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当然懂”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有一件轶事。他在参观一个抽象画派画展时,很不满意:“这叫什么画,一头驴子用它的尾巴也可以画得比这更好!”这还不解气,又把负责画展的恩斯特叫来臭训一顿。恩斯特则反唇相讥:“你不是艺术批评家,也不懂美学,你对美术作品一窍不通。”这可把赫氏气坏了,他一字一顿地说:“当我是一名矿工时,我不懂;当我是党的一名低级官员时,我不懂;当我在往上爬的各级阶梯上时,我不懂;但是,今天我是总理,是党的领袖,因此,我现在当然懂了,不是吗?”
  赫氏素以心直口快而著称,可口无遮拦也得合乎逻辑呀,国家总理与“当然懂”是怎样发生必然联系的,官升水平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人不可能“生而知之”,难道就可以“升而知之”吗?后来的事实证明,赫氏虽然当了总理,水平并没有必然长,他也没有“当然懂”,捅了很多漏子,办了不少蠢事。他不懂农业,却硬充内行,不顾气候土壤等制约因素,在全苏联强制推行大种玉米,结果劳民伤财,以失败而告终。他不懂军事,却瞎指挥,先是轻率玩火,造成加勒比海危机,后又自取其辱,严重影响国家尊严。至于他不懂外交礼仪,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用皮鞋敲桌子,则成了一件遐尔闻名的丑闻。
  赫氏已作古多年,但信奉他那套官升水平长的“当然懂”高论的人,却仍时常可以耳闻。近日,从家乡来了个朋友,聊天中谈到父母官的一件笑话。新升任的县领导到农校检查工作,在教职工代表座谈会上谈到有些人不安心工作时,谆谆告诫说:不要以为搞农业没前途,袁隆平种出了杂交稻,国家奖他500万,现在纳米不是很吃香吗,你们谁种出了纳米,县里也奖你500万。下边哄笑,他还以为是自己讲得精彩,越发上劲:不要觉得农校牌子小,袁隆平就是农校毕业,他也没进过什么早稻田大学嘛。这位干部是县里的“政坛新星”,几乎每两年都会提升一次,但从他的“谆谆告诫”中,实在没能看出他“升而知之”水平之所在。当了一县之长后,要说变化,说话嗓门倒是明显变大,调门明显变高,可是很多事情还是没有“当然懂”。
  看来,官职并不一定与水平成正比,官升也不会水平自然就长,在外行领导内行的年代是如此,在内行领导内行的今天也不例外。天底下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也没有“升而知之”,更没有什么“自然懂”。明白这个事理的官员,会在每一次升迁后,自觉地学习充电提高水平,从不大懂到比较懂,以胜任新的工作。但也有些糊涂颟顸官员,自觉不自觉地以为官升水平自然会长,平时不读书不看报,忙于应酬,不求长进,却又不懂装懂,乱作指示,假充内行。这种人常闹笑话是在所难免,那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常常决策失误,瞎指挥,乱拍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这种事情外国有,中国也不少,过去有,现在依然有。
  人非圣贤,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所以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有所不懂并不丢人,孔圣人尚且“子入太庙,每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又怎么能一听人家“请某某同志作指示”,就不管懂与不懂,欣欣然“乱开黄腔”,昏昏然指手画脚。人不可能“生而知之”,也不可能“升而知之”,这在理论上都不会有异议,可在实践中那就千差万别了。总之,仕途得意的官员在弹冠相庆之余,还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须知,官升意味着担子更重,但官升绝不可能就会“自然懂”。那么,“仕而优则学”,抓紧时间充电,“多学习,少应酬”,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其他文献
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是党组织交付的,因此,权力带有鲜明而完全的人民性,以及与之高度契合统一的党性特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权力是崇高的、神圣的。而一个时期以来,在相当广的范围内,权力被一股世俗化浪潮所吞没,成为私欲和资本寻租的对象。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严于用权,他说:“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
期刊
新华报业网消息,南京化工园区有一座新建的7层办公大楼,建好4年无人搬进办公,院内堆满废品,办公楼成了“废品楼”。知情人说,该大楼不是“孤儿”,由化工园区大厂街道办事处所建。之所以“被遗弃”,是因为原打算建好后即搬进去办公,谁知遇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所以该大楼直接被“打入冷宫”,一直闲置,无人敢用。  《中国青年报》据此发表文章,大厂街道办不敢搬进大楼办公,是因为中央下发了“厉行勤俭节约”的明确规定
期刊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称,最近,为迅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考上理想大学,首尔江南一带的家长流行起给孩子注射一次要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72元)的“大脑活性化针”,这种针也被称为“聪明针”。除为孩子定期打“聪明针”外,一些家长还精心准备了“聪明汤”和“高考丸”等。  其实,这也不算多奇怪,追求聪明一直是世人的梦想。理由很简单,聪明的人学习轻松,成绩拔尖;聪明的人做事快捷,事半功倍;聪明的人受人称赞,
期刊
不时听到一些居民议论街道或小区冠名,说不知从哪里鼓捣来一堆谁也看不懂的名称,叫什么"香榭丽舍""曼哈顿""威尼斯""塞纳X岸""阿尔X迪亚""康桥漫步""海德""加州""高尔夫"等等。放着挺好的彰显中华文化的好名不叫,光弄点子"洋名字"忽悠人。群众的议论,还真是反映出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
期刊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向前推进,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新媒体渐变成各种思潮交锋的主战场,也成为党的舆论工作的新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
期刊
来 信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宿舍的同学都很关心我国思想理论界近来发生的有关宗教和无神论问题的争论。我们在互联网上看到过各种观点,其中有的来自报刊文章,也有一些出自网络文章和帖子。我们注意到,有的文章主张中国共产党应该允许党员信仰宗教,吸收宗教界人士入党,认为这样有利于加强党对信教群众的领导;也有文章反对这样的主张。有些文章宣传无神论,批评有神论;也有文章认为这样的宣传违背了宗教
期刊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急需加速培养党的优秀人才。中共总书记陈独秀曾与李大钊等人多次酝酿筹划,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  上海大学的前身是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校址设在闸北西宝兴路青云路一条叫青云里的里弄中,1922年改校名为上海大学。李大钊推荐邓中夏担任总务长。学校逐渐变成革命的摇篮。  上海大学是在中国共产党人主导下,由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主办的一所大学。一
期刊
秋高气爽9月天,坐落在北京海淀区的北京八一学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校友,他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当校长招呼大家喊出“欢迎首长”时,习近平连忙亲切地对大家说:“这里没有首长,都是学生。”一句平实质朴的话语,温暖了每一个八一校友的心,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如鲜花般,在校园里绽放,幸福感充满了每一位学生和老师的心田,令人终身难忘。尊师敬教,习近平身体力行八一校友的品德典范;热爱母校,习近平告白八一校友的学子情怀。 
期刊
田仕本,资深农技推广员,虽年届五旬,却依然像年轻时候那样终日奔忙在江夏的山水沟坎间,无怨无悔地在这片钟爱的黑土地上播洒着青春的汗水和丰收的希望。  他是农民信赖的贴心人,他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情厚谊,走遍了江夏的277个村组垸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他成了最受农民欢迎的人;他是科技进步的带头人,他主持参与了数十个农业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得以成功实施并结出硕果;他是乡村致富的领路人,他通过自己的
期刊
2016年9月25日是狼牙山五壮士跳崖75周年纪念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景区新版《狼牙山五壮士》红色影视基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75年前,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  在一次抗击日伪军的疯狂进攻中,为坚持拖住敌人,保护四万群众和战友们安全转移,马宝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