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春色

来源 :江西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bao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暮春三月,大江南北生机勃发,大地绿了,绿之如蓝;枝头红了,红之似火;菜花黄了,黄之若金。
  在这如诗如歌的季节,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游人如织。他们沐浴着阳光,欣赏着白墙黛瓦和金黄菜花构成的徽风赣韵和如画田园。而其中的摄影家,在欣赏的同时,还有着别样的向往与动机。他们在“秀水青山金花”之间,手握相机,乐行于田间与村坊,寻找着春天的婺源之韵,并透过镜头抒发自己对婺源的独特领悟。
  赞 婺 源
  粉壁黛瓦马头墙,秀水青山金花①黄。
  人文荟萃逸古韵,贤达故里②飘书香。
  昔日徽商③闯四海,今朝旅友聚八方。
  疾步小康农家乐,最美乡村神州扬。
  -延春作于2015年4月
  ①金花,即油菜花。
  ②贤达故里,在历史上,婺源人才辈出,如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清末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婺源还有“进士县”的美称,据统计,自科举制确立以来,先后出过700多名进士,在全国位居前列。
  ③徽商,古代徽州籍商人的总称。徽州自古就有“经商服贾”的传统,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之一。鼎盛时期,徽商足迹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声名远播。由于婺源县历史上长期隶属徽州府,所以婺源的商人也被称为徽商。
  本刊这期刊选的照片,是摄影人延春在婺源江岭、篁岭、浙源等地拍摄的一组以油菜花为主题的艺术片。在这些作品中,摄影家用镜头抒发情感,阐述自己对真、善和美的理解,并向我们传递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和心灵的美。
  假如,将色彩与人的情绪一一对应的话,柠檬黄应该是最富喜悦之情的色彩了。我们首先欣赏的是《江岭·精心遥控》。大片油菜花既是前景、又是背景,远近高低错落有致,浓墨重彩地铺陈于田野,游客们完全被这喜悦之色拥抱入怀,远处连绵起伏的隐隐青山以及似有若无的潺潺绿水,展示了油菜花海的绚烂旖旎和生态田园的乡村之美。图片中有的游客雀跃欢歌,有的正遥控着先进的四轴飞行器进行航拍,要把婺源的油菜花盛况完整地带回去。在光的合理运用下,显得是那样鲜活和亮丽。作者仿佛是用镜头为这一主题赋诗——婺源春游的组诗。与之相应的同类作品《江岭春游》、《金色婺源》和《篁岭·烟雨观花》,都是深刻地烙印着这一主题的佳作。
  婺源之美,还在于人文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摄影家当然不会错过捕捉这样的画面。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金黄灿烂的油菜花海和丛丛新绿的江南春天的和谐统一,在《江岭·花中村》、《篁岭·徽式建筑》、《金色山乡》和《烟雨山庄》等作品里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画面中静谧的秀色和古意盎然的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相映成趣,色彩明快协调,尤其是烟雨来临之时,隐隐约约的秀美,更显江南古村的细润清秀,渲染出深深浅浅的丰富和人杰地灵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古村的美,还在于其中生活着的人们。作品《篁岭·晒》、《篁岭古村》和《浙源虹关古村》等,为人、为生活留有的相当空位,人居、人食、人为的元素被恰到好处地镶嵌其间。画面中淡定洗衣的妇女、安静择着红辣椒的大妈以及赶着耕牛归家的老农,细致到位,动静结合,显示出了古村生活的不慌不忙,远离了都市的喧嚣。这种恬淡,是现在城市缺失的情怀,是当下社会难得的诗意。此中真义,画中可寻。
  摄影只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给人们提供摄影家观察事物的角度、引起回忆的瞬间。欣赏摄影作品,也像一次旅行。欣赏自然,欣赏他人,却感悟自己。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时代文明的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装饰的审美依旧是欣赏紫砂壶的重要特征。伴随着传统文化与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冲突与交融,装饰只有适应时代风尚和审美心理,其发展才能呈现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灵芝供春壶;审美心理;紫砂壶;时代风尚  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长期流传着一位开创性的人物——供春,供春是第一位由于做紫砂壶而出名的人。《陶庵梦忆》中记载:“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与文人结缘,与文化联姻。中国人普遍喜欢喝茶养生、玩壶养性,此间经历了明、清时期数百年的繁荣和兴旺后,直到今天,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纵观宜兴紫砂壶艺术园林,它承载着厚重的中华古老文明,跳跃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脉动,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大多数的紫砂壶器鲜明地烙上时代的印记,彰显着地域的特色,表达着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 天下风云壶;紫砂;美好心愿  新的观念思想以及外
