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夏天最热的赛事当属世界杯了,每一场大型赛事背后都蕴含着浓郁的商机,每个人在关注赛事本身的同时,也看到了很多借势营销的身影。这次沙龙,我们就趁着世界杯的热度,来谈谈体育赛事的营销。
本期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是危机管理专家曹志新。对话嘉宾分别是爱德曼国际公关(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传播部高级总监陈淑贞,体创太立赛事管理机构执行总裁张斌,中传互动营销研究院策略部总监张霭岩。
曹志新:没有比今天再热的天气了,也没有比2014巴西世界杯再火的话题了。记得世界杯开幕前夕,北京地铁4号线多个车站张贴了以世界杯参赛球队命名的站牌,但是仅隔一天,所有牌子都被撤下,因为永远到达不了的——“中国站”,让此创意最终夭折。通过这个细节也让我们感知到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和大家的关注度。今天凌晨进行的世界杯半决赛,巴西跟德国1:7的比分更是出乎意料,再次使世界杯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透过世界杯看体育赛事的营销。各位嘉宾就体育赛事能不能脱离开商业营销,没有商业营销的体育赛事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的话题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张斌:我觉得体育赛事无法脱离商业营销,离开了营销,体育应该会回到几百年前的样子,两个村庄的人在踢球,从这个村踢到那个村,大家因为喜欢一项运动而聚集在一起,其中穿插了荣誉和竞争,是真正热爱体育的人们共同做的一件事情而已。
陈淑贞: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大规模的体育赛事是绝对离不开商业赞助的,只有在商业的赞助下,体育赛事才能够慢慢发展下去,获得长足的发展。我非常赞成张总的意见,如果没有商业赞助,仅仅只是社区之间的体育活动,只是单纯的体育赛事。如果没有商业赞助的话,体育赛事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发展成为全世界友人在地球村互动的活动。
张霭岩:我们第一个议题是体育赛事和营销之间的一个讨论,上升一个层面是体育经济,组织一场国内外大
型体育比赛,不仅需要规模巨大的场馆设施,还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设施,比如交通、餐饮等,各项配套设施势必衍生出利益的价值,体育营销由此而产生。脱离开体育赛事营销的比赛对于观众来讲,可能会获得更纯粹的赛事体验,但是作为赛事的主办方,小到企业,大到国家,没有商业运作就失去了举办赛事的原动力。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北京旅游以及各项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商业营销和体育赛事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商业运作和营销,就不会有盛大的体育赛事。现在很多企业还通过举办或赞助一些自己的赛事来推广品牌,比如红牛,这是目前大型品牌商推广自己的一个途径。
陈淑贞:我补充一下,正是因为有红牛,体育赛事才有了新的局面,因为他把商业营销用全新的模式带入体育赛事中,商业营销和体育赛事之间的联系不断在拉近。
张斌:这也是我想表达的主动赛事和被动赛事的缺点,红牛要做什么?以我为主体。被动式类似网球公开赛,属于既定型的项目。现在主动赛事越来越多,房地产业,像万科,也非常注重主动赛事,他们是以自己的员工为起点去做体育赛事。
曹志新:体育赛事和商业营销,我赞同张总监的观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了商业营销,体育赛事才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原动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体育赛事正因为有了商业营销的进入,才有了更好的物质保证,有了更好的经济保证,才可以给参赛球队更大的荣誉,更好的待遇。我觉得体育赛事和商业营销不可以相互脱离而单独存在,二者只有结合,才能迸发出商业活力和赛事发展的动力,直到发展成为全球的焦点赛事,如4年一度的世界杯和奥运会。那么在营销的帮助下,又使得哪些体育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呢?
张霭岩:非常明显的一个产业就是服装,像阿迪、耐克这样有代表性的体育产业。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体育服饰类品牌,还有快消品行业,比如青岛啤酒2009年的时候跟Nba骑士队进行合作,也是借助体育赛事相关影响力来推进他们品牌的知名度。今年的久久鸭也推出了相关主题,各类食品也好,用品也好,都在借助时下热点来传播自己。
张斌:博彩业的发展也被带起来了,上一届世界杯的时候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造成这次博彩业完完全全进入了所有的赛事体系,因为世界杯,博彩业开发出各种产品,足球的,篮球的,其他各种球类的,都可以投注。
陈淑贞:大规模的体育赛事不仅给赞助商们带来了商业利益,他们更是一个目标营销工具,正如我们看的世界杯、奥运、f1方程式赛车对场地本身的营销一样。此外,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体育赛事能支持世界级的基础设施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比如新加坡的国家体育场馆sports hub和阿联酋阿布扎比水上乐园Yas island。再拿英超做例子,不仅运动员个人和整个团队得到赞助,比赛场地同样也能因为企业的冠名而获得上百万英镑的收入。
曹志新:我觉得不仅仅局限在体育相关的产业。世界杯有三个级别的赞助商,第一级是国际足联的赞助商,第二级是世界杯的赞助商,第三级是国家赞助商,前两个级别的赞助商里我们看到了大家熟知的可口可乐、麦当劳、现代汽车等,当然还有一鸣惊人的光伏产业中国英利以及新晋赞助商德国马牌轮胎,这些产业都通过焦点的体育赛事获得了长足发展。不仅仅是赞助世界杯的这些行业,也有可能是打擦边球的行业,借助这个赛事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如卖花生的黄飞红打出了“足球盛宴,麻辣狂欢”。
