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视角下的民族文化传承与高校教学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但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各民族中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逝。本文以临夏民间刺绣为例,讨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以教学形式的传承焕发商业性发展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临夏刺绣   文化传承   商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138-02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的刺绣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汉代,甘肃先民的丝绸刺绣工艺就随丝绸远销欧亚大陆。
   临夏古称“河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一方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这里生活着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民族200多万人民,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文明,临夏民间刺绣便是其中的瑰宝之一。
   临夏民族民间刺绣,是在我国四大名绣和其它绣种流派之外独树一帜的民族民间手工刺绣,主要以花鸟、历史故事等为图案,绣在民族服装的腰带、围肚上,还多绣在具有民族特色的钱包、门帘、枕底等生活用品上。在表现手法上有堆绣、单绣、盘绣、拉绣、网绣等。图样繁多,造型别致,充分表现了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①
  一、民族文化传承与高校美术教学的关系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文明的推进,外来文化的冲击,各民族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生活习惯及审美态度都不同程度的被同化。各民族中的古老文化正在逐渐消逝,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继而导致青少年漠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更缺失了国家自信与民族热情。
   民族精神是国家的灵魂,各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中都不能缺少,民族精神更需要传承和发展。地方高校本就担负着培养地方人才,建立民族自信的任务。高校美术教学与民族文化的体现与传承的关系密不可分,由此才能在美术教学中呈现出多元化、跨地域、跨时代的丰富文化内涵。民族文化赋予美术深厚的文化底蕴,美术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高校美术教学则是解读美术中民族文化的手段。②
  二、临夏民间刺绣进入高校课堂的教学价值
   (一)凝聚着民族风情的人文价值
   临夏民间刺绣历史悠久而古老,它是古临夏老人们手口相传的经验积累,是当地古老文化的缩影,它的绣品都是日常用具和生活设施,这是民间百姓最朴素的对美的追求,在制作民间刺绣时离艺术最近,是和艺术融合的美。当我们将临夏民间刺绣和教学融合时,就会潜移默化的去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这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学习情境,这是回归自然、认同乡土最好的途径。
   临夏刺绣作品的主要题材有带有美好寓意的花鸟图案、民间传說等,都是宣扬民族文化,表现河州人民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学生们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念、人生价值、审美情趣等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二)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充分给养
   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艺术教育的核心。临夏民间刺绣作为本土地域性非常强的民族民间美术形式本就是独一无二的,将它作为本土高校美术教育的媒介,更适合本地学生找到艺术的切入点,提高感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拓展视野,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临夏刺绣中所呈现出的艺术元素如:丰富的民间题材,构图形式的协调饱满,色彩的浓烈搭配,多种针法的刺绣,情感的自然流露等,都让教学中的艺术创作耳目一新。
   历史上许多艺术家都善于从传统艺术、原始形态甚至民俗表演中汲取养分,找到创新点。大量的临夏刺绣作品有儿童服装、鞋垫、肚兜、枕头、门帘和日常生活中的小件饰品,这种将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结合正是当代创新设计的基本理念。
  三、商业经济视角下的临夏民间刺绣教学
   日本顶尖工业产品设计师喜多俊之在《当代设计遇见传统手工艺——设计以灵魂》一书中认为,传统的手工艺只有创新设计思路、建立品牌意识、开拓商业市场才是代表民族文化的地方产业应有的发展思路。将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设计接轨,同时也灌输全球在地化的观念,协助地方从思考全球化、行动在地化的角度,指定经营品牌、建立通路、宣传推广与定价销售等策略。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必然与现代生活方式相交融,规划行之有效的策略才是传统手工艺当代传承的出路。③
   (一)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
   很多年轻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从事传统工艺行业,许多工艺种类传承人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西北地区经济滞后,传统工艺现在面临后继乏人,艺人多倾向老龄化。高校美术教育成为传承发展传统工艺的重要措施。
   临夏民间刺绣无论取材还是造型、色彩都是具有自身独特的观察和思维方式的,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的,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把本地传统工艺美术带入高校课堂有利于培养和发展这方面的应用型的艺术人才甚至专业的高级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人才和工艺美术专业师资,成为民间美术的设计者、从业者,从而促进民间美术商业生态的有机循环。
   (二)深度挖掘商业化价值
   古河州的先民们,最初为了增添生活情趣、趋吉辟邪创造了临夏民间刺绣,他们大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靠着手口相传、心领神会代代相传。这些精美的刺绣作品除了自用还用来馈赠亲友,逐渐成为广受欢迎的商业性产品。正是这种实用性与审美相结合的特点,也使得临夏民间刺绣解决了一些底层人民的生活收入问题,形成了收入产出的良性商业循环。    临夏民间刺绣作为古河州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美学经济视角下,形成商业经济竞争的优势之一,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独有的魅力。④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已逐渐与商业经济脱节,临夏民间刺绣也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在高校的课堂中,通过新一代大学生的创意设计,更好的与当代文化融合,找到对应的商业经济化发展路径,才能得到真正的文化传承。
   (三)校园力量拓展发展空间
   通过高校课堂对临夏民间刺绣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以期实现教育—创意—科研—生產的协同化和一体化。
   首先,与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课程相结合,通过教学深挖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中研发新型刺绣产品,提高临夏民间刺绣的商业价值。其次,与平面设计专业相结合,大量的吸收临夏民间刺绣的装饰元素、运用到带有民间色彩的产品包装、海报、手机壳等设计中去,提升民族文化的传播。另外,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实地调研临夏手工艺人的生存空间,塑造以临夏民间美术为主题有文化、有产业的特色城镇、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更加带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利用校园力量,扩大以临夏民间刺绣为代表的传统民族工艺的生存空间。
