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每个教师的从教生涯中,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学生在课堂上不守纪律,甚至故意捣蛋的现象。当然,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与教育责无旁贷。可是如果批评和教育的方式过于急躁和简单,则就很有可能遭遇学生的当场顶撞,激烈对抗甚至下不了台,使场面变得很尴尬。那么,如何既避免这种尴尬场面,又教育好学生,使之心悦诚服,就成了每个教师研究的课题。
要想发挥最好的批评教育效果,既需要我们有正确的心态,又需要我们讲究批评的方法和艺术。
一、要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以爱心来包容学生
当学生犯错误时,首先要想到学生毕竟只是一个受教育者,他们的知、情、意、行都尚未成熟,他们的德、才、识、学还处于成长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难道就没有违反过纪律吗?不也干过一些调皮捣蛋的事儿吗?不也是多亏了老师没有粗暴地对待我们吗?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我们就不会生气,也不会发怒,就可以避免以急躁的情绪和激烈的态度制裁正在违反纪律的学生,而会换一种冷静的温和的态度去教育学生,从而避免了冲突发生的可能。
二、批评要讲究时间、地点、时机
以宽容和爱心包容学生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但批评教育应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是指批评学生时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时间。一般来说,在学生刚犯错误的那一瞬间立即进行批评教育是不合适的。因为当时师生双方的情绪都极不稳定,教师可能因为生气而说话未经过深思,甚至带火药味,学生可能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而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听取任何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放学后将学生留下来也不是上策,因为这时学生回家心切,又担心因回去太晚受到家长的盘问,若在此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很可能只求快点“过关”,表面上似乎是一副很后悔自己的行为的样子,其实心理根本就没有接受;但批评也不能无限地延期,那样会给学生造成“我的过失不大,所以老师不重视”的假象。因此,批评的时间一般放在事发之后的一两个小时,以师生情绪均已基本稳定下来的时间为宜。 所谓“地利”,指的是要选择合适的场所。批评教育不宜在教室这样的大庭广众之下,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哪怕是行为能力再差的学生都有自尊心。在集中备课的办公室也不太好,学生害怕在老师们的众目睽睽之下被“审问”的架势,不易开启自己的心扉”,教师可以在课余休息时间故意制造 “偶遇”,也可以在活动课时主动接近学生,在学生轻松的、不设防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此时,学生定能理智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而“人和”,指的就是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批评教育学生之前,教师首先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倾听他对这件事的看法,给学生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只有学生在充分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可能向老师敞开心扉,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并考虑“对症下药”。
三、忠言更需要顺耳,批评的语言大有讲究
1、批评和教育的语言切忌讽刺和挖苦,如果伤了学生的自尊,那么就会把场面弄僵,而幽默、机智的语言,既批评了学生,又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例如:有学生在课堂上睡大觉,有一位老师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一首诗叫他站起来朗读:“暗诗竹,暗诗春竹,暗幽蓝,暗幽滩池,暗是蓝春竹”,所有的学生都哄堂大笑,而他也睡意全消,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极了。而另一个老师挖苦了一个课堂上睡觉的学生,结果学生也以挖苦老师来对抗,双方情绪都很不好,使得场面很尴尬。同样的是为了教育学生,不同的方法,效果却大不相同。
批评的语言千姿百态,批评教育人时,应依据情理,因人而异,讲究艺术,对自尊心强的,要照顾面子,好胜心强的,要肯定其成绩,对性情软弱的,批评中应含鼓励和信任,相同的道理,善意的提醒,顺耳的忠言更易被学生接受。
2、批评的语言切忌罗嗦、拖踏,要有的放矢,言简意赅。譬如:在课堂上有一个学生把纸团随便一扔,砸到了另外一个同学,被砸的同学回扔过去,又砸到了第三人,于是就这么扔开了,扰乱了课堂秩序,老师只好停课,从理想到纪律说了足足一节课,可既没人认错,又查不出第一个扔纸团的人。后来班主任来了,他只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麻烦事,毛主席曾经说过,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你们觉得这句话有没有指导意义呢?”学生们就争着承认错误和检讨自己,并且此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问题。其实,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过程中,如果批评与教育喋喋不休,或者老调重弹,或者高调轰炸,那么学生不仅不会接受,还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批评的语言应该简明精炼,有的放矢,针对实际,切中要点,尤其是要富有建设性,启发性,使学生如“醍醐灌顶”,这样他们对老师的批评就会心悦诚服,甚至一辈子都感谢老师指点迷津。
