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简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达到教师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二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
1 更新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贯彻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提高现代公民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不再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工具了;改变现行历史课程传授知识为主的偏差,而要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教育功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更新教学理念是关键。如何更新?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教师演什么角色。传统课是教师不停的讲,学生只是听,这是“填鸭式”,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肯定不适宜。那么一节课由学生说或学生活动,教师充当旁观者,课堂吵闹如市场,这是“放羊式”,也不适宜。课堂上教师演什么角色合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的教学理念更能符合课改提出的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学生思维和创新的启发,是由教师指导完成。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所以说肯定教师主导作用与肯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不矛盾,相反恰恰是互为表理,相得益彰,而不是教师靠边站就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性。教学过程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2 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这里所说的内在素质,我认为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1 首先谈谈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历史老师要向学生讲述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事件的影响等等,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准确的表达,这样有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假设一位教师授课时语言表达不清、逻辑混乱,“壶有倒不出”,这样的课,有效性从何谈起呢?
归纳概括能力也应当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历史知识千头万绪、盘枝错节,怎样才能让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呢?这需要教师具有归纳概括能力,化繁为简。比如掌握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归纳为:称皇帝,集大权;设三公,行郡县;一币制,度量衡;一思想,行焚坑;击匈奴,修长城;攻越族,设三郡。对一个问题的分析也需要归纳概括,并不是答的越长越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容易记,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帮助。
2.2 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讲好课与教师的专业功底分不开。比如说,历史教师要心有全史,要有整体观。历史上的一切人和事都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范文澜在《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告诫学历史的人,不要自己跑到禁闭室中去。举例: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讲春秋战国的文化,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必须抓住春秋战国激烈的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这种社会背景,从生产力的进步、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瓦解等等诸多因素去综合阐述,如果你抛开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孤立地去讲思想文化,学生不会明白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见教师的专业素养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很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像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这句至理名言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终身学习。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才能落到实处。
2.3 谈谈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如何提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3.1 与学生共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师生共同建构。
2.3.2 勇于探索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的理念中提到: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要抱着老观念,要敢于探索。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其中一大变化就是在每一课中穿插了很多文字图片资料和“知识链接”等内容,这些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深化,在帮助我们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上起着很大作用,所以合理利用好这些材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们苦苦追寻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时,不妨多回首,多反思,因为教学在反思中提高;有效性,在反思中显现!
1 更新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贯彻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提高现代公民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不再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工具了;改变现行历史课程传授知识为主的偏差,而要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教育功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更新教学理念是关键。如何更新?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教师演什么角色。传统课是教师不停的讲,学生只是听,这是“填鸭式”,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肯定不适宜。那么一节课由学生说或学生活动,教师充当旁观者,课堂吵闹如市场,这是“放羊式”,也不适宜。课堂上教师演什么角色合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的教学理念更能符合课改提出的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学生思维和创新的启发,是由教师指导完成。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所以说肯定教师主导作用与肯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不矛盾,相反恰恰是互为表理,相得益彰,而不是教师靠边站就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性。教学过程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2 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这里所说的内在素质,我认为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1 首先谈谈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历史老师要向学生讲述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事件的影响等等,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准确的表达,这样有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假设一位教师授课时语言表达不清、逻辑混乱,“壶有倒不出”,这样的课,有效性从何谈起呢?
归纳概括能力也应当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历史知识千头万绪、盘枝错节,怎样才能让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呢?这需要教师具有归纳概括能力,化繁为简。比如掌握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归纳为:称皇帝,集大权;设三公,行郡县;一币制,度量衡;一思想,行焚坑;击匈奴,修长城;攻越族,设三郡。对一个问题的分析也需要归纳概括,并不是答的越长越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容易记,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帮助。
2.2 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讲好课与教师的专业功底分不开。比如说,历史教师要心有全史,要有整体观。历史上的一切人和事都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范文澜在《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告诫学历史的人,不要自己跑到禁闭室中去。举例: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讲春秋战国的文化,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必须抓住春秋战国激烈的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这种社会背景,从生产力的进步、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瓦解等等诸多因素去综合阐述,如果你抛开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孤立地去讲思想文化,学生不会明白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见教师的专业素养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很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像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这句至理名言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终身学习。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才能落到实处。
2.3 谈谈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如何提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3.1 与学生共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师生共同建构。
2.3.2 勇于探索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的理念中提到: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要抱着老观念,要敢于探索。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其中一大变化就是在每一课中穿插了很多文字图片资料和“知识链接”等内容,这些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深化,在帮助我们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上起着很大作用,所以合理利用好这些材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们苦苦追寻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时,不妨多回首,多反思,因为教学在反思中提高;有效性,在反思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