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础能力 减少低级错误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读懂诗词作品。我们在做题时应老老实实去读诗,逐字解说诗句,分析诗中人事,明了诗歌内容,理解诗的大意,准确把握主旨,仔细揣摩技巧,注重基础能力,减少低级失误。
  典 型 例 题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 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 ①云物:云雾。
  (1) 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
  (2) 颔联两句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此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对之作简要分析。
  (3)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错 答 列 举
  第(1)题:
  错答一:云物、曙光、残星、雁、长笛等体现了晚秋凄清、清冷的特点。错答二:残星几点,雁横塞,紫艳半开,鲈鱼正美。错答三:残星、雁横塞、篱菊静。错答四:云物、雁、篱菊、鲈鱼。错答五:紫艳、菊花、荷花。错答六:凄凉、美景中带着点淡淡的忧伤。错答七:凄凉、孤独、惆怅。
  第(2)题:
  错答一:几点残星点缀着空中的孤雁,凄冷地飞过边塞,凄婉的一声长笛声表露了奏乐者的清冷、孤独的思绪,一个“倚”字,则更加衬托了孤独在外之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把人物内心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用得极妙。错答二:前半句写出了大雁南飞,几颗残星挂在天空,写出了凄凉的景象,后半句顺势写出作者一个人孤单地吹着长笛,两句相结合,相互映衬。错答三:先通过残星和雁写出晚秋的凄清和寂静,在此基础上突然的一声长笛声使这氛围更加的凄冷而令人更加伤感,这时作者独倚高楼,思绪飞翔,这一情景交融,更加富有感染力。错答四:语句对仗工整,天空几点残星,突出秋的寂凉,大雁飞到南方去,而作者却只能倚在楼的栏杆上吹着长笛,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凄凉。错答五:运用对偶,用残星和大雁衬托气氛的凄凉。错答六:这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写出了秋的凄凉,用长笛和人倚楼突出美景中的忧伤,同时表现出自己忧伤的情感。错答七:天空中很少的星星及雁字横飞,写了晚秋的孤独、凄凉,诗人由长笛的陪伴,独自一人仰望星空,思念往事。
  第(3)题:
  错答一: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抒发了诗人为事业前程甘愿不回故乡,胸怀大志的高尚节操。错答二:描写,这个时节正是家乡鲈鱼成熟的时候,而作者想着那美味的鲈鱼,偏偏在这异乡,写出了作者的无奈。错答三:借喻,对自己国家的思念。错答四:借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错答五:拟人,抒发了诗人失望的情感。错答六:举例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凋落时忧伤的情感。错答七:打比方,对故人不得归来的思念。
  错 因 分 析
  由于是对新高三的摸底考试,所以诗歌鉴赏的材料便选取了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里的晚唐诗人赵嘏的《长安晚秋》。命题者本以为,该材料来自教材,同学们比较熟悉,要求也较为简单基础,答题可能会轻松些。哪知道,同学们基础薄弱的“底”一下子便被“摸”了出来。这道题的得分整体不高,说明同学们对教材上学过的诗歌在理解上还不到位,不够透彻。
  第(1)题:①审题不清,未能扣住“晚秋”特点,罗列了很多不能体现“晚秋”特点的意象,如云物、残星、长笛、楼、鲈鱼等,核心要点被淹没,答题不精准;②答案不够全面,不少同学忽视“雁”或者“莲”;③答非所问,不少答案专注于对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第(2)题:①只是对诗句进行了简单的翻译,然后分析诗句寄寓的情感,没有对描写特色进行分析;②答案不全面,很少有同学能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两点都提到,并作简要分析的。写到“动静结合”这一点的比较少。也有不少同学只有术语,没有分析;③对描写特色的分析不准确或没有抓住主要特点,出现了如“对偶”“烘托”“情景交融”“由远到近”等术语,甚至出现了“承上启下”;④不少同学受题目的影响,注重分析作者被称为“赵倚楼”的原因。
  第(3)题:①对手法的把握不到位,有不少同学答“引用”“借代”“比喻”“拟人”,甚至有同学答“举例子”“打比方”,也有答“借典”的;②对情感的分析不准确,如“爱国”“壮志未酬”“对秋景的喜爱”“报效国家、不愿回家”等;不少同学对情感的分析不到位,只是简单写了“忧愁”“愁苦”“无奈”等。
  例 题 分 析
  第(1)问体现“晚秋”特点的景物,只要写出雁、菊、莲即可,其他的不给分。
  第(2)问题目要求“结合诗句对之作简要分析”,那么就应该指出诗句特色,并对诗句作简单分析。另外,从写景角度分析的,比如写景角度的高低远近等,不给分。
  第(3)问手法要对,情感的定位要准。只写“愁思”“哀愁”“忧愁”等不具体情感的,给一半分;情感理解错误不给分。
  正 确 答 案
  (1) 归雁、篱菊、渚莲。
  (2) 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视听结合):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3) 用典,羁旅愁思(或羁旅思归、思乡归隐)。
  现 场 练 兵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 “雾中看”笔触细腻含蓄,使读者惊叹于诗人忧思之深及观察力的精湛。请分析它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请简要赏析它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①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②,直觅富民侯。
