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及界定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一个人对其步入社会将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所谓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是指对高中生进行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设想与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指导高中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认识学业与职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会制定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并在制定规划后,以此为指导,来完善与调整现在的生活学习状态。
三位一体,三位指的是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一体指学生个体。“三位一体”方式指三类老师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使学生对自己更加了解,对职业及所要选择的专业了解更准确,有针对性的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国外职业规划教育比较成型,比如美国有一个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NOICC),在1989年就首次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新加坡教育部推出“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系统的试验计划,帮助小学生展开职业规划;日本文部科学省从2000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了专业教师培训,还为高中学校提供了职业教育课程所必要的设备、实习与实验经费;加拿大也是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职业观念,在小学阶段,学校就会安排不同的“职业日”邀请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到学校作职业介绍,但深入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是放在中学阶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已经明确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个别学校已经开始率先尝试开设校本课程。上海一些高中已經开出生涯规划课,让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教育逐步由大学向高中阶段延伸。北京石景山区教科所所长王曦老师主持的北京市重点课题《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通过系列课程的方式进入高中课堂。其中根据高中生这一群体的特点,依托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生涯规划开展方式的研究尚不多见。
选题意义
辽宁省新高考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将原来“文理分科”改为“3+1+2”,不分文理科;依据今后大学所学的专业选择相应的科目进行“选考”,其余科目进行“学考”。新高考制度增加了学生的可选择性,同时也对学生对于自己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挑战。“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倾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不再是学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学什么。高中学生不在一味地追求高分,除了学习课程,更应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自我,进行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研究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的开发与开设;
“三位一体”方式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影响的研究;
学生成长档案归档与生涯规划书制定相结合的研究
以“三位一体”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影响和渗透,即心理健康课为主导,心理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爱好等,分析学生更适合从事的工作;班主任老师通过多次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了解与职业生涯相关的知识与信息;科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让学生对所学学科在将来从事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有更深刻的了解。
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在前期准备及课题培训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查阅相关高中生职业规划的文献;在研究过程中侧重行动研究法、个案法和访谈法。如教师成功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个案研究、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时运用测验法等。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总结前期探索经验,确定研究内容。
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学习高中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建立研究机构和组织,开展学习培训;
心理教师准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相关量表;班主任教师设计并筹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与其相关的班级管理及评比;科任教师做好本学科知识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开展研究、收集资料;
开发与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学生的生涯规划手册,建立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档案。
学生完成气质、性格、兴趣、能力、多元智能发展情况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
召开主题班会、利用板报等做好宣传工作;开展学生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形成成果。
研究成果
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课,对自己气质、性格、兴趣、能力、多元智能等多方面深入了解,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班主任老师通过班会课,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大学院校以及其专业需要选择的高考科目,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科。
科任教师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将来对哪些工作及大学院校的专业可以提供有利因素或必备条件。
学生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初步完成生涯规划书,形成成长档案,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完善,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参考文献:
[1]熊丙奇.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赵士果.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以徐州市区普通高中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08(12):45-49.
[3]胡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基本架构[J].教学与管理,2011(31):10-12.
[4]李美华.新高考模式下培养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34):24-26.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一个人对其步入社会将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所谓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是指对高中生进行的职业及其发展道路的设想与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指导高中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认识学业与职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会制定出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并在制定规划后,以此为指导,来完善与调整现在的生活学习状态。
三位一体,三位指的是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一体指学生个体。“三位一体”方式指三类老师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使学生对自己更加了解,对职业及所要选择的专业了解更准确,有针对性的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国外职业规划教育比较成型,比如美国有一个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NOICC),在1989年就首次发布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新加坡教育部推出“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网络系统的试验计划,帮助小学生展开职业规划;日本文部科学省从2000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了专业教师培训,还为高中学校提供了职业教育课程所必要的设备、实习与实验经费;加拿大也是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职业观念,在小学阶段,学校就会安排不同的“职业日”邀请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到学校作职业介绍,但深入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是放在中学阶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已经明确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个别学校已经开始率先尝试开设校本课程。上海一些高中已經开出生涯规划课,让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教育逐步由大学向高中阶段延伸。北京石景山区教科所所长王曦老师主持的北京市重点课题《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研究》,通过系列课程的方式进入高中课堂。其中根据高中生这一群体的特点,依托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生涯规划开展方式的研究尚不多见。
选题意义
辽宁省新高考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将原来“文理分科”改为“3+1+2”,不分文理科;依据今后大学所学的专业选择相应的科目进行“选考”,其余科目进行“学考”。新高考制度增加了学生的可选择性,同时也对学生对于自己的决策能力提出了挑战。“专业导向”的考录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倾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不再是学什么考什么,而是考什么学什么。高中学生不在一味地追求高分,除了学习课程,更应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自我,进行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研究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的开发与开设;
“三位一体”方式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影响的研究;
学生成长档案归档与生涯规划书制定相结合的研究
以“三位一体”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影响和渗透,即心理健康课为主导,心理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爱好等,分析学生更适合从事的工作;班主任老师通过多次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了解自己,了解与职业生涯相关的知识与信息;科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让学生对所学学科在将来从事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有更深刻的了解。
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在前期准备及课题培训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查阅相关高中生职业规划的文献;在研究过程中侧重行动研究法、个案法和访谈法。如教师成功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个案研究、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时运用测验法等。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总结前期探索经验,确定研究内容。
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学习高中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建立研究机构和组织,开展学习培训;
心理教师准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课、相关量表;班主任教师设计并筹备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与其相关的班级管理及评比;科任教师做好本学科知识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开展研究、收集资料;
开发与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学生的生涯规划手册,建立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档案。
学生完成气质、性格、兴趣、能力、多元智能发展情况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
召开主题班会、利用板报等做好宣传工作;开展学生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提炼,形成成果。
研究成果
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课,对自己气质、性格、兴趣、能力、多元智能等多方面深入了解,能够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班主任老师通过班会课,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大学院校以及其专业需要选择的高考科目,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科。
科任教师通过学科渗透,使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将来对哪些工作及大学院校的专业可以提供有利因素或必备条件。
学生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初步完成生涯规划书,形成成长档案,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完善,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参考文献:
[1]熊丙奇.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赵士果.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以徐州市区普通高中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08(12):45-49.
[3]胡健.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基本架构[J].教学与管理,2011(31):10-12.
[4]李美华.新高考模式下培养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5(3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