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开学做什么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送孩子上大学成了高校开学的一大景观。考上大学的孩子早已有了独立行为能力,但家长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家长们搬运行李、排队交费,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却游手好闲、东张西望,一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前两年媒体报道说,有些家长因为没钱住店,就在学校操场上露宿。与此同时,他们的儿女却在宿舍里高枕无忧,心安理得。这种培养少爷小姐败家子的现象既让人担心,又十分无奈。因此我们应该知道过去大学开学是什么景象。
  在《清华校友通讯》(复37期)上,刊有美籍华人张去疑的一篇文章。张先生于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1938年毕业,是该校第十届毕业生。文章的前半部分,讲述了作者入学时的亲身经历。文章说:“多年来清华有一传统,就是新生入学时必须通过一项‘拖尸’(toss)的仪式。这个仪式由二年级的老生执行,而且亦是他们的权利。在新生注册入学那天,二年级的老生中的活跃分子在体育馆内楼上楼下布置了很多摊拉,让新生们分批逐一通过考验。例如翻跟斗、钻狗洞、独脚跳远、向上斜吹羽毛等等,到了最后,有四个人抓住你的手脚上下抛掷三下,然后在你手背上甚至脸上盖上‘验讫’的蓝印,算是过关。”过关之后,才能注册登记,进入宿舍。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夜晚,老生就会来个突然袭击,把你从被窝里拖出来,再一次向上抛掷,这就是“拖尸”的另外一个内容——“夜袭”。后来,该传统虽然遭到第十级学生的抵制,但是张先生也承认,这种“有趣的运动,可以增加同学间的认识、了解和合作”精神。这大概也是他在时隔60年之后,对当时情景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主要原因。
  
  这种活动在《北大与清华》(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也有介绍。该书援引季羡林等人的话说:“所谓‘拖尸’,英文名为toss,发源于何处,无从考据,但相传是从美国大学引进清华园的。……‘拖尸’最早是在除夕之夜进行的。二年级学生组织一个拜年团,预先选定一些新生目标,深夜闯进宿舍,将新生逐一拖起,由老生四人分执手脚,左右上下摆动,或一起一落,旁边另站一位老生担任司仪,高喊:‘拜年!拜年!一、二、三、四!’少则七八次,多则十余次,然后把新生仍回床上或地上,呼啸而去。以后慢慢演变,花样也不断翻新,‘刑具’也越来越多。诸如‘吃苹果’、‘臂力测验’、‘肺活量试验’、‘任重道远背力测验’等,名目繁多,弄得新生惊慌失措,啼笑皆非。再往后,演进为有组织的拖尸,成为新生入学报到体育检验所必经的一个程序,地点在体育馆。高年级学生中的‘好事之徒,个个虎背熊腰,虎视眈眈,列队等候在那里。新生被几个老大哥(一般是二人至四人)抓着胳膊和腿,在空中上下左右摇晃几下,然后往软垫上一丢,于是pass,你可以办别的手续了。新生要是不干呢?那就请你看看墙上贴的大字布告:反抗者入水!游泳池的门就像是老虎口一样大大地张开在那里,那架势也真够吓人的’。‘拖尸’的对象只是男生,不对女生,据说是‘尊重女权’。”这些叙述虽然对“拖尸”略有微词,但不难看出这种活动非但十分有趣,而且对新生“断奶”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后,该书又谈到清华园的另一种活动——“斗牛”。所谓“斗牛”,其实是一种形式独特的篮球比赛。它既不限定时间和人数,又不讲究规则,更没有裁判、犯规、教练和技战术等等。书中说,这种活动在体育馆举行。届时,尽管两军对垒,将士用命,但上场的都是些“乌合之众”。“你要斗牛,随时可以加入”,既可以是前锋、中锋,也可以是后卫。“看这一边熟人多加入这一边固可,看那一边居于劣势仗义助战,而加入那一边亦可。斗了一半,为扭转大势愿作倒戈将军,换一边而攻之,亦悉听君便。”可见在比赛中,“斗牛士”只要不是故意伤人,便可以使出浑身解数。我不知道这种活动是否与橄榄球有关,但是它显然比橄榄球更自由,也更有趣。当年的清华大学一向以校风严谨而著称,因此才有“清华严谨,北大自由,南开活泼”的口碑。如果说严谨的清华尚且如此,那么自由的北大和活泼的南开就更不用说了。
  学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它虽然可以大量地培养人才,却也在整齐划一中隐藏着消磨学生个性和将其变为工具的可能。这就剥夺了他们获得幸福快乐和自由创造的权利。如果我们对他们“呵护”过分,后果会更加严重。正因为如此,独立、自由、活泼、快乐应该是现代大学最珍视的传统。当年“拖尸”和“斗牛”等活动,就是这种传统的生动的证明。
  (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其他文献
上世纪80年代初,当中央的经济政策刚刚松动时,已经有人开始重拾资本主义的尾巴了。他们是中国的第一批富人,他们共同的名字叫个体户。  但是在旧体制中,他们却处于社会的底层,没有家庭背景的回乡知青成为个体户的主体,在他们的带动下,进城的农民、其他无业人员逐渐加入这一支大军。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凭着他们的胆大开餐馆、卖衣服、放录像、摆百货小摊、倒卖电子产品,迅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社会上称之为“万元户”。他
