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书·郦食其传》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不错,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由此衍生出来的文化则是人类的一种独特文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饮食文化这片沃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饮食文化影响着我们生活、思想、文化与精神的方方面面。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国人反响颇大,趁着这股“舌尖”热,我们确定了探究课题——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整个课题分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交流阶段,采用分组搜集资料、本组分析、分组交流的形式来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
1.确定探究具体内容:⑴饮食文化与哲学;⑵饮食文化与道德;⑶饮食文化与文学;⑷饮食文化与医学。
2.根据兴趣自己选定一块具体内容,每位同学搜寻相关资料。
3.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形成文字。
注:这一阶段,老师参与到同学的搜寻、讨论与筛选工作中。
第二阶段:每小组推出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时间:一节课
【交流展示】
一、第一小组交流探究内容——中国饮食文化与哲学
1.以食喻国的道理
⑴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
以饮食直接作比,揭示治国之道,蕴含深刻的道理,给人警示,唐玄宗曾说:“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
⑵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尚书》)
⑶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执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左传》)
上两例用饮食作譬,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君臣协调,上下和谐。
结论: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人们精于饮食,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领悟出许多深奥的道理,给人以警示、勉励,饮食文化中闪烁着哲学的光芒。
2.与时偕合,阴阳转化
⑴夏吃萝卜,冬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俗语)
⑵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周礼》)
例⑴是说人之于饮食要做到与时偕合,若违背了规律,就会有害身体。臊、焦、香、腥、腐五气为阳,甘、酸、辛、苦、咸五味为阴。例⑵是说用五味来调节人的身体,从阴阳互化中达到调和。
3.天人合一的思想
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黄帝内经》)
⑵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灵枢·刺节真邪》)
五气、五味之于人,应达到“和”的境界,即天人合一。
4.防微杜渐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黄帝内经》)
古人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气病、血病、骨病、肉病、筋病,都不要酿成了大病才医治,饮食可调节,但要做到防微杜渐,阴阳协调。
其实,饮食文化里包含了许多人生道理,如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蕴含着这样的深刻道理:东西好,自然会发光,会为人青睐。
二、第二小组交流探究的内容——饮食文化与道德
1.诚信至上,安全第一
⑴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木不中伐,不鬻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礼记·王制第五》)
⑵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汉代《二年律令》)
⑶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唐律疏议》)
有文字记载,我国从周朝开始就有食品安全法律,从上面的文字来看,唐代食品法已相当严格。其实,宋代、清代都有相当严格的食品法。反观当下,有关地沟油、毒馒头、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吊白块”的新闻屡屡出现,让人寒心呀!
2.尊重生命,性从本善
⑴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韩非子·说林》)
这种吃人的现象,古已有之,介子推割股啖君,《公羊传》里“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的话,这是极不道德,极残忍的。再看:
⑵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孔子不用网具断流捕鱼,射鸟而不猎击归巢之鸟。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做到天人合一。这一点上,孔子道德是无上崇高的!
