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价值的重要策略。当下,对于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相关研究仍在继续,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继续分析,以期能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融合互补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策略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学生应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育作为头一个,对智育、体育和美育具有一定的领导和指向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解决现实旧问题,实现自身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弘扬社会主流道德品质。社会主流道德品质包括团结、有爱、互助、互信等等,而这些主流道德品质都能通过德育的方式进行渗透,例如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和探究,这个过程中,德育的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互助友爱的品质。
2.强化渗透民族精神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更多的目的还是在于强化渗透民族精神情感,使我国民族文化能够借助语文文化德育插上腾飞的翅膀。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更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情感对现代小学生的道德影响。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升级,因为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常识,重在培养其解释明言达意,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德育,以德育内容推动语文素养和语文精神教育,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
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体现学科融合教学作用的必要策略。当下,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共促教育发展是当代教育转型的主要特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实际是就是将两者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合二为一,既能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学科融合挖掘更多更好的教育因子,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2.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其实含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因子,只要教师能深挖教材内容,广泛收集教辅资料,就能够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作用,而德育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也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所以从这点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方面都有很高的契合度,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并不会影响两者正常的教学过程,只是会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共同发展。所以从这点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
1.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上述中提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作为头一个,对智育、体育和美育具有一定的领导和指向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首先是要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多从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入手。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教师就应当把“植树造林,保护自然”当成是一项德育教学内容,并结合相关的德育知识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热爱自然的生态环保理念,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植树造林,保护自然的方法。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德育元素,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挖掘出来,然后转化成德育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挖掘德育元素,这样做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建筑特点,并探究圆明园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并阐述英法列强毁灭圆明园的罪恶行径,基于这些研究,让学生从感性角度讨论一下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圆明园的毁灭,从而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3.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因为小学生天性爱玩,所以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非常适合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配合分组合作教学法,从教学内容入手鼓励学生和他人合作制作简易的生活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验活动的乐趣,而且还能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朋友的温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硬纸板、橡皮筋等工具制作简易的木船模型,首先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把他们分成三组,然后选出一名小组长,带领其他两名组员进行制作。过程中,教师可稍作指导但绝不可代手,尽量让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三组队员比赛看哪組的木船做的又漂亮又实用。在竞争与合作中,学生既能变得快乐,还能与其它小伙伴增进情谊。
4.课堂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课堂教育只有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无论对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对德育来说,实践知识从而转化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之余经常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时,由于教材上画的梅花的样子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梅花园参观,看一看实际存在于生活中的美丽多姿的梅花,并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梅花所代表的含义有哪些,把传统文化知识和德育知识共同融入到生活实践当中,从而培养学生不惧困难、坚韧不拔、坚贞不屈、顽强不屈等一系列的“梅花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也存在实施的可行性,当下,教师只有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同时将课堂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才能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逐步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钮建妹.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初探[J].教育科研论坛,2012(12):69-70.
[2]熊国彬.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初探[J].语文咨询:教育科研,2009(9):50-50.
[3]黄学龙.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3):134-13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策略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学生应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德育作为头一个,对智育、体育和美育具有一定的领导和指向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解决现实旧问题,实现自身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弘扬社会主流道德品质。社会主流道德品质包括团结、有爱、互助、互信等等,而这些主流道德品质都能通过德育的方式进行渗透,例如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合作讨论和探究,这个过程中,德育的作用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互助友爱的品质。
2.强化渗透民族精神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更多的目的还是在于强化渗透民族精神情感,使我国民族文化能够借助语文文化德育插上腾飞的翅膀。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更有利于发挥传统文化情感对现代小学生的道德影响。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升级,因为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常识,重在培养其解释明言达意,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德育,以德育内容推动语文素养和语文精神教育,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
其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体现学科融合教学作用的必要策略。当下,打破学科界限,融合共促教育发展是当代教育转型的主要特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实际是就是将两者的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合二为一,既能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学科融合挖掘更多更好的教育因子,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2.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其实含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因子,只要教师能深挖教材内容,广泛收集教辅资料,就能够体现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作用,而德育中的大部分教学内容也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所以从这点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切实可行的。
其次,“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方面都有很高的契合度,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并不会影响两者正常的教学过程,只是会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共同发展。所以从这点来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操作策略
1.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上述中提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作为头一个,对智育、体育和美育具有一定的领导和指向作用,所以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首先是要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多从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入手。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时,教师就应当把“植树造林,保护自然”当成是一项德育教学内容,并结合相关的德育知识培养学生植树造林、热爱自然的生态环保理念,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植树造林,保护自然的方法。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德育元素,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挖掘出来,然后转化成德育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挖掘德育元素,这样做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建筑特点,并探究圆明园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并阐述英法列强毁灭圆明园的罪恶行径,基于这些研究,让学生从感性角度讨论一下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圆明园的毁灭,从而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3.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因为小学生天性爱玩,所以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非常适合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配合分组合作教学法,从教学内容入手鼓励学生和他人合作制作简易的生活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验活动的乐趣,而且还能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朋友的温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硬纸板、橡皮筋等工具制作简易的木船模型,首先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把他们分成三组,然后选出一名小组长,带领其他两名组员进行制作。过程中,教师可稍作指导但绝不可代手,尽量让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三组队员比赛看哪組的木船做的又漂亮又实用。在竞争与合作中,学生既能变得快乐,还能与其它小伙伴增进情谊。
4.课堂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课堂教育只有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无论对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对德育来说,实践知识从而转化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之余经常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时,由于教材上画的梅花的样子比较简单,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梅花园参观,看一看实际存在于生活中的美丽多姿的梅花,并在此过程中教给学生梅花所代表的含义有哪些,把传统文化知识和德育知识共同融入到生活实践当中,从而培养学生不惧困难、坚韧不拔、坚贞不屈、顽强不屈等一系列的“梅花精神”。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也存在实施的可行性,当下,教师只有树立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采取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同时将课堂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才能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逐步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策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钮建妹.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初探[J].教育科研论坛,2012(12):69-70.
[2]熊国彬.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初探[J].语文咨询:教育科研,2009(9):50-50.
[3]黄学龙.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3):13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