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段时间,上至美国总统特朗普,下至美国前国务卿蒂勒森,众多美国高官高频次使用印太(Indo-Pacific)一词替代亚太(Asia-Pacific),使之成为热词。特朗普在2017年11月5日抵达日本后发表的演讲中称:我们将与朋友和盟友们一起,力争建立一个自由和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区域。至此,特朗普的亚太和对华战略终于初具轮廓,其实质是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特朗普版本,以超出亚太区域范围的视野纠集同盟之力,以遏制中国的崛起。
印太战略及其用意
特朗普印太战略出台的背景,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全面发展和美国自身实力的相对下降,美国可用于对冲中国的资源在减少,美国精英层和利益集团陷入战略焦虑。一方面,由于俄罗斯的进攻态势迫使美国在东南欧、东地中海回应,伊朗的复兴迫使美国在奥巴马末期短暂离开后又重返中东;另一方面,美国需要借助更多力量应对中国,但特朗普不可能继续像奥巴马一样从中东撤离并重新调整力量、集中于东亚对付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选中印度以兼顾亚太与中东。
美国对印度的借重自有其期待:一是协助美国稳定阿富汗局势,开展反恐合作是美印合作的重点之一。二是在亚太领域协助美国遏制中国。三是将印度打造成印太地区东西两端的“灯塔”,向西策应美国中东战略。这里的东是指亚太地区,西便是中东地区。
对美印太战略的前景展望
总的来看,印太战略目前还处于构想阶段,会对中国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其整体的实施策略和措施还不明朗,其对我国的深层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对此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对美印防务合作尤其需要予以关注。
防务合作是美印合作的重要方面,特别是2014年莫迪政府执政以来,美印关系加速发展,防务合作取得一定突破,具体表现在防务政策协调、人员交流与培训、联合军演、军备合作等方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印防务合作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向前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美印两国在防务合作也面临较为严重的制约因素,有可能陷入高水平停滞状态。这是因为:首先,军备合作模式上的分歧难以彻底解决,两国的利益和立场并不相同,分歧极为明显,是难以解决的长期挑战。印度一直强烈要求开展军备联合研发与联合生产, 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消化吸收美国的先进军工科技与生产能力,跳过顾客的阶段,直接实现先进军备的自产自用乃至出口。而美国开展对印防务合作显然不是为了制造一个将来实力足以挑战自己的对手,也不会希望印度能脱离美方而自行其是,甚至也不愿让渡对印防务出口上的巨大经济利益。
其次,印度希望利用防务合作来巩固其战略自主能力,至少不能损害其战略自主;而美国希望印度在战略上多配合美国,不论采用何种表述方式,这一策略在实质上与印度的战略自主是有一定矛盾的。
第三,两国合作仍然面临制度障碍。美国的防务合作特别是军售往往需要国会审批,对美方而言这是非常严肃的国内政治问题,美国政府对此掌控力不强。印度防务部门文牍主义盛行,国产化情结严重,长期而密切的印俄防务合作已在军备领域形成一定的路径依赖,全面转向美式装备既不现实也不可行。而且印度毕竟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较为有限。
印度洋困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海上贸易大国,我国经济已与印度洋海上交通线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内学者为了破解马六甲困局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对策,综合起来主要有四条:一是建造泛亚石油大陆桥,主要是指中俄原油管道、中亚-中国油气管道;二是开凿泰国的克拉地峡或通过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绕过马六甲海峡;三是修建由孟加拉吉大港、缅甸皎漂港至昆明云南的油气管道;四是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到新疆的输油管道,或通过陆路从新疆经巴基斯坦境内铁路延伸到阿拉伯海的瓜达尔港。这些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马六甲困局,但是中缅输油管道和中巴陆地运输的运量有限且成本很高,而且来自非洲、中东或缅甸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基本上都要经过印度洋航线或者印度洋沿岸地区。也就是说,只有印度洋航线安全了,才可以保障中缅油气管道和中巴陆地运输线等转运线路有油气可运。所以,中国的印度洋海上安全困境不仅仅是一个马六甲困局,其背后真正面临的是印度洋困局。
早在2005年底,美國兰德公司就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一旦发生台海危机,美军不需要直接派兵干预,只需在印度洋(包括马六甲海峡)拦截中国远洋运输船队,便可动摇大陆对台动武的决心,这一报告获得美军高层的普遍关注。1986年美国海军公然宣布要控制世界上16个最重要的海上咽喉要道,其中的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曼德海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非洲以南航道就在印度洋航线必经之地。为控制这些海峡水道,美国进行了多年经营,目前已取得明显效果。美海军第五舰队的总部设在巴林,牢牢控制波斯湾的石油源头;在印度洋上,通过迪戈加西亚基地牢牢扼守着印度洋上的主要航道;在马六甲海峡,通过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牢牢掌控着马六甲海峡的命脉。一旦我国与美国发生冲突,保护印度洋航线安全任重道远。
此外,海上交通线还容易受到海峡要道附近地区局势、国家政局等其他因素影响。以海盗为例,2008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的肆虐,就给我国航运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破局仍需多管齐下