结论:从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我们要懂得饮食安全、珍爱生命等相关知识,要多行善事。
3.杜绝浪费,崇尚节俭
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1月22日,“财经网”)
三、第三小组交流探究内容——中国饮食文化与文学
1.饮食文化为文学提供大量素材
与饮食有关的内容大量散见于诗歌、散文、戏剧、小说之中,成了文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采薇而食的典故:薇,野豌豆苗,紫红色花,可食。《史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其歌称《采薇歌》,有抱志守节而归隐、避世之意,《诗经》中有《采薇》篇,其中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影响颇深。
高明的作家,往往能把与饮食有关的内容写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小说《红楼梦》中人物所饮之杏仁茶、玫瑰露、燕窝汤,所食之糟鹅掌、烤鹿肉、茄鲞……食物的颜色、味道、形状、禁忌以及专用的器皿、同风俗的关系等等,无所不及。秦一民写了一本书《红楼梦饮食谱》,专门介绍《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2.以食达志
小说《河豚子》是王叔任写于1924年的作品,因贫穷无法支撑自己的家,小说主人公让妻子煮一锅河豚让全家五口人吃,本想吃河豚中毒而死,结果因煮得时间太久,河豚毒性全失,想毒死全家人而不得。
作者借吃河豚想死而不得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诅咒以及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作家严歌苓的小说《甲鱼,甲鱼》、余华的小说《活着》,都写到与饮食有关的内容,同样精彩。
3.以食为文,文以传食
苏东坡诗《寒具》:“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诗中这位佳人做的便是流传到今的馓子,民间现在还流传这样句歇后语“坐月子不吃馓子——亏了”。
馓子又称“细环饼”,始于战国。《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它细如线,黄如金,环环入扣,丝丝相连,有香、脆、酥、甜的口感。
4.在对联、灯谜、成语、俗语、谚语、俚语、歇后语中,饮食的身影无处不有
⑴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对联)
⑵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灯谜)
⑶因噎废食(成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俗语)、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歇后语)、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俗语)……
四、第四小组交流探究内容——中国饮食文化与医学
1.食疗
⑴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
⑵小子何莫吃夫粥?粥可以补,可以宣,可以腥,可以素。暑之代茶,寒之代酒,通行于富贵贫贱之人。(《粥经》)
战国时的《内经》即提出了食疗的理论,隋唐时食疗方面的著作盛行,现代人更讲究食疗养生。《粥经》上说的实际是粥疗的妙用;现实中,如果着凉感冒了,就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姜汤,此即食疗。
2.适量、平衡与调和
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
⑵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俗语)
以上告诉我们饮食要做到适量、守时、平衡。其实,生活中,人们总结了许多饮食经验,如豆腐不与菠菜混吃、吃葱后不喝蜂蜜、服药后不喝茶等,说的都是饮食平衡与调和的道理。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⑵饮食六宜:宜早、宜缓、宜少、宜淡、宜暖、宜软。
其实,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手段,人们已总结出了许多类似上面这样的话。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梦粱录》中记载,民间烹饪方法有蒸、煮、熬、酿、煎、炸、炒、炙、脯、腊、烧、冻、酱、焐等十九类,熟食839种。出现了如满汉全席、佛跳墙、八仙过海等许多美食菜谱,涌现出了许多流派与名厨。饮食文化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它的根须已深入到美学、礼教、人伦等各个领域。
第一阶段:准备
1.确定探究具体内容:⑴饮食文化与哲学;⑵饮食文化与道德;⑶饮食文化与文学;⑷饮食文化与医学。
2.根据兴趣自己选定一块具体内容,每位同学搜寻相关资料。
3.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形成文字。
注:这一阶段,老师参与到同学的搜寻、讨论与筛选工作中。
第二阶段:每小组推出一位同学在班上交流。时间:一节课
【交流展示】
一、第一小组交流探究内容——中国饮食文化与哲学
1.以食喻国的道理
⑴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
以饮食直接作比,揭示治国之道,蕴含深刻的道理,给人警示,唐玄宗曾说:“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
⑵尔惟训于朕志,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尚书》)
⑶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执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左传》)
上两例用饮食作譬,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君臣协调,上下和谐。
结论: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人们精于饮食,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中领悟出许多深奥的道理,给人以警示、勉励,饮食文化中闪烁着哲学的光芒。
2.与时偕合,阴阳转化
⑴夏吃萝卜,冬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俗语)
⑵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窃。(《周礼》)
例⑴是说人之于饮食要做到与时偕合,若违背了规律,就会有害身体。臊、焦、香、腥、腐五气为阳,甘、酸、辛、苦、咸五味为阴。例⑵是说用五味来调节人的身体,从阴阳互化中达到调和。
3.天人合一的思想
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黄帝内经》)
⑵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灵枢·刺节真邪》)
五气、五味之于人,应达到“和”的境界,即天人合一。
4.防微杜渐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黄帝内经》)
古人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气病、血病、骨病、肉病、筋病,都不要酿成了大病才医治,饮食可调节,但要做到防微杜渐,阴阳协调。
其实,饮食文化里包含了许多人生道理,如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蕴含着这样的深刻道理:东西好,自然会发光,会为人青睐。
二、第二小组交流探究的内容——饮食文化与道德
1.诚信至上,安全第一
⑴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木不中伐,不鬻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礼记·王制第五》)
⑵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汉代《二年律令》)
⑶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唐律疏议》)
有文字记载,我国从周朝开始就有食品安全法律,从上面的文字来看,唐代食品法已相当严格。其实,宋代、清代都有相当严格的食品法。反观当下,有关地沟油、毒馒头、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吊白块”的新闻屡屡出现,让人寒心呀!
