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这门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价值观。本课程不仅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因此,如何让学生深入学习历史具有你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当前历史教学的反思以及相关的一些解决思路。
一、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滞后。虽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已经启动,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们的历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试教学,紧紧围绕中考“指挥棒”转。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至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教育,人格特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方面不得不被人为淡化。从长远看,这样的学生是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历史教学中,老师一人讲到底的现象屡见不鲜。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教学模式的固定化,,使得历史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历史自身特有的趣味性,更是荡然无存。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三)轻视教学价值。现在很多教育界人士,觉得历史只是一个小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所以轻视历史教学的价值。
(四)教学脱离生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强调,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当前的历史教学往往使学生缺乏兴趣与激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而无用,因而产生厌学情绪。以致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让历史教学成为了空洞的说教。
(五)学生兴趣不足。现在不少学生学习历史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另有原因。大都认为这是学校开设的课程,由不得自己。可以说不少同学是背着一种包袱学历史,学习上缺乏一种激情和钻研精神,只是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结果学得很死、很苦,记住的东西不会灵活运用,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
(六)学习效率低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也很勤奋、用功,时间抓得也比较紧,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注意、运用好学习方法。做事要讲究方法,学习也不例外。
二、历史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生动概括。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应该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良好的品质作为基本的教学要旨和教学理念。历史教师更应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育人观念,要牢固树立起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完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运用恰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今是知识信息时代,我们的历史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今天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科研成果,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种手段如计算机、电影、录象等,力求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化,繁琐的知识简明化,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自我。
(三)改进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同样的教学内容,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会大不一样。教师应有一种“甘为学生谋发展,不拘一格用方法”的精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谈话、辩论、演讲等,切忌千篇一律。坚决反对满堂灌、一言堂。有人说,民主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它可以避免最坏的。
(四)提高教学内涵。要教有生命的历史,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书本,多数是在灌输僵死的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强化训练,这样的课堂生活是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完全隔离的。历史应该有历史有情感的学科,历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历史教学的互动与思维的碰撞,增强历史教学的内涵,提高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五)注重教学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课堂设计怎样,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务实有效的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谈话、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学情况,找出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完善。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六)加强学法指导。其实,大部分学生不是学不好,而是不会学,这里有老师的原因,有教材的原因等。我认为关键还是自身的原因。我们在呼吁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历史教材的同时,更应该研究我们自身的学习方法。“授之鱼以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一个主要职能就在于引导。因此我们的历史老师应该多多地给学生以科学的学法指导。
(作者单位:湖北丹江口市盐池河镇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
一、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滞后。虽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已经启动,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们的历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应试教学,紧紧围绕中考“指挥棒”转。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至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教育,人格特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方面不得不被人为淡化。从长远看,这样的学生是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单一。当前历史教学中,老师一人讲到底的现象屡见不鲜。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教学模式的固定化,,使得历史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历史自身特有的趣味性,更是荡然无存。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三)轻视教学价值。现在很多教育界人士,觉得历史只是一个小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所以轻视历史教学的价值。
(四)教学脱离生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强调,学校最大的浪费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当前的历史教学往往使学生缺乏兴趣与激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而无用,因而产生厌学情绪。以致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让历史教学成为了空洞的说教。
(五)学生兴趣不足。现在不少学生学习历史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另有原因。大都认为这是学校开设的课程,由不得自己。可以说不少同学是背着一种包袱学历史,学习上缺乏一种激情和钻研精神,只是为学而学,为考而学,结果学得很死、很苦,记住的东西不会灵活运用,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学不好。
(六)学习效率低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也很勤奋、用功,时间抓得也比较紧,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注意、运用好学习方法。做事要讲究方法,学习也不例外。
二、历史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学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生动概括。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应该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学生良好的品质作为基本的教学要旨和教学理念。历史教师更应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育人观念,要牢固树立起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完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运用恰当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今是知识信息时代,我们的历史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今天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借鉴他人科研成果,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种手段如计算机、电影、录象等,力求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化,繁琐的知识简明化,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自我。
(三)改进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同样的教学内容,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会大不一样。教师应有一种“甘为学生谋发展,不拘一格用方法”的精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谈话、辩论、演讲等,切忌千篇一律。坚决反对满堂灌、一言堂。有人说,民主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它可以避免最坏的。
(四)提高教学内涵。要教有生命的历史,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书本,多数是在灌输僵死的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强化训练,这样的课堂生活是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完全隔离的。历史应该有历史有情感的学科,历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历史教学的互动与思维的碰撞,增强历史教学的内涵,提高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五)注重教学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课堂设计怎样,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务实有效的教学反馈有利于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谈话、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教学情况,找出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完善。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六)加强学法指导。其实,大部分学生不是学不好,而是不会学,这里有老师的原因,有教材的原因等。我认为关键还是自身的原因。我们在呼吁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历史教材的同时,更应该研究我们自身的学习方法。“授之鱼以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一个主要职能就在于引导。因此我们的历史老师应该多多地给学生以科学的学法指导。
(作者单位:湖北丹江口市盐池河镇中学)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