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一般议论文说理,用得最多的是事实论证。学生写议论文,也总喜欢选用事实材料。但是,好多同学的议论文,虽然列举了典型的事实,也明确提出了中心论点,读后却不能令人折服,原因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选例不准确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闲暇到繁华的街头散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她的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读了这段议论文字,你感觉如何呢?举例论证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所选的例子得确实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做到论点和论据的高度统一。这段文字中韦钰的事例只讲了“勤”,没能证明“勤能补拙”,是不确切的。可调整例证:
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作为清代著名画家、诗人的郑板桥,因为天资愚拙,记忆力差,便“笨鸟先飞”,以惊人的毅力刻苦攻读,他躺在床上看书,一本书要读几遍、几十遍,直至融会贯通。多年砺志奋发,终于使他在诗、书、画等方面有了很高的造诣。可见,天资愚拙的人,只要勤奋是可以聪明起来并做出成绩的。
由此可见,议论文写作首先要解决选例准确的问题。选例不准,无法进行论证。
二、叙例不精练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小议“危机意识”
当年听姥姥给我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乐得我哈哈大笑。我想,兔子怎么会跑不过乌龟呢?肯定是兔子想啊,我愿意同你一起赛跑便是抬举你了,我腿长又利索,跑上十个来回你也赶不上,何不美美地睡上一觉,再来边走边看你那慢条斯理的熊样,也是一桩乐事啊!可谁知兔子睡过了头,一觉醒来,乌龟居然已到终点。可见兔子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没有危机意识上。
读了这段文字,你意识到什么了吗?既然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那么,只要用简洁的文字把事情交待明白就行了。而不能像写记叙文那样详细叙述,甚至描写事情的经过。可这样改正:
大家熟知“龟兔赛跑”的故事,腿脚灵活善跑的兔子,居然输给了行动迟缓的乌龟,可见,兔子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缺乏危机意识上。
三、议例不中肯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失败是成功之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有1628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仅在发明电灯的试验中,为了寻找一种适合的灯丝,就试用了1600多种材料,而灯丝还只是电灯的一种材料。试想,假如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能取得成功吗?
读了这段文字,你领悟到什么了吗?为了更好地证明论点,就不能不对事例进行必要的议论,以阐述自己的看法。但议论必须中肯。所谓中肯,一是紧扣论点,二是恰如其分。这段文字论点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中间的例子确切,而后面的议论却偏离了主题。
事实论证中常出现的毛病,我们已有所了解,那么,我们或许会想,怎样才能使论点、论据和论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呢?有无方法可寻呢?
我们先看一例:
成功的希望在汗水中
凡事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置身于永不停息的奋斗中,唯有奋斗不息,才能成功。翻开名人的成长史,哪一个成就功名者不是经过了艰苦奋斗的呢?(以上两句是引例)“每天必写一行”的左拉,经过一生的奋斗,才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没有进过音乐学院的聂耳,经过坚忍不拔的奋斗,成了大音乐家;以狮子般的勇敢“每天完成20—40页写作任务”的巴尔扎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赢得了《人间喜剧》的轰动;少时头脑呆笨的张溥,在“七录斋”中不懈奋斗,终于成为了名重一时的大学问家;本为神童的方仲永,由于停止奋斗,终究一事无成……(以上五句是述例)无数事实证明,只要坚持奋斗,就有成功的希望,不奋斗,再有希望的人也不能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勤奋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一切致力于真理的人们,总是以不懈的努力,向愚笨索取智慧,向平庸夺得天才,向困难提出挑战,用奋斗换取成功。因为成功的希望在奋斗中。(以上四句是析例)
这段文字运用的是典型的例证法。例证法的运用,要讲究层次,即在精心挑选能证明观点的典型事例后分“三步走”。
第一步:引例——在观点和材料之间,设置一句过渡性的话,把材料引出来。
第二步:述例——概括、简练、定向地讲述例子。
第三步:析例——分两步走,先对事例进行分析评述;再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这步工作是例证法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一定要扎实走好。
我们再看一例:
生存小议
宋晓燕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许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也许我们有更远大的抱负,也许我们有刻骨铭心的不了情;要完成自己的心愿,首先得学会生存。
越王勾践在饱尝了亡国之恨与痛不欲生之后,最终的决定是活下来,因为一切都基于此。一旦失去了生存的勇气,其他还有什么可谈的呢?于是他选择了卧薪尝胆——一种在艰难中砺斗志、在困苦中求成功的生存方式。
滑铁卢战争举世闻名,可谁知竟是一个结网的蜘蛛无意间挽救了一位失败的将军、成为历史留给后人的一段经典的故事。蜘蛛百折不挠的求生精神,常人没能过多的理会,然而那位将军却在蜘蛛身上得到启示,给自己建立起另一个人生坐标:生存,生存,生存下来,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有两位高中生因为厌学,带着帐篷和面条,徒步由哈尔滨至北京进行生存训练。其中的艰难我们可以想像。很多人或许会问,他们怎么总带面条,不多带些衣物?生存,需要能量,能量,需要食物,一个以生存方式出现的有能量的活人,才能走完这漫漫长路。
下面一段是改后的议论,读后有什么启示呢?
