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意大利年”一起来到上海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uihe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驻沪领事馆位于上海长乐路的世纪商贸广场19楼,我们按约定的时间提前二十分钟到达了总领事办公室。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总领事非常繁忙,十几分钟里接待了两批不同的来宾。
  意大利驻沪总领事罗西诺(HaSS{moRoscigno)先生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的办公室交谈。他首先表示,他年初才上任,又逢“中国意大利年”的许多活动,所以一直非常忙碌。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他已经去过两次南京和一次杭州参加活动。他表示,上海是一个节奏很快的城市,他很高兴能这么忙。
  罗西诺总领事向我们介绍了意大利驻沪领事馆,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领事事务,文化处和商务处。在上海的领事事务部有23人,其中一半是来自意大利的职员。他客气地说,自己现在住的地方还不够大,正在寻找更合适的住所,等一切都安顿下来后一定邀请我们去他官邸喝正宗的意大利咖啡。
  罗西诺总领事是一位非常专业的外交官,早在1984至1988年间就在美国纽约担任外交事务;1988年至1992年于马尼拉,1995年至1999年在黎巴嫩都是从事外交工作;1999年至2003年在美国加州担任意大利驻加州总领事。这次来上海工作也同样令他非常兴奋,是他所期盼的。
  接着,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意大利的文化。意大利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他说:“大家都了解意大利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文艺复兴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和最前沿的时尚元素;在欧洲,有许多方面意大利甚至比法国更优秀,但我们在宣传方面没有法国做得那么强烈,所以可能人们对意大利的了解没有那么深,我们希望通过今年的意大利年能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意大利。”
  罗西诺总领事说,“除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外,我们意大利给予世界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在技术、机械、精密仪器、宝石加工、宇航和制药等方面也非常领先。”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记得有一次在加州,也是一些记者来采访我。当时我是意大利驻美国加州总领事,他们问我意大利向美国输出最多的是哪一类的产品。”他神秘地笑了起来,“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在猜想,我的答案肯定是通心粉、橄榄油或者时装和珠宝。”他停顿了一下,“呵呵,我的回答令他们十分意外,其实意大利向美国出口最多的是航空配件。”他进一步向我们解释说,意大利的工业技术是非常精湛和发达的,他们可以做出超一流的产品来,所以人类才有“法拉利”这么高端的产品。只是意大利没有大规模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因此,工业产品方面的产量不是很大,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就没有那么高。
  当聊到家庭时,罗西诺总领事兴奋地告诉我们,他和夫人是在菲律宾结识的,领事夫人是亚洲人,具有一半菲律宾一半日本血统。她十分适应也非常喜欢上海的生活。他们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她已经开始上一周两次的普通话课程了,相信不久她的中文一定会胜过自己。
  话题转到上海,罗西诺总领事说,根据他们的了解,目前在上海的意大利人大约有800多人,随着“中国意大利年”等活动的举办,会有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来到中国。中国对意大利文化的了解还是蛮多的。我们问到意大利的美食,他说他来上海的时间不长,一共去过三家非常不错的意大利餐厅,其中包括在新天地和在威斯汀酒店的意大利餐厅, 这些地方的意大利菜肴做得都非常地道。
  谈到对上海的印象时,罗西诺总领事表示,他觉得上海是一个发展迅猛的大都市, 到处都是摩天大楼,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他说:“有的时候,我更喜欢走在那些幽静的小路上,比如长乐路,乌鲁木齐路,路边有一些传统的小店铺,还有些居民会把衣服晾在窗外的绳子或竹竿上, 用餐的时候住宅里会传出阵阵炒菜的香味,这一切都会让我们想到故乡,似乎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因为意大利的很多城市至今都是这样的,这也是意大利百姓的日常生活。”看来意大利人也不喜欢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当我们问到意大利的这些著名城市中, 哪一个与上海类似时,总领事沉思了片刻后,摇了摇头,“没有,”他回答道:“上海是一个非常具有个性的城市,她凝聚了来自各地的文化, 意大利没有这种类型的城市。”这可能再次说明了我们一直在试图探索的那个独特的上海“海派”文化。
