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鉴别指南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4年,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约翰·亚历山大·史密斯告诉他的学生:“你们今天学的所有东西,在未来将毫无用处。但记住一点,如果你足够努力而聪慧,你应该能辨别一个人是否在胡扯。在我看来,这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胡扯,英文是bullshit,在中文里有很多不同的翻译,根据粗俗程度的不同,可以译成“扯淡”“胡扯”等。
  在这里,我选择了“扯淡”,就是因为它够粗俗,而在应对“扯淡”时,粗俗会有一种特殊的力量。
  这话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位教授卡尔·伯格斯特罗姆和杰文·韦斯特说的。伯格斯特罗姆是生物学家,而韦斯特是信息科学家。几年前,他们就合作在华盛顿大学开设了一门叫“在大数据时代抵制扯淡”的网络课程。而且,他们重点抵制的,是一种属于新时代的新型扯淡——数据扯淡。
  两位教授说,我们都习惯了语言上的扯淡,对于商家假大空的承诺和宣传伎俩,我们多少都有些经验。但随着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量化,越来越多罔顾事实和逻辑的扯淡,被包装在数字、表格、图表、统计模型等视觉化形式里,看上去很科学、很可信。在这个数据崇拜时代,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新闻报道、科学论文,还有Ted的演讲里都可见到。
  他们认为,抵制这种扯淡,只需要一些常识和思考习惯,比如一点点质疑精神。你要知道,数据是可以造假的。即使不造假,数据经过挑选和操纵,也会把我们引向完全不同的结论。算法是人编写的,又经过数据的训练,必然内置了人的偏见。

什么是扯淡


  关于扯淡,最早的研究者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教授哈里·法兰克福,他在1986年写过一篇论文《On bullshit》,中文版翻译成《论扯淡》,一经出版就成了畅销书,而且风靡全球。
  他开篇就提到,在当今的文化中扯淡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大众媒体、商业广告、公众人物的发言,到处都充斥着扯淡的影子。
  法兰克福写这本小书的核心任务在于鉴别扯淡与说谎的差异。虽然二者都违背了使用语言时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交换真实的信息,也就是说,扯淡和说谎的内容往往都是虚假和错误的。但是,扯淡与谎言的不同之处在于,谎言虽然反对真理,但毕竟承认存在着真理,也承认真理的重要性——说谎的人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只是试图掩盖而已。
  谎言在反对真理时是严肃的,而扯淡根本不在乎,真理也好,谬误也好,与我无关,只要你在听我说就好。扯淡关心的,是隐藏自己的无知,炫耀自己的知识,或者卖给你点什么东西。如果这些扯淡能诱发你的某些情绪,比如同情、愤怒、恶心、崇拜,那么他们很容易就能达到目的。
  一般来说,对于谎言,我们会感到气愤,觉得是一种冒犯和伤害,但我们对扯淡却异乎寻常地宽容,觉得那只是一种无害的小虚荣、小把戏,而且我们自以为有能力分辨。一个人在简历上作假,可能会得不到工作;但在面试中有效扯淡的人,往往能得到聘用。
  但是,法兰克福认为,扯淡比谎言更危险,其危险之处就在于对真相的漠视,因为这种漠然会渐渐蚕食人们对于真相的信心,让我们不再相信可以通过真正的努力来判断真假。

