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多年来一直颇有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反对者认为这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带来伤害。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索,认为分层教学不但能让我们较好地针对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而且能较好地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就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谈一点认识。
一、分层的目的
给学生分层次,若处理不好,确实可能挫伤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就有必要在分层之前对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是为了教师能够更集中、更有效地关注、关心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分层的依据
讲清楚了分层次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是能接受的。但如何分?依据什么分?依据把握不好同样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我对学生分层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一)学生的成绩。这是最基本的依据。
(二)学生的潜力。这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根据这个依据,可以将基础较差但潜力较好的学生拔高一个层次来分,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来说,基础相对较差,又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学生,都应该分在较低的层次,以便对其进行帮助与监督。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上述依据,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C 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在我现任教的两个班里,一个班我将一半的学生分为A层次,四分之一分为B层次,另四分之一分为C层次。而在另一个班,我将一半学生分为B层次,四分之一分为A层次,另四分之一分为C层次。
分层教学,目的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的:
(一)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办法
对A层次的学生重“引”,对C层次的学生重“灌”,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对于C层次的学生,硬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
(二)走进B、C 层次,真正关心他们
每天上课,我百分之八十以上时间是站在B、C层次之间的过道里,随时关注着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常常主动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并给予解答。学生一旦感觉到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尽其全力去学习、去努力。
(三)贯彻“成功教育”的理念
现代社会,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其思想、观念较以前任何时代都大不一样了。所谓“苦口良药”“黄金棍下出好人”再也不实用了。他们对老师不再是百依百顺、逆来顺受。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只能令他们生厌,产生逆反情绪。黄金棍下他们不再屈服,他们会拿起法律的武器跟你理论。还是刘京海老师的“成功教育”的理论好,它引导我们解决了许多我们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分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施“成功教育”的先决条件。
(四)借鉴“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變成合围而坐,其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组内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来说有其独到的优势。
但是,由于我们班级的人数多,一般都在六十人以上,难以以合围的方式排列座位,如何在这种大班制下借鉴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呢?
1.我把各组内每前后两排四人编为一个小组,四人轮流当组长,每人一周,负责检查、监督组内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和统计组内同学的测试成绩。
2.课堂讨论时,前一排学生向后转,四人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3.抽学生回答问题时,组内同学可以讨论、提醒和补充,回答情况代表小组成绩。
4.教学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价,少关心个人多少分,多关心小组平均多少分;少在乎平均多少分,多在乎比上次增减多少分。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目标——合作——成功,既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更让学生树起成功的信心。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自觉有一些收获,故拟此文,与同行切磋。是为“初探”,定有不少不足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与指导。
一、分层的目的
给学生分层次,若处理不好,确实可能挫伤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就有必要在分层之前对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有利于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是为了教师能够更集中、更有效地关注、关心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分层的依据
讲清楚了分层次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是能接受的。但如何分?依据什么分?依据把握不好同样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我对学生分层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一)学生的成绩。这是最基本的依据。
(二)学生的潜力。这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根据这个依据,可以将基础较差但潜力较好的学生拔高一个层次来分,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般来说,基础相对较差,又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学生,都应该分在较低的层次,以便对其进行帮助与监督。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上述依据,我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班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C 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在我现任教的两个班里,一个班我将一半的学生分为A层次,四分之一分为B层次,另四分之一分为C层次。而在另一个班,我将一半学生分为B层次,四分之一分为A层次,另四分之一分为C层次。
分层教学,目的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的:
(一)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办法
对A层次的学生重“引”,对C层次的学生重“灌”,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A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对于C层次的学生,硬要让他去“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多灌少引”为好。
(二)走进B、C 层次,真正关心他们
每天上课,我百分之八十以上时间是站在B、C层次之间的过道里,随时关注着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常常主动问他们有什么问题并给予解答。学生一旦感觉到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尽其全力去学习、去努力。
(三)贯彻“成功教育”的理念
现代社会,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其思想、观念较以前任何时代都大不一样了。所谓“苦口良药”“黄金棍下出好人”再也不实用了。他们对老师不再是百依百顺、逆来顺受。批评、打击、挖苦、讽刺只能令他们生厌,产生逆反情绪。黄金棍下他们不再屈服,他们会拿起法律的武器跟你理论。还是刘京海老师的“成功教育”的理论好,它引导我们解决了许多我们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分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施“成功教育”的先决条件。
(四)借鉴“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變成合围而坐,其实质是在学生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组内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相对于其他教学模式来说有其独到的优势。
但是,由于我们班级的人数多,一般都在六十人以上,难以以合围的方式排列座位,如何在这种大班制下借鉴和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呢?
1.我把各组内每前后两排四人编为一个小组,四人轮流当组长,每人一周,负责检查、监督组内各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和统计组内同学的测试成绩。
2.课堂讨论时,前一排学生向后转,四人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
3.抽学生回答问题时,组内同学可以讨论、提醒和补充,回答情况代表小组成绩。
4.教学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价,少关心个人多少分,多关心小组平均多少分;少在乎平均多少分,多在乎比上次增减多少分。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目标——合作——成功,既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更让学生树起成功的信心。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自觉有一些收获,故拟此文,与同行切磋。是为“初探”,定有不少不足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