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要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教师没有注重自身素养,则会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向学生传递错误信息,导致学生道德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在聘用教师时要考查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自己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方式。
(二)因材施教,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
从不同角度来讲解同一个知识点可以启发学生形成不同的理解,小学生的思想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较为局限,教师要提高学生是非判断能力,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想法与行为,避免出现不健康的行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如发现学生有不正确的想法与行为,则要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改正,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小学生非常喜欢动物,在道德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带领学生去海洋馆、动物园,让学生认识动物,并明白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让学生观看违规案例也可以更加深化德育教育,如引导学生观看交通违法事故视频,引导学生要走斑马线,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
(三)教师与家长要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小学德育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人生中遇到的问题,学会辨别善恶、辨别是非、懂得感恩。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来感染学生,并且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对于人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与价值观念会影响到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虽然学生接受的知识很多来自学校,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与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与家长要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家庭中的亲情与温暖,让学生学会照顾他人,让学生为爸爸妈妈捶背、洗脚,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关乎国家的发展,国家不仅需要高智商、高技能的人才,同时需要具备健全人格的公民。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与理念,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因材施教,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增强德育效果,转变教育观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教学相长。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家校配合。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期,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形成健全的价值观,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佩.浅谈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中外交流,2019(13).
[2]顾朝雄.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理念及方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7(3).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理念;方法
小学生还未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他们大多依据家长、教师的言行判断是非对错,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与行为习惯,让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一、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意识形态复杂化,对德育教育工作造成困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更加复杂。社会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必须要加强德育教育。当前社会上出现了投机取巧、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个别不良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对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工作造成困扰,影响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二)部分家长、教师思想言行存在不一致性
教师和家长是成年人,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但是他们还未达到和谐社会要求的意识高度,家长在生活中需要面对收入水平不均衡、分配多元化、职业多样化及社会地位悬殊等各种精神与物质压力,既要做孩子的引路人,又要为自己的理想与责任努力。教师与家长需要教育高品质、高素养的下一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仍然会有人以个人利益为前提选择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样的生存道德理念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行为。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但是自己却懈怠学习,要求孩子宽容理解,自己却不能先人后己。有的家长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导致孩子只有分数、没有文化的学习后果,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
(三)重智育、轻德育,导致德育、智育发展不平衡
重智育轻德育是當前小学校园中的教育弊端,部分家长与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的发展极不平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然而有的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有精力和时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德育、智育发展不平衡。在德育教育中,有的教师只是讲解书本知识,缺少与实际的结合,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
二、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
(一)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
小学生特别善于模仿,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要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教师没有注重自身素养,则会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会向学生传递错误信息,导致学生道德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在聘用教师时要考查教师的道德水平。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自己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方式。
(二)因材施教,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
从不同角度来讲解同一个知识点可以启发学生形成不同的理解,小学生的思想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较为局限,教师要提高学生是非判断能力,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想法与行为,避免出现不健康的行为。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如发现学生有不正确的想法与行为,则要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改正,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小学生非常喜欢动物,在道德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带领学生去海洋馆、动物园,让学生认识动物,并明白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让学生观看违规案例也可以更加深化德育教育,如引导学生观看交通违法事故视频,引导学生要走斑马线,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
(三)教师与家长要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小学德育教育可以让小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和人生中遇到的问题,学会辨别善恶、辨别是非、懂得感恩。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来感染学生,并且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品格,对于人生建立正确的认知。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与价值观念会影响到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虽然学生接受的知识很多来自学校,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与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与家长要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家庭中的亲情与温暖,让学生学会照顾他人,让学生为爸爸妈妈捶背、洗脚,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关乎国家的发展,国家不仅需要高智商、高技能的人才,同时需要具备健全人格的公民。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与理念,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因材施教,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动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增强德育效果,转变教育观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教学相长。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家校配合。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期,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教师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形成健全的价值观,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佩.浅谈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中外交流,2019(13).
[2]顾朝雄.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理念及方法[J].新课程(教研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