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威尔斯的小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威尔斯的著名经典小说《时间机器》,描绘了一位“时间旅行家”通过乘坐时光机器旅行的所见所闻。小说表现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对生态自然的破坏,以及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人性的堕落。在小说《时间机器中,》作者威尔斯表达了在工业文明条件下人性失衡的焦虑与担忧。
  关键词:《时间机器》;人类中心主义;人性堕落
  作者简介:陈欣(1975-),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圖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1
  威尔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乌托邦和反乌托邦“双料”小说家。他对反乌托邦小说的贡献和影响非常巨大,甚至有的学者称,后世所有反乌托邦作家都深受威尔斯早期文学范式的影响,后来的反乌托邦小说中的许多核心人物都源于威尔斯早期作品。甚至有的人这样说,没有威尔斯,反乌托邦所呈现出来的景象可能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时间机器》可以说是威尔斯最经典,同时被认为对后世反乌托邦小说影响最深远的作品。《时间机器》描述了一位“时间旅行家”通过一台时间旅行机器去往未来的故事,作品是由主人公做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在小说里,该“时间旅行家”飞行到了几十万年甚至数千万年之后的“远未来”。这时的人类已经分化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一种是脆弱娇小的埃洛依人(Eloi),他们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终日饱食,但平均智力仅仅相当于五岁的孩子;一种是凶悍粗野、外形似猴的莫洛克人(Morlocks),他们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整日进行着机器劳动,只有晚上才会到地面上来,他们以养肥的埃洛依人为食。为了逃脱莫洛克人的追杀,“时间旅行家”又乘着时光机器飞到了三千万年遥远的未来,那时的世界满目疮痍:人类已经灭绝,地球上的很多生物也濒临灭绝,只剩下白色的蝴蝶和巨型的螃蟹,太阳也变得更大更暗,整个世界一片死寂。这种自然的荒凉似乎暗示着人类中心主义导致的人类社会的荒凉。
  1、人类中心主义对生态自然的破坏
  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起,西方近现代科学就诞生了。同时,科学技术为社会的繁荣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给人类创造了无穷的幸福与快乐,也为人类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与技术支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工业文明以及机械化的生产使得原本丰富的大千世界千篇一律,个体丧失了个性以及创造性;人逐渐由机器的主人变成了奴隶。[1]
  在《时间机器》小说中,我们能感受到整个荒凉混沌的末日世界。城市被毁灭,文明正倒退,人类历经衰落,最后在3000多万年后,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都灭绝了,世界仿佛回到了洪荒时代。在小说中能体会到作者威尔斯对科学技术前景的堪忧,他认为人类发明的科学技术无法与大自然的力量抗衡,终将一切失控。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显得渺小无力。如果人类中心主义无限制地进行下去,最终会使它逐渐走向自然的对立面,导致自然对人类进行无以复加地报复。而要消除这种报,首先就是要对人类进行生态文明的道德教育,唤起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良知”与“生态良知”,使人类达成共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息息相通、相互作用、互利共生、和谐共存的有机统一。人有责任、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存在的权利。享用并使用自然并非人类的特权,而是一切物种共有的权利。人要在維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规范人类对自然的行为,把人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限制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倡导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技术创造。
  2、人性堕落
  在小说《时间机器》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威尔斯对人性问题的担心以及所持有的悲观态度。《时间机器》塑造了两种人类后裔。一类是身材矮小、皮肤白皙的埃洛伊人,这类人已经丧失了人类特有的聪明与智慧,他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玩、吃、喝,每天也不需要准备任何饮食,也不需要为生活而担忧,失去一切劳动能力。由于常年的养尊处优的日子,不动脑子也不劳动,他们的智力退化到只有5岁孩子的水平,同时因缺少运动与锻炼,身高也仅仅只有四英尺高。他们头脑简单,思维局限,当看到同伴在水里游泳抽筋而被水流冲走时,他们无动于衷,没有意识到应该去营救。他们没有主动的冒险精神,也失去同情与怜悯之心。另一类是已经不具备人的模样的莫洛克人。由于他们长年累月地生活在黑暗中,他们的眼睛呈现出暗红色。他们长得像猿猴,用四只脚走路,头上和背上都有浅黄色的毛。他们每天不停地机器劳作,为埃洛依人提供食品和衣物。同时在夜晚他们会重返地面,去捕捉肥胖的埃洛依人为食物。莫洛克人之间已经没有了供他们内部进行交流的语言,他们只是通过嚎叫来表达自己的一些简单的感受。两种人类后裔,一种胆小软弱,一种凶残无比,都在进化过程中变成了人性堕落的人类后裔。作者威尔斯通过小说展现的人物形象,意在告诫人们,人类已经进化成了人性堕落甚至人性缺失的纯粹简单动物。
  在小说《时间机器》的编者序言中,曾提到:人性堕落警示人们,“如果在这样放任下去,人类很快会衰落,变回畜生,并最终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回归泥土……[2]
  在小说《时间机器》的末尾,“时间旅行家”不知去了哪里,人们在猜测他是去了未开化的过去,还是去了人们引以为豪的“美丽新世界”,但他“带回来的那两朵白花给了我安慰,它们可以证明,即使在那人类面临衰亡的时代,温情仍然活在人类的心中”[3],仍然给人以希望。
  参考文献:
  [1][2]王建香. 反乌托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3]H. G. Wells, The Time Machine, ed. Michael Moorcock, London: J. M. Dent, 1993.