从当前看,保护印度洋海上交通线安全应重点加大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一是尽快制定印度洋战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需要适时推出自己的印度洋战略,有效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我国印度洋战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积极主动参与印度洋事务;与印度洋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保持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存在;保证海上通道的安全畅通;打通中国连接印度洋的陆上通道等。
二是加强参与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军事不是解决海上交通线安全问题的唯一手段。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和国际社会日益融合的大趋势下,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安全成为各国的共识和首选,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联合护航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是加大印度洋方向海上军事存在力度。军事手段是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的保底手段。作为和平时期海上军事运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海上军事存在可有效慑止对我海上交通线的侵害,维护国家海上利益。2017年6月18日,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的3艘军舰与伊朗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海水域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对于增进中伊两国感情、深化两国合作和维护地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加强远海信息攻防能力建设。当前,我在印度洋方向信息攻防能力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为此应加强远海信息攻防能力建设,重点发展新一代侦察卫星、通信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和导航卫星,为遂行护航任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加大综合数据链建设,建立能满足机动兵力作战需求的远海综合信息网;发展舰载预警机和海军专用电子战飞机,提高海上综合战斗群的信息作战能力。
五是加强远海综合支援保障能力建设。2017年8月1日,我军首个海外基地在吉布提投入使用,这开启了我军海外保障的新篇章。但是在印度洋广大海域,我海上兵力还基本上处于无海外联盟、无海外基地、无岛岸依托、无后方支援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大型综合补给舰的伴随保障来实施的,这种保障很难真正有效维护海上交通线安全。
要有效维护印度洋方向海上交通线安全,必须切实加强远海综合支援保障能力的建设。为此,应发展综合补给舰和运输机等大型支援保障装备,提高我军远距离综合支援保障水平;尽快在南海海域建立以南沙岛礁为支撑的驻屯体系,为远程战略投送提供驻屯和物资储备;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军事合作,利用某些海外基地、港口为我作战兵力进行必要的补给保障。通过上述措施,力求形成伴随保障与定点保障相结合、国内保障与国外保障相结合、预先保障与应急保障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
(摘自《舰船知识》)
印太战略及其用意
特朗普印太战略出台的背景,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全面发展和美国自身实力的相对下降,美国可用于对冲中国的资源在减少,美国精英层和利益集团陷入战略焦虑。一方面,由于俄罗斯的进攻态势迫使美国在东南欧、东地中海回应,伊朗的复兴迫使美国在奥巴马末期短暂离开后又重返中东;另一方面,美国需要借助更多力量应对中国,但特朗普不可能继续像奥巴马一样从中东撤离并重新调整力量、集中于东亚对付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选中印度以兼顾亚太与中东。
美国对印度的借重自有其期待:一是协助美国稳定阿富汗局势,开展反恐合作是美印合作的重点之一。二是在亚太领域协助美国遏制中国。三是将印度打造成印太地区东西两端的“灯塔”,向西策应美国中东战略。这里的东是指亚太地区,西便是中东地区。
对美印太战略的前景展望
总的来看,印太战略目前还处于构想阶段,会对中国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其整体的实施策略和措施还不明朗,其对我国的深层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对此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对美印防务合作尤其需要予以关注。
防务合作是美印合作的重要方面,特别是2014年莫迪政府执政以来,美印关系加速发展,防务合作取得一定突破,具体表现在防务政策协调、人员交流与培训、联合军演、军备合作等方面。
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印防务合作将继续以较快速度向前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美印两国在防务合作也面临较为严重的制约因素,有可能陷入高水平停滞状态。这是因为:首先,军备合作模式上的分歧难以彻底解决,两国的利益和立场并不相同,分歧极为明显,是难以解决的长期挑战。印度一直强烈要求开展军备联合研发与联合生产, 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消化吸收美国的先进军工科技与生产能力,跳过顾客的阶段,直接实现先进军备的自产自用乃至出口。而美国开展对印防务合作显然不是为了制造一个将来实力足以挑战自己的对手,也不会希望印度能脱离美方而自行其是,甚至也不愿让渡对印防务出口上的巨大经济利益。
其次,印度希望利用防务合作来巩固其战略自主能力,至少不能损害其战略自主;而美国希望印度在战略上多配合美国,不论采用何种表述方式,这一策略在实质上与印度的战略自主是有一定矛盾的。
第三,两国合作仍然面临制度障碍。美国的防务合作特别是军售往往需要国会审批,对美方而言这是非常严肃的国内政治问题,美国政府对此掌控力不强。印度防务部门文牍主义盛行,国产化情结严重,长期而密切的印俄防务合作已在军备领域形成一定的路径依赖,全面转向美式装备既不现实也不可行。而且印度毕竟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较为有限。
