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横向维度看,世界职业教育显现出“定界到跨界扩展”的发展趋势,清晰地表明了职业教育疆域的“宽度”延伸。(1)从狭义到广义:德国修订实施新《联邦职业教育法》——教育内涵的扩张;(2)从刚性到柔性:澳大利亚制定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技能的价值彰显;(3)从双轨到双元:日本探索建立“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办学的合作转型;(4)从封闭到开放:法国职业教育聚焦学校企业关系——学校的实践转向;(5)从单一到综合:澳大利亚开发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培训包——教师的复合能力;(6)从双边到多边:埃塞俄比亚确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策略——合作的需求指向;(7)从多样到一体:欧洲联盟建构“欧洲职业教育区”——体系的求同存异;(8)从赋魅到祛魅:经合组织推动职业教育《为工作而学习》——学习的本真回归。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十八期 姜大源,王泽荣,吴全全,陈东《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一)》
“理想大学”应具备以下特性:其一,“理想大学”必须以人为中心,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志趣和选择权都必须得到尊重,实行人性化的教学与管理,使人的个性和智慧得到充分的解放;其二,创造性的思想必须贯彻始终,教师为创造而教,学生为创造而学,致力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迎接以创造为特征的21世纪提出的挑战;其三,一所“理想大学”的精神之所在,她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不仅仅是对现实负责,她关乎的是影响终身的学问,以追求终极真理为目的。因此,“理想大学”必须:以人为本,独立自主,思想自由,学术至上,学风民主,创造不止。
摘自《江苏高教》2012年第四期 眭依凡《关于“理想大学”与大学理想主义的思考》
学术利益圈是在“学术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在学术的旗帜下,以人脉关系为链体,以利益为黏合剂,由学术资源的掌控者、学术专家、学术投机者和中间人组成的,以获取各自利益为目的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学术利益圈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是学术利益圈败坏学术道德,玷污学术尊严;二是学术利益圈践踏职业道德,阻碍学术发展;三是学术利益圈助长学术不端,加剧学术腐败;四是学术利益圈损害国家形象,伤透民心。要打破学术利益圈,首先,要改革学术管理体制与机制,给予学术研究以正确的导向,使学术利益圈丧失市场。其次,要实施学术研究的过程管理,斩断学术利益圈的利益链,使学术利益圈自然消亡。再次,要完善学术研究的法律法规,严惩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者,进而打破学术利益圈。
摘自《江苏高教》2012年第四期 何玉海《学术利益圈:本质特征、危害及其治理》
所谓“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利益”是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教育利益等。“共同体”是指双方或多方在理性估算的基础上,以不同方式结成的类似利益联盟式的行动体,互利共赢是这个行动体中利益不同的双方或多方联合在一起的动力所在。“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以互利共赢为前提,以契约和协议形式建立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实体或实体联盟,其核心是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形式,其特点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完善职教立法,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二要加强政府主导,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三要强化行业指导,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四要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五要整合校企资源,打造“双师型”专业团队;六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二十一期 只海平,王明耀,富国亮《构建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的研究》
实践教学知识体系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实践性——注重学生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的提升;(2)社会性——强调与行业企业界的紧密沟通与合作;(3)支撑性——关注理论与人文知识对实践的支撑;(4)直接性——体现实践知识对实践操作的直接指导;(5)开放性——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变革趋势;(6)依赖性——始终依赖于资源条件配置与企业岗位技术变动。
摘自《职教通讯》2012年第十六期 黄芳《学科体系及其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指导》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既有一般实践教学体系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点:(1)整体性特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状况,加大了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2)贯穿性与阶段深化特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依靠有效的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各种实践教学;(3)地域性特征。高职教育贴近当地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内涵的变化和扩展必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与变化;(4)产学研结合特征。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摘自《职教通讯》2012年第十七期 潘浩,杨开亮《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和基地建设研究》
国内外关于产教结合问题的研究,可以大概梳理为对产业与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产教结合模式研究、产教结合制度与机制研究三个主要方面。(1)产教适应性研究。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表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决定教育规律。教育结构不取决于教育自身,而取决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教育规律一定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要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阶段性的布局服务。(2)产教结合模式研究。在国际上,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各国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办学模式。产教结合模式的多样化存在,一方面,说明产教结合是一种及其灵活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也说明各种模式有其存在的特定条件和影响因素。(3)产教结合制度和机制研究。产教结合的外部保障机制包括:利益(分配)机制、信息资源服务机制;内部合作机制包括: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实施机制、评价机制。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优惠政策扶持制度、媒体推进制度、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培训联合体制度、校企共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度和在企业建立教授工作室制度等等。
