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常遭遇这样的困惑:想放手让学生去自悟自得,运用学习方法,可是学生的语文自读能力跟不上来怎么办?他们体会不到那么深怎么办?教师是否可以就此停步,浅尝辄止呢?有些老师心有不甘,就在一些局部教学时推进一点,深入一点,精细一点,可是又怕一不小心又掉入“精读”的窠臼。
不同的文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了老师的出手时机和帮扶力度,决定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略”的程度和“精”的比重。真正要把一篇课文上成略读课,不是技巧模式上的统一,首先应该是观念标准上的统一。
依笔者理解,“向度”指的就是事物慢慢趋向与靠近的方向,可以用以下四个“向度”成为“略”读教学的操作上的衡量标尺。
一、学习过程是否由“引导”转向“自主”
精读课中,“导”味浓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流水无痕;教学细节生动丰满,彼此照应,细致入微;师与生、生与生展开深入对话,在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有些优秀教师精读课的文字实录简直无异于一篇精美的文章,期间,老师们提出一个大的问题后,往往将其细化为一系列小问题,以便把学生引向深入。这固然是好的课,但不是好的略读课,因为它有悖略读课的性质,没有充分体现略读课学生应有的独立性。而略读课文的特点决定了略读教学是半扶半放,形象地说就是“伫立学生旁边看着他们走路”,或者借用一句名言:“我不会站在你的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会站在你的后面,因为我想推动你;我也会站在你的左右,因为我想与你携手同行。”可见,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读书、思考和练习的时空,但又是教师适度指导下的自我实践,而不是完全、彻底的自学。
《乌塔》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本课教学,笔者以“事例提炼”体验成长经历,用语言转述为重点,处处体现出略读课“独立自主”的特性。
板块之一:整体感知内容,聚焦“震惊”
说说课文大意。再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也特别让你震惊?
板块之二:围绕“震惊”,转述文本语言
(1)不仅仅是我们,我相信你们的父母听了这些事,也会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请你就这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向你们的父母说一说,特别要注意说出令人震惊的地方。
(2)如果你也向父母提出独自外出,父母一定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会有哪些?请你将理由说清楚,突出重点。在学生阐述理由时,注意把课文语句变成说服家长的语句。
板块之三:拓展“震惊”,升华情感主题
补充课外读物《夏令营的较量》(节选),学习阅读与表达的结合,主要是以文中中日小朋友为例证,说服家长,再齐读诗歌《请求》,升华情感:妈妈,请放开你/春天一样温暖的手/……
二、任务内容是否由“铺展”转向“整合”
打造学习任务其实就是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略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合乎略读课之“体”——与一课时的教学时间相匹配,依据单元的主题、课文的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等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重组,以构成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学任务的形成也必须上引下连,尤其要充分灵活利用插图、小泡泡、连接语等文本信息。
曾经听过《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的教学,老师富有才气,开始学习生字、词语。对课文中的内容难以割舍,不管是峡谷地位、自然景色还是生物景观,都抓住词语细品朗读,如对“504千米”“2268米”“6009米”等数字,对“郁郁苍苍”“帘帘飞瀑”“滔滔洪水”等细品想象,结果,一课时只完成了一半教学任务。
另一个老师对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进行二度开发,把目标锁定在“默读,想象画面”和“用自己的话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想象画面时又可以结合前文《观潮》作小小的比较,同是自然景观,却有着不同的壮丽。然后,把课文读“溜”,最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尝试做一做小导游,如此,便大大简化了教学流程,成为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场、习得所。
取舍略读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要考虑下面的因素:一是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确定取舍;二是从体现教材编排意图的“阅读提示”确定取舍;三是以单元训练重点,明确课文在单元里的定位和任务;四是以学生的学习实际、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情感张度为依据。从这几个方面量“体”裁“衣”,确定略读教学要达到的“标高”位置。
三、方法形式是否由“统一”走向“多元”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略读课教学可以借用多种形式与方法,例如图表式、填空式、简答式、采访式,或者制作档案卡、举行辩论会、编排课本剧、当导游解说、制作风光片、阅读推介会等等语文实践活动。
例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重点部分时,笔者在读懂课文板块中,以任务驱动,请学生领略奇迹风采,为秦兵马俑制作一份《世界遗产基本档案》(见下表)。
■
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档案卡,让学生运用跳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了全文。
其中,特别是阅读推介会,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略读课文往往是名家名著的节选,文质兼美,内容迷人,学生往往有着一览全貌的阅读期待。教师可以通过选文片断的学习,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全著和全集,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全著、全集的欲望和兴趣。
四、经验方式是否由“累积”走向“迁移”
略读课的方法指导主要不是传授新方法,而是“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在精读课中学生会获得哪些经验?快速浏览,捕捉主要信息;在文中勾画、批注,写上感受、体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含义;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等等。精读课中经常采用的这些做法,略读课大多可以采用。
