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调查并分析导致学习数学困难生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调查结果和教学实际提出几点改变此现象的建议。
【关键词】启迪;探索;反思
1.问题提出背景
由于近年来中学的不断扩招,致使生源的素质有所下降,学习的困难生的比例大幅度增长,其中数学学习困难生增长比例最大。而学习困难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往往在课堂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班级角色,兴趣发展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故使学习困难学生走出困境,也成了当前素质教育中优先决的问题,近而如何转化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困难生的问题也就成了家长和教育者的焦点。
2.主要内容
2.1导致学习困难生出现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想我们该怎样教真正的数学,又如何让困难生学真正的数学呢?使困难生学“学得会”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美丽”的数学;学严谨的、逻辑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对什么是导致学习困难生出现的主要原因问题,分别对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专题抽样调查。
对教师调查表明:48.1%的教师认为是因为学生素质太差,46.5%的教师认为是学生家庭环境不良,只有2.7%的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对学生调查表明:41.7%的学习困难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25%的学习困难生认为自己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25%的学习困难生认为自己不刻苦,没有一名学习困难生选择“教师教得不好”的选项。
2.2针对调查结果和教学实际提出解决方案;从调查的结果看,我们的教师不善于从自身查找原因,而学生倒有很强的自我批评精神。因此要转化数学学习困难生。
2.2.1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转化对困难生的态度,给他们以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养成一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2.2.2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真正的数学;我们数学教科书,通常只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安排,只讲“可以这样做”或“应该这样做”,而对“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和为什么应该这样做”,卻很少涉及。但“数学是一池活水”,新的概念为什么要引入?定理是如何想出来的,有什么作用?等等,所有的概念的引入都是顺利成章的、有根有据。在数学的严格逻辑演绎体系的建立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先发现问题,再总结规律而猜测出定理;先实验、猜测定理的证明思路,在具体实施证明,并在证明中不断的去修改、矫正思路,最后才能获得完善的证明。因此,教师就应该设法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为什么”,理解数学中的“道理”和“意思”,还数学以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要使数学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学的创造过程,就要做到既要让学生理解证明,又要学生学会猜测,使学生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学的会的”;学严谨的、逻辑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2.2.3以培养困难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系,想学生所乐。困难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必是一个包含尝试错误、不完善推理,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和间断性。对学生错误我们要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引导他们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困难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2.3师生定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反思。若在教学中我们能两周拿出一课时和学生一起交流所学过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并一起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体会一种学有所获的喜悦。我想经过一段时的积累,定会取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转变对困难生的态度;精心创设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求异创新的能力。我想我们学习数学的困难生的比例不但会有所下降,也许还会冒出一批数学的尖子生呢!
总之,数学创新源于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出发点。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而数学问题的产生离不开一定数学情境,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设计数学情境通过直观的材料学生感知有意义的数学,竭力培养学生耐挫、协作的能力;通过对实际材料分析建构数学模型改变学生重解题轻思维的陋习,竭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求异创新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竭力培养学生反思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归纳的能力。在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我们课堂学习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聪明的大脑,不但困难生会越来越少,数学高素质的人才也定回越来越多。
收稿日期:2010-06-11
【关键词】启迪;探索;反思
1.问题提出背景
由于近年来中学的不断扩招,致使生源的素质有所下降,学习的困难生的比例大幅度增长,其中数学学习困难生增长比例最大。而学习困难生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往往在课堂学习、文体活动、人际交往、班级角色,兴趣发展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故使学习困难学生走出困境,也成了当前素质教育中优先决的问题,近而如何转化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困难生的问题也就成了家长和教育者的焦点。
2.主要内容
2.1导致学习困难生出现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一直在想我们该怎样教真正的数学,又如何让困难生学真正的数学呢?使困难生学“学得会”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美丽”的数学;学严谨的、逻辑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对什么是导致学习困难生出现的主要原因问题,分别对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专题抽样调查。
对教师调查表明:48.1%的教师认为是因为学生素质太差,46.5%的教师认为是学生家庭环境不良,只有2.7%的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对学生调查表明:41.7%的学习困难生认为自己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25%的学习困难生认为自己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25%的学习困难生认为自己不刻苦,没有一名学习困难生选择“教师教得不好”的选项。
2.2针对调查结果和教学实际提出解决方案;从调查的结果看,我们的教师不善于从自身查找原因,而学生倒有很强的自我批评精神。因此要转化数学学习困难生。
2.2.1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转化对困难生的态度,给他们以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养成一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2.2.2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真正的数学;我们数学教科书,通常只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安排,只讲“可以这样做”或“应该这样做”,而对“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和为什么应该这样做”,卻很少涉及。但“数学是一池活水”,新的概念为什么要引入?定理是如何想出来的,有什么作用?等等,所有的概念的引入都是顺利成章的、有根有据。在数学的严格逻辑演绎体系的建立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先发现问题,再总结规律而猜测出定理;先实验、猜测定理的证明思路,在具体实施证明,并在证明中不断的去修改、矫正思路,最后才能获得完善的证明。因此,教师就应该设法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为什么”,理解数学中的“道理”和“意思”,还数学以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要使数学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数学的创造过程,就要做到既要让学生理解证明,又要学生学会猜测,使学生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促进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学“学的会的”;学严谨的、逻辑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2.2.3以培养困难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系,想学生所乐。困难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必是一个包含尝试错误、不完善推理,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和间断性。对学生错误我们要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引导他们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作为教师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困难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2.3师生定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反思。若在教学中我们能两周拿出一课时和学生一起交流所学过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并一起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体会一种学有所获的喜悦。我想经过一段时的积累,定会取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能转变对困难生的态度;精心创设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求异创新的能力。我想我们学习数学的困难生的比例不但会有所下降,也许还会冒出一批数学的尖子生呢!
总之,数学创新源于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出发点。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而数学问题的产生离不开一定数学情境,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离不开数学情境的精心创设。设计数学情境通过直观的材料学生感知有意义的数学,竭力培养学生耐挫、协作的能力;通过对实际材料分析建构数学模型改变学生重解题轻思维的陋习,竭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求异创新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竭力培养学生反思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数学归纳的能力。在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我们课堂学习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聪明的大脑,不但困难生会越来越少,数学高素质的人才也定回越来越多。
收稿日期: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