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送孩子上大学成了高校开学的一大景观。考上大学的孩子早已有了独立行为能力,但家长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家长们搬运行李、排队交费,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却游手好闲、东张西望,一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前两年媒体报道说,有些家长因为没钱住店,就在学校操场上露宿。与此同时,他们的儿女却在宿舍里高枕无忧,心安理得。这种培养少爷小姐败家子的现象既让人担心,又十分无奈。因此我们应该知道过去大学开学是什么景象。
在《清华校友通讯》(复37期)上,刊有美籍华人张去疑的一篇文章。张先生于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1938年毕业,是该校第十届毕业生。文章的前半部分,讲述了作者入学时的亲身经历。文章说:“多年来清华有一传统,就是新生入学时必须通过一项‘拖尸’(toss)的仪式。这个仪式由二年级的老生执行,而且亦是他们的权利。在新生注册入学那天,二年级的老生中的活跃分子在体育馆内楼上楼下布置了很多摊拉,让新生们分批逐一通过考验。例如翻跟斗、钻狗洞、独脚跳远、向上斜吹羽毛等等,到了最后,有四个人抓住你的手脚上下抛掷三下,然后在你手背上甚至脸上盖上‘验讫’的蓝印,算是过关。”过关之后,才能注册登记,进入宿舍。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夜晚,老生就会来个突然袭击,把你从被窝里拖出来,再一次向上抛掷,这就是“拖尸”的另外一个内容——“夜袭”。后来,该传统虽然遭到第十级学生的抵制,但是张先生也承认,这种“有趣的运动,可以增加同学间的认识、了解和合作”精神。这大概也是他在时隔60年之后,对当时情景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主要原因。
这种活动在《北大与清华》(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也有介绍。该书援引季羡林等人的话说:“所谓‘拖尸’,英文名为toss,发源于何处,无从考据,但相传是从美国大学引进清华园的。……‘拖尸’最早是在除夕之夜进行的。二年级学生组织一个拜年团,预先选定一些新生目标,深夜闯进宿舍,将新生逐一拖起,由老生四人分执手脚,左右上下摆动,或一起一落,旁边另站一位老生担任司仪,高喊:‘拜年!拜年!一、二、三、四!’少则七八次,多则十余次,然后把新生仍回床上或地上,呼啸而去。以后慢慢演变,花样也不断翻新,‘刑具’也越来越多。诸如‘吃苹果’、‘臂力测验’、‘肺活量试验’、‘任重道远背力测验’等,名目繁多,弄得新生惊慌失措,啼笑皆非。再往后,演进为有组织的拖尸,成为新生入学报到体育检验所必经的一个程序,地点在体育馆。高年级学生中的‘好事之徒,个个虎背熊腰,虎视眈眈,列队等候在那里。新生被几个老大哥(一般是二人至四人)抓着胳膊和腿,在空中上下左右摇晃几下,然后往软垫上一丢,于是pass,你可以办别的手续了。新生要是不干呢?那就请你看看墙上贴的大字布告:反抗者入水!游泳池的门就像是老虎口一样大大地张开在那里,那架势也真够吓人的’。‘拖尸’的对象只是男生,不对女生,据说是‘尊重女权’。”这些叙述虽然对“拖尸”略有微词,但不难看出这种活动非但十分有趣,而且对新生“断奶”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后,该书又谈到清华园的另一种活动——“斗牛”。所谓“斗牛”,其实是一种形式独特的篮球比赛。它既不限定时间和人数,又不讲究规则,更没有裁判、犯规、教练和技战术等等。书中说,这种活动在体育馆举行。届时,尽管两军对垒,将士用命,但上场的都是些“乌合之众”。“你要斗牛,随时可以加入”,既可以是前锋、中锋,也可以是后卫。“看这一边熟人多加入这一边固可,看那一边居于劣势仗义助战,而加入那一边亦可。斗了一半,为扭转大势愿作倒戈将军,换一边而攻之,亦悉听君便。”可见在比赛中,“斗牛士”只要不是故意伤人,便可以使出浑身解数。我不知道这种活动是否与橄榄球有关,但是它显然比橄榄球更自由,也更有趣。当年的清华大学一向以校风严谨而著称,因此才有“清华严谨,北大自由,南开活泼”的口碑。如果说严谨的清华尚且如此,那么自由的北大和活泼的南开就更不用说了。
