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设置,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一系列问题:如何选择活动内容,如何实施实践活动,如何在实践过程中渗透课程理论等。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走上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学会交往的重要課程,它注重的不是行为结果,而是行为过程本身,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必须遵循“亲历实践、亲身体验、深度探究”的原则,在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为学生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张扬个性,体验探究过程
只有让学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成为活动过程评价的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对活动的自主建构,才能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倾注全部热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使才华得到充分展现。
例如:在《爱心义卖》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以下四个环节:①自主确定主题和实施计划;②自主探究,即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布置义卖活动、如何进行宣传、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交流;③合作解难,即对资料收集不到、走访者不接受采访、义卖物品不够、资料不会汇总等困难,都通过小组或小组之间的合作解决;④成果的展示。在这样一个“长时历练”的情境中,学生们积极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切实感受到探究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正如有学生在体会中写道:“这次活动既让我们尝到了做老板的滋味,又感受到了父母赚钱的辛苦,我深深的体会到赚钱是多么不容易,更使我明白:不能乱花钱,因为手上的钱是来之不易的。”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跟我同龄的小伙伴,因家庭生活贫困不能上学,有的甚至流落街头。而我们却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我决心珍惜现在的好时光,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学习高科技文化知识,将来用我所学的知识,去支援西部让贫困山区的小伙伴不再有失学的痛苦。”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正是学生亲身经历所得,不是任何形式的说教能企盼的教育效果。
发现问题与解决能力的培养
集思广益,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提出是成功的一半。在讨论中,学生提出了活动进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比如:怎样收集有关的资料;要收集哪几方面的资料为本次活动进行宣传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怎样取得家长的支持,使本次活动能够圆满成功;可能会遇到哪些阻力,怎样才能解决;总结成果的方式等等。在鼓励学生进行全面周到的考虑的同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根据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差异,自由组建活动小组,逐步解决上述困难,让学生们明确认知要进行一次活动,必须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问题解决的方法策略、活动过程所需的大致时间进行全盘考虑,并制订出可行计划。
倡导互动性,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以小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比如:有位学生的家长不同意把家中珍藏的小物件或文具等,拿到学校进行义卖,还有的家长认为举行这样的活动可以,但卖得的钱必须归自己所有,这就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于是有的小组写致家长信,并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家长;有的小组就直接拿着收集的资料上门进行劝说,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如:资料收集不到,或不够充分;资料不会汇总等诸多困难,这些都在小组或小组之间的协调下顺利解决。这些会使学生们逐渐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很好地完成任务,只有互相支持、配合,同学之间有效互动沟通,建立并维护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
强调实践性,培养探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翻阅报刊、杂志、观看新闻、焦点访谈等多种渠道,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和大量信息,也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全面解读,通过筛选、整理、辩驳、释疑,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
及时反思,追求活动过程的价值
“反思”是学生必要的活动内容。例如:在义卖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发现五年级的商品销售量明显高于六年级,小组成员提出疑问。在暗中调查他们发现:五年级同学事先对学校学生的购买力进行了调查,因此他们商品的价位定在别人能接受的位置,商品的销售十分可观。于是,六年级及时调整了策略。又如: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有的小组收集不到资料,走访时被访人员拒绝回答问题。怎么办?小组成员立刻反思原因,并向成功的小组取经。资料收集不到就求助于家长,被访者拒绝就采用迂回策略……这样在不断反思、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真切的情感体验。
我们在获得一些真切体验的同时,也有诸多困惑。比如,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事先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但教师的精力与专业水平不够该怎么办;活动初期要收集一定的资料,但农村小学让信息化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综合实践活动还相当困难,怎么办;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和学科课程的实践活动进行整合等等,都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
张扬个性,体验探究过程
只有让学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成为活动过程评价的主体,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对活动的自主建构,才能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倾注全部热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使才华得到充分展现。
例如:在《爱心义卖》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以下四个环节:①自主确定主题和实施计划;②自主探究,即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布置义卖活动、如何进行宣传、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交流;③合作解难,即对资料收集不到、走访者不接受采访、义卖物品不够、资料不会汇总等困难,都通过小组或小组之间的合作解决;④成果的展示。在这样一个“长时历练”的情境中,学生们积极参与问题探究与解决的全过程,切实感受到探究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正如有学生在体会中写道:“这次活动既让我们尝到了做老板的滋味,又感受到了父母赚钱的辛苦,我深深的体会到赚钱是多么不容易,更使我明白:不能乱花钱,因为手上的钱是来之不易的。”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跟我同龄的小伙伴,因家庭生活贫困不能上学,有的甚至流落街头。而我们却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我决心珍惜现在的好时光,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学习高科技文化知识,将来用我所学的知识,去支援西部让贫困山区的小伙伴不再有失学的痛苦。”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正是学生亲身经历所得,不是任何形式的说教能企盼的教育效果。
发现问题与解决能力的培养
集思广益,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提出是成功的一半。在讨论中,学生提出了活动进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比如:怎样收集有关的资料;要收集哪几方面的资料为本次活动进行宣传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怎样取得家长的支持,使本次活动能够圆满成功;可能会遇到哪些阻力,怎样才能解决;总结成果的方式等等。在鼓励学生进行全面周到的考虑的同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根据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差异,自由组建活动小组,逐步解决上述困难,让学生们明确认知要进行一次活动,必须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问题解决的方法策略、活动过程所需的大致时间进行全盘考虑,并制订出可行计划。
倡导互动性,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以小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比如:有位学生的家长不同意把家中珍藏的小物件或文具等,拿到学校进行义卖,还有的家长认为举行这样的活动可以,但卖得的钱必须归自己所有,这就需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于是有的小组写致家长信,并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家长;有的小组就直接拿着收集的资料上门进行劝说,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如:资料收集不到,或不够充分;资料不会汇总等诸多困难,这些都在小组或小组之间的协调下顺利解决。这些会使学生们逐渐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很好地完成任务,只有互相支持、配合,同学之间有效互动沟通,建立并维护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
强调实践性,培养探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翻阅报刊、杂志、观看新闻、焦点访谈等多种渠道,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和大量信息,也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全面解读,通过筛选、整理、辩驳、释疑,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
及时反思,追求活动过程的价值
“反思”是学生必要的活动内容。例如:在义卖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发现五年级的商品销售量明显高于六年级,小组成员提出疑问。在暗中调查他们发现:五年级同学事先对学校学生的购买力进行了调查,因此他们商品的价位定在别人能接受的位置,商品的销售十分可观。于是,六年级及时调整了策略。又如: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有的小组收集不到资料,走访时被访人员拒绝回答问题。怎么办?小组成员立刻反思原因,并向成功的小组取经。资料收集不到就求助于家长,被访者拒绝就采用迂回策略……这样在不断反思、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真切的情感体验。
我们在获得一些真切体验的同时,也有诸多困惑。比如,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事先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但教师的精力与专业水平不够该怎么办;活动初期要收集一定的资料,但农村小学让信息化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综合实践活动还相当困难,怎么办;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和学科课程的实践活动进行整合等等,都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湘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