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活动、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创设 平等和谐 学习氛围 合作 探究 拓展
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非常重视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倡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掌握探究的方式。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能够较为圆满地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地创设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思维自由地驰骋,敢于质疑敢于问难,在质疑问难与协商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养成积极创新的精神。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比如教学必修1第一课《集合与函数概念》时,先让学生充分的预习,并且要在课堂上提出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这是高中的第一课,这一课上得好也就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可以质疑问难,提出自己所不理解的内容;有时甚至可以是自己理解了,提出来考考老师,看看老师会不会被问倒。虽然,这节课上学生问的问题不是特别难,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够获得答案,但是,作为教师也应呵护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因为唯有质疑才能有创新。
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把言说权下放给学生。数学课堂很容易成为填鸭式的课堂,教师总是会低估学生的能力,从而把数学课上成教师的一言堂。有的教师可能会辩驳:“没有呀,我都有让学生发言啊!”但是,要想想学生的这种发言是不是在教师的提问下产生的。纵观数学课堂,大多是一问一答的课堂,没有太多的创新,太多的思考在里头。因此,数学老师一定要谨记的是:在课堂上充分信任学生,把言说权利交给学生。
数学老师做到以上两点,那么数学课堂就会是一个积极的课堂,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属于青春、属于学生的真正的课堂。
二、巧用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在国外的教育中非常重视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力。心理学家已经证实了:同龄之间的交流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同龄的教育是最有力度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倡导让学生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计算,而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计算过程以及等差数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然,教师在要他们探究过程中适时地给予点拨。古人曾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的引导应正确而有效。在经过十分钟左右的探究之后,学生获得了最终的结果,体会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倒序求和以及配对的思想。在这个过程,学生和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强烈的碰撞,在自由的探讨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与提升,感悟了类比、转化的思想,获得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包融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思想与思想相互碰撞、交融,最后在积极探究中快乐而轻松地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经历探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注重课后拓展探究体验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一样的时间。不同的是,每个人对时间的分配是不一样的,因此有了不同的命运。对于学习也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只有45分钟的课堂时间,但是在这45分钟之后又怎么利用时间,又做了什么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45分钟的课堂后应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拓展探究,从而体验数学的精深奥妙之处。
例如,可以布置学生这样的作业: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一下,假如你要购买一套商品房,你应该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选择一套从地理环境、户型、光线都良好的房子。这样的作业,学生首先就会想我应用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我想到运用的数学原理后,我还应如何计算,如何选择。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但是从这样的设题中,可以促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作业是设计业可以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起来。可以把全班分成四小组,每个小组自己定个数学课题,然后分组进行研究。当然,这种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一个学期做一份也就够了,目的也就在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笔者所教学班级的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零花钱中的数学问题”、“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等课题。在完成课题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数学思维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课堂45分钟内很难给予的。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时,探究式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具备深厚的数学专业素养,才能在探究式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 创设 平等和谐 学习氛围 合作 探究 拓展
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非常重视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本人倡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掌握探究的方式。这不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对独立地完成,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能够较为圆满地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地创设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思维自由地驰骋,敢于质疑敢于问难,在质疑问难与协商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养成积极创新的精神。
首先,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比如教学必修1第一课《集合与函数概念》时,先让学生充分的预习,并且要在课堂上提出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这是高中的第一课,这一课上得好也就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可以质疑问难,提出自己所不理解的内容;有时甚至可以是自己理解了,提出来考考老师,看看老师会不会被问倒。虽然,这节课上学生问的问题不是特别难,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够获得答案,但是,作为教师也应呵护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因为唯有质疑才能有创新。
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把言说权下放给学生。数学课堂很容易成为填鸭式的课堂,教师总是会低估学生的能力,从而把数学课上成教师的一言堂。有的教师可能会辩驳:“没有呀,我都有让学生发言啊!”但是,要想想学生的这种发言是不是在教师的提问下产生的。纵观数学课堂,大多是一问一答的课堂,没有太多的创新,太多的思考在里头。因此,数学老师一定要谨记的是:在课堂上充分信任学生,把言说权利交给学生。
数学老师做到以上两点,那么数学课堂就会是一个积极的课堂,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属于青春、属于学生的真正的课堂。
二、巧用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在国外的教育中非常重视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力。心理学家已经证实了:同龄之间的交流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同龄的教育是最有力度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倡导让学生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计算,而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计算过程以及等差数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然,教师在要他们探究过程中适时地给予点拨。古人曾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的引导应正确而有效。在经过十分钟左右的探究之后,学生获得了最终的结果,体会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倒序求和以及配对的思想。在这个过程,学生和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强烈的碰撞,在自由的探讨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与提升,感悟了类比、转化的思想,获得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包融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思想与思想相互碰撞、交融,最后在积极探究中快乐而轻松地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经历探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注重课后拓展探究体验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一样的时间。不同的是,每个人对时间的分配是不一样的,因此有了不同的命运。对于学习也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只有45分钟的课堂时间,但是在这45分钟之后又怎么利用时间,又做了什么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在45分钟的课堂后应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拓展探究,从而体验数学的精深奥妙之处。
例如,可以布置学生这样的作业: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一下,假如你要购买一套商品房,你应该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选择一套从地理环境、户型、光线都良好的房子。这样的作业,学生首先就会想我应用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我想到运用的数学原理后,我还应如何计算,如何选择。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但是从这样的设题中,可以促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作业是设计业可以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起来。可以把全班分成四小组,每个小组自己定个数学课题,然后分组进行研究。当然,这种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一个学期做一份也就够了,目的也就在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笔者所教学班级的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零花钱中的数学问题”、“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等课题。在完成课题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数学思维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课堂45分钟内很难给予的。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时,探究式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具备深厚的数学专业素养,才能在探究式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