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本文通过阐述后浇带施工原理及分类,并根据实践经验分析后浇带施工质量风险,据此提出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供相关施工人员参考。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质量风险、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超长结构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常见,这样的设计固然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但也面临着外部温度变化、自身收缩及沉降不均匀不利影响,很容易产生有害裂缝。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后浇带施工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有效提升建筑施工质量。
1后浇带施工原理及分类
后浇带,指的是按照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墙、梁和板等位置,设置一定宽度的混凝土带暂时不浇筑,预留一定时间后再浇筑。后浇带可以将结构化整为零,也就是将平面布置不规则、高度不同、或受力复杂的结构,暂时分成平面布置简单、高度一致,受力简单的几个部分,并在后浇带浇筑前基本完成混凝土自身收缩、充分释放温度变化引起结构膨胀收缩变形,以及消除竖向荷载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从而避免了结构产生有害裂缝。而在后浇带浇筑后,结构形成整体,避免过多永久性变形缝。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遵循了“抗放兼备,以放为主”原则,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后浇带设置,根据作用可分为三类:
一是沉降后浇带。对于高低层连体结构,由于上部荷载差异,高低层之间存在沉降差。因此,高低层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消除沉降差异不利影响。
二是收缩后浇带。新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在1至2个月龄期内,混凝土自收缩才基本完成。因此,设置收缩后浇带,用于消除混凝土自收缩不利影响。
三是温度后澆带。当外界温度变化时,混凝土发生膨胀或收缩,导致结构产生有害裂缝。因此,设置温度后浇带,用于消除温度变化不利影响。
2后浇带质量风险分析
从后浇带施工实践来看,后浇带由于设置早封闭晚,中间过程管理不到位,存在较大质量风险,一旦设置和处理不当就会变成薄弱带,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常见的后浇带质量问题有:裂缝、钢筋锈蚀、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固、底部夹渣。
2.1裂缝
后浇带两侧先浇筑成形,结构位置已固定,因此,当后浇带未采用防收缩技术措施时,混凝土硬化产生收缩变形,而两侧结构不能自由移动,导致后浇带结构产生有害裂缝,从表面延伸到结构内部,影响结构抗渗性和耐久性。
2.2钢筋锈蚀
后浇带从留设到最后浇筑完成,时间较长,在此期间,钢筋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当周边防护措施不足,周围积水流入位置相对较低的后浇带内,导致钢筋发生锈蚀。另一方面,由于后浇带钢筋已绑扎完成,施工空间受限,除锈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后浇带钢筋强度低于设计要求,后浇带结构承载力下降,后浇带变成了薄弱带。
2.3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固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时清除后浇带施工缝处表面浮浆、松散石子等,且受到后浇带中已绑扎完成钢筋的阻挡,两侧混凝土表面剔凿困难。因此,新旧混凝土之间结合不牢固,容易形成贯穿性薄弱带,严重影响结构承载力。
2.4底部夹渣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浇筑时,当模板密封不严密,混凝土浆体流入后浇带内,且未能及时发现清除,后浇带底部形成一层硬化的混凝土。同时,由于后浇带长期未封闭,周边杂物与水极易进入后浇带内,后浇带称为藏污纳垢的地方,若后浇带封闭施工前,不能彻底清除,后浇带底部就会形成夹渣缺陷。夹渣缺陷,减少了结构有效截面积,结构承载力降低。
3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后浇带质量问题,经过实践检验,可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3.1后浇带设置
后浇带应设置在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一般设置在次梁跨中三分之一处范围内。根据实践经验,后浇带间距一般应为30m~40m,宽度一般取0.8至1.2m。
对于沉降后浇带,不考虑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水平相对移动,仅考虑竖直方向不均匀沉降,因此钢筋应贯通。
对于收缩和温度后浇带,后浇带两侧结构主要发生水平相对移动,为使两侧结构释放变形和应力,钢筋一般设置为断开。但对于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
3.2后浇带浇筑
为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并提升结构整体性,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相应提高一级,且应为微膨胀或无收缩性,配合比须经过试验确定。
后浇带施工缝周边做好临时保护措施,避免水流、垃圾进入后浇带内部。后浇带浇筑前,剔凿施工缝至密实部位,露出新鲜混凝土面,并清除后浇带内部积水、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须根据设计要求执行,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到高低层沉降差基本完成;对于收缩后浇带,应等到两侧混凝土收缩基本完成;对于温度后浇带,应等到两侧混凝土膨胀或收缩变形基本完成。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段,浇筑前,用水泥净浆将后浇带混凝土侧面刷一遍,然后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以确保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后浇带保温保湿养护至少保持15天,避免后浇带产生收缩裂缝。
4结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将结构暂时化整为零,充分释放施工期间变形,而后浇带浇筑,建筑结构形成整体,避免过多设置永久性变形缝。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须做好质量风险管控,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控制措施应对,避免后浇带形成薄弱带,后浇带设置才能够取得预期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于理想.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2020.01下).
[2]曾凡. 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工艺分析与研究[J]. 砖瓦, 2020年(第8期).
[3]王俊.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36期).