张斌:我觉得现在的体育赛事所带动的产业应该是全产业的。最好玩的一件事情,就是苏亚雷斯咬人事件第二天,淘宝网就推出了一个产品——牙状的起子,其中做得最好的当天销量是一万多个,这就是即时营销策略,反应速度太快了,连夜就可以铸模,第二天就可以卖,这就是借助体育事件进行营销的成功案例。
曹志新:体育赛事不仅达到了主办方的目的,也让参与的团队、球队获得了无限的光环和荣誉。同时也会成就一些明星,这回世界杯赛事当中有两大明星,一个是阿根廷的梅西,还有一个是葡萄牙的C罗,他们在世界杯来临之前就已经成了最大的吸金王,是广告的聚焦者。任何一个体育赛事都会有这种标杆性的、明星式的人物,现在我们就讨论一下赛事中的标杆人物对于体育项目会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陈淑贞:我想提一个反面的例子,比如刚才说的苏亚雷斯咬人事件,他一个人把整个活动都给破坏了,我们在营销中也好,在体育赛事推广中也好,都要注意标杆性的人物对体育赛事本身有没有负面影响。一般来说这些标杆式的人物带给我们的都是正面影响,他们本身有比较弱势的地方,比如在身体上,或者在家庭上,但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些东西,最后成为体育赛事的标杆性人物,这对我们观众都有正面激励性的作用。
张斌:标杆人物其实有两个作用,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对内是提升焦点话题,每一个行业都有标志性的人物出现,大家不可能对全行业都关注,只是关注标杆人物,然后来提升焦点度,从某一个点来认知某一个行业。当然,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像苏亚雷斯事件可能是意外,但是这件事情未必是坏事,不会影响大家对足球的热爱,不会影响整个产业,相反在世界杯期间为大家增添了一抹玩笑和亮点,大家谈到他不会恨他,会觉得好玩,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另外,它是一个出口,比如赛事想要植入广告,不能只谈世界杯,只谈赛事,为什么在这些球星身上有那么多赞助商,而且在世界杯期间广告播出频率那么高,就是有一个出口的问题,利用这些人来做营销事件的出口。
至于反面教材,在体育这个行业里面,反面教材就是娱乐,它是一个调料,是调味剂。其实我很喜欢篮球,像Nba,乔丹是属于正面的,他的影响力让Nba在全世界传播,但是他身边有一个人叫罗德曼,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但是并不影响我对Nba的热爱。
张霭岩:您说的这个人物在我看来也是一个点,观众对赛事的关注,其实是围绕着这个点来展开,比如我喜欢梅西,就会关注他每一场比赛。第二,作为营销来讲,一些企业在比赛前都会跟球星签署广告代理的协议,也是借助这个点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这些标杆性的人物更多时候起的是以点带面的作用。
曹志新:标杆人物正常理解是专业突出、思想积极、形象健康的,但是标杆人物也是有非正能量现象发生的。各位作为公关专业人士,在明星出了危机之后,还需要快速反应、巧妙地去化解,不仅仅是化解尴尬,还可以借助这种尴尬达到事件营销、话题营销的目的。标杆人物对体育项目的积极作用,不仅体现在让大家更加关注赛事,同时也会增加大家对具体运动项目的热爱程度,因为成绩的优异,标杆人物也会因为拥有巨量的粉丝而吸引众多商家选其代言。
所以标杆人物责任重大,对公众的表率责任,对赛事的推广责任,对商业的传播责任。稍有不慎,标杆人物做出了与自身高度或与社会公德甚至是法律相违背的行为,将会衍生出严重的危机。作为公关公司来讲,不仅要具有创意、策划、执行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危机处理经验。
大型的体育赛事营销背后往往蕴含着巨大商机,各种形式的营销带给赞助商的究竟是品牌传播的最大化还是销量的大规模提升呢?
张斌:我的理解应该是既带动了品牌的传播,又促进了销售。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当年的世界杯赛事中,百事可乐签约了七个明星,而可口可并没有。以前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将近80%,百事可乐只占了不到10%,因为那一次世界杯的效应,百事可乐抢走了中国市场40%以上的销售人群。因为那一次事件,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平分天下。那一次所投入的费用非常之大,每一个明星的签约都是数百万美金,因为一次事件的营销,一次大批量的集中式的轰炸,提升了这个品牌的认知度,从而直接影响了销售量。
陈淑贞:根据麦肯锡报告,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美国公司在投入商业赞助的时候是不去考虑投资回报的,也没有系统帮助他们测量投入这些赞助到底能够为他们带来多少回报。所以我们在做体育营销的时候,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我们到底为什么去赞助,我们要从中获得什么东西?我们在进行体育赞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直接的收益,还要关注间接的收益。
还是有很多公司在做一些市场营销策略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些直接和间接的回报,也没有一个系统能够量化这些回报。
张霭岩:我比较同意张总的观点,如果非要分出层次来的话,首先获得的可能是品牌认知度的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之后,通过赛事的赞助也好,宣传推广也好,要与你的销售环节良好配合,这也是最终提高销售量的关键。
曹志新:就像各位说的,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问题,很好回答,但是我认同张霭岩说的,可以把这个问题分出层次。在世界杯的赞助商中,我们可以多说一些中国的赞助商,中国英利不像可口可乐、麦当劳那样已经拥有了全球的市场,它就是河北省保定的一个企业,2010年世界杯期间因为好奇我在百度搜了一下,才知道是一个光伏企业。他的这种赞助是为了品牌传播的最大化,还是说直接追求销量的大规模提升?我觉得它首要追求的是品牌传播的最大化。分清层次去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更有味道。
顶级赛事拥有官方赞助商与非官方赞助商,二者在赛事的营销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吗?
