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有不定时、不定点阅读的习惯。书种很杂,喜欢就读;摆放很乱,马桶边亦有;数量众多,垒垒叠叠。所以,家里常显得有些凌乱。总能瞥见爱整洁的婆婆为了整理这些“烂摊子”时深皱的双眉。会有尴尬的时候,但内疚总在不久后烟消云散,还是我行我素,读到哪,摊到哪。也正是这样的“不良”阅读习惯,造就了本能排斥阅读“推荐书目”的结果。《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却是个例外。“幸福” “修炼”“禅”这样的字眼,莫名地吸引了我。
心灯,未被点燃
《我们都是燃灯人》写道: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点燃心灯。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灯,必须靠教师的心灵之灯,必须先点亮教师的心灯。
拿起书,翻开阅读,映入眼帘的自序《我们都是燃灯人》,深深地撼动了我的内心。“茹素”这个小尼姑,穷其一生去参悟祛除私念之法,找寻师傅口中的那盏“灯”。
故事末尾写道,“只有抛弃身外之灯,点一盏心灯,才能真正照亮自己”。忽然觉得自己就像那个“茹素”,世间又有何其多的“茹素”,我们在生存的同时,试图找寻让自己内心“自在、解脱”的方法。只是“茹素”在圆寂前夕,参透了;而我只能纠缠在繁杂、混乱的心迹里,挣扎着往前行进。心灯未被点燃,承受着生活的种种修炼,朝着“幸福”的方向,踽踽前行。
完美,原是陷阱
《完美是完美的陷阱》写道: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原本就是不完美的,我们所置身的社会,从来就没有完美过。而追求完美,正好成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动力。但是,绝对的完美,却是一个漂亮的陷阱。
2013、2014年的暑期,于我来说,充满了“痛苦”。原本的假期,可以享受自在的旅行、风一般的自由。然而一个高级职称的说课任务,把自己折磨得够呛。从不怀疑自己业务的能力,但是2013年说课失败的结局,着实如重拳般地打倒了我。
不是偷懒没准备,也坐了下来好好研究了课文,好好准备了一些说课稿,但是结果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当清晰的“D”字出现在电脑页面上时,内心瞬间冰凉,跌入谷底的糟糕心情,把自己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此后的数日,夜深人静时,眼泪会满溢,在苦痛的煎熬中,我无法停止反省失败的真实原因。
准备高级的各种材料,过程是繁杂、艰辛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愿走上这条折磨人的路。但是,当人的内心滋生出一个欲望,它就像一个诱惑,引你“急着”不断伸手获取,占为己有。而这一路,前半程我走得太顺了,当最后一关横在眼前时,我抬头望见了前方的终点,那一抹胜利的曙光照得我满心荡漾。漂亮的完美一仗,即将上演。
我“急”不可耐,准备说课稿时,只是挑了些自己喜欢、擅长的文章,做了自认为“十足”的准备,胸有成竹地走进说课现场。可是命运捉弄人,抽签得到的说课题目完全不在我的准备范围。那时的内心突然间失衡了,一股抗拒的力量充斥了我的全身。1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莫名过去,带着这份抗拒,我遇上了理论建树极高的主考官。他挑剔我的论文理论支撑不够,我以一线老师擅长实践来辩驳。那一刻的我,浑身像长了刺一般,抵抗、辩驳。我只想证明我也是实干家。更重要的是,潜伏在内心的欲望,在即将到手的成功面前,暴露无疑。结果可想而知,我的不谦虚,不聆听,只能让我失魂落魄般走出考场。
那段失败的记忆,我刻意地回避,选择性遗忘。自小追求完美的“我”,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结局。我排斥身边好友的安慰、开导,听不进最亲近的人的点滴关心。在“完美”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退步,亦是成长
《退步原来是向前》写道:日本近代剑道大师宫本武藏对其高足柳生如是说,如果你的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成功”二字,哪里还能看得清自己?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不断反省自己!