不少人或许都知道前进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还是认识不足,甚至束手无策。要实现心中目标,要活出精彩人生,首要的是顽强地生存下来。那么,直面失败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未雨绸缪的智慧,哪一样是能够缺少的呢?学会生存,尽管还有好多事要做,难道不应该首先从这些做起吗?
读完这篇习作,或许有人会认为不错,你看,习作在第一段就开宗明义,可谓观点明确;接着从古今中外的不同角度选择事实论证,可谓论据典型;从语言、行文上说,文从字顺,语势贯通,可谓文气充沛。诚然习作的上述优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倘能徐而察之,用心体味,便不难发现其论证中的病症所在。显而易见,习作的论点“要完成心中的心愿,首先得学会生存”,主要是由三个分别代表古今中外的事实材料证明而得出的。且看作为论证过程主体的二、三、四段中如何进行论证的吧!第二段对越王勾践在痛定思痛后选择了生存给予了肯定。这是对论点的简单重复。第三段写一位失败的将军在蜘蛛百折不挠的求生精神的启发下,毅然决定生存下来。这也是对论点的简单重复。第四段由两个学生选择面条进行生顾训练得出首先要生存的结论。这还是对论点的简单重复。由此不难看出习作的根本病症所在:作者在使用这些事实材料论证论点时,只是事例加观点的简单组合,没有下功夫挖掘出这些事实论据中服务于观点的内旨,缺乏或不会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必要、合理、中肯的分析,以致使这些事实论据成了无“生命力”的事例堆砌,所以,虽然事实论据十分典型,却不能使人感动折服。改后的议论,则使事例与观点很好地糅合在了一起。因此,在使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时,切勿忘记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入的开掘,让这些事实深刻“说”出蕴含其中、服务于中心论点的道理来。这样才能真正使事实胜于雄辩,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单位:四川资阳中学]
一、选例不准确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闲暇到繁华的街头散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她的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读了这段议论文字,你感觉如何呢?举例论证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所选的例子得确实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做到论点和论据的高度统一。这段文字中韦钰的事例只讲了“勤”,没能证明“勤能补拙”,是不确切的。可调整例证:
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作为清代著名画家、诗人的郑板桥,因为天资愚拙,记忆力差,便“笨鸟先飞”,以惊人的毅力刻苦攻读,他躺在床上看书,一本书要读几遍、几十遍,直至融会贯通。多年砺志奋发,终于使他在诗、书、画等方面有了很高的造诣。可见,天资愚拙的人,只要勤奋是可以聪明起来并做出成绩的。
由此可见,议论文写作首先要解决选例准确的问题。选例不准,无法进行论证。
二、叙例不精练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小议“危机意识”
当年听姥姥给我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乐得我哈哈大笑。我想,兔子怎么会跑不过乌龟呢?肯定是兔子想啊,我愿意同你一起赛跑便是抬举你了,我腿长又利索,跑上十个来回你也赶不上,何不美美地睡上一觉,再来边走边看你那慢条斯理的熊样,也是一桩乐事啊!可谁知兔子睡过了头,一觉醒来,乌龟居然已到终点。可见兔子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没有危机意识上。
读了这段文字,你意识到什么了吗?既然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那么,只要用简洁的文字把事情交待明白就行了。而不能像写记叙文那样详细叙述,甚至描写事情的经过。可这样改正:
大家熟知“龟兔赛跑”的故事,腿脚灵活善跑的兔子,居然输给了行动迟缓的乌龟,可见,兔子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缺乏危机意识上。
三、议例不中肯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失败是成功之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有1628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说,仅在发明电灯的试验中,为了寻找一种适合的灯丝,就试用了1600多种材料,而灯丝还只是电灯的一种材料。试想,假如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能取得成功吗?
读了这段文字,你领悟到什么了吗?为了更好地证明论点,就不能不对事例进行必要的议论,以阐述自己的看法。但议论必须中肯。所谓中肯,一是紧扣论点,二是恰如其分。这段文字论点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中间的例子确切,而后面的议论却偏离了主题。
事实论证中常出现的毛病,我们已有所了解,那么,我们或许会想,怎样才能使论点、论据和论证和谐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呢?有无方法可寻呢?