张斌:区别非常大,我只举一个例子,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商非常多,有一个非官方赞助商很特别——李宁,李宁是怎么赞助的? CCtV-5所有主持人的服饰都是由李宁提供的,所有主持人穿着李宁牌的服饰主持比赛,这是有标志的,给主持人近景的时候标志是非常明显的。
陈淑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体育赛事的赞助,但是官方赞助有一个问题,会有很多规则和限制要去遵守,因此很多企业选择打擦边球,在赛事活动举办时,自己去创造营销机会,与官方打游击战。
曹志新:我想补充一下陈总监的观点,官方赞助商和非官方赞助商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就是共赢与独乐。官方赞助商跟赛事组委会之间是一种资源之间的互换。赞助商用资金去换得组委会拥有的资源,包括门票广告,标志的使用权等,同时还会获得组委会对赞助商的排他性保护,这种行为是一种共赢。官方赞助商虽有一些限制,但如果在协议框架内,还是拥有相当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的。现在很多企业都在选择非官方赞助,可能更自由,更省钱,但会承担很大风险。世界杯组委会也会动用大量的力量去打击非官方赞助商这种所谓“埋伏营销”的行为。因为非官方赞助商是对赛事没有任何资源贡献的,全部都是一种借势营销,有了利益也是一种“独乐”的独食行为。所以二者的区别就是官方赞助商走的是阳关道,可以创意无限;非官方赞助商玩的是擦边球,创意要谨小慎微。体育赛事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营销,又有什么差别? 张霭岩:我们主要做线上新媒体推广,对于这方面有一些简单的心得。我们都知道体育赛事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时效性,针对这两点,新媒体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我们可以根据赛事的热点话题以及一些事件来及时做调整,或者做专门的设计传播主题。比如咬人事件,如果久久鸭是我们的客户,借助这个事件可以说“咬鸭脖子”,这就是新媒体的优势之一,我们可以策划跟产品最贴近的热点进行有效传播,在网络上,借助热点事件以及话题会使产品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这是传统媒体,比如电视广告或者纸媒广告不能比的。优势之二是粉丝的互动性,这个体现得非常淋漓尽致,如果在新媒体上策划一个成功的营销活动,或者是一个话题,能够得到用户自动的转发和关注,也会对整个产品的知名度有很明显的提升,所有这些都是新媒体推广最基础的优势。
张斌:这方面我不是专家,我的想法可能简单一点。传统媒体只有一个出路,没有回路,我利用传统媒体来让你观看,让你接受,但是你没有办法回馈,我给你什么就看什么,你在家里喊半天也是自己对自己说。但是新媒体有一个回路,能形成互动,而且不是一次性的,是反复互动。现在自媒体大量的运用,每一个焦点人物都能发展自己的媒体圈,有很多人进行互动。互动成为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唯一区别,也是最大的区别。
陈淑贞:综合两位的意见,我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营销最大区别就在于主体的融入程度。新媒体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你永远不知道事件什么时候会发生,那些受众会怎么回应这些事件,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未知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该结合在一起进行推广。
曹志新:总结各位的观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营销的差别有两个,第一是新媒体的及时性,第二是新媒体的互动性,但在营销策划推广中我们建议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运用。
今天凌晨,我们在座的女嘉宾也有起来看巴西对德国球赛的,所以女球迷也是体育赛事商业营销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群,那什么样的营销方式能够带动更多女性对体育赛事的关注?
张斌:我曾经看到球员穿各种西装的照片,走时尚路线,意大利那批球员非常非常帅,因为意大利本来就是时尚之都,他们穿着阿玛尼品牌的衣服拍合照,拍写真,那个时候球迷数量就上升了很多,大部分都是花痴型的球迷,我不爱足球,但是我爱帅哥。其实反过来说,现在好多男人去酒吧玩儿,去商场,为什么呢?因为有美女出现。当你无法单独吸引某一个特性人群的时候,只能借助另外一个来带动,现在有很多营销模式应该从这个方向去做,而不是纯粹的想怎么把女孩子吸引过来看世界杯,硬钻这个牛角尖,我觉得效果可能会不好。
陈淑贞:我认为真正吸引女性去看体育赛事的原因是情感元素,女性不会在乎他们用什么技巧去踢球,而是在于能和他们去互动。比如说女性失恋长达两个月以上,就会精神空虚,看世界杯也是一种填充心灵的方式。
张霭岩:我完全同意刚才两位说的,作为女人,我关注的并不是赛事本身,可能是看帅哥。他穿西装,甚至不穿衣服,也不能够成为我凌晨四点起来看球的动力。这个议题,我更希望从帮助客户来做事件营销的角度去谈一下,我们之前谈的是一个层面,是怎么吸引女人来看球。那么,我们借助世界杯,怎么能够让女人也关注比赛,关注赛场上的热点或者事件,也许我关注的并不是比赛本身,而是一些事件或者赛况等。刚刚陈总监提到了情感上的一些共鸣,我觉得要吸引女人,一是外貌,二是情感上的共鸣。
我准备了三个小案例,第一个是杰西卡,一个专做安全套的品牌,在世界杯期间它的主题叫“做,爱世界杯”,当男人看世界杯的时候,女人都在干什么?它完全站在女人的视角思考,如何在世界杯期间做好妻子、好女友,他看球的时候给他倒一杯咖啡,或者第二天清晨给他做早餐,从情感关怀的角度去阐述,通过漫画、视频、网友互动的形式,结合主题去传播,不仅吸引了世界杯中男人球迷的视角,而且也与男性身边的另一半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第二个是天天果园,它做了一个“世界悲”的营销,主题是“世界悲,女性唯一合作伙伴”,比如狮吼功、甩脸色、回娘家、假离婚等,也是从情感角度来阐述的。
第三个是暴风影音,它是以暴风影音资深程序员的身份来爆料,说世界杯期间,我老板居然给我老婆送花,而且送的是高大上的品牌Rose only,此外还有老板的道歉信,代表在世界杯期间所有“出轨”的男同事,给他们的老婆送上一束花,而女同事收到的则是一瓶阿芙香薰的精油,这很明显是暴风影音与Rose only和阿芙香薰两大品牌的联合营销。
曹志新:三个小例子非常好,男人们都在狂欢的时候如何去关注女性,我们现在就来关注一下特定的女性,在每次世界杯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很多球星的太太齐聚世界杯赛场给老公加油助威,也是我们认为的球场的第13名成员——“太太团”,这个特殊群体在体育营销中,能不能在公关人的创意下成为非常好的营销亮点的载体?