时间在走,日子在过,苦痛渐渐淡忘。2014年的暑期来临,说课这道坎再次摆在了眼前。我没了当初的勇气,却也除去了身上的锐气。依旧埋头的准备,当一篇篇熟悉的课文出现在眼前时,我低下了头,沉浸书海,一次次认真研究,一次次努力创写授课思路。说课稿的日渐清晰,让平静取代了急躁,我的内心悄然发生了变化。我分明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知识的沉淀。许多平时教学中来不及深思的问题,这一刻,我有了充分的反思;许多生疏的教学理论知识,此刻,也能轻松驾驭运用。
再次走进说课现场时,没了去年的忐忑不安,除了沉浸于表达自己的说课想法,我更用心聆听了专家对我论文不足的种种意见。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知道,无论这次的结果是成或败,我都能接受它,因为我清楚地见证到了内心的成长。
2014年的说课,最终以“B”而告终。当电脑屏幕显示时,我显得异常平静,平静得都没把成绩告诉那些关心我的朋友们。朋友们猜疑我是不满意这个成绩,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这是我目前能获得的最佳成绩,因为我的水平就在那。
迈过这个坎,回看走来的路,其实,它真没当初想象的那么难。然而,最后关头,我却走得那么累。我把课文当成对手,把论文当成对手,更把专家当成对手,却不知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他一直在我心里,如影随形。他就是我自己。
我是败给了自己的心态,换句话说,我是败给了自己。
禅宗认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佛性,只要向内参省,明心见性,就会自在圆满;而向外求索,挂碍愈多,便愈难证悟。
说课,答辩,原本是个很有意义的过程,可是我对结果的私念、欲望,让我迷失了自我。我试图通过求得的成绩,“急着”证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然而“挂碍愈多,便愈难证悟”。
燃灯,勇敢前行
《教育就是一场“修行”》写道:修行,就是让一个人不断地增长智慧和善心,不断成为更好的人,并因此有更美好的人生。对教师而言,这种修行,除技术和能力层面外,还包括生命状态和精神境界,通过“修正行止”,完成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丰富。
教学生涯中,我倦怠过,迷茫过。开学的师德培训,校内数位优秀教师和外请的区级名师轮番演讲,我都认真聆听。听的目的在于寻找差距,更是为了寻求更好的自我成长之道:怎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优秀的;教师的价值如何衡量。
报告都很精彩,个个都是成功的案例,然而听得越多,自我的迷失愈发严重。我想,人与人是不同的,用的方法、走的路不同,甚至要到达的终点也不尽相同。教育是孤独者的事业,我需要内心的力量,点燃“心灯”,才能勇敢前行。
感谢2013、2014年暑期的“历练”,它让我看到“自我”,一个欲求不断的渺小的我。曾经取得的种种教学成绩,种类繁复的荣誉,任何外在的形式都不能证明我的能力、我的价值。
能力、价值,一切由自我衡量。只有学会悦纳自己、丰富自己、成全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始终饱满、温润、宁静、敞开,始终保持精神的愉悦、智慧的明亮,始终保持教书的睿智、育人的清醒,这既是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对自己的修炼与提升。
我们唯有用万劫不灭的心灯,才能照亮自己,温暖自己,也照亮和温暖每个经过我们身边的人……
心灯,未被点燃
《我们都是燃灯人》写道: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点燃心灯。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灯,必须靠教师的心灵之灯,必须先点亮教师的心灯。
拿起书,翻开阅读,映入眼帘的自序《我们都是燃灯人》,深深地撼动了我的内心。“茹素”这个小尼姑,穷其一生去参悟祛除私念之法,找寻师傅口中的那盏“灯”。
故事末尾写道,“只有抛弃身外之灯,点一盏心灯,才能真正照亮自己”。忽然觉得自己就像那个“茹素”,世间又有何其多的“茹素”,我们在生存的同时,试图找寻让自己内心“自在、解脱”的方法。只是“茹素”在圆寂前夕,参透了;而我只能纠缠在繁杂、混乱的心迹里,挣扎着往前行进。心灯未被点燃,承受着生活的种种修炼,朝着“幸福”的方向,踽踽前行。
完美,原是陷阱
《完美是完美的陷阱》写道: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原本就是不完美的,我们所置身的社会,从来就没有完美过。而追求完美,正好成了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动力。但是,绝对的完美,却是一个漂亮的陷阱。
2013、2014年的暑期,于我来说,充满了“痛苦”。原本的假期,可以享受自在的旅行、风一般的自由。然而一个高级职称的说课任务,把自己折磨得够呛。从不怀疑自己业务的能力,但是2013年说课失败的结局,着实如重拳般地打倒了我。
不是偷懒没准备,也坐了下来好好研究了课文,好好准备了一些说课稿,但是结果完全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当清晰的“D”字出现在电脑页面上时,内心瞬间冰凉,跌入谷底的糟糕心情,把自己卷入了无尽的痛苦中。此后的数日,夜深人静时,眼泪会满溢,在苦痛的煎熬中,我无法停止反省失败的真实原因。
准备高级的各种材料,过程是繁杂、艰辛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愿走上这条折磨人的路。但是,当人的内心滋生出一个欲望,它就像一个诱惑,引你“急着”不断伸手获取,占为己有。而这一路,前半程我走得太顺了,当最后一关横在眼前时,我抬头望见了前方的终点,那一抹胜利的曙光照得我满心荡漾。漂亮的完美一仗,即将上演。
我“急”不可耐,准备说课稿时,只是挑了些自己喜欢、擅长的文章,做了自认为“十足”的准备,胸有成竹地走进说课现场。可是命运捉弄人,抽签得到的说课题目完全不在我的准备范围。那时的内心突然间失衡了,一股抗拒的力量充斥了我的全身。1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莫名过去,带着这份抗拒,我遇上了理论建树极高的主考官。他挑剔我的论文理论支撑不够,我以一线老师擅长实践来辩驳。那一刻的我,浑身像长了刺一般,抵抗、辩驳。我只想证明我也是实干家。更重要的是,潜伏在内心的欲望,在即将到手的成功面前,暴露无疑。结果可想而知,我的不谦虚,不聆听,只能让我失魂落魄般走出考场。
那段失败的记忆,我刻意地回避,选择性遗忘。自小追求完美的“我”,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结局。我排斥身边好友的安慰、开导,听不进最亲近的人的点滴关心。在“完美”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退步,亦是成长
《退步原来是向前》写道:日本近代剑道大师宫本武藏对其高足柳生如是说,如果你的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成功”二字,哪里还能看得清自己?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不断反省自己!