摘自《新课程研究》2012年第七期 胡丽霞《职业教育产教结合问题研究文献述评》(逸 公辑)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十八期 姜大源,王泽荣,吴全全,陈东《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一)》
“理想大学”应具备以下特性:其一,“理想大学”必须以人为中心,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志趣和选择权都必须得到尊重,实行人性化的教学与管理,使人的个性和智慧得到充分的解放;其二,创造性的思想必须贯彻始终,教师为创造而教,学生为创造而学,致力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迎接以创造为特征的21世纪提出的挑战;其三,一所“理想大学”的精神之所在,她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不仅仅是对现实负责,她关乎的是影响终身的学问,以追求终极真理为目的。因此,“理想大学”必须:以人为本,独立自主,思想自由,学术至上,学风民主,创造不止。
摘自《江苏高教》2012年第四期 眭依凡《关于“理想大学”与大学理想主义的思考》
学术利益圈是在“学术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在学术的旗帜下,以人脉关系为链体,以利益为黏合剂,由学术资源的掌控者、学术专家、学术投机者和中间人组成的,以获取各自利益为目的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学术利益圈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是学术利益圈败坏学术道德,玷污学术尊严;二是学术利益圈践踏职业道德,阻碍学术发展;三是学术利益圈助长学术不端,加剧学术腐败;四是学术利益圈损害国家形象,伤透民心。要打破学术利益圈,首先,要改革学术管理体制与机制,给予学术研究以正确的导向,使学术利益圈丧失市场。其次,要实施学术研究的过程管理,斩断学术利益圈的利益链,使学术利益圈自然消亡。再次,要完善学术研究的法律法规,严惩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者,进而打破学术利益圈。
摘自《江苏高教》2012年第四期 何玉海《学术利益圈:本质特征、危害及其治理》
所谓“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利益”是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教育利益等。“共同体”是指双方或多方在理性估算的基础上,以不同方式结成的类似利益联盟式的行动体,互利共赢是这个行动体中利益不同的双方或多方联合在一起的动力所在。“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以互利共赢为前提,以契约和协议形式建立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实体或实体联盟,其核心是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形式,其特点是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完善职教立法,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二要加强政府主导,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三要强化行业指导,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四要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五要整合校企资源,打造“双师型”专业团队;六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二十一期 只海平,王明耀,富国亮《构建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长效机制的研究》
实践教学知识体系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实践性——注重学生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的提升;(2)社会性——强调与行业企业界的紧密沟通与合作;(3)支撑性——关注理论与人文知识对实践的支撑;(4)直接性——体现实践知识对实践操作的直接指导;(5)开放性——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变革趋势;(6)依赖性——始终依赖于资源条件配置与企业岗位技术变动。
摘自《职教通讯》2012年第十六期 黄芳《学科体系及其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指导》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既有一般实践教学体系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点:(1)整体性特征。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状况,加大了其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2)贯穿性与阶段深化特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依靠有效的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各种实践教学;(3)地域性特征。高职教育贴近当地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内涵的变化和扩展必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与变化;(4)产学研结合特征。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摘自《职教通讯》2012年第十七期 潘浩,杨开亮《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和基地建设研究》
国内外关于产教结合问题的研究,可以大概梳理为对产业与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产教结合模式研究、产教结合制度与机制研究三个主要方面。(1)产教适应性研究。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表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决定教育规律。教育结构不取决于教育自身,而取决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教育规律一定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要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阶段性的布局服务。(2)产教结合模式研究。在国际上,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各国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办学模式。产教结合模式的多样化存在,一方面,说明产教结合是一种及其灵活的教育形式;另一方面,也说明各种模式有其存在的特定条件和影响因素。(3)产教结合制度和机制研究。产教结合的外部保障机制包括:利益(分配)机制、信息资源服务机制;内部合作机制包括: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实施机制、评价机制。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优惠政策扶持制度、媒体推进制度、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培训联合体制度、校企共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度和在企业建立教授工作室制度等等。
摘自《新课程研究》2012年第七期 胡丽霞《职业教育产教结合问题研究文献述评》(逸 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