陈淑贞:我认为这个“太太团”可以追溯到英超的时候,贝克汉姆是一个典型,也是一个开端。当时辣妹组合经常和这些运动员进行互动,他们以这种方式跟体育赛事相连起来,不仅仅是看丈夫,也是显示她们的衣着,这也是一种趋势。“太太团”的出现可以带动时尚产业还有快速消费品产业。维多利亚是贝克汉姆的妻子,另外她也是一个模特,也可以代言很多时尚产品,总的来说,他们总体上把时尚产业和体育产业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普通女性关注的一个点。
张斌:我觉得在体育产业里边,足球产业跟娱乐产业是最近的产业,很多明星娶的妻子不是娱乐明星就是模特,“太太团”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于“太太团”的营销其实有两种方式:主动营销和捕捉式营销,主动营销是什么?现在有很多品牌利用某一些特定的比赛赠送太太们某些特定品牌的新款或者新品的衣服,让她们去穿。另外一种方式很节省费用,就是捕捉式,这些“太太团”穿什么我不管,我会雇佣摄像师去拍你的打扮,只要和我有关的我就去推广,这个品牌是我的,我作为时尚的卖点去宣传,从而达到推广品牌的目的。 曹志新:看来太太团不仅可以成为商业营销的载体,其实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说完了太太我们再来看看孩子,我这里准备了20个优秀的球员跟孩子在一起的镜头,我们赋予它一个概念,就是“爸气十足的世界杯”。这两年比较火的亲子营销创意能否在体育赛事营销中得到借鉴呢?
张斌:这个事件本来就是成立的,只不过运用得不太广泛,也是最近两年,正是因为“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让大家关注了。“爸爸去哪儿”最主要的一个点是这里的每一个孩子跟每一个爸爸,类型都不同,可以对比出来,家教好,性格好的孩子,在里面就非常容易控制,这样的孩子总是让人喜欢的。但是总有不听话,爱哭爱闹的,怕一个人的,怕陌生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些孩子平时在外面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少,没有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孩子,一开始我们以为他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他没有,而原本以为他没有这个能力,他却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自然表现出来了。
陈淑贞:我认为亲子营销创意是非常好的,能够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东西,能够让观众看的时候,会觉得我和这些明星是有共通之处的,会更加喜欢这个明星,更加喜欢这个明星代言的产品。根据爱德曼信任度指数调查,人们更愿意去相信“和他们相似的人”。因此,在人性化的亲子营销中,明星更容易被受众喜爱或信任。亲子营销是个非常强大的工具,让运动员们展示有别于场上“英雄形象”的一面。
曹志新:亲子营销可以延伸出很多大家互动参与的活动,如果我们有能力把体育明星的二代,所谓“体二代”,结合到赛事营销当中,我觉得对吸引女性关注标杆人物、关注赛事一样会起到积极作用。因为女性关注体育明星、关注成熟男人,同样也想了解这个男人背后的生活,包括孩子长什么样,这也是亲子营销带来的意外收获。
目前有两家中国元素的企业跟世界杯是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一个是世界杯的赞助商中国英利,另一个就是天津的一家企业,叫天地伟业。天地伟业成为这届世界杯的供应商,为赛事活动提供了2000部监控,是定制的具有人脸识别系统的监控。中国企业借力世界级体育赛事,一个是世界杯,一个是奥运会,除了广告,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
张霭岩:我们是做线上的,除了纸媒投放、电视广告、楼梯和地铁的推广之外,我们会借时下的赛事热点做一些话题式、病毒式的线上营销。还有线上线下的一些活动,吸引用户进来主动参与,并且主动帮我们去分享该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线上的公司最大的一个角色就是话题的策划和主题的策划。我举一个简单的案例,腾讯前段时间联手耐克在QQ上发起一个点亮火炬的活动,需要好友之间相互传递,你发出了邀请,他才能在你的头像旁边点亮标志。他需要怎么操作?需要到一个特定的界面去操作,那个界面就是耐克的界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QQ大量用户的群体,让耐克品牌曝光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而且几乎也没有花太多的广告费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在线互动的活动,能够使品牌获得最大的曝光量。
张斌:我只能讲线下,线下的我设计了一个名字,叫主题相关活动,每一次活动都与一个主题相关,不管是世界杯,还是Nba总决赛,还是高尔夫世界锦标赛,都是有主题的,借助主题相关,做营销的时候才能有目的性,有关联性,才能吸引与这个主题相关的人进入这个主题。现在还有另外一个方式,就是主题与其他类进行合并式,比如世界杯期间,有些商场会做一个世界杯主题推广形象的小乐园,其实是给孩子玩的,但不仅吸引了孩子,也吸引了大人。不为某一件事情去做可能会更好,一件、两件、三件事情嫁接在一起,吸引的人群更多,得到的效果更好。
陈淑贞:我还是认为最大的关键是互动,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最主要的是能够融入这个事件当中。我们都要抓住机会,不仅去传送信息,而且要跟我们的目标人群展开一种互动。我认为除了广告以外,企业自身的责任也是很重要的。
曹志新:我们公关公司在更多的推广形式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张斌:首先是整合,整合资源,整合数据,这两个是最重要的,还有整合相关人群。其次是借题发挥,不能千篇一律,公关公司就是想怎么和别人不一样,怎么让来这里的人,在享受这件事情的同时,加深对于某一个事件的影响力。
陈淑贞: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资源输入做到最大化。
张霭岩:还有创意和执行能力。
曹志新:不论是世界杯还是其他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都离不开商业营销的助力,商业营销更是不能脱离开精彩的体育赛事作为传播的载体。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公关公司在二者的链接上更是大有作为的。
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出席并做出的精心准备。谢谢!
