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矢量潜标阵列是重要的反潜警戒声纳系统,其目标精确定位能力能够为反潜警戒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对此,以几何精度稀释(geometrical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为定位系统性能评价指标,推导了多阵元情况下基于到达方向定位(direction of arrival,DOA)及基于到达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的GDOP表达式,并仿真比较了不同阵元数量对定位性能的影响,不同布站几何的阵列半径敏感度、测量误差敏感度、站址误差敏感度和有效
【机 构】
:
海军潜艇学院航海观通系,山东青岛266000;中国人民解放军91154部队,海南三亚572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矢量潜标阵列是重要的反潜警戒声纳系统,其目标精确定位能力能够为反潜警戒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对此,以几何精度稀释(geometrical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为定位系统性能评价指标,推导了多阵元情况下基于到达方向定位(direction of arrival,DOA)及基于到达时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的GDOP表达式,并仿真比较了不同阵元数量对定位性能的影响,不同布站几何的阵列半径敏感度、测量误差敏感度、站址误差敏感度和有效作用范围等.结合潜标阵列实际应用环境,通过仿真结果对比可以发现,四元Y型阵是基于GDOP衡量标准的矢量潜标阵列的最优布站.
其他文献
在采用低散射金属支架的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测量中,被测目标与低散射金属支架之间的耦合散射效应是影响测量数据不确定度的重要因素.以RCS测试中常用的短粗圆柱定标体和飞翼外形隐身飞机模型为被测目标,重点研究目标与金属支架间的表面波型与多次反射型两种主要耦合散射机理.采用一维高分辨距离像、时频分析、二维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等技术,分析了被测目标与金属支架之间不同类型耦合散射的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消除方法.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为进一步优化散射中心参数化模型建模方法,本文从目标的几何模型出发,对复杂目标结构按几何面进行分区编号后,进行散射中心模型的正向自动化建模.自动化方法主要实现了模型长度、位置等参数的自动推算.该方法实现了对目标散射来源、散射机理和散射中心模型参数的全自动判定,提高了建模效率.首先对几何模型部件分解,然后采用射线追踪与分集技术,将目标散射场依照精度要求简化为部分射线贡献叠加,并研究了散射中心模型参数的自动推算.最后本文计算了一系列散射中心参数化模型,并与可靠数据对比,验证了本文自动化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针对玛湖致密砾岩储层采用的水平井+体积压裂衰竭开发,产量递减快的问题,分别在室内和现场开展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研究.室内实验通过气驱相态、混相能力、驱油效果等方法评价了 M区块的提高采收率潜力.实验结果表明,氮气在原油中溶解度小,驱油机理主要依靠自身的膨胀性驱油,且氮气的最小混相压力62.3 MPa,目前M区块很难达到混相驱.现场在玛湖油田M区块选择一个1注5采的井组开展注氮气先导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井评价了产油量、油压、气油比、氮气浓度等4个参数指标的见效特征;井组分析了注气前和注气过程中产量的变
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耗日渐增加,作为非常规能源之一的油页岩是重要的接替资源.中国油页岩资源量丰富,居世界第四位.原位转化技术作为油页岩开采的主流技术,利用热解反应建立渗流通道,开采页岩油气.基于热解反应阶段、干酪根热解、矿物成分影响与热解协同孔隙结构演化等4个方面对原位转化过程中的热解反应特征进行研究综述:(1)热解反应各个阶段下的热物理演化与热化学反应;(2)干酪根热解的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3)无机矿物分解对热解反应的促进与抑制作用;(4)热解反应协同孔隙结构演化的机理及其对微裂缝扩展的促进作用.立足
噪声乘积调制不仅能获得雷达处理增益,还能自动瞄准信号频率,被广泛应用于目标突防等重要作战场景.借鉴其基本原理,提出了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乘积调制灵巧干扰方法,在不改变截获信号调制流程的基础上,仅通过线下模板设计,即可灵活选择压制或欺骗的不同干扰效果.首先建立了干扰信号模型,推导分析了其成像结果,继而详细阐述了调制模板的生成方法;最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干扰的性能情况.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干扰方法能仅通过设计不同的调制模板即可实现场景压制或虚假目标欺骗,干
液氮压裂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无水压裂技术,可为非常规油气水力压裂所面临的耗水量巨大、储层伤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低温致裂岩石是液氮高效改造储层的基础和关键.基于作者前期在液氮压裂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针对液氮低温致裂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地阐述了液氮超低温作用下岩石物理及力学特性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液氮低温致裂效果的关键因素及主要机制,从矿物学角度揭示了岩石损伤破裂的微观模式和特征,剖析了液氮对于不同岩性类型、不同原生孔隙结构、不同储层原位状态(高温/饱水)岩石的适用性.本研究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
针对基于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的建筑物目标检测算法对于小型建筑物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sk-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region convoluional neural networks, Mask-RCNN)模型的小目标检测算法模型。该模型对Mask-RCNN模型中的特征提取网络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带有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组卷积神经网络,有效解决了小目标有用特征较少且易被背景特征和噪
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技术假设目标回波是由各向同性的点散射模型的相干叠加形成,在大转角成像时不再适用.且各向同性的散射模型忽略了 目标同一结构像素间的相关性,容易导致结构不连续,给后续目标识别带来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散射中心模型的SAR成像算法,利用不同散射中心表现出的不同特性对其分别进行成像,增强属于同一结构的像素间的相关性,提高SAR图像的可视性.最后,基于仿真和实测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现有算法对比,所提算法的图像
频率捷变技术作为雷达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在电子对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固定载频雷达,脉间捷变频雷达可以自主规避干扰覆盖频段,难以被侦察机截获识别,具有独特的主动波形对抗优势.该文系统地介绍了频率捷变雷达的特点,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频率捷变新体制雷达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脉间频率捷变雷达信号处理、雷达接收机系统实现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频率捷变雷达未来的几个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3~5级海况下X波段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海杂波的仿真和统计建模,首先利用Apel海浪谱模型和Monte Carlo方法仿真不同风速下的大尺寸二维粗糙海面,进而分别利用物理光学模型和弹跳射线法两种高频电磁散射模型考虑海面的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实现大尺寸海面的极化SAR海杂波仿真,并利用X波段地球物理模式函数和岸基实测海杂波对仿真海杂波的精度和统计分布进行验证.基于仿真海杂波数据,利用典型的乘积模型和Mellin类统计量开展海杂波统计建模和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