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联系老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纽带,数学课堂提问做到课前预设,所提问题精简、清晰且具有启发性,有效性的实施对启迪学生思维、积极地主动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活跃教学氛围、密切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片断】
教师在上《比轻重》这一课时,出示狮子、小鹿、马、小鱼四张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动物,你觉得谁和其他三种动物不一样?
生:狮子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因为狮子吃人。
生:小鹿不一样,因为它有角。
生:马不一样,因为它可以被人骑。
……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中教师提了一个很开放的问题----“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动物,你觉得谁和其他三种动物不一样?”学生运用的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五花八门。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分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从数学课堂上来看,问题的设计有没有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有没有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服务呢?很显然,没有。这样的问题完全是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思维才有动力,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学习,思维是否得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设计了好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所提问题毫无思考价值,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二是问题指向性不明确,让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反思】
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一种对话的教学----高度互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而不是由教师来主演。要想形成一种对话的教学气氛,教师有效使用问题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并形成答案。提问是教学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互动的中心。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给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些什么、如何做的暗示。提问能力被视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是一种有智力参与的心理特征,它不太可能达到高度的自动化水平。1912年,美国的H·史蒂文斯第一次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研究。郭华曾观察了19节长度为40分钟的课,在这19课中,教师共提问387次,平均每节课提问约20次,每2分钟提一个问题。尽管提问在学校教学中是如此的普遍,但并非所有的提问都是有效的。姚利民教授的调查表明,教师提问在15类教学行为中的有效性是最差的。
有效使用问题联结了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反映,它将焦点由教师转向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弱化了教师的角色霸权和话语恒真。有效使用问题的功能在于:从学生方面看,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数量、质量、水平和学业成就;能促进思考,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欲。从教师方面看,采取有效的提问,便于教师监控学生理解程度并提供反馈,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提问,究竟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预设----有效提问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预设。“我们常常是先在想象中做什么事,然后再在现实中做那些事;先在想象中经历什么事,然后再在现实中经历那些事;先在想象中设想,我们需要什么,预设些什么,再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那些事物。”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筹划设计。教学预设就是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而我们平常的教学预设最主要的是“备问题”。
二、清晰----有效提问的必备条件
所谓清晰准确的语言,就是指导学生时语言清晰明确,能让学生准确理解,不需要进一步澄清,学生听后能明确的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有效的清晰准确的语言应该是没有含糊的、有歧义的或不明确的语句,
清晰就要求教师提问目的明确,清楚分明,教师使用简洁自然的、明确的与学生认知中水平相符合的语言,让学生一听就了解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也马上能根据老师提得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操作。只有老师的问题清晰、明了,师生双方互动和谐,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
三、启发----有效提问的重要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之时,启发式教学的意义愈发重要,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主动地,积极地探求新知,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精简----有效提问的保障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而多而细碎的问题无思考价值。问题的数量少,质量高。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以教师要注意一次问少量的问题,有时一两个就够了。要尽量做到少而精,那些理解、记忆类问题,大多数可略去不问。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思维,所以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一是因为多则易滥,出现“满堂问”,二是因为问题一多,答问时间必然缩短,那么即使教师提出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时间上也不允许学生深入思考,结果或者学生做出简单反应,或者教师代之回答,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不能达到。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老师必须在课堂提问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预设问题,问题的设计做到清晰性、启发性和少量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必将和谐愉悦,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卡尔森.《现代管理》.孙耀君,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2]白建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策略》.魅力中国,2009.
[3]叶宗安.《有效提问——课堂提问:找寻最佳切入点》2008.1
【教学片断】
教师在上《比轻重》这一课时,出示狮子、小鹿、马、小鱼四张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动物,你觉得谁和其他三种动物不一样?
生:狮子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因为狮子吃人。
生:小鹿不一样,因为它有角。
生:马不一样,因为它可以被人骑。
……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中教师提了一个很开放的问题----“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动物,你觉得谁和其他三种动物不一样?”学生运用的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的结果五花八门。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分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从数学课堂上来看,问题的设计有没有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有没有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服务呢?很显然,没有。这样的问题完全是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思维才有动力,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学习,思维是否得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设计了好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意性大,所提问题毫无思考价值,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二是问题指向性不明确,让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反思】
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一种对话的教学----高度互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而不是由教师来主演。要想形成一种对话的教学气氛,教师有效使用问题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有效的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并形成答案。提问是教学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互动的中心。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给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些什么、如何做的暗示。提问能力被视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是一种有智力参与的心理特征,它不太可能达到高度的自动化水平。1912年,美国的H·史蒂文斯第一次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研究。郭华曾观察了19节长度为40分钟的课,在这19课中,教师共提问387次,平均每节课提问约20次,每2分钟提一个问题。尽管提问在学校教学中是如此的普遍,但并非所有的提问都是有效的。姚利民教授的调查表明,教师提问在15类教学行为中的有效性是最差的。
有效使用问题联结了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的反映,它将焦点由教师转向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弱化了教师的角色霸权和话语恒真。有效使用问题的功能在于:从学生方面看,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数量、质量、水平和学业成就;能促进思考,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欲。从教师方面看,采取有效的提问,便于教师监控学生理解程度并提供反馈,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提问,究竟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预设----有效提问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预设。“我们常常是先在想象中做什么事,然后再在现实中做那些事;先在想象中经历什么事,然后再在现实中经历那些事;先在想象中设想,我们需要什么,预设些什么,再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那些事物。”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筹划设计。教学预设就是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而我们平常的教学预设最主要的是“备问题”。
二、清晰----有效提问的必备条件
所谓清晰准确的语言,就是指导学生时语言清晰明确,能让学生准确理解,不需要进一步澄清,学生听后能明确的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有效的清晰准确的语言应该是没有含糊的、有歧义的或不明确的语句,
清晰就要求教师提问目的明确,清楚分明,教师使用简洁自然的、明确的与学生认知中水平相符合的语言,让学生一听就了解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学生也马上能根据老师提得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操作。只有老师的问题清晰、明了,师生双方互动和谐,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
三、启发----有效提问的重要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之时,启发式教学的意义愈发重要,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主动地,积极地探求新知,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精简----有效提问的保障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而多而细碎的问题无思考价值。问题的数量少,质量高。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以教师要注意一次问少量的问题,有时一两个就够了。要尽量做到少而精,那些理解、记忆类问题,大多数可略去不问。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思维,所以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一是因为多则易滥,出现“满堂问”,二是因为问题一多,答问时间必然缩短,那么即使教师提出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时间上也不允许学生深入思考,结果或者学生做出简单反应,或者教师代之回答,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不能达到。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老师必须在课堂提问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预设问题,问题的设计做到清晰性、启发性和少量性。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必将和谐愉悦,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卡尔森.《现代管理》.孙耀君,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2]白建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策略》.魅力中国,2009.
[3]叶宗安.《有效提问——课堂提问:找寻最佳切入点》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