本期沙龙的特邀嘉宾主持是危机管理专家曹志新。对话嘉宾分别是爱德曼国际公关(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传播部高级总监陈淑贞,体创太立赛事管理机构执行总裁张斌,中传互动营销研究院策略部总监张霭岩。
曹志新:没有比今天再热的天气了,也没有比2014巴西世界杯再火的话题了。记得世界杯开幕前夕,北京地铁4号线多个车站张贴了以世界杯参赛球队命名的站牌,但是仅隔一天,所有牌子都被撤下,因为永远到达不了的——“中国站”,让此创意最终夭折。通过这个细节也让我们感知到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和大家的关注度。今天凌晨进行的世界杯半决赛,巴西跟德国1:7的比分更是出乎意料,再次使世界杯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透过世界杯看体育赛事的营销。各位嘉宾就体育赛事能不能脱离开商业营销,没有商业营销的体育赛事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的话题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张斌:我觉得体育赛事无法脱离商业营销,离开了营销,体育应该会回到几百年前的样子,两个村庄的人在踢球,从这个村踢到那个村,大家因为喜欢一项运动而聚集在一起,其中穿插了荣誉和竞争,是真正热爱体育的人们共同做的一件事情而已。
陈淑贞: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大规模的体育赛事是绝对离不开商业赞助的,只有在商业的赞助下,体育赛事才能够慢慢发展下去,获得长足的发展。我非常赞成张总的意见,如果没有商业赞助,仅仅只是社区之间的体育活动,只是单纯的体育赛事。如果没有商业赞助的话,体育赛事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发展成为全世界友人在地球村互动的活动。
张霭岩:我们第一个议题是体育赛事和营销之间的一个讨论,上升一个层面是体育经济,组织一场国内外大
型体育比赛,不仅需要规模巨大的场馆设施,还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服务设施,比如交通、餐饮等,各项配套设施势必衍生出利益的价值,体育营销由此而产生。脱离开体育赛事营销的比赛对于观众来讲,可能会获得更纯粹的赛事体验,但是作为赛事的主办方,小到企业,大到国家,没有商业运作就失去了举办赛事的原动力。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北京旅游以及各项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商业营销和体育赛事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商业运作和营销,就不会有盛大的体育赛事。现在很多企业还通过举办或赞助一些自己的赛事来推广品牌,比如红牛,这是目前大型品牌商推广自己的一个途径。
陈淑贞:我补充一下,正是因为有红牛,体育赛事才有了新的局面,因为他把商业营销用全新的模式带入体育赛事中,商业营销和体育赛事之间的联系不断在拉近。
张斌:这也是我想表达的主动赛事和被动赛事的缺点,红牛要做什么?以我为主体。被动式类似网球公开赛,属于既定型的项目。现在主动赛事越来越多,房地产业,像万科,也非常注重主动赛事,他们是以自己的员工为起点去做体育赛事。
曹志新:体育赛事和商业营销,我赞同张总监的观点,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了商业营销,体育赛事才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原动力,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发展。体育赛事正因为有了商业营销的进入,才有了更好的物质保证,有了更好的经济保证,才可以给参赛球队更大的荣誉,更好的待遇。我觉得体育赛事和商业营销不可以相互脱离而单独存在,二者只有结合,才能迸发出商业活力和赛事发展的动力,直到发展成为全球的焦点赛事,如4年一度的世界杯和奥运会。那么在营销的帮助下,又使得哪些体育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呢?
张霭岩:非常明显的一个产业就是服装,像阿迪、耐克这样有代表性的体育产业。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体育服饰类品牌,还有快消品行业,比如青岛啤酒2009年的时候跟Nba骑士队进行合作,也是借助体育赛事相关影响力来推进他们品牌的知名度。今年的久久鸭也推出了相关主题,各类食品也好,用品也好,都在借助时下热点来传播自己。
张斌:博彩业的发展也被带起来了,上一届世界杯的时候移动互联网还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造成这次博彩业完完全全进入了所有的赛事体系,因为世界杯,博彩业开发出各种产品,足球的,篮球的,其他各种球类的,都可以投注。
陈淑贞:大规模的体育赛事不仅给赞助商们带来了商业利益,他们更是一个目标营销工具,正如我们看的世界杯、奥运、f1方程式赛车对场地本身的营销一样。此外,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体育赛事能支持世界级的基础设施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多的收入,比如新加坡的国家体育场馆sports hub和阿联酋阿布扎比水上乐园Yas island。再拿英超做例子,不仅运动员个人和整个团队得到赞助,比赛场地同样也能因为企业的冠名而获得上百万英镑的收入。
曹志新:我觉得不仅仅局限在体育相关的产业。世界杯有三个级别的赞助商,第一级是国际足联的赞助商,第二级是世界杯的赞助商,第三级是国家赞助商,前两个级别的赞助商里我们看到了大家熟知的可口可乐、麦当劳、现代汽车等,当然还有一鸣惊人的光伏产业中国英利以及新晋赞助商德国马牌轮胎,这些产业都通过焦点的体育赛事获得了长足发展。不仅仅是赞助世界杯的这些行业,也有可能是打擦边球的行业,借助这个赛事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如卖花生的黄飞红打出了“足球盛宴,麻辣狂欢”。
张斌:我觉得现在的体育赛事所带动的产业应该是全产业的。最好玩的一件事情,就是苏亚雷斯咬人事件第二天,淘宝网就推出了一个产品——牙状的起子,其中做得最好的当天销量是一万多个,这就是即时营销策略,反应速度太快了,连夜就可以铸模,第二天就可以卖,这就是借助体育事件进行营销的成功案例。