学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它虽然可以大量地培养人才,却也在整齐划一中隐藏着消磨学生个性和将其变为工具的可能。这就剥夺了他们获得幸福快乐和自由创造的权利。如果我们对他们“呵护”过分,后果会更加严重。正因为如此,独立、自由、活泼、快乐应该是现代大学最珍视的传统。当年“拖尸”和“斗牛”等活动,就是这种传统的生动的证明。
(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在《清华校友通讯》(复37期)上,刊有美籍华人张去疑的一篇文章。张先生于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1938年毕业,是该校第十届毕业生。文章的前半部分,讲述了作者入学时的亲身经历。文章说:“多年来清华有一传统,就是新生入学时必须通过一项‘拖尸’(toss)的仪式。这个仪式由二年级的老生执行,而且亦是他们的权利。在新生注册入学那天,二年级的老生中的活跃分子在体育馆内楼上楼下布置了很多摊拉,让新生们分批逐一通过考验。例如翻跟斗、钻狗洞、独脚跳远、向上斜吹羽毛等等,到了最后,有四个人抓住你的手脚上下抛掷三下,然后在你手背上甚至脸上盖上‘验讫’的蓝印,算是过关。”过关之后,才能注册登记,进入宿舍。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夜晚,老生就会来个突然袭击,把你从被窝里拖出来,再一次向上抛掷,这就是“拖尸”的另外一个内容——“夜袭”。后来,该传统虽然遭到第十级学生的抵制,但是张先生也承认,这种“有趣的运动,可以增加同学间的认识、了解和合作”精神。这大概也是他在时隔60年之后,对当时情景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主要原因。
这种活动在《北大与清华》(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也有介绍。该书援引季羡林等人的话说:“所谓‘拖尸’,英文名为toss,发源于何处,无从考据,但相传是从美国大学引进清华园的。……‘拖尸’最早是在除夕之夜进行的。二年级学生组织一个拜年团,预先选定一些新生目标,深夜闯进宿舍,将新生逐一拖起,由老生四人分执手脚,左右上下摆动,或一起一落,旁边另站一位老生担任司仪,高喊:‘拜年!拜年!一、二、三、四!’少则七八次,多则十余次,然后把新生仍回床上或地上,呼啸而去。以后慢慢演变,花样也不断翻新,‘刑具’也越来越多。诸如‘吃苹果’、‘臂力测验’、‘肺活量试验’、‘任重道远背力测验’等,名目繁多,弄得新生惊慌失措,啼笑皆非。再往后,演进为有组织的拖尸,成为新生入学报到体育检验所必经的一个程序,地点在体育馆。高年级学生中的‘好事之徒,个个虎背熊腰,虎视眈眈,列队等候在那里。新生被几个老大哥(一般是二人至四人)抓着胳膊和腿,在空中上下左右摇晃几下,然后往软垫上一丢,于是pass,你可以办别的手续了。新生要是不干呢?那就请你看看墙上贴的大字布告:反抗者入水!游泳池的门就像是老虎口一样大大地张开在那里,那架势也真够吓人的’。‘拖尸’的对象只是男生,不对女生,据说是‘尊重女权’。”这些叙述虽然对“拖尸”略有微词,但不难看出这种活动非但十分有趣,而且对新生“断奶”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后,该书又谈到清华园的另一种活动——“斗牛”。所谓“斗牛”,其实是一种形式独特的篮球比赛。它既不限定时间和人数,又不讲究规则,更没有裁判、犯规、教练和技战术等等。书中说,这种活动在体育馆举行。届时,尽管两军对垒,将士用命,但上场的都是些“乌合之众”。“你要斗牛,随时可以加入”,既可以是前锋、中锋,也可以是后卫。“看这一边熟人多加入这一边固可,看那一边居于劣势仗义助战,而加入那一边亦可。斗了一半,为扭转大势愿作倒戈将军,换一边而攻之,亦悉听君便。”可见在比赛中,“斗牛士”只要不是故意伤人,便可以使出浑身解数。我不知道这种活动是否与橄榄球有关,但是它显然比橄榄球更自由,也更有趣。当年的清华大学一向以校风严谨而著称,因此才有“清华严谨,北大自由,南开活泼”的口碑。如果说严谨的清华尚且如此,那么自由的北大和活泼的南开就更不用说了。
学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它虽然可以大量地培养人才,却也在整齐划一中隐藏着消磨学生个性和将其变为工具的可能。这就剥夺了他们获得幸福快乐和自由创造的权利。如果我们对他们“呵护”过分,后果会更加严重。正因为如此,独立、自由、活泼、快乐应该是现代大学最珍视的传统。当年“拖尸”和“斗牛”等活动,就是这种传统的生动的证明。
(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