期刊
中国文化气象万千,丰沛的底蕴,是渗透在数千年历史文明发展长河中的耀眼之光,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贯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后转化为一种精辟的素材,构筑起博大精深的人文气象。紫砂壶便是中国文化的优秀载体之一,自古至今,它所搭建起的人文气象是十分丰厚的,也因此得到了世人的高度关注与认同。一把壶,因茶而生,除了那与生俱来的茗饮功能外,它的艺术美感、创意个性、文化内涵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把紫砂壶“汉韵”便
期刊
紫砂壶艺是中国工艺美术陶瓷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一则源于其变化无穷、天马行空的造型,二则便是其扣人心弦的意境之美。紫砂壶的意境归结到底是一种文化的淬炼,它将中华传统文化中诸如诗歌、书画、民俗等各类博大精深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融于一壶之中,而后整体演绎出独特的意境风格,令世人亲睐不已,尤其是文人雅士,无不对其钟爱有佳。赏析或感受一把壶的意境之美,其实是一种心与心接近艺术的过程,壶是有生命力的个体,每一把壶
期刊
宜兴紫砂壶自诞生之日起便与艺术结缘、与文化联姻、与大自然相得益彰,人们品茶、赏壶、养性,并从一把把简洁的紫砂壶中获取心灵的共鸣与感触。历经了五百余年的传承发展、改进创新的紫砂壶,时至今日依然备受世人钟爱,其功能效用突出、造型千变万化、内涵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的美学特质和人文价值。  任何一门艺术的形成都依赖于自然生活的熏陶,即先将其中的素材挖掘出来,再转换为生动的艺术语言,紫砂壶的成型、成品并非一蹴
期刊
陶艺孕育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因为文明之初的陶艺直接支撑着原始生活的发展。陶文化的诞生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也是人类对不断改变的审美观念需求的开始。  紫砂之美,对茶人而言是始于根脉、惺惺相惜,是一种关于信仰、文化互补的默契,在泡养之间、在汤色转换之间、在茶香的入喉之间,感悟紫砂与茶那种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  紫砂之美,对于艺人而言,是化泥为壶,是始于境由心生、壶为手生,是一种赋予灵气、表达思想的载体
期刊
“陶都”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紫砂壶更以其独一无二的材质和文化特性成为世界艺林的一朵奇葩。从明代中期至今,紫砂壶已有500余年的发展历史,陶艺名家数不胜数,紫砂精品层出不穷,数百年来一直备受世人推崇。然而,紫砂壶的创作是集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创造,以期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因此,壶艺是一门学问,是制壶人终一生之心血进行探究的内容。  紫砂壶艺之所以长盛不衰,与一代代制壶艺人的努力分不开,被誉
期刊
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传统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与中华茶文化一脉相承,并且经由历代文人墨客的参与和创新,逐渐成为集书画、诗文、金石、篆刻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与文化的互动提升了整体文化价值,时至今日,紫砂壶依然深受世人的亲睐,更转化为一种文化现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此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文化内涵是紫砂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制作者还是收藏者而言,文化内涵都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在紫砂
期刊
相比于其他材质的茶具,紫砂壶具有鲜明的优势,比如泥料优势、造型优势、人文优势等。紫砂壶是用深藏于山腹之中特有的紫、红等紫砂泥加工烧制而成的,紫砂茶具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持久保持茶香浓郁,延缓茶汤的霉败变馊,同时能够使茶汤的保温时间更长,使紫砂壶不易因温差而爆裂。紫砂泥料的可塑性也无限丰富了壶的造型风格,形态不可言说,变幻莫测。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紫砂壶又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博采众长,表现出深厚
期刊
初夏时节,江城武汉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万商辐辏。5月18日至20日,以“开放合作、转型发展、振兴崛起”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北武汉举行。  江西在中博会上主动而为、借梯登高,搭建起全方位的招商推介合作平台,积极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抢抓“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  江西,拿什么吸引世界的目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凸显,正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连接点;资源丰富,正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