曹志新:体育赛事不仅达到了主办方的目的,也让参与的团队、球队获得了无限的光环和荣誉。同时也会成就一些明星,这回世界杯赛事当中有两大明星,一个是阿根廷的梅西,还有一个是葡萄牙的C罗,他们在世界杯来临之前就已经成了最大的吸金王,是广告的聚焦者。任何一个体育赛事都会有这种标杆性的、明星式的人物,现在我们就讨论一下赛事中的标杆人物对于体育项目会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陈淑贞:我想提一个反面的例子,比如刚才说的苏亚雷斯咬人事件,他一个人把整个活动都给破坏了,我们在营销中也好,在体育赛事推广中也好,都要注意标杆性的人物对体育赛事本身有没有负面影响。一般来说这些标杆式的人物带给我们的都是正面影响,他们本身有比较弱势的地方,比如在身体上,或者在家庭上,但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些东西,最后成为体育赛事的标杆性人物,这对我们观众都有正面激励性的作用。
张斌:标杆人物其实有两个作用,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对内是提升焦点话题,每一个行业都有标志性的人物出现,大家不可能对全行业都关注,只是关注标杆人物,然后来提升焦点度,从某一个点来认知某一个行业。当然,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像苏亚雷斯事件可能是意外,但是这件事情未必是坏事,不会影响大家对足球的热爱,不会影响整个产业,相反在世界杯期间为大家增添了一抹玩笑和亮点,大家谈到他不会恨他,会觉得好玩,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另外,它是一个出口,比如赛事想要植入广告,不能只谈世界杯,只谈赛事,为什么在这些球星身上有那么多赞助商,而且在世界杯期间广告播出频率那么高,就是有一个出口的问题,利用这些人来做营销事件的出口。
至于反面教材,在体育这个行业里面,反面教材就是娱乐,它是一个调料,是调味剂。其实我很喜欢篮球,像Nba,乔丹是属于正面的,他的影响力让Nba在全世界传播,但是他身边有一个人叫罗德曼,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但是并不影响我对Nba的热爱。
张霭岩:您说的这个人物在我看来也是一个点,观众对赛事的关注,其实是围绕着这个点来展开,比如我喜欢梅西,就会关注他每一场比赛。第二,作为营销来讲,一些企业在比赛前都会跟球星签署广告代理的协议,也是借助这个点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这些标杆性的人物更多时候起的是以点带面的作用。
曹志新:标杆人物正常理解是专业突出、思想积极、形象健康的,但是标杆人物也是有非正能量现象发生的。各位作为公关专业人士,在明星出了危机之后,还需要快速反应、巧妙地去化解,不仅仅是化解尴尬,还可以借助这种尴尬达到事件营销、话题营销的目的。标杆人物对体育项目的积极作用,不仅体现在让大家更加关注赛事,同时也会增加大家对具体运动项目的热爱程度,因为成绩的优异,标杆人物也会因为拥有巨量的粉丝而吸引众多商家选其代言。
所以标杆人物责任重大,对公众的表率责任,对赛事的推广责任,对商业的传播责任。稍有不慎,标杆人物做出了与自身高度或与社会公德甚至是法律相违背的行为,将会衍生出严重的危机。作为公关公司来讲,不仅要具有创意、策划、执行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危机处理经验。
大型的体育赛事营销背后往往蕴含着巨大商机,各种形式的营销带给赞助商的究竟是品牌传播的最大化还是销量的大规模提升呢?
张斌:我的理解应该是既带动了品牌的传播,又促进了销售。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当年的世界杯赛事中,百事可乐签约了七个明星,而可口可并没有。以前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将近80%,百事可乐只占了不到10%,因为那一次世界杯的效应,百事可乐抢走了中国市场40%以上的销售人群。因为那一次事件,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平分天下。那一次所投入的费用非常之大,每一个明星的签约都是数百万美金,因为一次事件的营销,一次大批量的集中式的轰炸,提升了这个品牌的认知度,从而直接影响了销售量。
陈淑贞:根据麦肯锡报告,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美国公司在投入商业赞助的时候是不去考虑投资回报的,也没有系统帮助他们测量投入这些赞助到底能够为他们带来多少回报。所以我们在做体育营销的时候,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我们到底为什么去赞助,我们要从中获得什么东西?我们在进行体育赞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直接的收益,还要关注间接的收益。
还是有很多公司在做一些市场营销策略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些直接和间接的回报,也没有一个系统能够量化这些回报。
张霭岩:我比较同意张总的观点,如果非要分出层次来的话,首先获得的可能是品牌认知度的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之后,通过赛事的赞助也好,宣传推广也好,要与你的销售环节良好配合,这也是最终提高销售量的关键。
曹志新:就像各位说的,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问题,很好回答,但是我认同张霭岩说的,可以把这个问题分出层次。在世界杯的赞助商中,我们可以多说一些中国的赞助商,中国英利不像可口可乐、麦当劳那样已经拥有了全球的市场,它就是河北省保定的一个企业,2010年世界杯期间因为好奇我在百度搜了一下,才知道是一个光伏企业。他的这种赞助是为了品牌传播的最大化,还是说直接追求销量的大规模提升?我觉得它首要追求的是品牌传播的最大化。分清层次去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更有味道。
顶级赛事拥有官方赞助商与非官方赞助商,二者在赛事的营销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吗?