[4]《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编委会. 建筑施工手册[M]. 第五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年.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质量风险、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超高层建筑、超长结构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常见,这样的设计固然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但也面临着外部温度变化、自身收缩及沉降不均匀不利影响,很容易产生有害裂缝。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后浇带施工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有效提升建筑施工质量。
1后浇带施工原理及分类
后浇带,指的是按照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墙、梁和板等位置,设置一定宽度的混凝土带暂时不浇筑,预留一定时间后再浇筑。后浇带可以将结构化整为零,也就是将平面布置不规则、高度不同、或受力复杂的结构,暂时分成平面布置简单、高度一致,受力简单的几个部分,并在后浇带浇筑前基本完成混凝土自身收缩、充分释放温度变化引起结构膨胀收缩变形,以及消除竖向荷载差异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从而避免了结构产生有害裂缝。而在后浇带浇筑后,结构形成整体,避免过多永久性变形缝。因此,后浇带施工技术,遵循了“抗放兼备,以放为主”原则,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后浇带设置,根据作用可分为三类:
一是沉降后浇带。对于高低层连体结构,由于上部荷载差异,高低层之间存在沉降差。因此,高低层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消除沉降差异不利影响。
二是收缩后浇带。新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在1至2个月龄期内,混凝土自收缩才基本完成。因此,设置收缩后浇带,用于消除混凝土自收缩不利影响。
三是温度后澆带。当外界温度变化时,混凝土发生膨胀或收缩,导致结构产生有害裂缝。因此,设置温度后浇带,用于消除温度变化不利影响。
2后浇带质量风险分析
从后浇带施工实践来看,后浇带由于设置早封闭晚,中间过程管理不到位,存在较大质量风险,一旦设置和处理不当就会变成薄弱带,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常见的后浇带质量问题有:裂缝、钢筋锈蚀、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固、底部夹渣。
2.1裂缝
后浇带两侧先浇筑成形,结构位置已固定,因此,当后浇带未采用防收缩技术措施时,混凝土硬化产生收缩变形,而两侧结构不能自由移动,导致后浇带结构产生有害裂缝,从表面延伸到结构内部,影响结构抗渗性和耐久性。
2.2钢筋锈蚀
后浇带从留设到最后浇筑完成,时间较长,在此期间,钢筋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当周边防护措施不足,周围积水流入位置相对较低的后浇带内,导致钢筋发生锈蚀。另一方面,由于后浇带钢筋已绑扎完成,施工空间受限,除锈较为困难,从而导致后浇带钢筋强度低于设计要求,后浇带结构承载力下降,后浇带变成了薄弱带。
2.3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固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后,未及时清除后浇带施工缝处表面浮浆、松散石子等,且受到后浇带中已绑扎完成钢筋的阻挡,两侧混凝土表面剔凿困难。因此,新旧混凝土之间结合不牢固,容易形成贯穿性薄弱带,严重影响结构承载力。
2.4底部夹渣
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结构浇筑时,当模板密封不严密,混凝土浆体流入后浇带内,且未能及时发现清除,后浇带底部形成一层硬化的混凝土。同时,由于后浇带长期未封闭,周边杂物与水极易进入后浇带内,后浇带称为藏污纳垢的地方,若后浇带封闭施工前,不能彻底清除,后浇带底部就会形成夹渣缺陷。夹渣缺陷,减少了结构有效截面积,结构承载力降低。
3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后浇带质量问题,经过实践检验,可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3.1后浇带设置
后浇带应设置在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一般设置在次梁跨中三分之一处范围内。根据实践经验,后浇带间距一般应为30m~40m,宽度一般取0.8至1.2m。
对于沉降后浇带,不考虑后浇带两侧结构的水平相对移动,仅考虑竖直方向不均匀沉降,因此钢筋应贯通。
对于收缩和温度后浇带,后浇带两侧结构主要发生水平相对移动,为使两侧结构释放变形和应力,钢筋一般设置为断开。但对于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
3.2后浇带浇筑
为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并提升结构整体性,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相应提高一级,且应为微膨胀或无收缩性,配合比须经过试验确定。
后浇带施工缝周边做好临时保护措施,避免水流、垃圾进入后浇带内部。后浇带浇筑前,剔凿施工缝至密实部位,露出新鲜混凝土面,并清除后浇带内部积水、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须根据设计要求执行,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到高低层沉降差基本完成;对于收缩后浇带,应等到两侧混凝土收缩基本完成;对于温度后浇带,应等到两侧混凝土膨胀或收缩变形基本完成。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段,浇筑前,用水泥净浆将后浇带混凝土侧面刷一遍,然后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以确保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
后浇带保温保湿养护至少保持15天,避免后浇带产生收缩裂缝。
4结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将结构暂时化整为零,充分释放施工期间变形,而后浇带浇筑,建筑结构形成整体,避免过多设置永久性变形缝。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须做好质量风险管控,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控制措施应对,避免后浇带形成薄弱带,后浇带设置才能够取得预期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于理想.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2020.01下).
[2]曾凡. 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工艺分析与研究[J]. 砖瓦, 2020年(第8期).
[3]王俊.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36期).
[4]《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编委会. 建筑施工手册[M]. 第五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