2.尊重生命,性从本善
⑴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韩非子·说林》)
这种吃人的现象,古已有之,介子推割股啖君,《公羊传》里“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的话,这是极不道德,极残忍的。再看:
⑵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
孔子不用网具断流捕鱼,射鸟而不猎击归巢之鸟。敬畏自然,珍爱生命,做到天人合一。这一点上,孔子道德是无上崇高的!
结论:从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我们要懂得饮食安全、珍爱生命等相关知识,要多行善事。
3.杜绝浪费,崇尚节俭
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1月22日,“财经网”)
三、第三小组交流探究内容——中国饮食文化与文学
1.饮食文化为文学提供大量素材
与饮食有关的内容大量散见于诗歌、散文、戏剧、小说之中,成了文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采薇而食的典故:薇,野豌豆苗,紫红色花,可食。《史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其歌称《采薇歌》,有抱志守节而归隐、避世之意,《诗经》中有《采薇》篇,其中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影响颇深。
高明的作家,往往能把与饮食有关的内容写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小说《红楼梦》中人物所饮之杏仁茶、玫瑰露、燕窝汤,所食之糟鹅掌、烤鹿肉、茄鲞……食物的颜色、味道、形状、禁忌以及专用的器皿、同风俗的关系等等,无所不及。秦一民写了一本书《红楼梦饮食谱》,专门介绍《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2.以食达志
小说《河豚子》是王叔任写于1924年的作品,因贫穷无法支撑自己的家,小说主人公让妻子煮一锅河豚让全家五口人吃,本想吃河豚中毒而死,结果因煮得时间太久,河豚毒性全失,想毒死全家人而不得。
作者借吃河豚想死而不得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诅咒以及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同情。作家严歌苓的小说《甲鱼,甲鱼》、余华的小说《活着》,都写到与饮食有关的内容,同样精彩。
3.以食为文,文以传食
苏东坡诗《寒具》:“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诗中这位佳人做的便是流传到今的馓子,民间现在还流传这样句歇后语“坐月子不吃馓子——亏了”。
馓子又称“细环饼”,始于战国。《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它细如线,黄如金,环环入扣,丝丝相连,有香、脆、酥、甜的口感。
4.在对联、灯谜、成语、俗语、谚语、俚语、歇后语中,饮食的身影无处不有
⑴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对联)
⑵蜜饯黄连(打一成语)——同甘共苦。(灯谜)
⑶因噎废食(成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俗语)、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歇后语)、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俗语)……
四、第四小组交流探究内容——中国饮食文化与医学
1.食疗
⑴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
⑵小子何莫吃夫粥?粥可以补,可以宣,可以腥,可以素。暑之代茶,寒之代酒,通行于富贵贫贱之人。(《粥经》)
战国时的《内经》即提出了食疗的理论,隋唐时食疗方面的著作盛行,现代人更讲究食疗养生。《粥经》上说的实际是粥疗的妙用;现实中,如果着凉感冒了,就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姜汤,此即食疗。
2.适量、平衡与调和
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
⑵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俗语)
以上告诉我们饮食要做到适量、守时、平衡。其实,生活中,人们总结了许多饮食经验,如豆腐不与菠菜混吃、吃葱后不喝蜂蜜、服药后不喝茶等,说的都是饮食平衡与调和的道理。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⑵饮食六宜:宜早、宜缓、宜少、宜淡、宜暖、宜软。
其实,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手段,人们已总结出了许多类似上面这样的话。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梦粱录》中记载,民间烹饪方法有蒸、煮、熬、酿、煎、炸、炒、炙、脯、腊、烧、冻、酱、焐等十九类,熟食839种。出现了如满汉全席、佛跳墙、八仙过海等许多美食菜谱,涌现出了许多流派与名厨。饮食文化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它的根须已深入到美学、礼教、人伦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