张斌:区别非常大,我只举一个例子,2008年奥运会的赞助商非常多,有一个非官方赞助商很特别——李宁,李宁是怎么赞助的? CCtV-5所有主持人的服饰都是由李宁提供的,所有主持人穿着李宁牌的服饰主持比赛,这是有标志的,给主持人近景的时候标志是非常明显的。
陈淑贞: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体育赛事的赞助,但是官方赞助有一个问题,会有很多规则和限制要去遵守,因此很多企业选择打擦边球,在赛事活动举办时,自己去创造营销机会,与官方打游击战。
曹志新:我想补充一下陈总监的观点,官方赞助商和非官方赞助商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就是共赢与独乐。官方赞助商跟赛事组委会之间是一种资源之间的互换。赞助商用资金去换得组委会拥有的资源,包括门票广告,标志的使用权等,同时还会获得组委会对赞助商的排他性保护,这种行为是一种共赢。官方赞助商虽有一些限制,但如果在协议框架内,还是拥有相当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的。现在很多企业都在选择非官方赞助,可能更自由,更省钱,但会承担很大风险。世界杯组委会也会动用大量的力量去打击非官方赞助商这种所谓“埋伏营销”的行为。因为非官方赞助商是对赛事没有任何资源贡献的,全部都是一种借势营销,有了利益也是一种“独乐”的独食行为。所以二者的区别就是官方赞助商走的是阳关道,可以创意无限;非官方赞助商玩的是擦边球,创意要谨小慎微。体育赛事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营销,又有什么差别? 张霭岩:我们主要做线上新媒体推广,对于这方面有一些简单的心得。我们都知道体育赛事存在着不确定性和时效性,针对这两点,新媒体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我们可以根据赛事的热点话题以及一些事件来及时做调整,或者做专门的设计传播主题。比如咬人事件,如果久久鸭是我们的客户,借助这个事件可以说“咬鸭脖子”,这就是新媒体的优势之一,我们可以策划跟产品最贴近的热点进行有效传播,在网络上,借助热点事件以及话题会使产品的关注度大幅提升,这是传统媒体,比如电视广告或者纸媒广告不能比的。优势之二是粉丝的互动性,这个体现得非常淋漓尽致,如果在新媒体上策划一个成功的营销活动,或者是一个话题,能够得到用户自动的转发和关注,也会对整个产品的知名度有很明显的提升,所有这些都是新媒体推广最基础的优势。
张斌:这方面我不是专家,我的想法可能简单一点。传统媒体只有一个出路,没有回路,我利用传统媒体来让你观看,让你接受,但是你没有办法回馈,我给你什么就看什么,你在家里喊半天也是自己对自己说。但是新媒体有一个回路,能形成互动,而且不是一次性的,是反复互动。现在自媒体大量的运用,每一个焦点人物都能发展自己的媒体圈,有很多人进行互动。互动成为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唯一区别,也是最大的区别。
陈淑贞:综合两位的意见,我认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营销最大区别就在于主体的融入程度。新媒体面临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你永远不知道事件什么时候会发生,那些受众会怎么回应这些事件,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未知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该结合在一起进行推广。
曹志新:总结各位的观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营销的差别有两个,第一是新媒体的及时性,第二是新媒体的互动性,但在营销策划推广中我们建议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运用。
今天凌晨,我们在座的女嘉宾也有起来看巴西对德国球赛的,所以女球迷也是体育赛事商业营销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群,那什么样的营销方式能够带动更多女性对体育赛事的关注?
张斌:我曾经看到球员穿各种西装的照片,走时尚路线,意大利那批球员非常非常帅,因为意大利本来就是时尚之都,他们穿着阿玛尼品牌的衣服拍合照,拍写真,那个时候球迷数量就上升了很多,大部分都是花痴型的球迷,我不爱足球,但是我爱帅哥。其实反过来说,现在好多男人去酒吧玩儿,去商场,为什么呢?因为有美女出现。当你无法单独吸引某一个特性人群的时候,只能借助另外一个来带动,现在有很多营销模式应该从这个方向去做,而不是纯粹的想怎么把女孩子吸引过来看世界杯,硬钻这个牛角尖,我觉得效果可能会不好。
陈淑贞:我认为真正吸引女性去看体育赛事的原因是情感元素,女性不会在乎他们用什么技巧去踢球,而是在于能和他们去互动。比如说女性失恋长达两个月以上,就会精神空虚,看世界杯也是一种填充心灵的方式。
张霭岩:我完全同意刚才两位说的,作为女人,我关注的并不是赛事本身,可能是看帅哥。他穿西装,甚至不穿衣服,也不能够成为我凌晨四点起来看球的动力。这个议题,我更希望从帮助客户来做事件营销的角度去谈一下,我们之前谈的是一个层面,是怎么吸引女人来看球。那么,我们借助世界杯,怎么能够让女人也关注比赛,关注赛场上的热点或者事件,也许我关注的并不是比赛本身,而是一些事件或者赛况等。刚刚陈总监提到了情感上的一些共鸣,我觉得要吸引女人,一是外貌,二是情感上的共鸣。
我准备了三个小案例,第一个是杰西卡,一个专做安全套的品牌,在世界杯期间它的主题叫“做,爱世界杯”,当男人看世界杯的时候,女人都在干什么?它完全站在女人的视角思考,如何在世界杯期间做好妻子、好女友,他看球的时候给他倒一杯咖啡,或者第二天清晨给他做早餐,从情感关怀的角度去阐述,通过漫画、视频、网友互动的形式,结合主题去传播,不仅吸引了世界杯中男人球迷的视角,而且也与男性身边的另一半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第二个是天天果园,它做了一个“世界悲”的营销,主题是“世界悲,女性唯一合作伙伴”,比如狮吼功、甩脸色、回娘家、假离婚等,也是从情感角度来阐述的。
第三个是暴风影音,它是以暴风影音资深程序员的身份来爆料,说世界杯期间,我老板居然给我老婆送花,而且送的是高大上的品牌Rose only,此外还有老板的道歉信,代表在世界杯期间所有“出轨”的男同事,给他们的老婆送上一束花,而女同事收到的则是一瓶阿芙香薰的精油,这很明显是暴风影音与Rose only和阿芙香薰两大品牌的联合营销。
曹志新:三个小例子非常好,男人们都在狂欢的时候如何去关注女性,我们现在就来关注一下特定的女性,在每次世界杯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很多球星的太太齐聚世界杯赛场给老公加油助威,也是我们认为的球场的第13名成员——“太太团”,这个特殊群体在体育营销中,能不能在公关人的创意下成为非常好的营销亮点的载体?
