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法基础之上,通过划分遗址类型为遗址博物馆重新定义,并对在设计层面对遗址博物馆进行细致分类。按照类型,明确遗址博物馆设计立意、职能承载、选址、体量及总平面布置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遗址 遗址博物馆 规模 职能 选址
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序言
在《遗址博物馆学概论》中对遗址博物馆的定义,“在古文化遗址上建立针对该遗址文化进行发掘、保护、研究、陈列的专门性博物馆”[[] 吴永琪、李淑萍、张文立.遗址博物馆学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借鉴国外对遗址保护类建筑的定义,可定义为展示原址、原貌的博物馆[[] 苏伯民.国外遗址保护发展状况和趋势[J].中国文化遗产,2005,(01).]。意为专以博物馆经营的现场保存展示的考古遗址,一般称为考古遗址博物馆。
现阶段国内遗址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但对遗址博物馆理论研究的还不多。本文将从遗址博物馆建筑类型入手,梳理遗址博物馆在设计层面上的分类,明确遗址博物馆职能,之后就不同类别的遗址博物馆总体布局做出具体分析。
基本概念
概念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遗址博物馆的定义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做一一对应,这说明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对于遗址博物馆的定义是有遗漏的,笔者对遗址博物馆的范围进行重新划分。
对遗址博物馆的重新分类借鉴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将遗址划分为自然类遗址与人文类遗址。自然类遗址,指可提供考证自然界气候、地形等变动,生物物种起源于变化的所存在的遗址存,如此类遗存中包含人类活动遗迹,自然类遗址只包含有人类主观活动之外的遗存。自然类遗址包括:地壳变动痕迹、气候变化痕迹、动植物活动痕迹、物种起源与灭绝等;人文类遗址,是指可提供考证人类起源、活动、灭亡证据的遗存。人文类遗址包括:地上建筑遗迹与遗物、地下墓葬及其遗存、历史事件遗迹与遗物等。
在微观层面上对遗址博物馆的定义即为:保存或展示人文类遗址的博物馆。通过此种定义,在下文中就更明确笔者要论述的遗址博物馆的范围。
遗址博物馆职能
以博物馆职能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确定下来遗址博物馆的四项职能:考古发掘,遗迹、遗物保存、调查研究以及文化传播[]。并且四种职能与社会的密切程度以金字塔形分布
(1)考古发掘职能,常作为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最初职能出现,例如一些历史价值较高的遗址在发现初期要采取抢救性发掘,会考虑为考古发掘先建设类似展示馆的构筑物。
遗迹、遗物保存职能,是历史类相关博物馆中的基础职能。大部分遗址博物馆都会对本遗址出土的文物及遗址本身进行保存、修复、展示等工作。遗迹、遗物的保存设计也是遗址博物馆设计的重点。
(2)调查研究职能,是为了满足某些遗址在短期内不能完成价值研究工作的遗址博物馆而设立研究机构的情况。
(3)文化传播职能,是博物馆的最终呈现形式,在遗址博物馆这一特殊的建筑类型当中,由于遗址保护与主题单一等条件的约束下,掌握文化传播广度与深度的就成为对遗址博物馆考虑最多的,也最难统一的问题。在下文中会对文化传播职能的范围进行进一步论述。
遗址博物馆建筑类型分类及数据(遗址博物馆现状研究)
遗址分类
在遗址博物馆设计中,遗址现场状况是博物馆形态的最大影响因素。根据遗址的空间尺度影响首先将遗址分为:
A.地下遗址
B.地表小型遗址
C.地表大型遗址
D.地上完整建筑
E.地上大型残存
在此分类基础上我们将遗址博物馆得类型分为一下五种:
A.地下遗存展示型博物馆
B.地面遗迹覆盖型博物馆
C.地表遗存展示型博物馆
D.遗存建筑型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规模与等级
目前对于遗址博物馆的规模等级还没有明确划分,本文参照《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中第一章总则第1.0.3条中规定,将遗址博物馆规模也暂且划分为:
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
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
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
总体布局
遗址博物馆所要展现的内容大多带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遗址博物馆设计最初就要充分解读遗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同时,要将遗址博物馆看作大遗址保护、城市发展的一粒关键棋子,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保护工作中的作业。
例如,殷墟作为我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已考证的第一个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建筑方案中,建筑师决定反其道而行将博物馆选址在遗址保护核心区内的宫殿宗门区内。总平面呼应洹河中“洹”的立意,控制建筑不高于地面以上1.2米。(图1)如此一来,殷墟博物馆既满足了核心区遗址保护要求,又承载了殷墟遗址的精华。[]