其他文献
月儿,节能的路灯  挂在树梢上  照得山乡幽远而静谧  星星,夜晚的霓虹  閃动着眼睛  渔人的烟斗  在河面上忽明忽暗  村头黄狗的叫声  划破了沉寂的夜空  庄稼人的鼾声  起伏在梦中的麦浪里
摘 要:张恨水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通俗文学的集大成者。无论是在通俗文学的创作上,还是通俗文学的发展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金粉世家》为例对张恨水小说创作的雅俗融合的手法进行分析。通过本篇论文,来肯定张恨水先生在雅俗文学道路上所作的贡献。  关键词:张恨水;小说创作;雅俗融合  作者简介:武鹂(1993.6-),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
摘 要:《暴风雨》是莎士比亚后期创作的传奇剧作,虽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揭露,但对矛盾的解决方式不外乎道德感化、借助神力,这使得莎士比亚在以往作品中凸显出的人文主义在此表现的并非明显。本文将通过分析人文主义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变化情况,以《暴风雨》为代表揭示其主题意义,论证莎士比亚以试图节制王权的方式进行人文主义的审慎反省。  关键词:人文主义;审慎;自我反省;节制王权  作者简介:桂佳(1996-),
摘 要:德富芦花通过《黑潮》中东三郎和喜多川贞子两个性格、地位迥异人物的悲剧,揭露、抨击了日本处于国力上升的明治时代的残酷,以其人道主义情怀映照了当时的日本社会,唱出了一曲“强者之世”的人道主义挽歌。  关键词:明治政府;德川时代;人道主义  作者简介:王叶方(1976.1-),女,江苏省宜兴人,江苏省无锡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科技英语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童年在我们眼中,他充满了快乐,充满了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当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吧!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小城呼兰河,这个小城并不繁华,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故事发生的小村庄里,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整个村庄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到处可见由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1  影片讲述的是廖凡饰演的咏春宗师陈识北上天津开馆,由此触发天津武林一系列恩怨情仇的故事。  陈识,本片的核心人物,南派宗师。因佛山战乱家破人亡,辗转南洋十三年后来到民国时期的武术中心(天津)。“咏春孤独北上,只为弘扬武学,先报师恩,再振家业。”本片的片名叫《师父》,广义来看指的就是耿良辰的师父陈
灰蒙蒙的天幕下,  房屋、树木都聚成灰黑的一团,  一團一团,  连着遥远,  只有电灯,  从窗棂间透出昏黄的光线。  我独倚窗前,  冥想间,  自己也变成一只电灯,  放出橘色的光线。
项目基金:陕西理工大学2016年校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编号:SLGYCX1601)“新世纪文学底层写作研究”。  摘 要:余华在九十年代开始关注底层大众,一改先锋小说时期的暴力血腥风格,回归到传统现实主义叙事后,创作了大量以底层小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余华的底层叙述真实再现了底层大众现实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在小说叙事中充满了对底层苦难生活的同情,并对底层空间中个体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作出深入剖析,
摘 要:在埃及作家伊·阿·库杜勒的短篇小说《职业的荣誉》中,作者以一个电话接线员的视角,描写了一出在社会中常见的有钱大老板勾引年轻女人最后始乱终弃的戏码,并通过刻画了一个虚伪的电话接线员的形象来揭示人性的卑劣。本文主要从不可靠叙述这一方面探讨《职业的荣誉》中作者所运用的叙述技巧及其带来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不可靠叙述;《职业的荣誉》;伊·阿·库杜勒  作者简介:代佳欣(1993-),女,汉族,甘
摘 要:森鸥外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声望与夏目漱石相当,视为明治文学的巨匠,他的《半日》发表于明治四十二(1909)年,描写了高山家半日内所发生的事,体现了高山家时代的混沌。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言行的分析,揭示了他们的“新”和“旧”。  关键词:高山家;新;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1  序:  森鸥外出生于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