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初探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i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课堂是实现物理学科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不同类型的课例,培养不同的核心素养。以高二物理鲁科版选修3-1的“洛伦兹力及其应用”为例,阐述如何在高中课堂上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养成科学思维,培养物理核心素养。在拥有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的同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社会担当。文章重点体现在课堂中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为广大物理教师课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前沿;物理学史;洛伦兹力及其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2-0005-5
  1 核心素养培养与物理课堂的联系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基于观察与实验,建构物理模型,应用数学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和论证,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高中物理课程重在帮助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奠定基础[1]。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课堂是实现物理学科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2]。
  不同的课例,重点培养不同的核心素养。类似“机械运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功、能量、冲量、动量”等概念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础认识,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1]。从知识层次,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形成关于物质、力、运动、做功与能量转化等物理观念。“力的合成、力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楞次定律”等定律型课例则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过程,经历定律的获得过程,在课堂上经历模拟的、微小的科研过程。学生分组实验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就像一个微型的科研过程,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等。
  实际上每节物理课都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到实际应用中,引导学生发现课堂知识不仅仅用于做题和考试,更是为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提高了生产力,进而改变生产关系。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知识与技术、社会和环境(STSE)的关系。有一些课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的最佳平台,如“牛顿第一定律、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人造卫星、洛伦兹力及其应用、电磁感应定律以及原子物理部分”等课例。本文以“洛伦兹力及其应用”为例详细阐述这一观点。
  2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洛伦兹力及其应用”
  2.1 分析教材
  从内容地位来看,“洛伦兹力及应用”在鲁科版选修3-1第6章的第2节、第3节。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洛伦兹力,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会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了解电子束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洛伦兹力在安培力之后学习,并且洛伦兹力在科研中有重要应用,故此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二的学生已经学完牛顿经典力学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发展已经接近成熟。学生已经学过安培力,学过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这些前概念都是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理论基础。“安培力”这节课适合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探究安培力的大小、方向,而“洛伦兹力及应用”这节课则更适合充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的问题,采用理论推测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办法,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详细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历史):1897年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汤姆逊将阴极射线引入磁场,确定射线是带电粒子流,電性为负,并测定其比荷,命名为电子。电子比最小的原子还小,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思想,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
  提出第一个问题Q1: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呢?
  学生猜测:会。理由是电流在磁场中受安培力的作用,而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教师引导建立电流的微观模型,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从逻辑上推测每个运动电荷都会受到力的作用,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大家看一个演示(此处设计体现建立微观模型以及理论推测与实验验证并行的科学思维,如图1)。
  2.2.1 演示实验一:阴极射线管
  1.仪器介绍:玻璃管内抽成了真空,并将其左右两极接高压电源,阴极发射电子,挡板上有一个扁平狭缝,电子被加速,飞向阳极,通过狭缝形成一个扁平电子束。长条形的荧光板在阳极端稍倾向轴线,电子束射到荧光屏上,间接显示出轨迹。
  2.看到现象:没有加磁场,观察到的是直线轨迹。加磁场后,观察到轨迹弯曲。
  这说明什么?说明运动的电子受到磁场对它的作用。1895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推导出此力,并将其定义为洛伦兹力。(板书:“1.定义: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称为洛伦兹力。”)
  Q2:洛伦兹力与安培力有关联吗?
  学生1猜测:多个洛伦兹力总和为安培力,理由是多个电荷形成电流;学生2频频用左手比划,试图寻求方向上的关联。
  教师:老师留意到有同学用左手在研究方向,发现什么?