陈淑贞:我认为这个“太太团”可以追溯到英超的时候,贝克汉姆是一个典型,也是一个开端。当时辣妹组合经常和这些运动员进行互动,他们以这种方式跟体育赛事相连起来,不仅仅是看丈夫,也是显示她们的衣着,这也是一种趋势。“太太团”的出现可以带动时尚产业还有快速消费品产业。维多利亚是贝克汉姆的妻子,另外她也是一个模特,也可以代言很多时尚产品,总的来说,他们总体上把时尚产业和体育产业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普通女性关注的一个点。
张斌:我觉得在体育产业里边,足球产业跟娱乐产业是最近的产业,很多明星娶的妻子不是娱乐明星就是模特,“太太团”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于“太太团”的营销其实有两种方式:主动营销和捕捉式营销,主动营销是什么?现在有很多品牌利用某一些特定的比赛赠送太太们某些特定品牌的新款或者新品的衣服,让她们去穿。另外一种方式很节省费用,就是捕捉式,这些“太太团”穿什么我不管,我会雇佣摄像师去拍你的打扮,只要和我有关的我就去推广,这个品牌是我的,我作为时尚的卖点去宣传,从而达到推广品牌的目的。 曹志新:看来太太团不仅可以成为商业营销的载体,其实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说完了太太我们再来看看孩子,我这里准备了20个优秀的球员跟孩子在一起的镜头,我们赋予它一个概念,就是“爸气十足的世界杯”。这两年比较火的亲子营销创意能否在体育赛事营销中得到借鉴呢?
张斌:这个事件本来就是成立的,只不过运用得不太广泛,也是最近两年,正是因为“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让大家关注了。“爸爸去哪儿”最主要的一个点是这里的每一个孩子跟每一个爸爸,类型都不同,可以对比出来,家教好,性格好的孩子,在里面就非常容易控制,这样的孩子总是让人喜欢的。但是总有不听话,爱哭爱闹的,怕一个人的,怕陌生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些孩子平时在外面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少,没有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孩子,一开始我们以为他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他没有,而原本以为他没有这个能力,他却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自然表现出来了。
陈淑贞:我认为亲子营销创意是非常好的,能够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东西,能够让观众看的时候,会觉得我和这些明星是有共通之处的,会更加喜欢这个明星,更加喜欢这个明星代言的产品。根据爱德曼信任度指数调查,人们更愿意去相信“和他们相似的人”。因此,在人性化的亲子营销中,明星更容易被受众喜爱或信任。亲子营销是个非常强大的工具,让运动员们展示有别于场上“英雄形象”的一面。
曹志新:亲子营销可以延伸出很多大家互动参与的活动,如果我们有能力把体育明星的二代,所谓“体二代”,结合到赛事营销当中,我觉得对吸引女性关注标杆人物、关注赛事一样会起到积极作用。因为女性关注体育明星、关注成熟男人,同样也想了解这个男人背后的生活,包括孩子长什么样,这也是亲子营销带来的意外收获。
目前有两家中国元素的企业跟世界杯是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一个是世界杯的赞助商中国英利,另一个就是天津的一家企业,叫天地伟业。天地伟业成为这届世界杯的供应商,为赛事活动提供了2000部监控,是定制的具有人脸识别系统的监控。中国企业借力世界级体育赛事,一个是世界杯,一个是奥运会,除了广告,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
张霭岩:我们是做线上的,除了纸媒投放、电视广告、楼梯和地铁的推广之外,我们会借时下的赛事热点做一些话题式、病毒式的线上营销。还有线上线下的一些活动,吸引用户进来主动参与,并且主动帮我们去分享该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线上的公司最大的一个角色就是话题的策划和主题的策划。我举一个简单的案例,腾讯前段时间联手耐克在QQ上发起一个点亮火炬的活动,需要好友之间相互传递,你发出了邀请,他才能在你的头像旁边点亮标志。他需要怎么操作?需要到一个特定的界面去操作,那个界面就是耐克的界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QQ大量用户的群体,让耐克品牌曝光率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而且几乎也没有花太多的广告费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在线互动的活动,能够使品牌获得最大的曝光量。
张斌:我只能讲线下,线下的我设计了一个名字,叫主题相关活动,每一次活动都与一个主题相关,不管是世界杯,还是Nba总决赛,还是高尔夫世界锦标赛,都是有主题的,借助主题相关,做营销的时候才能有目的性,有关联性,才能吸引与这个主题相关的人进入这个主题。现在还有另外一个方式,就是主题与其他类进行合并式,比如世界杯期间,有些商场会做一个世界杯主题推广形象的小乐园,其实是给孩子玩的,但不仅吸引了孩子,也吸引了大人。不为某一件事情去做可能会更好,一件、两件、三件事情嫁接在一起,吸引的人群更多,得到的效果更好。
陈淑贞:我还是认为最大的关键是互动,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最主要的是能够融入这个事件当中。我们都要抓住机会,不仅去传送信息,而且要跟我们的目标人群展开一种互动。我认为除了广告以外,企业自身的责任也是很重要的。
曹志新:我们公关公司在更多的推广形式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张斌:首先是整合,整合资源,整合数据,这两个是最重要的,还有整合相关人群。其次是借题发挥,不能千篇一律,公关公司就是想怎么和别人不一样,怎么让来这里的人,在享受这件事情的同时,加深对于某一个事件的影响力。
陈淑贞: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资源输入做到最大化。
张霭岩:还有创意和执行能力。
曹志新:不论是世界杯还是其他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都离不开商业营销的助力,商业营销更是不能脱离开精彩的体育赛事作为传播的载体。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公关公司在二者的链接上更是大有作为的。
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出席并做出的精心准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