   (四)建立民族文化传承与商业开发的有机循环
   当今社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不断的冲击,要维护临夏民间美术刺绣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独立性,就要更好的利用临夏民间刺绣这样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民族资源,建立良好秩序的民间美术经济市场。通过与高校教学的结合,与全球化的新科技、传播技术、校园设计文化的交流,也可以促进地域文化自身的发展,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⑤
   在本土高校教育的推动和催化下,临夏民间刺绣的手工艺价值被重新阐释;作为商品的民间美术产品,代表着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在商品行销的过程中,助推其精神内质、美感价值的表达,不断地传播、展示来自古老文明的文化品格,实现内容价值的传递。与教育、设计、品牌、行销、推广、传播等新的机遇接轨将会焕发出当代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新活力。
   总之,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不但要通过高校美术专业教育这片沃土去滋养,更要通过一系列的市场经济策略进行转化,才能真正达到继承发展的良性循环。
  注释:
  ①任蕾:《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②文颂阳:《浅议高校美术教学对民族文化的体现与传承》,《美术教育研究》,2017年第20期。
  ③唐恬:《美学经济视角下惠山泥人当代传承策略研究》,无锡:江南大学,2013年,第13页。
  ④⑤唐恬:《美学经济视角下惠山泥人当代传承策略研究》,第10页。
  参考文献:
  [1]文颂阳.浅议高校美术教学对民族文化的体现与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2017,(20):146.
  [2]夏金凤.凤建煌.课堂教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3):155.
  [3]唐恬.美学经济视角下惠山泥人当代传承策略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年.
  [4]任蕾.临夏民间工艺美术现状与保护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其他文献
摘要:汉斯立克是西方音乐美学领域中自律论的代表人物,本文以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以及情感与音乐的关系”为依据,结合笔者的观察思考与亲身感悟,对的“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美学 汉斯立克 情感与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003-02 
期刊
摘要:史诗是一种文学体裁,也是少数民族中较为常见的民歌形式,它传承着历史、记载着知识、传递着情感,是深受民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史诗内容包罗万象,有民间传说、历史事件、英雄传奇等,是众多民族的百科全书。在众多史诗中,最丰富多彩的当属云南少数民族史诗。其按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创世史诗、英雄史诗、迁徙史诗。本文从“音乐与文化”的视角出发,以云南彝族、壮族、哈尼族、阿昌族、纳西族、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史
期刊
摘要:声乐教学与声乐演唱是比较抽象的技能技巧课程,且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声乐教学,对学生不断进行有效训练之外,正确的掌握和把握声乐演唱的方法及技巧,正确有效的练习,才能掌握声乐演唱的方法及规律,达到较为理想的演唱效果。那么,在声乐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及示范,才是最重要的、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声乐教学模式 演唱能力 情感表达 作用及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05
期刊
摘要:本文从南狮的起源与传统表演的发展到创新的角度,阐述其起源时期阶段的表演方式及创新与变化,并以学院派的创编作品与传统作品来浅析南狮的创新变化,《南狮梦》的表演创新与变化对南狮的传统表演文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南狮 《南狮梦》 舞狮 传统 创新 变化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065-02 
期刊
摘要: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是其十二首抒情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的第九首,创作于1840年,由保加利亚男低音歌唱家鲍里斯·克利斯多夫演唱,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是在格林卡声乐作品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由莫斯科钢琴家基辛演奏。本文主要从格林卡声乐作品《云雀》与巴拉基列夫钢琴作品《云雀》的对比与呼应研究起创作方面的特点,从声乐和钢琴艺术表现方面研究其声乐演唱与钢琴演奏方面的特点。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其中音乐就有着陶冶情操的功能。目前来说,一些高校对于音乐仍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通过社会的进步来进行文化层面、人文层面以及民族层面的艺术挖掘,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体现社会的内在美以及个人情感。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解应该基于传统音乐,并且以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为背景,高校对于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的发掘应该基
期刊
摘要: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必须思考和关注的课题之一。怎样上好一堂歌曲教学的课,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每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不断探索研究、不断超越自我的艺术追求。  关键词:歌曲教学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
期刊
摘要:音乐鉴赏是对音乐的品鉴与欣赏,在我国全面贯彻美育教育方针,实施美育教育战略中,音乐鉴赏在高校的通识课行列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可见,美育教育对大学生在建立健全大学生人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音乐鉴赏通识课在高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如何构建优质的音乐鉴赏通识课的教学模式提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文化生态的视角来解读“非遗”舞蹈的现状与发展,并以安徽省蚌埠市地区花鼓灯为例。在追根溯源与创新这两种诉求之下,对于“非遗”舞蹈要传承的究竟是前者还是后者,究竟是呼吁文化之根的回归还是站在文化这棵大树下去研究转基因的果实。  关键词:“非遗” 民族民间舞 安徽蚌埠花鼓灯 文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
期刊
摘要:本文着眼于美术学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阐述了在美术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结合苏少版美术教材具体论述了相关做法,即简单分析,浅要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找准重点,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适当拓展,延伸中国传统文化;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 美术教育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