闭锁的心灵


  在回答“为什么这个时代扯淡这么多”时,法兰克福曾经说过一段话:“民主社会里的人有一种错觉,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对任何事情发表观点,但你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懂,所以你的很多观点只能是基于扯淡。”
  现代技术加剧了人们的这种错觉。作为言论的扩大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权威机构的公信力进一步丧失,人们的信息来源变得越来越窄,自愿或非自愿地将自己封闭在社交媒体的回声室中,只与观点相似的人互相抱团、彼此确证,拒绝挑战,拒绝倾听,拒绝理解任何不同的观点和视角,也拒绝对真正的问题展开真正的讨论。
  很神奇的是,100多年前,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加塞特就已经对今天我们所处的数字时代的精神症结做出无比精准的诊断。在《大众的反叛》一书中,他认为人类最大的精神危机就在于,“一方面,世界和生活为一般民众敞开了大门,但另一方面,人们的灵魂闭锁于自我之中”。
  他认为,这种自我闭锁是一种智识上的冥顽不化。“这类人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之中,他们对此扬扬得意,并以为自己在智力上已臻于完美之境。由于感到自己所处之境已无任何欠缺,于是他们索性在这一精神储藏中心安理得地定居下来。”
  加塞特是一个有着强烈精英主义情结的人。他对此也毫不避讳,事实上,他的洞见之一就在于,他是根据心智上的自我要求区分“精英”与“大众”的。也就是说,这种新的冲突不在于“社会等级的高低”——百万富翁可能是“大众”的一员,而一个穷光蛋却可以代表“精英”。
  他说:“这个世界存在两种类型的人,一种人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并赋予自己重大的责任与使命;而另一种人则放任自流——尤其是对自己,在他们看来,生活总是在既定的状态之中,没有必要做出任何改善的努力。”
  按照加塞特的观点,一个“精英”会认识到所谓全知全能的虚幻性,即使被自负蒙蔽了双眼,也不会相信自己真的完美无缺。但另一方面,一个“大众”却丝毫不会怀疑这种完美,心灵的冥顽封闭阻碍了他们获得必要的条件来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这一必要条件就是与他人进行对比,对比意味着暂时走出封闭的自我,从他人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世界。但是,平庸的心灵没有这样的转换能力。
  现代社会扯淡的泛滥,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技术层面找到很多原因。商家舌灿莲花地推销商品的话术都是廉价的扯淡,互联网注意力经济的商业模式本身在推动各种扯淡的繁荣与盛行,但归结到个体,这些难道不是我们自己身陷思维定式、闭锁心灵的结果吗?