我们先看一例:
成功的希望在汗水中
凡事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置身于永不停息的奋斗中,唯有奋斗不息,才能成功。翻开名人的成长史,哪一个成就功名者不是经过了艰苦奋斗的呢?(以上两句是引例)“每天必写一行”的左拉,经过一生的奋斗,才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没有进过音乐学院的聂耳,经过坚忍不拔的奋斗,成了大音乐家;以狮子般的勇敢“每天完成20—40页写作任务”的巴尔扎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赢得了《人间喜剧》的轰动;少时头脑呆笨的张溥,在“七录斋”中不懈奋斗,终于成为了名重一时的大学问家;本为神童的方仲永,由于停止奋斗,终究一事无成……(以上五句是述例)无数事实证明,只要坚持奋斗,就有成功的希望,不奋斗,再有希望的人也不能成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勤奋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一切致力于真理的人们,总是以不懈的努力,向愚笨索取智慧,向平庸夺得天才,向困难提出挑战,用奋斗换取成功。因为成功的希望在奋斗中。(以上四句是析例)
这段文字运用的是典型的例证法。例证法的运用,要讲究层次,即在精心挑选能证明观点的典型事例后分“三步走”。
第一步:引例——在观点和材料之间,设置一句过渡性的话,把材料引出来。
第二步:述例——概括、简练、定向地讲述例子。
第三步:析例——分两步走,先对事例进行分析评述;再阐明事例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使事例与论点水乳交融。这步工作是例证法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一定要扎实走好。
我们再看一例:
生存小议
宋晓燕
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许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也许我们有更远大的抱负,也许我们有刻骨铭心的不了情;要完成自己的心愿,首先得学会生存。
越王勾践在饱尝了亡国之恨与痛不欲生之后,最终的决定是活下来,因为一切都基于此。一旦失去了生存的勇气,其他还有什么可谈的呢?于是他选择了卧薪尝胆——一种在艰难中砺斗志、在困苦中求成功的生存方式。
滑铁卢战争举世闻名,可谁知竟是一个结网的蜘蛛无意间挽救了一位失败的将军、成为历史留给后人的一段经典的故事。蜘蛛百折不挠的求生精神,常人没能过多的理会,然而那位将军却在蜘蛛身上得到启示,给自己建立起另一个人生坐标:生存,生存,生存下来,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有两位高中生因为厌学,带着帐篷和面条,徒步由哈尔滨至北京进行生存训练。其中的艰难我们可以想像。很多人或许会问,他们怎么总带面条,不多带些衣物?生存,需要能量,能量,需要食物,一个以生存方式出现的有能量的活人,才能走完这漫漫长路。
下面一段是改后的议论,读后有什么启示呢?
不少人或许都知道前进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还是认识不足,甚至束手无策。要实现心中目标,要活出精彩人生,首要的是顽强地生存下来。那么,直面失败的勇气,百折不挠的精神,未雨绸缪的智慧,哪一样是能够缺少的呢?学会生存,尽管还有好多事要做,难道不应该首先从这些做起吗?
读完这篇习作,或许有人会认为不错,你看,习作在第一段就开宗明义,可谓观点明确;接着从古今中外的不同角度选择事实论证,可谓论据典型;从语言、行文上说,文从字顺,语势贯通,可谓文气充沛。诚然习作的上述优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倘能徐而察之,用心体味,便不难发现其论证中的病症所在。显而易见,习作的论点“要完成心中的心愿,首先得学会生存”,主要是由三个分别代表古今中外的事实材料证明而得出的。且看作为论证过程主体的二、三、四段中如何进行论证的吧!第二段对越王勾践在痛定思痛后选择了生存给予了肯定。这是对论点的简单重复。第三段写一位失败的将军在蜘蛛百折不挠的求生精神的启发下,毅然决定生存下来。这也是对论点的简单重复。第四段由两个学生选择面条进行生顾训练得出首先要生存的结论。这还是对论点的简单重复。由此不难看出习作的根本病症所在:作者在使用这些事实材料论证论点时,只是事例加观点的简单组合,没有下功夫挖掘出这些事实论据中服务于观点的内旨,缺乏或不会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必要、合理、中肯的分析,以致使这些事实论据成了无“生命力”的事例堆砌,所以,虽然事实论据十分典型,却不能使人感动折服。改后的议论,则使事例与观点很好地糅合在了一起。因此,在使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时,切勿忘记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入的开掘,让这些事实深刻“说”出蕴含其中、服务于中心论点的道理来。这样才能真正使事实胜于雄辩,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单位:四川资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