印度洋困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海上贸易大国,我国经济已与印度洋海上交通线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内学者为了破解马六甲困局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对策,综合起来主要有四条:一是建造泛亚石油大陆桥,主要是指中俄原油管道、中亚-中国油气管道;二是开凿泰国的克拉地峡或通过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绕过马六甲海峡;三是修建由孟加拉吉大港、缅甸皎漂港至昆明云南的油气管道;四是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到新疆的输油管道,或通过陆路从新疆经巴基斯坦境内铁路延伸到阿拉伯海的瓜达尔港。这些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马六甲困局,但是中缅输油管道和中巴陆地运输的运量有限且成本很高,而且来自非洲、中东或缅甸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基本上都要经过印度洋航线或者印度洋沿岸地区。也就是说,只有印度洋航线安全了,才可以保障中缅油气管道和中巴陆地运输线等转运线路有油气可运。所以,中国的印度洋海上安全困境不仅仅是一个马六甲困局,其背后真正面临的是印度洋困局。
早在2005年底,美國兰德公司就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一旦发生台海危机,美军不需要直接派兵干预,只需在印度洋(包括马六甲海峡)拦截中国远洋运输船队,便可动摇大陆对台动武的决心,这一报告获得美军高层的普遍关注。1986年美国海军公然宣布要控制世界上16个最重要的海上咽喉要道,其中的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曼德海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非洲以南航道就在印度洋航线必经之地。为控制这些海峡水道,美国进行了多年经营,目前已取得明显效果。美海军第五舰队的总部设在巴林,牢牢控制波斯湾的石油源头;在印度洋上,通过迪戈加西亚基地牢牢扼守着印度洋上的主要航道;在马六甲海峡,通过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牢牢掌控着马六甲海峡的命脉。一旦我国与美国发生冲突,保护印度洋航线安全任重道远。
此外,海上交通线还容易受到海峡要道附近地区局势、国家政局等其他因素影响。以海盗为例,2008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海盗的肆虐,就给我国航运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破局仍需多管齐下
从当前看,保护印度洋海上交通线安全应重点加大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一是尽快制定印度洋战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需要适时推出自己的印度洋战略,有效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我国印度洋战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积极主动参与印度洋事务;与印度洋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保持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存在;保证海上通道的安全畅通;打通中国连接印度洋的陆上通道等。
二是加强参与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军事不是解决海上交通线安全问题的唯一手段。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和国际社会日益融合的大趋势下,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安全成为各国的共识和首选,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联合护航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是加大印度洋方向海上军事存在力度。军事手段是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的保底手段。作为和平时期海上军事运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海上军事存在可有效慑止对我海上交通线的侵害,维护国家海上利益。2017年6月18日,中国海军远航访问编队的3艘军舰与伊朗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海水域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对于增进中伊两国感情、深化两国合作和维护地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加强远海信息攻防能力建设。当前,我在印度洋方向信息攻防能力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为此应加强远海信息攻防能力建设,重点发展新一代侦察卫星、通信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和导航卫星,为遂行护航任务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加大综合数据链建设,建立能满足机动兵力作战需求的远海综合信息网;发展舰载预警机和海军专用电子战飞机,提高海上综合战斗群的信息作战能力。
五是加强远海综合支援保障能力建设。2017年8月1日,我军首个海外基地在吉布提投入使用,这开启了我军海外保障的新篇章。但是在印度洋广大海域,我海上兵力还基本上处于无海外联盟、无海外基地、无岛岸依托、无后方支援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大型综合补给舰的伴随保障来实施的,这种保障很难真正有效维护海上交通线安全。
要有效维护印度洋方向海上交通线安全,必须切实加强远海综合支援保障能力的建设。为此,应发展综合补给舰和运输机等大型支援保障装备,提高我军远距离综合支援保障水平;尽快在南海海域建立以南沙岛礁为支撑的驻屯体系,为远程战略投送提供驻屯和物资储备;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军事合作,利用某些海外基地、港口为我作战兵力进行必要的补给保障。通过上述措施,力求形成伴随保障与定点保障相结合、国内保障与国外保障相结合、预先保障与应急保障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
(摘自《舰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