  【注】 ①季子:此指作者。②莫射南山虎:莫效南山射虎李广,有功难封。
  (1) “汉家组练十万”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上阕前四句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词下阕蕴含的情感较为丰富,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词上下阕分别刻画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作者:还立金,江苏省盐城中学)
其他文献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6页“本期作文”。  自我检测  你如何审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如何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刊
一、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然南北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 于 清 绮 河 朔 词 义 贞 刚 重 乎 气 质 气 质 则 理 胜 其 词 清 绮 则 文 过 其 意 理 深 者 便 于 时 用 文 华 者 宜 于 咏 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舍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隋书文学传序》)  1. 用斜线“/“給文中画线的句子断
期刊
限时:45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赡养/禅让 吝啬/苦涩 莘莘学子/歆羡  B. 孝悌/倜傥 栅栏/咋舌 引吭高歌/亢奋  C. 伺候/瑕疵 叱咤/诧异 笔耕不辍/啜泣  D. 烙印/落枕 签字/悭吝 假日经济/稼穑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门扉/绯闻 蛊惑/鼓动 吞咽/呜咽  B. 搓手/蹉跎 复辟/辟
期刊
面面平行的性质和面面垂直的性质,是高考中立体几何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能够充分理解这些性质的基础上,关键是要做到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       类型一: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例1】 如图,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H分别是B1C1、C1D1、BC的中点.  (1) 求证:平面CMN∥平面HB1D1;  (2) 若平面HB1
期刊
【失分原因】    表达语言一般,词汇贫乏,平庸者众,醒目者寡,显得语气平淡,如开水一杯。      【原作亮相】  心灵的答案    百花盛开的春天、火热奔放的夏天、肃杀的秋天、寒冷的冬天,你喜欢哪一个?柔情的西子湖、粗犷的戈壁滩,你更向往哪一个?富足有余的生活、清贫艰苦的日子,你挑选哪一个?……你也许左右为难,或者坚定选择,这都是你可能做出的答案。  现在,一张志愿表摆在我的面前,使我左右
期刊
【考点分析】  该考点要求能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求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知识汇总】  翻译,是以全面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的,高考试卷要求直译,也就是要求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同时,还要把握重点句式特点和特殊语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苦难的精神价值  周国平  对生命意义的寻找是人的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
期刊
【考点分析】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次为C级。文章是信息的载体,因而读文章就应弄清文章中的信息。所谓“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即通读全文,找出基本信息,与题干中的内容相对照,比较出是否与所要求的题旨相吻合,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知识汇总】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①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②体现人物主张的信息;
期刊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6页“本期作文”。  例文  醒醒吧,悲悯之心  范莹莹  是否,你曾侧目那些因上帝的疏忽而降落人间的残疾的人们?  是否,你曾避开那些肤色黝黑干涸如枯叶的老土的农民们?  是否,你曾嘲笑那些无知无趣无童年的山沟里的孩子们?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醒醒吧!悲悯之心!  悲悯是一种抑郁的感动。不管是在微笑中流下泪来,还是在流泪时又笑出声来,你的心里一定会盛满柔情,载满
期刊
经 典 例 题  例1 (2009年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阅读《诗经·王风·采葛》,回答问题。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题目 有人把这首诗的写作意图表达为躲避谗言,你认为这种观点合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整首诗的大致意思如下: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