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作用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语文界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质,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既然是工具,就要让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正如刘国正先生在《我的语文工具观》一文中所指出:“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语言的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而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方面。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也是教学实践中常常被教师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1.从学习语言的规律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学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再次技术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没有对语文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深透并受到了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一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
  2.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重视朗读训练将会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受益终生。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能力(特别是机械记忆的能力)很强,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不能要求他们达到较高、较深的理解程度。教学中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上面是得不偿失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和片段,小学生尽管理解起来还不能达到深透的程度,还没有鉴赏能力去欣赏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果达到熟读成诵,对今后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3.从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异同来看。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只靠“说”和“讲”不行,必须重视朗读。现代汉语中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在语文课上大体讲讲课文,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毕竟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口头语言的情境率大大高于书面语言。口语表达时,交谈双方处在同一情境之中,许多语言成分被省略,却不会影响理解,也不会发生歧义。而书面语言要表达这一情境时,就必须有对人物表情、动作、内心的刻画,有完整的语法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二是书面语言中词语的丰富程度大大超过口头语言。口语表达重在通俗易懂。表达一个意思时,使用的词语可以多次重复。即使语法结构不完整、无条理,有时也不会影响对说话内容的理解。而书面语中的词语运用要准确、不重复,语法结构须完整,条例须清楚。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提炼、加工、润色的书面语,才能使读者读懂。因此,语文课上的“说”和“讲”都不能代替读。“说”和“讲”在课堂气氛上表现极为热闹、活跃,但由于课文的语言没有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较深刻的痕迹,过了一段时间,印象便会消失。
  二、教学中应如何安排和进行朗读训练
  1.要把朗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1)要把字音读准。除了要求学生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音变的规律,包括轻声、儿化韵、变调等。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让学生知道并能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2)要把词形象化。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当我们把课文中记录词的一些无生命的方块字化成“有生命”的方块字朗读出来时,就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更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只有把每个字看“活”,才能准确理解它,才能用相应的声音把它表達出来。人们在说话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的概念,通常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如果能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词义的理解,那将比单纯地抄背词语解释要具体、有用得多。(3)要把句子的停顿、重读和语调把握好。停顿、重读、语调是衡量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的三项指标。把握好停顿,首先应要求学生读准标点符号。在标点符号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句子的停顿,即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关键的地方停顿。(4)要把握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是与作品的结构、意境和感情相联系的。只有让学生弄清了作品的脉络,理解了作者在作品中的强、弱、浓、淡的思想感情,才能既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主题。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朗读侧重掌握朗读的基本技能。低中年级的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高年级则要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逐步读出抑扬顿挫和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能比较恰当的表现作品意境的目地。
  2.选好朗读材料。入选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并不是每一篇都非常适合朗读,都值得背诵的。加之小学生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可能把每一篇课文都读得烂熟于胸。因此,必须选好朗读材料。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挑选适宜朗读和背诵的作品,如选择那些在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方面都堪称典范的课文。有些文章也不是每一段都适宜背诵,要挑选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段、警策的语句。好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越读越有滋味,多朗读和背诵这样的文章,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其他文献
一、换一种说法  有些同学作文,往往贪快不求新,一写到清晨,便是“天刚亮”;一提到时间快,便是“过了一会儿”;要是描写春天公园里的色彩,便是“红的、黄的、绿的”……这样经常引用别人用俗了的话,写得千篇一律,使人读了就味同嚼蜡。其实,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就有许多说法,拿写“清晨”来说,就有“天色微明”、“天刚蒙蒙亮”、“东方泛起鱼肚白”、“鸡叫三遍”、“窗户纸发白”等好多种说法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古老却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但是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很可能会使学生们无法有效地学习。尤其是对于我国现今情况下,在经济应用数学的课堂上存在着比较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得学生们丝毫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在经济应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经济应用学 学习兴趣 途径探析  经济应用数学主要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三个部分,是
期刊
在中学语文古文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今天,我们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那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自读能力的培养,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古文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古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背景  古文的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
期刊
近年来,语文教坛群星荟萃,教改之风劲吹校园,各种流派教法竞相登台,百花齐放。然而也时时传来一些声讨:什么灌输知识啦,支离破碎啦,该教的没教好啦,不该教的教得太多啦,误尽苍生啦,诸如此类。这些说法的确很刺耳,但也不能说无中生有,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随随便便,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多讲,不感兴趣的东西就少讲或不讲,并没有把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比较科学地结合起来,致使学生成为死板教条的书呆
期刊
摘 要: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氛围 学习效率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课堂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我们目前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停留在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就连物理实验本身的教学,也是按教材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纯理论的讲解。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查的实验不是教材所限的实验呢?  一、明确目的,广泛联系  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驗证、探索什么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
期刊
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读写结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然而,笔者却发现一些教师在读写结合环节中指导方式死板单一,内容空泛。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写出来的片段干巴巴的,既没有加深对原有文本的理解,言语能力也未能有效提高。笔者通过案例分析,尝试探索提高学生读写结合效率的策略。  一、教学引导语言:准确并具有
期刊
提问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项技能,通过设疑、解疑和反馈,指明方向、启发思维、调节气氛、承上启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在推进有效教学的今天,探究课堂有效提问,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下面笔者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有效设计课堂提问的发问点  语文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以提问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使用提问就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强调语言因素的渗透与沟通。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课堂上那些如饥似渴的双眸“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呢?结合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在如下几方面着手实践。  首先,结合文本,发挥想象,再造形象是最基本的方式方法。  联想和想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初中地理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为落实这一目标,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