萧山跨湖桥遗址位于杭州,遗址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图2)方案中陈列馆设计成古船的造型,遗址展示馆被隐藏在湘湖边。遗址馆中展出距今8000-7000年,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杭州,建筑师弱化了遗址的文化价值,而巧妙地突出其考古价值,为跨湖桥博物馆与杭州市找到了良好第契合点。
职能与遗址类型
遗址博物馆设计过程中职能的确定除了受博物馆总体规划概念与定位影响外,遗址类型的不同对博物馆职能也有明显的影响。
地下遗址。此类遗址多为皇家陵寝,因遗址保护的技术所限,在发掘之初鲜有建立考古展示馆,也考虑避免改扩建,会在遗址发掘结束后建以保护、展示遗址为目的的博物馆。例如汉阳陵遗址博物馆。
地表小型遗址。遗址其规模小,有条件将考古发掘工作与之后遗址博物馆建设工作同时考虑,也因为考虑在勘查过程中发现新遗址,就可采用博物馆现场作业的模式建立博物馆。例如,田螺山考古现场馆。
地表大型遗址。此类遗址多为已探明范围的村落、城池、宫殿遗址,这类遗址所附带着重要的年代特征、地域文化信息,博物馆要充分考虑其调查研究職能。
地上完整建筑。多指名人故居、旧居,遗留宫殿,寺庙等建筑。这类遗存由于范围及历史沿革等基本信息较清晰,对于遗址本身只做展示与再利用即可,就更突显其文化传播作用。如卢浮宫博物馆。
地上大型残存类遗址
遗址规模体量较大,所反映人文历史脉络清晰,所以博物馆职能更侧重于文化传播。例如,新卫城博物馆。
选址
遗址博物馆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遗址的不可移动性,同时保护遗址不受破坏也建筑师必须考虑的。
在法律条文方面,首先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八条“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 []其次,如在历史街区内遗址要遵循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历史建筑的相关法规执行。
遗址博物馆本体的选址通常是按照与遗址的相对位置划分的。分为:遗址之上、遗址核心区内、遗址核心区外三种模式。
(1)遗址之上模式。考虑到遗址覆盖保护的要求,遗址博物馆多选址在遗址之上建立博物馆。好处在于,可将陈列展示与遗址展示相结合,充分利用遗址多变地形设计展陈空间;缺点,如选址不当会破坏遗址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在建设过程中如设计与施工不当都会造成遗址不可挽回的破坏。
(2)遗址核心区内模式。多用于不设遗址展示空间的博物馆,承载文化传播与科研职能。选址要考虑其与遗址的逻辑关系,要尽量降低体量、形象对遗址的干扰。在面积较大遗址区内选址,应将博物馆布置在游览路线的适当位置,组合好遗址与宣传活动。
(3)遗址核心区外模式。选址于核心区外的方案多因为核心区内遗址保护要求高或考虑博物馆与核心区外其它建筑综合设计等。此模式要保证其形式与遗址的关联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遗址 遗址博物馆 规模 职能 选址
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序言
在《遗址博物馆学概论》中对遗址博物馆的定义,“在古文化遗址上建立针对该遗址文化进行发掘、保护、研究、陈列的专门性博物馆”[[] 吴永琪、李淑萍、张文立.遗址博物馆学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借鉴国外对遗址保护类建筑的定义,可定义为展示原址、原貌的博物馆[[] 苏伯民.国外遗址保护发展状况和趋势[J].中国文化遗产,2005,(01).]。意为专以博物馆经营的现场保存展示的考古遗址,一般称为考古遗址博物馆。
现阶段国内遗址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但对遗址博物馆理论研究的还不多。本文将从遗址博物馆建筑类型入手,梳理遗址博物馆在设计层面上的分类,明确遗址博物馆职能,之后就不同类别的遗址博物馆总体布局做出具体分析。
基本概念
概念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遗址博物馆的定义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做一一对应,这说明在建筑设计层面上对于遗址博物馆的定义是有遗漏的,笔者对遗址博物馆的范围进行重新划分。
对遗址博物馆的重新分类借鉴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将遗址划分为自然类遗址与人文类遗址。自然类遗址,指可提供考证自然界气候、地形等变动,生物物种起源于变化的所存在的遗址存,如此类遗存中包含人类活动遗迹,自然类遗址只包含有人类主观活动之外的遗存。自然类遗址包括:地壳变动痕迹、气候变化痕迹、动植物活动痕迹、物种起源与灭绝等;人文类遗址,是指可提供考证人类起源、活动、灭亡证据的遗存。人文类遗址包括:地上建筑遗迹与遗物、地下墓葬及其遗存、历史事件遗迹与遗物等。
在微观层面上对遗址博物馆的定义即为:保存或展示人文类遗址的博物馆。通过此种定义,在下文中就更明确笔者要论述的遗址博物馆的范围。
遗址博物馆职能
以博物馆职能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确定下来遗址博物馆的四项职能:考古发掘,遗迹、遗物保存、调查研究以及文化传播[]。并且四种职能与社会的密切程度以金字塔形分布
(1)考古发掘职能,常作为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最初职能出现,例如一些历史价值较高的遗址在发现初期要采取抢救性发掘,会考虑为考古发掘先建设类似展示馆的构筑物。