时间在走,日子在过,苦痛渐渐淡忘。2014年的暑期来临,说课这道坎再次摆在了眼前。我没了当初的勇气,却也除去了身上的锐气。依旧埋头的准备,当一篇篇熟悉的课文出现在眼前时,我低下了头,沉浸书海,一次次认真研究,一次次努力创写授课思路。说课稿的日渐清晰,让平静取代了急躁,我的内心悄然发生了变化。我分明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知识的沉淀。许多平时教学中来不及深思的问题,这一刻,我有了充分的反思;许多生疏的教学理论知识,此刻,也能轻松驾驭运用。
再次走进说课现场时,没了去年的忐忑不安,除了沉浸于表达自己的说课想法,我更用心聆听了专家对我论文不足的种种意见。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知道,无论这次的结果是成或败,我都能接受它,因为我清楚地见证到了内心的成长。
2014年的说课,最终以“B”而告终。当电脑屏幕显示时,我显得异常平静,平静得都没把成绩告诉那些关心我的朋友们。朋友们猜疑我是不满意这个成绩,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这是我目前能获得的最佳成绩,因为我的水平就在那。
迈过这个坎,回看走来的路,其实,它真没当初想象的那么难。然而,最后关头,我却走得那么累。我把课文当成对手,把论文当成对手,更把专家当成对手,却不知真正的对手只有一个,他一直在我心里,如影随形。他就是我自己。
我是败给了自己的心态,换句话说,我是败给了自己。
禅宗认为,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佛性,只要向内参省,明心见性,就会自在圆满;而向外求索,挂碍愈多,便愈难证悟。
说课,答辩,原本是个很有意义的过程,可是我对结果的私念、欲望,让我迷失了自我。我试图通过求得的成绩,“急着”证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价值,然而“挂碍愈多,便愈难证悟”。
燃灯,勇敢前行
《教育就是一场“修行”》写道:修行,就是让一个人不断地增长智慧和善心,不断成为更好的人,并因此有更美好的人生。对教师而言,这种修行,除技术和能力层面外,还包括生命状态和精神境界,通过“修正行止”,完成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丰富。
教学生涯中,我倦怠过,迷茫过。开学的师德培训,校内数位优秀教师和外请的区级名师轮番演讲,我都认真聆听。听的目的在于寻找差距,更是为了寻求更好的自我成长之道:怎样的教师才是成功的、优秀的;教师的价值如何衡量。
报告都很精彩,个个都是成功的案例,然而听得越多,自我的迷失愈发严重。我想,人与人是不同的,用的方法、走的路不同,甚至要到达的终点也不尽相同。教育是孤独者的事业,我需要内心的力量,点燃“心灯”,才能勇敢前行。
感谢2013、2014年暑期的“历练”,它让我看到“自我”,一个欲求不断的渺小的我。曾经取得的种种教学成绩,种类繁复的荣誉,任何外在的形式都不能证明我的能力、我的价值。
能力、价值,一切由自我衡量。只有学会悦纳自己、丰富自己、成全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始终饱满、温润、宁静、敞开,始终保持精神的愉悦、智慧的明亮,始终保持教书的睿智、育人的清醒,这既是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也是对自己的修炼与提升。
我们唯有用万劫不灭的心灯,才能照亮自己,温暖自己,也照亮和温暖每个经过我们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