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语文界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质,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既然是工具,就要让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需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正如刘国正先生在《我的语文工具观》一文中所指出:“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语言的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而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方面。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读书,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也是教学实践中常常被教师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1.从学习语言的规律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学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再次技术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没有对语文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深透并受到了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一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
2.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重视朗读训练将会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受益终生。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能力(特别是机械记忆的能力)很强,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不能要求他们达到较高、较深的理解程度。教学中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上面是得不偿失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和片段,小学生尽管理解起来还不能达到深透的程度,还没有鉴赏能力去欣赏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果达到熟读成诵,对今后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3.从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异同来看。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只靠“说”和“讲”不行,必须重视朗读。现代汉语中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在语文课上大体讲讲课文,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毕竟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口头语言的情境率大大高于书面语言。口语表达时,交谈双方处在同一情境之中,许多语言成分被省略,却不会影响理解,也不会发生歧义。而书面语言要表达这一情境时,就必须有对人物表情、动作、内心的刻画,有完整的语法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二是书面语言中词语的丰富程度大大超过口头语言。口语表达重在通俗易懂。表达一个意思时,使用的词语可以多次重复。即使语法结构不完整、无条理,有时也不会影响对说话内容的理解。而书面语中的词语运用要准确、不重复,语法结构须完整,条例须清楚。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提炼、加工、润色的书面语,才能使读者读懂。因此,语文课上的“说”和“讲”都不能代替读。“说”和“讲”在课堂气氛上表现极为热闹、活跃,但由于课文的语言没有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较深刻的痕迹,过了一段时间,印象便会消失。
二、教学中应如何安排和进行朗读训练
1.要把朗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1)要把字音读准。除了要求学生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音变的规律,包括轻声、儿化韵、变调等。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让学生知道并能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2)要把词形象化。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当我们把课文中记录词的一些无生命的方块字化成“有生命”的方块字朗读出来时,就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更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只有把每个字看“活”,才能准确理解它,才能用相应的声音把它表達出来。人们在说话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的概念,通常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如果能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词义的理解,那将比单纯地抄背词语解释要具体、有用得多。(3)要把句子的停顿、重读和语调把握好。停顿、重读、语调是衡量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的三项指标。把握好停顿,首先应要求学生读准标点符号。在标点符号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句子的停顿,即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关键的地方停顿。(4)要把握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是与作品的结构、意境和感情相联系的。只有让学生弄清了作品的脉络,理解了作者在作品中的强、弱、浓、淡的思想感情,才能既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主题。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朗读侧重掌握朗读的基本技能。低中年级的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高年级则要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逐步读出抑扬顿挫和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能比较恰当的表现作品意境的目地。
2.选好朗读材料。入选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并不是每一篇都非常适合朗读,都值得背诵的。加之小学生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可能把每一篇课文都读得烂熟于胸。因此,必须选好朗读材料。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挑选适宜朗读和背诵的作品,如选择那些在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方面都堪称典范的课文。有些文章也不是每一段都适宜背诵,要挑选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段、警策的语句。好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越读越有滋味,多朗读和背诵这样的文章,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一、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1.从学习语言的规律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学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再次技术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没有对语文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深透并受到了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一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
2.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重视朗读训练将会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受益终生。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能力(特别是机械记忆的能力)很强,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不能要求他们达到较高、较深的理解程度。教学中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上面是得不偿失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和片段,小学生尽管理解起来还不能达到深透的程度,还没有鉴赏能力去欣赏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不困难。如果达到熟读成诵,对今后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3.从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异同来看。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只靠“说”和“讲”不行,必须重视朗读。现代汉语中使用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语法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在语文课上大体讲讲课文,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毕竟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口头语言的情境率大大高于书面语言。口语表达时,交谈双方处在同一情境之中,许多语言成分被省略,却不会影响理解,也不会发生歧义。而书面语言要表达这一情境时,就必须有对人物表情、动作、内心的刻画,有完整的语法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二是书面语言中词语的丰富程度大大超过口头语言。口语表达重在通俗易懂。表达一个意思时,使用的词语可以多次重复。即使语法结构不完整、无条理,有时也不会影响对说话内容的理解。而书面语中的词语运用要准确、不重复,语法结构须完整,条例须清楚。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提炼、加工、润色的书面语,才能使读者读懂。因此,语文课上的“说”和“讲”都不能代替读。“说”和“讲”在课堂气氛上表现极为热闹、活跃,但由于课文的语言没有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较深刻的痕迹,过了一段时间,印象便会消失。
二、教学中应如何安排和进行朗读训练
1.要把朗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1)要把字音读准。除了要求学生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音变的规律,包括轻声、儿化韵、变调等。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让学生知道并能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2)要把词形象化。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当我们把课文中记录词的一些无生命的方块字化成“有生命”的方块字朗读出来时,就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更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只有把每个字看“活”,才能准确理解它,才能用相应的声音把它表達出来。人们在说话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的概念,通常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如果能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词义的理解,那将比单纯地抄背词语解释要具体、有用得多。(3)要把句子的停顿、重读和语调把握好。停顿、重读、语调是衡量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的三项指标。把握好停顿,首先应要求学生读准标点符号。在标点符号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要处理好句子的停顿,即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关键的地方停顿。(4)要把握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是与作品的结构、意境和感情相联系的。只有让学生弄清了作品的脉络,理解了作者在作品中的强、弱、浓、淡的思想感情,才能既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主题。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朗读侧重掌握朗读的基本技能。低中年级的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高年级则要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逐步读出抑扬顿挫和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能比较恰当的表现作品意境的目地。
2.选好朗读材料。入选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并不是每一篇都非常适合朗读,都值得背诵的。加之小学生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不可能把每一篇课文都读得烂熟于胸。因此,必须选好朗读材料。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挑选适宜朗读和背诵的作品,如选择那些在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方面都堪称典范的课文。有些文章也不是每一段都适宜背诵,要挑选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段、警策的语句。好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越读越有滋味,多朗读和背诵这样的文章,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训练,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