期刊
这是一支远早于北洋舰队的强大海军,西方的军史中称其为中英联合舰队。大清国在最艰难的时候勒紧裤腰带为它准备了巨款,而英国人也毫不吝啬地为它配置了许多先进装备。成军后,它却在政治的口水战中迅速消亡……    1863年的春夏之交,一支火力强大的舰队,从英国启航,驶往中国。  金发碧眼的英国海军官兵驾驶着每艘军舰,舰桥上高高飘扬的,却并非大英帝国的海军旗,而是一面奇怪的新旗:黄色的对角交叉线贯穿绿底,旗
期刊
口述:韩子华 整理:本刊记者 关昕  社会流传关于父亲的笑话很多,无非说父亲没文化,不仅是老粗,而且是大老粗。实际上,父亲出身书香门第,旧学颇有根底。    我的父亲韩复榘,字向方,1891年出生在河北霸县(旧称霸州)东山台村。社会流传关于父亲的笑话很多,比如什么“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什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地盘上建一个大使馆”、什么“十几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什么“没来的请
期刊
刺杀傅筱庵    傅筱庵,宁波人,1938年10月16日继苏锡文成为上海市长,在任期间帮助日本军队维持上海统治,破坏抗日,捕杀抗日军民。军统遂决定将其除掉。傅筱庵为人十分机警,加之在其刚就任时就遭逢过一次暗杀,故防范相当周密,很难得手。其寓所就在上海虹口,属于日军势力范围,强攻也不太可能。就在军统一筹莫展之际,傅筱庵的一个贴身佣人朱升联系上了军统,愿意刺杀此奸。1940年10月10日晚间,傅筱庵很
期刊
《51号兵站》    为了尽快恢复苏北新四军的后勤供给,中共华东局委派新四军某部作战科长梁宏,以青帮“小老大”的身份前往上海重建“51号兵站”。梁宏的父亲是上海帮会“义展堂”的堂主,家境显赫。此次回来他正是以“小老大”的身份作掩护,铲除叛徒,重建兵站。“小老大”的突然出现,引起了大特务马浮根和黄元龙乃至日本宪兵队队长田中敏行的疑虑,上海各方势力都把目光聚焦在这个突然从北方回来的“小老大”身上…… 
期刊
张爱玲从人性角度、李安从情色角度诠释主人公的行为轨迹,其艺术效果似雾里看花,隔着一层,不甚真切。是什么力量逼迫丁默邨们拿着生命、尊严去下赌注?这恰恰是小说家、电影家未能深度阐释,未能挖掘表现的。    丁默邨的自辩    名导演李安近作《色·戒》系一间谍惊悚片,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讲述爱国女学生王佳芝陷入一个危险感情游戏的故事。她本来计划以美人计暗杀汉奸头目易先生,却意外地对老易生出爱意,遂于
期刊
高升号事件中,日本不宣而战却逃脱谴责和惩罚,令日本人看到了偷袭的巨大成效和微小代价,并成为推动日本军事冒险的原始雪球。日本人食髓知味,在此后的对俄战争(偷袭旅顺港)、对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及七七事变)及对美战争(偷袭珍珠港)中,频繁不宣而战。    清廷希望拉英国抗日    满载中国士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被日本军舰击沉,噩耗在第二天(1894年7月26日)传到了驻节天津的北洋大臣李鸿章。  李鸿章迅速
期刊
在这本气质颇迷蒙的《合肥四姊妹》的自序中,金安平女士称她希望读者能够了解一种“悬”的境界。这是书中的一位主角张充和女士的生活艺术,“悬”即是“凌空”——书法家善用手腕表达“悬”,出色的昆曲演员则将其化在姿态之中,优秀的诗人则用文字传达这种境界。  我初次看到这段话时,不禁暗自发笑,老外写中国文化,就喜欢奢谈这种看似意境深远实质却是文化隔膜的异乡情调。但等到阅毕全书,书中场景及人物的处世言行一一浮现
期刊
■编译/彭华    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为了求得斯大林法外开恩,赫鲁晓夫被迫放弃自尊,跪求斯大林。但儿子最终仍死于斯大林之手。赫鲁晓夫上台后,立即“向死人发起了战斗,并且胜利凯旋”。每当想到这些,多库恰耶夫将军就会冒出一个念头:如果不是那起意外枪杀,苏联的历史完全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1956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当赫鲁晓夫向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发难时,所有与会代表几乎无一例外地感到
期刊
1949年2月,毛泽东批准解放区正式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旧法”之后,新生政权开始努力建立完善“新法”。1951年,教育部匆忙地挑选出“政治上可靠”12名学生取“法”苏联。他们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急先锋。    2007年11月21日晚,著名法学家江平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作的《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与际遇》演讲中提到,“我们1951年第一批公派到苏联去的留学生500人不到,学法律的大约有10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