抵制扯淡的几条原则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去世之前曾特意澄清他的小说《一九八四》的意涵:“从这个危险的噩梦般的情境里,我们可以汲取的教训很简单——别让它发生。而这件事,取决于你。”
  如何抵制扯淡?如何解锁封闭的心灵?在网络课程里,伯格斯特罗姆和韦斯特提供了一些不错的建议:
  1.多思考,少分享。
  2.训练最基本的批判性思维。当你看到一则信息时,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都要问自己3个问题:是谁在告诉我这个信息?他/她是怎么知道的?他/她想向我兜售什么?
  3.先警惕自己的扯淡。美国哲学家尼尔·波兹曼说过,在任何时代,扯淡的主要来源都是我们自己。我们必须意识到自身认知的限制,不陷入合理化固有信念的陷阱。当你对某种说法感到强烈的共鸣时,要特别警惕。
  4.警惕情绪激烈的热点新闻。道德义愤是最容易在网络上攫取注意力的一种情绪,也最容易被操纵,因为它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发生”在我们身上。
  5.如果某些基于数据的说法听上去美好得不像真的,那就很可能不是真的。
  6.警惕不公平的比较。
  7.谨记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A和B有关,不代表A是B造成的。
  8.根据意大利软件工程师阿尔伯特·布兰多里尼的“扯淡不对称原则”,驳斥扯淡所需要的能量,远比扯淡需要的能量高。但如果這些经验可以使更多人意识到身边存在着大量扯淡,并且学会分辨和驳斥扯淡,那么这条定律或许会发生改变:扯淡将变得越来越难以传播。
  (梅 须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40期,刘 宏图)
其他文献
拖鞋〔荷〕塞繆尔·凡·霍赫斯特拉腾 油画  很多人相信,这个世界的坐标系上存在一个“时间和空间和谐一致”的完美交点。这或许就是这些人旅行的原因:远离家园,希望抵达那个点,哪怕只能用纷乱的旅行方式完成位移,多少也能增加偶遇的概率。  在正确的时间降落在正确的地点——抓住机遇,把握当下,绝不放手——就意味着破解了保险箱的密码,真相即将呈现。不再被漠视、冷落,不再有起伏不定的巧合、意外和命运的转折。  
期刊
從前,一个贫穷的诗人和一个富有的蠢人在十字路口相遇了,他们展开了对话。但所说的一切,只不过是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这时,专司马路的天使经过他们的身旁,天使把手放在这二人的肩膀上。  看啊!奇迹发生了——这两个人交换了他们所有的东西,然后各自离开了。不过,说也奇怪,原来的诗人只看见手里攥有流动干燥的沙子;原来的蠢人闭上眼睛,却感觉到心中充溢着流动的云彩。  (浩 波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心能长成
期刊
60多岁时,杨本芬坐在厨房的矮凳上,开始写一本关于自己母亲的书——《秋园》。她写了一个家庭在百年中的随波逐流、挣扎求生,写了许多普通人的生生死死。一  这是一间由封闭阳台改建成的厨房,四五平方米的小小空間,安置了水池、灶台和料理台,只剩下一点点空隙,连张桌子都放不下。杨本芬很多时间都待在这间厨房里,忙活一日三餐。她爽快麻利,寻常日子里,洗净的青菜晾在篮子里,灶头炖着肉,汤在炉子上滚沸,抽油烟机在轰
期刊
波将金大公与叶卡捷琳娜大帝互致大约1774年  如何通过书信解决争执?叶卡捷琳娜大帝和她才华横溢的情人、大臣波将金大公疯狂地相爱,但他因她的颐指气使和呼来喝去坐立不安——他想成为首相、司令、帝国建造者。  在争吵之后,大公平静地为自己的暴躁性格道歉。然后,在同一张纸上,女皇对他的抱怨做出回复。他们一起统治俄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791年波将金去世,叶卡捷琳娜大帝比他多活5年,但她永远忘不了大公。
期刊
这是我17岁那年发生的事。那时我还在重庆求精中学念书,假期回内江途中遭遇变故。  放暑假的5月间,已经很热了。我们求精中学的同学,八九个人打算结伴回家,他们有住永川的,有住荣昌的,有住隆昌的、安岳的,我则回内江。我们当时就听说路上闹土匪不平静,但心想我们是学生娃儿又没钱,土匪抢也抢不到我们。  出乱子的地方叫邮亭铺。邮亭铺在永川、荣昌、大足三县之间。我们走累了,因此到了邮亭铺就向教堂里投宿。我们睡
期刊
泰戈尔曾说过:“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他。”笑容,可以说是这世上最有魔力的东西。当文物笑起来,你抵挡得住吗?(商)酗亚钺(元)顏辉《寒山拾得图》(东晋)彩绘木马(明)李士达《三驼图》(汉)说唱俑镇(元)人面纹瓦当(唐)兽足陶盆(北齐)思惟菩萨
期刊
语文课文《田忌赛马》:齐国将军田忌和其他齐国贵族一样喜欢赛马,有一次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三场,却都因为自己的马匹比齐威王的稍差一点儿而输掉了。当时孙膑就在赛马现场,他为田忌调整了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下等马对齐王上等马,上等马对齐王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下等马,最后赢得了比赛。田忌也趁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拜其为军师,请教兵法。  语文课文《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派出大将庞涓领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出
期刊
一九二五年夏天,热恋中的陆小曼在日记中写道:  “因为没有气力,耽在床上看完一本《The Painted Veil》(《面纱》),看得我心酸万分,虽然我知道我也许不会像书里的女人那样惨。书中的主角为了爱,从千辛万苦中奋斗,才达到目的;可是欢聚了没有多少日子,男的就死了,留下她孤零零地跟着老父苦度残年。摩!你想人间真有那么残忍的事吗?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为故人担忧,平白哭了半天,哭得我至今心里还是一阵阵
期刊
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各国的学校多会组织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  从前英国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常去南欧,尤其是去意大利“壮游”(grand tour)。出身剑桥的弥尔顿、格瑞、拜伦莫不如此。拜伦一直旅行到小亚细亚,以当时说来,游踪够远的了。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
期刊
在什么情况下,世界上最有钱的13個人,会雇凶去杀世界上最穷的3个人?  这是刘慈欣在短篇科幻小说《赡养人类》开头布下的疑阵。在不到3万字的篇幅里,他同时展现了两场对人类财富分配的极端思想实验——“绝对保护私有财产”和“绝对均贫富”。  科幻小说素来就有讨论政治经济学的“光荣传统”,早在1895年,威尔斯就在《时间机器》里想象过贫富差距导致人类分化:地面上的有闲阶级进化成精灵一样的埃洛伊人,貌如孩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