遗迹、遗物保存职能,是历史类相关博物馆中的基础职能。大部分遗址博物馆都会对本遗址出土的文物及遗址本身进行保存、修复、展示等工作。遗迹、遗物的保存设计也是遗址博物馆设计的重点。
(2)调查研究职能,是为了满足某些遗址在短期内不能完成价值研究工作的遗址博物馆而设立研究机构的情况。
(3)文化传播职能,是博物馆的最终呈现形式,在遗址博物馆这一特殊的建筑类型当中,由于遗址保护与主题单一等条件的约束下,掌握文化传播广度与深度的就成为对遗址博物馆考虑最多的,也最难统一的问题。在下文中会对文化传播职能的范围进行进一步论述。
遗址博物馆建筑类型分类及数据(遗址博物馆现状研究)
遗址分类
在遗址博物馆设计中,遗址现场状况是博物馆形态的最大影响因素。根据遗址的空间尺度影响首先将遗址分为:
A.地下遗址
B.地表小型遗址
C.地表大型遗址
D.地上完整建筑
E.地上大型残存
在此分类基础上我们将遗址博物馆得类型分为一下五种:
A.地下遗存展示型博物馆
B.地面遗迹覆盖型博物馆
C.地表遗存展示型博物馆
D.遗存建筑型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规模与等级
目前对于遗址博物馆的规模等级还没有明确划分,本文参照《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中第一章总则第1.0.3条中规定,将遗址博物馆规模也暂且划分为:
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
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
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
总体布局
遗址博物馆所要展现的内容大多带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在遗址博物馆设计最初就要充分解读遗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同时,要将遗址博物馆看作大遗址保护、城市发展的一粒关键棋子,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在遗址保护工作中的作业。
例如,殷墟作为我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已考证的第一个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建筑方案中,建筑师决定反其道而行将博物馆选址在遗址保护核心区内的宫殿宗门区内。总平面呼应洹河中“洹”的立意,控制建筑不高于地面以上1.2米。(图1)如此一来,殷墟博物馆既满足了核心区遗址保护要求,又承载了殷墟遗址的精华。[]
萧山跨湖桥遗址位于杭州,遗址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图2)方案中陈列馆设计成古船的造型,遗址展示馆被隐藏在湘湖边。遗址馆中展出距今8000-7000年,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杭州,建筑师弱化了遗址的文化价值,而巧妙地突出其考古价值,为跨湖桥博物馆与杭州市找到了良好第契合点。
职能与遗址类型
遗址博物馆设计过程中职能的确定除了受博物馆总体规划概念与定位影响外,遗址类型的不同对博物馆职能也有明显的影响。
地下遗址。此类遗址多为皇家陵寝,因遗址保护的技术所限,在发掘之初鲜有建立考古展示馆,也考虑避免改扩建,会在遗址发掘结束后建以保护、展示遗址为目的的博物馆。例如汉阳陵遗址博物馆。
地表小型遗址。遗址其规模小,有条件将考古发掘工作与之后遗址博物馆建设工作同时考虑,也因为考虑在勘查过程中发现新遗址,就可采用博物馆现场作业的模式建立博物馆。例如,田螺山考古现场馆。
地表大型遗址。此类遗址多为已探明范围的村落、城池、宫殿遗址,这类遗址所附带着重要的年代特征、地域文化信息,博物馆要充分考虑其调查研究職能。
地上完整建筑。多指名人故居、旧居,遗留宫殿,寺庙等建筑。这类遗存由于范围及历史沿革等基本信息较清晰,对于遗址本身只做展示与再利用即可,就更突显其文化传播作用。如卢浮宫博物馆。
地上大型残存类遗址
遗址规模体量较大,所反映人文历史脉络清晰,所以博物馆职能更侧重于文化传播。例如,新卫城博物馆。
选址
遗址博物馆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遗址的不可移动性,同时保护遗址不受破坏也建筑师必须考虑的。
在法律条文方面,首先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八条“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 []其次,如在历史街区内遗址要遵循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历史建筑的相关法规执行。
遗址博物馆本体的选址通常是按照与遗址的相对位置划分的。分为:遗址之上、遗址核心区内、遗址核心区外三种模式。
(1)遗址之上模式。考虑到遗址覆盖保护的要求,遗址博物馆多选址在遗址之上建立博物馆。好处在于,可将陈列展示与遗址展示相结合,充分利用遗址多变地形设计展陈空间;缺点,如选址不当会破坏遗址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在建设过程中如设计与施工不当都会造成遗址不可挽回的破坏。
(2)遗址核心区内模式。多用于不设遗址展示空间的博物馆,承载文化传播与科研职能。选址要考虑其与遗址的逻辑关系,要尽量降低体量、形象对遗址的干扰。在面积较大遗址区内选址,应将博物馆布置在游览路线的适当位置,组合好遗址与宣传活动。
(3)遗址核心区外模式。选址于核心区外的方案多因为核心区内遗址保护要求高或考虑博物馆与核心区外其它建筑综合设计等。此模式要保证其形式与遗址的关联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