  在谈到意大利驻上海领事馆的历史时,罗西诺总领事向我们提到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有一位二战时期意大利政坛的风云人物——加莱阿佐·齐亚诺(Cialeazzo Ciano,1903—1944),他出生于意大利里窝那。1930年与墨索里尼的爱女爱达结为夫妻。之后便被任命为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稍后升任驻中国公使馆公使。
  在意大利与上海的合作方面,罗西诺总领事高兴地告诉我们,他看到意大利与上海方面的合作交流非常频繁,最近他就参与了一个很大规模项目的讨论,由意大利设计师参与在徐家汇周围建造的五栋大厦(F1ve TONerS)。虽然还没有最后确认,但这种合作意向使他看到了两国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
其他文献
令人意外的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新址,在广东路海通证券大厦的2楼,是2005年10月份刚刚搬过来的,总领馆下属商务处、文化处及签证处,管辖上海、江苏、浙江地区。当我走进总领事薛翰(Jean-Marin SCHUH)先生的办公室时,颇感意外,因为办公室以大玻璃为幕墙,窗外就是100多年前形成的跑马车的窄小马路,马路对面仅仅一二十米的距离,都是“七十二家房客”似的老百姓住宅,十分凌乱。总而言之,
期刊
女足大姐大孙雯已经33岁了,作为一个女人,她早该谈婚论嫁;即使作为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运动员,也有一百个理由生儿育女当妈妈了。事业再重要,和婚嫁相比较,自然还是后者更要紧。毕竟是终身大事,一辈子的依傍,一辈子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一辈子的朝夕相处、风雨同舟。兴许拜天地入洞房可以因为事业的冲突推迟一些时日,但选择不能太晚,越晚机会也就越少,就好比打网球,谁先占据近网位置,谁就夺取了主动权,越靠后,也就越被
期刊
在我们对法国领事馆的采访中,与总领事和文化领事这两位“上海通”不同的是,商务领事高杰(Jacques Torregrossa)可算是一位新上海人。他是2005年7月来到上海的。他说,一到上海就爱上了这个城市。只是这几天的寒冷天气令他有点不适应。他住在淮海路和乌鲁木齐路附近,离领事馆不远的地方。虽然有车,但他却喜欢在这个地区步行,街道两旁的树木实在太美了,行走在这些小的街道上,看着那些形形色色的小商
期刊
每月100位递增的法兰西新上海人    中法文化年确实给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不论从现代戏剧的展演到高科技的论坛,都提供了一个文化撞击平台。不过,这些活动虽然激发了人们相互了解的兴趣,而遗憾的是它们都是阶段性的。在我们看来,这次中法文化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更多的法国人来到了中国,来到了上海。他们不仅仅是旅游者,而其中很多人成为了新上海人。  在和薛翰(Jean-Marln SCHU
期刊
摄影家    在预定访问法国驻上海文化领事鱼得乐(Claude Hudelot)先生之前,我先到苏州河南岸的“Number口”创意艺术画廊,参观了他的《上海婚俗》老照片展。  在摆设着古董家具及老式家庭装饰品的画廊里,挂上解放前的婚纱老照片,可谓相得益彰。我也是一名摄影家,爱好收集老照片。我知道,这种婚纱老照片,中国人很少注意到,但是没有想到,这位法国人却悄悄地在收集。这就是独到的眼光,是一个成功
期刊
不一样的出场    走进意大利驻上海领事馆的文化处,面前是一个可以容纳五六十人的小礼堂,前面放着一架钢琴。文化领事倪波路(Paolo Sabbatini)先生和我们握完手后并没有马上和我们寒暄,而是走到钢琴前坐了下来。片刻的投入后, 他深情地为我们弹奏了一曲,随着他的音符,我们仿佛忘却了此次前来的目的。  当他转过身来几秒钟后,我们才回到现实中,发现原来我们是来采访他的!  倪波路先生在介绍他自
期刊
所谓“北有郭德纲,南有蔡嘎亮”——这北京的“相声脱口秀”郭德纲和上海的“音乐脱口秀”蔡嘎亮原本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民间艺人,由于北京郭德纲的走红, 上海的萆根观众享受不到阿郭的搔痒痒,便想到了近在身边的阿蔡。不管两人艺术水平有否高低,艺术风格有何异趣,只要在受欢迎度上可以PK一下,蔡嘎亮就“无意搭车”出大名了。不过也许两人的艺术水准还真不在一个档次上,甭说别人,单说那郭德纲,就很不给蔡嘎亮面子,阿
期刊
如果一件衣服不能让你穿着舒适,那它绝不够意大利;如果一把椅子不能令你叹为观止,那肯定不是意大利;  如果你对极度热烈或者绝对简洁的色彩一见钟情,那可能是意大利元素在作怪;如果你对触感和细节具有令人无法忍受的挑剔,就离意大利味道不远了。  如同我们在上一期中提到的无法用一两句话来诠释“海派”一样,几乎没有人能够有简单的语言表达”意大利风格”。意大利的味道来源于那片土地上渊源的文化和生长在那里的创意。
期刊
上海人是国内最坚韧的族群。  在最艰苦的岁月,他们的生活智慧和弹性都使他们活得相对舒适体面。尽管他们并不具备刚毅的外表,但内心却异常坚韧。  当代上海人,他们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依旧是国内一流的。身处繁华都市,一点都不让人轻松,但上海人却以自己最大的悟性与都市生活的苦乐悲喜,亲密接触。  坚韧是一种上海文明,是上海生存白皮书的重要篇章。这种极具都会色彩的坚韧,是建筑在个体自由基础上的宽容并存,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