  学生:方向似乎不一样?   教师:有关联吗?有何不同?(质疑的态度)
  学生:好像相反。
  其他学生:电子向右运动,形成向左的电流,四指应当指向左边,这样就吻合了。
  2.2.2 理论研究洛伦兹力大小
  设定情境:假设导线长为L,横截面积为S,其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为n,每个电荷的电量为q,电荷定向运动的速度为v,阴影部分导线内电荷数为N。
  思维引导:首先建立微观模型(如图2)。
  4.1930年狄拉克在理论上预言正电子的存在,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将宇宙射线通过加强磁场的云室,发现其轨迹与电子吻合,但偏转方向相反。不久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相同现象。
  正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反物质的存在。1955年,塞格雷和钱伯林观测到反质子的存在。
  5.华裔科学家、197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兹奖章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于1965年发现反氘核。1998年,丁肇中先生携众科学家(其中有200多位中国科学家),将大型磁谱仪利用飞船带入国际空间站,沐浴着宇宙射线。利用宇宙射线在强磁场中偏转,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的来源。
  2013年发现太空中有大量的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2017年该磁谱仪在太空中已经收集到超过1000亿宇宙射线事件,其结果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6.2018年8月据法新社报道(2018-8月-28日),欧洲的对撞机有了新的发现,对撞出了常见的“希格斯粒子”玻色子的“衰变”测量。观测到底夸克耦合,就是底夸克与反底夸克对的生成,让今后发现耦合新粒子——超对称粒子成为了探究、探索的标的。欧洲强子对撞实验中心,利用加速后的强子碰撞,产生一连串粒子,在这些粒子中科学家想要寻求最为初始的基本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不带电,也不稳定,它快速衰变成四个介子。介子是一种重电子。通过磁场偏转径迹测量其动量和电性,还原衰变过程。在粒子对撞机里,两道粒子束被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然后在粒子探测器里相互碰撞,有时候异乎寻常地会因此生成产物——希子。但是,希子在生成后会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发生衰变。结论:从1895年至今,探测带电粒子电性、确定比荷的方法一直都是将带电粒子射入强磁场中,观测偏转方向和轨迹。你们的学长们现在正在欧洲强子对撞中心做粒子物理研究,同学们加油!
  3 剖析课堂,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
  3.1 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础认识,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1]。从知识层次,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形成关于物质、力、运动、做功与能量转化等物理观念,学习洛伦兹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做功及受洛伦兹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能用物理学的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如极光现象等。
  3.2 科学思维渗透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1]。本节课首先将学生已认知的宏观通电导体放大到微观层面,建立微观模型,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原始问题构建模型的科学思维方法。接着授课引导学生体验理论猜测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科研方法。
  第一次使用该方法:通过理论猜测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力,再结合阴极射线管演示实验,验证理论推测并确定洛伦兹力的定义。
  第二次使用该方法:通过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内在关联,推导洛伦兹力的大小,推理得到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磁场仅受洛伦兹力的作用将做匀速圆周运动,理论上推得圆周半径与v、B及m/q有关。结合洛伦兹力演示仪器,理论猜测与实验现象互相印证。
  3.3 利用科学前沿和物理学史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1]。整节课学习即将接近尾声,将洛伦兹力在历史长河中的应用按时间顺序展示出来(如图4)。从1895年洛伦兹定义并推导出洛伦兹力到2018年,从国外科学家到中国科学家到身边的学长,拉近科研与学生的关系。让高二的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后,发现从1895年至今,探测带电粒子电性、确定比荷的方法一直都是将带电粒子射入强磁场中,观测偏转方向和軌迹。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感受到课堂与前沿科学紧密相关,激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国家的科研事业。让学生明白发现规律、尊重规律、应用规律的意义,明白物理走向社会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动力与可持续学习的内在潜力,引导部分学生投身于科学研究工作中。
  同样的设计理念还可以在“加速器”这节课中体现,课程以科学前沿引入:自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开始,时至今日,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 ,人类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微观世界的奥秘。高能物理学家在找新粒子时,用很高能量的粒子充当“微型炮弹”轰击原子核,把粒子“撞坏”、打开,逐渐发现质子、 中子、 夸克。引导学生面对原始问题“从物理学角度,如何加速带电粒子?”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一步步设计出直线加速器和回旋加速器。设计的过程遇到问题,逐一解决,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最后向学生展示“科学前沿”,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米曾在1954年提出环绕地球建一台加速器的设想,称为费米的梦,其能量可达数千TeV。展示“中国人的梦想”,沿我们的万里长城建一台加速器,其能量可达134 TeV。提出建造更高能量的加速器是摆在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同学们的机遇和挑战。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在高中课堂上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有两个很好的素材,它们是与本节课相关的物理学史以及科技前沿。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有意识地、有效地将素材添加进来。科学前沿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发现学物理不再是解题而已,而是学习物理知识与社会、技术、科研之间的联系。物理学史是人类对于各种自然现象的认识史,它描述了物理学的各种思想方法的发展和演化过程。加强物理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并深刻认识到人类对于世界探索和发现的漫长且艰巨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始渴望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新世界。其次,物理学史教育还包含物理学家对于科学世界奥秘的刻苦钻研与艰辛探索的过程[3]。物理学史中蕴含前人的智慧、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读史使人明智,将历史还原重演,引导学生面对原始问题,身临其境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样的设计类似两档出色的节目《一本好书》及《国家宝藏》,这样的方式符合青少年的认知习惯,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关键是科学情怀和素养的养成。
  我们的学生中有投身物理科研,在欧洲强子对撞中心做高能粒子研究的,也有做证券交易的,各式各样的职业都有。物理对于学生而言,关键是培养思维能力,这些能力是通用的,为将来从事的事业奠定基础。我们应当在每一节课中落实育人目标,培养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逐渐形成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懂得尊重规律并应用规律,激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吕立龙.基于核心素养生成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以“超重和失重”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11):82-84.