总之,实现言语的运用,要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迁移点,要善于创设迁移的情境。生搬硬套、按部就班地学习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责任编辑:符 洁)
不同的文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决定了老师的出手时机和帮扶力度,决定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略”的程度和“精”的比重。真正要把一篇课文上成略读课,不是技巧模式上的统一,首先应该是观念标准上的统一。
依笔者理解,“向度”指的就是事物慢慢趋向与靠近的方向,可以用以下四个“向度”成为“略”读教学的操作上的衡量标尺。
一、学习过程是否由“引导”转向“自主”
精读课中,“导”味浓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流水无痕;教学细节生动丰满,彼此照应,细致入微;师与生、生与生展开深入对话,在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有些优秀教师精读课的文字实录简直无异于一篇精美的文章,期间,老师们提出一个大的问题后,往往将其细化为一系列小问题,以便把学生引向深入。这固然是好的课,但不是好的略读课,因为它有悖略读课的性质,没有充分体现略读课学生应有的独立性。而略读课文的特点决定了略读教学是半扶半放,形象地说就是“伫立学生旁边看着他们走路”,或者借用一句名言:“我不会站在你的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会站在你的后面,因为我想推动你;我也会站在你的左右,因为我想与你携手同行。”可见,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读书、思考和练习的时空,但又是教师适度指导下的自我实践,而不是完全、彻底的自学。
《乌塔》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本课教学,笔者以“事例提炼”体验成长经历,用语言转述为重点,处处体现出略读课“独立自主”的特性。
板块之一:整体感知内容,聚焦“震惊”
说说课文大意。再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也特别让你震惊?
板块之二:围绕“震惊”,转述文本语言
(1)不仅仅是我们,我相信你们的父母听了这些事,也会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请你就这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向你们的父母说一说,特别要注意说出令人震惊的地方。
(2)如果你也向父母提出独自外出,父母一定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会有哪些?请你将理由说清楚,突出重点。在学生阐述理由时,注意把课文语句变成说服家长的语句。
板块之三:拓展“震惊”,升华情感主题
补充课外读物《夏令营的较量》(节选),学习阅读与表达的结合,主要是以文中中日小朋友为例证,说服家长,再齐读诗歌《请求》,升华情感:妈妈,请放开你/春天一样温暖的手/……
二、任务内容是否由“铺展”转向“整合”
打造学习任务其实就是选择、组织教学内容。略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合乎略读课之“体”——与一课时的教学时间相匹配,依据单元的主题、课文的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等对课文内容进行取舍、重组,以构成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学任务的形成也必须上引下连,尤其要充分灵活利用插图、小泡泡、连接语等文本信息。
曾经听过《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的教学,老师富有才气,开始学习生字、词语。对课文中的内容难以割舍,不管是峡谷地位、自然景色还是生物景观,都抓住词语细品朗读,如对“504千米”“2268米”“6009米”等数字,对“郁郁苍苍”“帘帘飞瀑”“滔滔洪水”等细品想象,结果,一课时只完成了一半教学任务。
另一个老师对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进行二度开发,把目标锁定在“默读,想象画面”和“用自己的话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上,想象画面时又可以结合前文《观潮》作小小的比较,同是自然景观,却有着不同的壮丽。然后,把课文读“溜”,最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尝试做一做小导游,如此,便大大简化了教学流程,成为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场、习得所。
取舍略读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要考虑下面的因素:一是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要求确定取舍;二是从体现教材编排意图的“阅读提示”确定取舍;三是以单元训练重点,明确课文在单元里的定位和任务;四是以学生的学习实际、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情感张度为依据。从这几个方面量“体”裁“衣”,确定略读教学要达到的“标高”位置。
三、方法形式是否由“统一”走向“多元”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略读课教学可以借用多种形式与方法,例如图表式、填空式、简答式、采访式,或者制作档案卡、举行辩论会、编排课本剧、当导游解说、制作风光片、阅读推介会等等语文实践活动。
例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重点部分时,笔者在读懂课文板块中,以任务驱动,请学生领略奇迹风采,为秦兵马俑制作一份《世界遗产基本档案》(见下表)。
■
引领学生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再通过制作档案卡,让学生运用跳读、选读等略读方法读懂了全文。
其中,特别是阅读推介会,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略读课文往往是名家名著的节选,文质兼美,内容迷人,学生往往有着一览全貌的阅读期待。教师可以通过选文片断的学习,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全著和全集,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全著、全集的欲望和兴趣。
四、经验方式是否由“累积”走向“迁移”
略读课的方法指导主要不是传授新方法,而是“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在精读课中学生会获得哪些经验?快速浏览,捕捉主要信息;在文中勾画、批注,写上感受、体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含义;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等等。精读课中经常采用的这些做法,略读课大多可以采用。
总之,实现言语的运用,要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迁移点,要善于创设迁移的情境。生搬硬套、按部就班地学习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倦,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