(作者单位:415700湖南省桃源县青林中学)
要想发挥最好的批评教育效果,既需要我们有正确的心态,又需要我们讲究批评的方法和艺术。
一、要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学生,以爱心来包容学生
当学生犯错误时,首先要想到学生毕竟只是一个受教育者,他们的知、情、意、行都尚未成熟,他们的德、才、识、学还处于成长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难道就没有违反过纪律吗?不也干过一些调皮捣蛋的事儿吗?不也是多亏了老师没有粗暴地对待我们吗?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我们就不会生气,也不会发怒,就可以避免以急躁的情绪和激烈的态度制裁正在违反纪律的学生,而会换一种冷静的温和的态度去教育学生,从而避免了冲突发生的可能。
二、批评要讲究时间、地点、时机
以宽容和爱心包容学生并不等于放任不管,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但批评教育应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是指批评学生时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时间。一般来说,在学生刚犯错误的那一瞬间立即进行批评教育是不合适的。因为当时师生双方的情绪都极不稳定,教师可能因为生气而说话未经过深思,甚至带火药味,学生可能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而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听取任何与自己不同的意见,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放学后将学生留下来也不是上策,因为这时学生回家心切,又担心因回去太晚受到家长的盘问,若在此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很可能只求快点“过关”,表面上似乎是一副很后悔自己的行为的样子,其实心理根本就没有接受;但批评也不能无限地延期,那样会给学生造成“我的过失不大,所以老师不重视”的假象。因此,批评的时间一般放在事发之后的一两个小时,以师生情绪均已基本稳定下来的时间为宜。 所谓“地利”,指的是要选择合适的场所。批评教育不宜在教室这样的大庭广众之下,那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哪怕是行为能力再差的学生都有自尊心。在集中备课的办公室也不太好,学生害怕在老师们的众目睽睽之下被“审问”的架势,不易开启自己的心扉”,教师可以在课余休息时间故意制造 “偶遇”,也可以在活动课时主动接近学生,在学生轻松的、不设防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此时,学生定能理智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而“人和”,指的就是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批评教育学生之前,教师首先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倾听他对这件事的看法,给学生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只有学生在充分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可能向老师敞开心扉,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并考虑“对症下药”。
三、忠言更需要顺耳,批评的语言大有讲究
1、批评和教育的语言切忌讽刺和挖苦,如果伤了学生的自尊,那么就会把场面弄僵,而幽默、机智的语言,既批评了学生,又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例如:有学生在课堂上睡大觉,有一位老师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一首诗叫他站起来朗读:“暗诗竹,暗诗春竹,暗幽蓝,暗幽滩池,暗是蓝春竹”,所有的学生都哄堂大笑,而他也睡意全消,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极了。而另一个老师挖苦了一个课堂上睡觉的学生,结果学生也以挖苦老师来对抗,双方情绪都很不好,使得场面很尴尬。同样的是为了教育学生,不同的方法,效果却大不相同。
批评的语言千姿百态,批评教育人时,应依据情理,因人而异,讲究艺术,对自尊心强的,要照顾面子,好胜心强的,要肯定其成绩,对性情软弱的,批评中应含鼓励和信任,相同的道理,善意的提醒,顺耳的忠言更易被学生接受。
2、批评的语言切忌罗嗦、拖踏,要有的放矢,言简意赅。譬如:在课堂上有一个学生把纸团随便一扔,砸到了另外一个同学,被砸的同学回扔过去,又砸到了第三人,于是就这么扔开了,扰乱了课堂秩序,老师只好停课,从理想到纪律说了足足一节课,可既没人认错,又查不出第一个扔纸团的人。后来班主任来了,他只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麻烦事,毛主席曾经说过,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你们觉得这句话有没有指导意义呢?”学生们就争着承认错误和检讨自己,并且此后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问题。其实,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过程中,如果批评与教育喋喋不休,或者老调重弹,或者高调轰炸,那么学生不仅不会接受,还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批评的语言应该简明精炼,有的放矢,针对实际,切中要点,尤其是要富有建设性,启发性,使学生如“醍醐灌顶”,这样他们对老师的批评就会心悦诚服,甚至一辈子都感谢老师指点迷津。
(作者单位:415700湖南省桃源县青林中学)