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是知识的桥梁,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需要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而改变,问题教学法因为在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所以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本文从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入手,提出了有效进行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设计 有效方法
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学问”一词,生动说明了学与问的关系: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了解知识的真谛。高中历史问题教学的重点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以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问题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会影响学与问的最终效果。所以,在运用问题来教学时,需要重视问题设计,以真正发挥问题的作用。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呢?
一、坚持科学实用原则,科学设计问题
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更好地服务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设计和运用都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都要遵循历史教学原则,也就是科学实用原则。进一步来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只有科学实用,才能起到培养人、发展人的作用。这也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和学生身心特点,本着科学、实用、层次推进的原则设计问题,以服务学生,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和教学的发展。如在“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教学中,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郡县制与宗法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团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教师可以抓住事物本质,借助相应的例题: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这里的政治应当如何理解?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继续提出问题:郡县制与宗法制各有什么特点?郡县制与宗法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方面起过什么作用?郡县制与宗法制有什么区别?然后,本着“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原则,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提出问题:郡县制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不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让学生结合问题去了解历史真相,认清社会现实,得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和分析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二、关注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从思考开始的,而问题是思考的开端。所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人才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历史思维品质和能力,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许多历史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即便要对某件事、某个人进行点评,也很少会从一个角度去点评,这是历史的学科属性所决定的。在历史教学中,在提问、设问时,教师要紧贴学科属性,关注问题的开放性,借助开放性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在讲述完林则徐禁烟和鸦片战争的开端时,教师可以借助史料《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的一段文字:“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林则徐究竟是不是如某些人说的那样,因为禁烟而引来洋人对清政府的报复行动,是历史的罪人?如何评价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功与过?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溃败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史料证明自己的观念,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不做出过多的评价,只要有理有据,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认识到虎门销烟的偶然性与鸦片战争的必然性,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的是兴趣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兴趣和品质培养,与知识教学一样重要。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许多教师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掘,这是影响历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效的课堂提问,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具有层次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与问题产生对冲的力量,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去探究问题,这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有效性,还可以让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时,在講述“大跃进”的情景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大跃进”时期的宣传壁画如“俺社南瓜比大象,曹冲称象我称瓜”“一个玉米火车拉”等,结合多媒体影像提出问题:这些壁画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生产景象?画面所宣称的内容是否真实可信?这些宣传壁画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左”倾和“右”倾一直是党最关注的路线问题,今天我们将“大跃进”定义为“‘左’倾冒进的产物”,是什么原因?“大跃进”的“左”和“冒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展示,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知识内容,做出相应的思考和解答,结合事物的表象深入探究其本质,“大跃进”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其本质则是“左”倾的冒进主义。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四、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问题设计和应用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为提问而提问”,如许多教师认为,只有多提问题,才能为学生思维和发展注入活力,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经常会不顾学生实际,抛出许多缺少目标的问题。这种“满堂问”的形式,只能让教学目标变得非常模糊,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要突出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真正理解问题的作用,然后立足教材研究,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我们知道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太平天国的史实,认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作用”。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些资料有哪些价值和作用?这些资料有哪些先进性?这些资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然后,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感受不同时代、阶级的精神追求,让学生探讨、分析:农民和资产阶级既然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是,为何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单纯地依靠资产阶级革命,为何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合这样的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勇气,同时结合民主革命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渗透核心素养培养。
综上所述,问题在课堂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事关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大事。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层次性和现实性,设置和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和分析问题,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樊松松.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问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肖岚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问题设计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1):131.
[3]姚远.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19-20+29.
[4]陈剑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策略[J].华夏教师,2018(21):64-65.
责任编辑:丁 蔚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设计 有效方法
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学问”一词,生动说明了学与问的关系: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了解知识的真谛。高中历史问题教学的重点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以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问题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会影响学与问的最终效果。所以,在运用问题来教学时,需要重视问题设计,以真正发挥问题的作用。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确保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呢?
一、坚持科学实用原则,科学设计问题
有效的问题设计,是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更好地服务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设计和运用都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都要遵循历史教学原则,也就是科学实用原则。进一步来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只有科学实用,才能起到培养人、发展人的作用。这也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和学生身心特点,本着科学、实用、层次推进的原则设计问题,以服务学生,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和教学的发展。如在“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教学中,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道郡县制与宗法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团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教师可以抓住事物本质,借助相应的例题: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这里的政治应当如何理解?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继续提出问题:郡县制与宗法制各有什么特点?郡县制与宗法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方面起过什么作用?郡县制与宗法制有什么区别?然后,本着“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原则,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提出问题:郡县制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不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让学生结合问题去了解历史真相,认清社会现实,得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和分析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
二、关注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从思考开始的,而问题是思考的开端。所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人才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历史思维品质和能力,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许多历史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即便要对某件事、某个人进行点评,也很少会从一个角度去点评,这是历史的学科属性所决定的。在历史教学中,在提问、设问时,教师要紧贴学科属性,关注问题的开放性,借助开放性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去思考和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在讲述完林则徐禁烟和鸦片战争的开端时,教师可以借助史料《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中的一段文字:“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林则徐究竟是不是如某些人说的那样,因为禁烟而引来洋人对清政府的报复行动,是历史的罪人?如何评价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功与过?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溃败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结合相关史料证明自己的观念,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不做出过多的评价,只要有理有据,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认识到虎门销烟的偶然性与鸦片战争的必然性,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的是兴趣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兴趣和品质培养,与知识教学一样重要。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许多教师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掘,这是影响历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效的课堂提问,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具有层次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知识经验与问题产生对冲的力量,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去探究问题,这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有效性,还可以让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时,在講述“大跃进”的情景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大跃进”时期的宣传壁画如“俺社南瓜比大象,曹冲称象我称瓜”“一个玉米火车拉”等,结合多媒体影像提出问题:这些壁画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生产景象?画面所宣称的内容是否真实可信?这些宣传壁画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左”倾和“右”倾一直是党最关注的路线问题,今天我们将“大跃进”定义为“‘左’倾冒进的产物”,是什么原因?“大跃进”的“左”和“冒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些形象直观的展示,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知识内容,做出相应的思考和解答,结合事物的表象深入探究其本质,“大跃进”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其本质则是“左”倾的冒进主义。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四、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问题设计和应用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为提问而提问”,如许多教师认为,只有多提问题,才能为学生思维和发展注入活力,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经常会不顾学生实际,抛出许多缺少目标的问题。这种“满堂问”的形式,只能让教学目标变得非常模糊,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要突出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真正理解问题的作用,然后立足教材研究,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我们知道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太平天国的史实,认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作用”。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些资料有哪些价值和作用?这些资料有哪些先进性?这些资料反映了洪秀全怎样的思想?然后,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感受不同时代、阶级的精神追求,让学生探讨、分析:农民和资产阶级既然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是,为何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单纯地依靠资产阶级革命,为何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合这样的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勇气,同时结合民主革命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渗透核心素养培养。
综上所述,问题在课堂师生互动、情感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事关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大事。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层次性和现实性,设置和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和分析问题,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樊松松.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问探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肖岚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问题设计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1):131.
[3]姚远.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19-20+29.
[4]陈剑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策略[J].华夏教师,2018(21):64-65.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