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工业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人们对环境、生态等的破坏以及掠夺,为了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进行新方法的选择,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发展,信息化成为西方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催化剂。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充分把握后发优势,从西方传统工业化和新兴的信息技术发展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尽快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
根据创新理论,产业或企业是由于出现技术创新而得以提升和发展的。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经过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发生变化,进而促进经济不断增长。因此,必须在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时,大力引进、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提升传统产业和改造老企业。只有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利于推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演变,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信息化的概念
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对信息化进行定义:第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内涵。是指通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内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组织形式和人民生活方式革命性转变的过程;第二,信息化的一般定义。所谓信息化,就是指由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第三,国家信息化的定义。所谓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可行性
信息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开发应用,要由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获得的资金积累来支持,没有盈利和资金积累的产业投资,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证。没有发达的工业化作基础,信息化就缺少相应的物质基础、产业依托和技术支撑。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信息化则以工业化为载体,通过工业化为其所提供的广阔应用市场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在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领域,包括产品涉及、软件工程、生产加工与企业管理等,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系统工程,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对企业生产管理非常熟悉,同时还必须懂得多种技术,还应当具备较强的集体合作意识。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并未真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这使得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培养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阻碍,也一定程度上对两化融合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二)两化融合缺少统一的通信标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就两化融合发展做出了评估报告,通过对该报告进行解析发现,当两化融合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容应当建立起协同集成体系。但因没有统一的通信标准,各个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只得根據各自情况来建设,使得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无法有效对接,从而导致两化融合受到阻碍。为此,应不断强化信息意识,保证信息安全,形成统一的通信标准,实现标准化的信息化发展。
(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就当前全球发展现状来说,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较弱,不少领域处在国际产业较落后的位置,无论是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还是在产品附加值与工业增加值等方面都处在相对落后的水平。另从发明专利上来看,我国大约有半数的专利申请均来自国外,特别是以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而这种技术空心化和自主知识产权匮乏的问题是各个行业都面对的主要问题。
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措施研究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全球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及国内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渗透与融合,将在提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技术水平中发挥核心作用,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促使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升级。
(二)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关联起来。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把握住科学发展和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真正意义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够在经济发展、生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中提高主动性。而当前有些企业存在创新能力较低的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强创新体系构建,提高核心产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信息化与制造产业的充分融合。
(三)以政府为引导紧密结合市场机制。在发展两化融合期间,政府应发挥主要的引导作用,而市场机制则起着推动、协调的作用。对政府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工作:一是制定并执行好政策,为两化融合发展营造较为规范的引导环境;二是加强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全面推进两化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协调并进。
五、结语
综上所说,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进行融合是具有可行性的,虽然目前存在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解决,我们可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同时要做到与技術创新能力培养关联起来,要以政府为引导紧密结合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晰巍,靖继鹏,刘铎,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关键要素及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8).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影响因素
根据创新理论,产业或企业是由于出现技术创新而得以提升和发展的。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经过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发生变化,进而促进经济不断增长。因此,必须在继续保持制造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时,大力引进、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提升传统产业和改造老企业。只有将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利于推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演变,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信息化的概念
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对信息化进行定义:第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内涵。是指通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内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组织形式和人民生活方式革命性转变的过程;第二,信息化的一般定义。所谓信息化,就是指由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第三,国家信息化的定义。所谓国家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可行性
信息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开发应用,要由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获得的资金积累来支持,没有盈利和资金积累的产业投资,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必要保证。没有发达的工业化作基础,信息化就缺少相应的物质基础、产业依托和技术支撑。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信息化则以工业化为载体,通过工业化为其所提供的广阔应用市场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缺乏复合型人才。在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多个领域,包括产品涉及、软件工程、生产加工与企业管理等,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系统工程,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对企业生产管理非常熟悉,同时还必须懂得多种技术,还应当具备较强的集体合作意识。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并未真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这使得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培养受到了非常严重的阻碍,也一定程度上对两化融合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二)两化融合缺少统一的通信标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就两化融合发展做出了评估报告,通过对该报告进行解析发现,当两化融合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容应当建立起协同集成体系。但因没有统一的通信标准,各个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只得根據各自情况来建设,使得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无法有效对接,从而导致两化融合受到阻碍。为此,应不断强化信息意识,保证信息安全,形成统一的通信标准,实现标准化的信息化发展。
(三)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就当前全球发展现状来说,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较弱,不少领域处在国际产业较落后的位置,无论是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还是在产品附加值与工业增加值等方面都处在相对落后的水平。另从发明专利上来看,我国大约有半数的专利申请均来自国外,特别是以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而这种技术空心化和自主知识产权匮乏的问题是各个行业都面对的主要问题。
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措施研究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全球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及国内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渗透与融合,将在提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技术水平中发挥核心作用,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促使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升级。
(二)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关联起来。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只有把握住科学发展和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真正意义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够在经济发展、生存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中提高主动性。而当前有些企业存在创新能力较低的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强创新体系构建,提高核心产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信息化与制造产业的充分融合。
(三)以政府为引导紧密结合市场机制。在发展两化融合期间,政府应发挥主要的引导作用,而市场机制则起着推动、协调的作用。对政府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工作:一是制定并执行好政策,为两化融合发展营造较为规范的引导环境;二是加强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全面推进两化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协调并进。
五、结语
综上所说,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进行融合是具有可行性的,虽然目前存在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解决,我们可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同时要做到与技術创新能力培养关联起来,要以政府为引导紧密结合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晰巍,靖继鹏,刘铎,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关键要素及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