  [3]陆良荣.渗透物理学史教育 发展学生科学思维[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21):1-3.
  (栏目编辑 赵保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指导初中生学习物理概念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要巧妙引导学生将已有认知迁移过来,并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才能对学生的核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文章结合电功率的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电功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10-0025-3  概念是学生建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基础,它是对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
摘要:后PC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嵌入式产品,嵌入式技术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和消费热点。收费系统在各行各业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应用范围的差异、设计模式不同等因素,嵌入式收费系统必将成为开发及应用的新热点。通过时嵌入式系统、Windows CE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等技术的研究,根据现实应用,在PDA平台下实现了一个移动收费系统。这一系统架构也为收费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  30年来,
今天放学后,妈妈还没有来接我,我就在学校门口的一棵大树下等妈妈。我把书包放在那棵树的护栏上,无意间发现了一条毛毛虫。这是一条全身长满了淡绿色绒毛的毛毛虫,身体一躬一躬的,正在从一片金黄的落叶下面慢慢地爬出来。  我又害怕又好奇,蹲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奇怪,它为什么爬得这么慢,而且一会儿往东爬,一会儿往西爬,总是不停地打转呢?难道它和我一样调皮,喜欢到处乱跑,一不小心把媽妈跟丢了,正在着急地找妈妈吗
摘 要: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基本素质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师范院校的使命是培养适应未来教育的新型教师。但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等师范教育存在着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衔接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高等师范教育如何与课改后入学新生的学习理念、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知识体系等衔接;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未来教师如何无缝对接改革后的中学物理教育。基于这两方面的衔
摘 要:利用简单材料使学生认识气垫船工作原理,进而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制作;空气垫;减小摩擦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6-0063-1  沪科版8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节中,减少摩擦的方法涉及到气垫船,文中是这样叙述的:“气垫船向下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可以大大减
摘 要:学习情境是学习活动的起点,是将学科知识、方法与学科核心素养连接起来的纽带。相较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2019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教材在诸多例题的编写上介入了真实情境,情境素材多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体育项目及社会热点,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育提供了直观、具体的素材资源。  关键词:教材例题;真实情境;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构想,让海南成为又一个传奇。  然而,传奇虽远,江湖却近,“国际旅游岛”的狂欢已然起舞。  在海南省省长罗保铭看来,“国际旅游岛”不能一夕建成,10年之路今起步。  在3月7日下午海南省代表团举行的媒体开放日上,他说,“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搞好硬件建设,但是当务之急,更紧迫的是要提高软实力建设。就像我们卫留成书记在讨论时所说,‘建设国际旅游岛,我们要下定决心,卧薪尝胆、苦干10年
摘 要:“互联网 ”时代的翻转课堂旨在让理想的课堂变成现实的课堂。通过课前课后线上推送多元学习资源,促使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师生、生生对话,有益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简洁、实用、高效特点的雨课堂平台能明显把控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与学效果,保证理想课堂的实现。作者以《人性的枷锁》欣赏教学为例,构建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模型,进行在线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学实践。对平台
“我们力图帮助中国等新兴国家应对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短缺的难题。”5月,苏伊士环境集团(下称“苏伊士”)与通用电气签订国际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创新方案用于水网及水处理设施管理迎合全球城市用水需求。苏伊士首席执行官让-路易·舒赛德(Jean-Louis Chaussade)在上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我们将用3~4年的时间调整公司业务,力争使中国等非欧洲地区的业务占总体业务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